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成書于17-18世紀的中國清代,作者蒲松齡。該書在廣泛搜集民間傳說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作而成,在中國小說目前是一部橫空出世的驚世奇術(shù)。它的近五百篇作品,構(gòu)建了一個人鬼狐妖曲折離奇的藝術(shù)世界,用細膩洗練的文筆,塑造了一大批家喻戶曉、鮮明生動的"聊齋人物",成為中國文學(xué)人物畫廊中的一個奇觀。全書浪漫恣肆、充滿想象,或把狐鬼花妖現(xiàn)實化,或?qū)F(xiàn)實生活神異化;或美頌人間真情,或諷喻世態(tài)丑惡,亦真亦幻,出神人化,意象神奇,令人驚嘆。《聊齋志異》以其獨特而杰出的藝術(shù)成就,成為中國文言小說的峰之作。
《聊齋志異》19世紀中葉即傳播到國外,先后被譯成十幾種文字。本書中文版本選自張友鶴輯校本。英譯主要選自黃友義譯本。
中國文言小說源遠流長。經(jīng)過大約兩千年的發(fā)展與嬗變,至清代康熙(1662-1722)中期,其峰之作《聊齋志異》橫空出世。這是一部驚世奇書,以近五百篇作品造成人鬼狐妖的藝術(shù)世界,云霞爛漫,美不勝收。 本書中文版本選自張友鶴輯校本。英譯主要選自黃友義譯本。
Ⅰ
考城隍
尸變
畫壁
王六郎
偷桃
種梨
勞山道士
長清僧
蛇人
斫蟒
犬奸
狐嫁女
嬌娜
妖術(shù)
野狗
三生
葉生
新郎
王蘭
青鳳
畫皮
賈兒
蛇癖
董生
陸判
嬰寧
聶小倩
義鼠
地震
海公子
丁前溪
胡四姐
快
俠女
酒友
阿寶
張誠
巧娘
口
濰水狐
林凹娘
道士
胡氏
蘇仙
李伯
黃九郎
連瑣
白于玉
Ⅱ
……
Ⅲ
Ⅳ
Ⅰ
考城隍
予姊丈之祖,宋公諱燾,邑廩生。一日,病臥,見吏人持牒,牽白顛馬來,云:"請赴試。"公言:"文宗未臨,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疾乘馬從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時人府廨,宮室壯麗。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關(guān)壯繆可識。檐下設(shè)幾、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與連肩。幾上各有筆札。俄題紙飛下。視之,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無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諸神傳贊不已。召公上,諭日:"河南缺一城隍,君稱其職。"公方悟,頓首泣日:"辱膺寵命,何敢多辭。但老母七旬,奉養(yǎng)無人,請得終其天年,惟聽錄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壽籍。有長須吏,捧冊翻閱一過,白:"有陽算九年。"共躊躇間,關(guān)帝日:"不妨令張生攝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謂公:"應(yīng)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給假九年,及期當復(fù)相召。"又勉勵秀才數(shù)語。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諸郊野,自言長山張某。以詩贈別,都忘其詞,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之句。
公既騎,乃別而去。及抵里,豁若夢寤。時卒已三日。母聞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語。問之長山,果有張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營葬既畢,浣濯入室而歿。其岳家居城中西門內(nèi),忽見公鏤膺朱幘,輿馬甚眾,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驚疑,不知其為神。奔詢鄉(xiāng)中,則已歿矣。公有自記小傳,惜亂后無存,此其略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