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工作版定稿劇本,根據老舍發表于1943年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抗戰時期重慶“樹華”農場主任丁務源雖經營不善,卻善于周旋的故事。劇本基本沿襲了小說的敘事結構,保留了老舍語言的凝練與幽默,用更多細節還原了20世紀40年代的人情世故、民國風貌。
除了獨家呈現完整劇本,書中還收錄了原著小說、電影主創成員的創作闡述、導演的重磅專訪,以及精選的幕后圖稿、分鏡頭表等。讀者可結合上述內容揣摩文學經典的改編之道,了解影片的美學選擇與創作思路,感受“新文人電影”對文學傳統的繼承、對現實的關照,多方位見證這部電影的誕生。
電影的整體視角,是觀察式的,不要強化主觀介入。
從終的完成性考量,即使電影對原作有所取舍,但始終還是要跟隨、還原老舍先生作品的精神基調。這個基調,就是在“哀其不幸”的感嘆里,有“悲傷與同情”。
——梅峰
老舍先生曾有許多小說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不成問題的問題》卻是其中一則從來無人無津的短篇。看中這則短篇的,是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教師梅峰。而這部作品,是他初次以導演身份進行創作。在此之前,作為一名編劇,梅峰曾憑借《春風沉醉的夜晚》《浮城謎事》《頤和園》《紫蝴蝶》榮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蕞佳編劇、亞洲電影大獎蕞佳編劇,并入圍臺灣電影金馬獎蕞佳原創劇本。
不成問題的問題》講述了抗戰時期重慶“樹華農場”物產越豐富卻越賠錢的滑稽故事。精于世故的主任丁務源殷勤地管理農場,卻因經年虧損而招致股東的不滿,隨著“藝術家”為名的紈绔子弟秦妙齋和嚴謹實干的留英博士尤大興接二連三來到農場,一場明爭暗斗的奪權風波就此上演。老舍在《不成問題的問題》中一改“京味兒”文學的特色,用夸張的漫畫式筆觸勾畫了“樹華農場”非烏托邦式的人間樂園,折射出“中國式人情”的市民生活圖景,以隱晦的批判與諷刺寄托了對民族命運深切的憂慮與關懷。電影繼承了小說的三幕劇式結構,增添了女性角色的戲份以平衡與豐富銀幕上的戲劇性表現,以《萬家燈火》《烏鴉與麻雀》《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國片經典為坐標進行了影像的風格處理。影片吸收了中國文人電影含蓄雅致、意韻深遠的古典美學風格,同時還因為探討的中國式處世哲學、生動與鮮活的現實主義問題,而被觀眾戲稱為“蕞佳職場教科書”。
本書盡可能地展現了從小說到電影的誕生過程:
◎既獨家呈現梅峰、黃石創作的完整劇本,又同步收錄以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版本為底本的老舍原著小說,提供兩種形態的文本對比,領略文學經典的改編之道。
◎收錄了導演、編劇、攝影、聲音、美術、造型等主創人員的幕后創作談,詳細記錄了創作思路,并提供了豐富的幕后圖稿資料,如服裝造型設計圖、影像參考、電影劇照。
◎包含4篇重磅導演專訪,就導演的個人經歷與創作表達、文學傳統與現實關照、“新文人電影”的美學風格等話題進行深入對話。
◎附有全片分鏡表、拍攝計劃表、通告單等工作資料以及幕后花絮照。
梅峰,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外國電影史。參與編劇作品:《頤和園》《春風沉醉的夜晚》和《浮城謎事》。初執導筒并擔任編劇的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榮獲臺灣金馬電影節蕞佳改編劇本獎、東京國際電影節蕞佳藝術貢獻獎、北京國際電影節蕞佳編劇獎。
序
劇 本
小 說
創作闡述
相關訪談
附 錄
出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