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冷連軋帶鋼板形控制與檢測圖書
人氣:31

冷連軋帶鋼板形控制與檢測

鋼鐵工業是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它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國力的強盛。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帶鋼的產品質量提出了越來越苛刻的要求。 多年的研究和生產實際表明,軋機的機型、輥形、工藝...
  • 所屬分類:圖書 >工業技術>冶金工業  
  • 作者:[楊光輝] [張杰] [曹建國] [李洪波]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02467586
  • 出版社:冶金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12
  • 印刷時間:2014-12-19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8章。第1章主要介紹了冷連軋技術及板形問題綜述;第2章主要介紹了冷軋帶鋼先進板形控制和檢測技術;第3章主要介紹了板形控制性能主要評價指標;第4章主要介紹了板帶軋制有限元仿真模型;第5章主要介紹了基于遺傳算法的工作輥磨損預報模型;第6章主要介紹了1700mm四輥冷連軋機組工藝改進;第7章主要介紹了2180mm六輥冷連軋機組工藝改進;第8章主要介紹了寬帶鋼冷連軋機選型配置研究。

本書適合軋鋼工程技術人員、研發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高等工科院校冶金、機械及自動化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

編輯推薦

本書詳細分析和介紹了目前世界上先進的冷連軋機板形控制和檢測技術,對我們掌握當今世界上先進的板形控制技術有一定的幫助和指導。本書所分析和研究的內容既可作為設計同類軋機時選型的依據,也可作為同類軋機更新改造的樣板,具有一定的實用性。

作者簡介

楊光輝,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先后參與科研項目多項。受理公開發明專利5項,已授權4項。國內外30余篇,其中SCI、EI檢索10余篇。主編或參編多本國內外公開出版物。先后獲得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通過省部級技術鑒定的1項。主要參與編寫專著:《軋鋼設備及自動控制》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年6月。《實用機械制圖與設計手冊》中國電力出版社 ,2010年3月。

目錄

1 冷連軋技術及板形問題綜述

1.1 板帶材生產發展概況

1.2 生產工藝流程

1.3 計算機控制系統

1.4 板形的描述

1.4.1 橫截面外形

1.4.2 平坦度

1.4.3 PCFC控制

1.4.4 板形生成和板形良好條件

1.5 板形控制的工藝理論

2 冷軋帶鋼先進板形控制和檢測技術

2.1 軋機機型

2.2 柔性和剛性輥縫

2.2.1 影響輥縫曲線的因素

2.2.2 柔性輥縫型

2.2.3 剛性輥縫型

2.2.4 剛柔輥縫兼備型

2.3 輥形設計原則

2.3.1 輥形設計方法

2.3.2 軋輥輥形

2.3.3 軸向移位變凸度技術

2.4 軋制工藝控制手段

2.4.1 液壓彎輥

2.4.2 液壓竄輥

2.4.3 彎輥和竄輥結構

2.4.4 豐富的板形控制手段

2.5 板形控制策略

2.5.1 控制模型

2.5.2 數學模型

2.6 平坦度和板廓檢測技術

2.6.1 平坦度檢測技術

2.6.2 板廓檢測技術

2.7 板形控制目標曲線設定

2.7.1 常用板形控制目標設定方法

2.7.2 補償檢測

2.7.3 下道工序要求

2.7.4 軋制過程要求

2.7.5 現場使用的目標曲線

2.8 板形平坦度缺陷模式識別

2.8.1 最小二乘擬合法

2.8.2 BP神經網絡

3 板形控制性能主要評價指針

3.1 輥縫橫向剛度

3.2 輥縫各點橫向剛度系數

3.3 輥縫凸度調節域

3.4 承載輥縫形狀分布特性系數

4 板帶軋制有限元仿真模型

4.1 軋輥的彈性變形理論

4.2 軋機輥系彈性二維靜態有限元模型

4.3 板帶軋制三維有限元模型

4.3.1 軋件三維彈塑性動態有限元模型

4.3.2 軋機輥系三維靜態有限元模型

4.3.3 軋輥與軋件一體化的1/2三維靜態有限元模型

4.3.4 軋輥與軋件一體化的完整三維靜態有限元模型

4.3.5 軋輥與軋件一體化的1/4三維動態有限元模型

4.3.6 軋輥與軋件一體化的1/2三維動態有限元模型

5 基于遺傳算法的工作輥磨損預報模型

5.1 影響磨損的主要因素

5.2 磨損輥廓形成的影響因素

5.3 磨損預報模型

5.4 模型參數分析

5.5 參數優化

5.5.1 遺傳算法的基本步驟

5.5.2 參數優化的程序設計

5.5.3 程序結構及流程圖

5.6 參數優化結果分析

6 1700mm四輥冷連軋機組工藝改進

6.1 冷連軋機輥縫凸度影響特性研究

6.1.1 輥縫凸度計算模型分析

6.1.2 計算工況和參數的確定

6.1.3 輥縫凸度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6.2 冷連軋邊降控制與凸度、平坦度綜合控制研究

6.2.1 寬展沿橫向的分布

6.2.2 金屬橫向流動的影響因素分析

6.2.3 帶鋼平坦度模型

6.2.4 帶鋼邊降與橫向流動分析

6.2.5 冷連軋機板形綜合控制策略

6.3 邊降控制輥型配置

6.3.1 冷軋帶鋼邊降構成分析

6.3.2 常規配套輥型的分析

6.3.3 單錐度輥輥形設計

6.3.4 單錐度的板形控制特性

6.3.5 邊降控制竄輥模型的研究

6.3.6 單錐度輥的工業應用

6.3.7 邊降控制輥型配置分析

6.4 連續變錐度工作輥板形控制特性分析

6.4.1 連續變錐度工作輥的設計

6.4.2 板形控制特性仿真分析

6.5 SmartCrown軋機板形控制特性研究

6.5.1 SmartCrown輥形設計

6.5.2 工作輥輥形和輥縫曲線對比

6.5.3 空載輥縫的凸度調節能力對比

6.5.4 SmartCrown軋機板形控制性能分析

6.5.5 SmartCrown輥形改進設計研究

6.5.6 改進后的板形調控特性對比分析

6.5.7 配套支持輥FSR的設計

6.5.8 仿真結果分析

6.6 考慮帶鋼壓下率的冷連軋機工作輥徑配置

6.6.1 輥徑對軋機剛度特性的影響

6.6.2 冷連軋機工作輥較大許用直徑的確定

6.6.3 配輥方案應用

6.7 綜合測試分析

6.7.1 生產軋機概況

6.7.2 測試儀器

6.7.3 軋輥輥形的加工

6.7.4 工作輥綜合測試

6.7.5 支持輥綜合測試

6.7.6 帶鋼橫向厚度的測量

7 2180mm六輥冷連軋機組工藝改進

7.1 酸洗-聯軋機組工藝流程

7.2 酸軋聯機機組的主要工藝設備對比

7.3 中間輥CVC輥形曲線

7.4 板形調控特性分析

7.4.1 不同彎輥力

7.4.2 不同板寬

7.4.3 不同竄輥量

7.4.4 輥間接觸壓力分析

7.5 冷連軋機非成品機架對成品板形的調控功效

7.5.1 單機架各板形影響因素對本機架出口板形的影響

7.5.2 不同機架對成品板形調控功效模型的建立

7.5.3 2180mm機組不同機架板形調控功效的分析

7.5.4 試驗分析

7.6 非接觸式SI-FLAT板形儀

7.6.1 軋機板形控制系統

7.6.2 板形計算模型解析

7.6.3 簡單狀況下帶鋼振動問題分析

7.6.4 忽略纖維條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板形誤差

7.6.5 板形計算誤差分析

7.6.6 板形儀選型應用情況

8 寬帶鋼冷連軋機選型配置研究

8.1 選型配置分析

8.1.1 選型配置策略

8.1.2 冷軋帶鋼產品對板形的要求

8.1.3 冷連軋機機型配置

8.2 五機架四輥冷軋機板形控制選型配置策略

8.2.1 門戶機架

8.2.2 成品機架

8.2.3 中間機架

8.3 六輥冷連軋機的機型配置分析

8.3.1 剛性輥縫

8.3.2 柔性輥縫

8.3.3 剛柔兼備輥縫

8.4 寬帶鋼冷軋機輥系縱向剛度特性對比

8.4.1 輥系有限元模型

8.4.2 軋制力縱向剛度分析

8.4.3 彎輥力縱向剛度分析

8.5 冷連軋機不同剛度配置下的板形板厚控制

8.5.1 剛度設定

8.5.2 各擾動量的影響

8.5.3 各控制量的影響

8.6 不同機型下的輥間接觸壓力比較

8.6.1 SmartCrown軋機的輥間壓力分析

8.6.2 HCW軋機的輥間壓力分析

8.6.3 UCM軋機的輥間壓力分析

8.6.4 CVC6軋機的輥間壓力分析

參考文獻

媒體評論

本書以1700mm冷連軋機和2180mm冷連軋機為研究對象,詳細分析和介紹了目前世界上先進的冷連軋機板形控制和檢測技術,體現了本書在技術上的先進性。本書所分析和研究的內容既可作為設計同類軋機時選型的依據,也可作為同類軋機更新改造的樣板,體現了很強的實用性。希望本書能對我們掌握當今世界上先進的板形控制技術有所幫助和指導。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山县| 平武县| 奇台县| 文水县| 长治市| 长治县| 孝昌县| 乐山市| 观塘区| 安龙县| 四川省| 炉霍县| 陆良县| 花莲县| 河源市| 宝丰县| 治县。| 玛多县| 广水市| 射洪县| 稻城县| 宜川县| 措勤县| 大邑县| 卢龙县| 台山市| 柘荣县| 漯河市| 灵武市| 龙井市| 盈江县| 阜宁县| 十堰市| 类乌齐县| 胶州市| 西乌| 阳新县| 哈尔滨市| 金塔县| 榆中县| 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