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細品:日記閱讀札記圖書
人氣:54

細品:日記閱讀札記

是中國現(xiàn)代史、*史上z重要的歷史人物,海內外對他的研究著作可以說汗牛充棟,無所不包,對蔣本人及其相關歷史的評價也有天壤之別。本書擬以斯坦福大學的日記為基礎,對不同歷史時期日記中涉及的...

內容簡介

是中國現(xiàn)代史、史上z重要的歷史人物,海內外對他的研究著作可以說汗牛充棟,無所不包,對蔣本人及其相關歷史的評價也有天壤之別。本書擬以斯坦福大學的日記為基礎,對不同歷史時期日記中涉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人物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和研究。書稿分三部分:“人物篇”“歷史事件篇”“人際網(wǎng)絡篇”。通過這些事件和人物,基本上可以梳理出所處時代的歷史脈絡。

目錄

個人生活與親情篇

一、憶早年生活

二、是否曾“學歷造假”

三、的故鄉(xiāng)山水情結

四、蔣日記中的杭州

五、婚前如何稱呼宋美齡

六、大公報對蔣宋婚事的報道

七、從日記看對母親的追思

八、“家事”與“國事”之間

九、父子危難相隨

十、蔣緯國是親生的嗎?

十一、解讀蔣的日記

十二、的十份遺囑

十三、誰在遺囑上簽字

歷史事件篇

一、緣何與鮑羅廷決裂

二、與國民黨特務組織的興起

三、筆下的1935年遇刺案

四、與1937年國民政府遷都

五、兼任四川省主席始末

六、緣何允許董必武參加舊金山會議

七、、在抗戰(zhàn)勝利前后的政治判斷與選擇

八、與李聞慘案善后

九、倉促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的秘密

十、神秘的“白團”

十一、在臺灣復任“總統(tǒng)”的風波

十二、日臺和約簽訂前后之所思所想

十三、處置“彈劾俞鴻鈞案”

十四、如何應對聯(lián)合國“外蒙入會案”

附 澎湃訪談:在臺灣的危機時刻

人際網(wǎng)絡篇

一、如何記載他與鄧演達的決裂

二、與拘押胡漢民的“約法之爭”

三、秀才遇到兵:與胡適(一組,分17節(jié)):與胡適的第1次見面;1948年建議胡適競選;資助落魄在美國的胡適;晚年大罵胡適。

四、對“云南王”龍云盧漢的處置

五、對傅作義從愛到恨的轉變

六、白崇禧被監(jiān)視的晚年

七、1961年緣何罷免葉公超

八、究竟有無向“陳誠”交班的計劃

附 騰訊訪談:

附錄:在斯坦福大學讀日記的日子

后記

在線預覽

二、是否曾“學歷造假”?

——兼與李敖先生商榷

“打工皇帝”唐駿的“學歷門”事件爆發(fā)后,引發(fā)出對學歷造假方方面面的追究。鳳凰網(wǎng)的歷史專欄專設了“歷史上的唐駿:你不是一個人在造假”,指出中外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無數(shù)個學歷造假的“唐駿”,其中有個案例所用標題是:“一百年以來中國地位z高的學歷造假者:竟然位居‘中華民國總統(tǒng)’”。的學歷問題再次被提起,被釘在“學歷造假”的恥辱柱上,而“地位z高的學歷造假者”一詞,也頗能吸引眼球。

“學歷造假”的官司是如何產(chǎn)生的?他真的造過這個假嗎?

1.李敖“揭發(fā)”“學歷造假”

李敖先生是揭發(fā)“學歷造假”的第1人。互聯(lián)網(wǎng)上所有指責“學歷造假”的證據(jù),均源于李敖的“揭發(fā)”與論證。

鳳凰網(wǎng)認定“學歷造假”的根據(jù)是李敖所著《評傳》。該書系汪榮祖與李敖合著,臺灣商周文化事業(yè)公司1995年出版(大陸版由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該書第1章第二節(jié)的標題為“與日本士官無緣”,針對國民黨“欽定履歷”中稱蔣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yè)”一事,大加抨擊,論證其作偽,并分析道:學歷作偽“多少透露性格中的自卑感與不安全感。亦由于這種在意,使許多文學侍從,不惜把士官的頭銜套在他身上,或盡量把他與士官掛鉤”(《評傳》,第53頁)。

事實上,李敖在寫《評傳》前,已著有五本系列的《研究》,以“李氏觀點”對徹底審視、全盤批判。他寫于1985年10月的《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yè)的嗎?》一文中首次“揭發(fā)”了蔣的學歷問題。《評傳》的相關論點,即脫胎于此文。李敖的基本觀點如下:1929年出版的《中國國民黨年鑒》的履歷中有“保定陸軍速成學校肄業(yè),日本士官學校畢業(yè)”字樣。這本年鑒是國民黨中央的印刷品(根據(jù)李文所配圖片,該年鑒系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印,背后有“黨內刊物,對外秘密”字樣),“自然是‘欽定’履歷”。1937年的《先生傳略》(貝華,文化編譯館)寫蔣“入陸軍士官學校”,1945年的《蔣主席》(鄧文儀,勝利出版社)不僅寫蔣入士官學校,還杜撰了蔣“在士官學校的時候,專心求學,……謝絕一切游樂”的細節(jié)。李敖又引用張群的《我與日本七十年》、古屋奎二的《蔣總統(tǒng)秘錄》等書,說它們“把振武學校和陸軍士官學校兩者,刻意予以牽連”,瞞天過海地營造蔣畢業(yè)于日本士官學校的印象。(《研究》(一集),華文出版社1988年,第21頁)李敖z后指出,的z高學歷只是振武學校出身,“距離進入士官學校,顯然還隔了一大段”,所謂蔣系“日本士官學校畢業(yè)”,只是民國怪談而已!(《研究》(一集),第44頁)

2.幾份權w材料證明沒有“學歷造假”

20世紀20年代在中國政壇崛起之后,關于他的各種傳記、文章層出不窮。李敖列舉了三種確定蔣學歷有假的資料,但目前所見更多的材料,尤其是有關蔣的權w資料,均看不出蔣本人或是國民黨高層在為其“學歷造假”。擇要列舉如下:

材料之一,陳布雷等編《先生年表》(傳記文學叢書之六八,1978年6月版)。該書“前記”稱,此年表原附刊于毛思誠主編《民國十五年前之先生》1971年的重印本,1887年至1948年部分主要為陳布雷所編,1949年至1966年部分由秦孝儀續(xù)編。逝世后,更名為《蔣總統(tǒng)革命報國大事紀要》,于1975年4月7日至14日在《中央日報》連載。陳布雷是大陸時期的“文膽”,秦孝儀是蔣晚年的秘書,蔣的遺囑即由他“奉命承記”,這兩人對蔣生平的權w性無可置疑,而在蔣過世后第三天《中央日報》連載,當可視為對蔣生平的“蓋棺定論”。該年表對蔣留學日本經(jīng)歷記述如下:

紀元前六年(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公二十歲

四月,東渡日本,肄業(yè)東京清華學校。在東京識陳其美。冬,返國。

紀元前五年(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公二十一歲

夏,赴保定,肄業(yè)陸軍部全國陸軍速成學堂。……年終應考留日陸軍學生,獲選。

紀元前四年(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公二十二歲

再東渡日本,入振武學校肄業(yè)。……由陳其美介紹加入同盟會。

紀元前三年(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公二十三歲

仍在日本肄業(yè)振武學校。

紀元前二年(宣統(tǒng)二年,1910年)公二十四歲

卒業(yè)于振武學校,升入高田陸軍第十三師團野炮兵第十九聯(lián)隊為士官候補生。

紀元前一年(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公二十五歲

武昌起義,公微服回國,至滬,陳其美令主持攻浙事。

以上所引見《先生年表》第4、第5頁,筆者刪去了若干與主題無關內容。年表顯示,蔣是在振武學校畢業(yè)后,在高田以士官候補生的資格結束在日留學的。

材料之二,《總統(tǒng)蔣公哀思錄》(黎明文化事業(yè)公司恭印,1975年4月版)。過世的當月,軍方背景的黎明文化公司即出此書。書前有臺灣官方的“中央社”所編《總統(tǒng)蔣公大事年表》,對蔣的留日背景交待如下:

(1908年)赴日本,入振武學校肄業(yè)。加入同盟會。

(1910年)卒業(yè)振武學校,入高田野炮兵第十三聯(lián)隊(為“第十九聯(lián)隊”之誤——引者)為士官候補生。

(1911年)武昌起義,公由日返滬,奉命攻浙,光復杭州。

材料之三,黎東方著《序傳》(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無出版年月,“弁言”寫于1975年10月5日)。該書對蔣留學日本的記載是:1908年春,蔣“再度乘船到日本,順利進入了作為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之振武學校”(《序傳》,第22頁)。1910年,蔣“已經(jīng)從振武學校畢業(yè),在新瀉縣上越市‘高田野炮兵第十三聯(lián)隊’作為士官學校候補生”(《序傳》,第24頁)。這里的“第十三聯(lián)隊”當為“第十九聯(lián)隊”之誤。所以列舉該書,是因李敖引用過其中的內容,指該書對蔣過譽,“明顯的曲筆”(《評傳》,第46頁)。該書寫蔣只是士官學校候補生。

材料之四,秦孝儀主編《總統(tǒng)蔣公大事長編初稿》。此書系秦孝儀以國民黨黨史會主任職在1978年編成,共8卷12冊,大量引用日記。著名史學家黃仁宇十分推崇該“長編”的價值,他寫《從大歷史的角度讀日記》時,并未看過真正的日記,而是依據(jù)“長編”所引蔣日記的內容。“長編”第1卷第16、第17頁中對蔣留學的相關記載如下:

(1908年)赴日本,肄業(yè)于振武學校。時我留日習軍事學生,例須先入振武學校,既三年,始得再入聯(lián)隊為士官候補生也。

(1909年)仍肄業(yè)于振武學校。

(1910年)卒業(yè)振武學校,升入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師團第十九聯(lián)隊為士官候補生。時天寒雨雪,朝操刷馬,夕歸刮靴。……

(1911年)春間,仍在日本聯(lián)隊,由一等兵弁升為上等兵。夏間,托故回國,與陳其美在滬密謀于江浙舉義。至秋間始回日本聯(lián)隊。嗣得八月十九日(即陽歷十月十日)武昌起義之報,乃自日微服返國。

材料之五,的日記。《日記》(原件現(xiàn)藏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已對外開放。自1918年起堅持寫日記五十余年,后來又補寫《中華民國六年前事略》,逐年記述1918年前的個人大事,對其在日留學生活記述頗詳。其中入學一段寫道:“二十一歲春季送往日本,直入東京牛込區(qū)振武學校。此為余平生惟一之愿望幸得達成,自足欣慰。”從振武學校畢業(yè)后的情況,他寫道:

廿三歲冬,由振武學堂畢業(yè),送入日本高田野炮兵第十三聯(lián)隊(第十九聯(lián)隊之誤——引者)為士官候補生。……初入聯(lián)隊,已在冬季,雪深丈余,朝操刷馬,夕歸刷鞋,勞苦一如新兵,當時甚覺將來與鄰邦之作戰(zhàn)或有甚于今日者,故事事爭先,不感其苦。而日本兵營階級之嚴,待下之兇,營內之清潔整齊,余皆于此見之。

此后便是他在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歸國的情形,再無與留學有關的記載。日記中沒有任何曾在日本士官學校學習并畢業(yè)于此的暗示。值得注意的是,蔣畢業(yè)后進的是高田第十三師團野炮兵第十九聯(lián)隊,但他在日記中誤寫為“第十三聯(lián)隊”。“中央社”所編《總統(tǒng)蔣公大事年表》、黎東方的《序傳》也犯同樣的錯誤,可能是源于日記,以訛傳訛。

材料之六,的演講。在不少演講,尤其是對部隊官兵與軍校學生的演講中提到去日本留學與在高田實習的經(jīng)驗,卻從未說自己畢業(yè)于日本士官學校。如蔣在1944年對青年從軍學生的訓話中說:

我們都被保送到日本振武學校,這時我已經(jīng)二十一歲了。振武學校是日本陸軍預備學校。在振武學校學習了三年畢業(yè),就進了日本的高田野炮兵聯(lián)隊,z初是當二等兵,后來升上了一等兵,稱為士官候補生。這一年我正是二十五歲,就是辛亥革命的一年。

這段話轉引自李敖《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yè)的嗎?》一文(《研究》(一集),第41頁)。

以上六份材料,包括了的個人日記、演講及國民黨黨史會、官方《中央日報》、“中央社”對外宣傳的蔣生平年表,均稱蔣自振武學校畢業(yè)后,為士官候補生。這符合史實,并無“學歷造假”。

3.與李敖先生商榷

李敖善于與人論戰(zhàn),文字犀利,觀點鮮明,往往能“從不疑處生疑”,抓住一點猛攻,語不驚人死不休。他在當政時期多次入獄,對蔣家有深仇大恨,在《研究》的“自序”中說:“我就是要站出來,一一拆穿蔣家的神話。雖然在情緒上,我對深惡痛絕,……但在行文上,我卻有歷史家的嚴謹,全憑考據(jù)來‘誅奸諛于既死,發(fā)潛德于幽光。’”(《研究》(一集),自序,第2頁。)《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yè)的嗎?》一文具有鮮明的“李敖文章”特點。文章抓住1929年出版國民黨年鑒中履歷中“日本士官學校畢業(yè)”這句話,認定其為國民黨“欽定”,然后順流而下,把1937年的另一份簡介、1945年的一本書中有蔣畢業(yè)于日本士官學校的記載連在一起,讓人感覺、國民黨一直在造假,到死都在說自己畢業(yè)于日本士官學校(李敖雖未明說,其敘述卻很有“啟發(fā)性”。互聯(lián)網(wǎng)上就有人指責說,“國民黨編寫的官職履歷表、人物志、年鑒、宣傳資料等,都說畢業(yè)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見www.lkong.net/viewthread.php?tid=38032)。然后,李敖開始用他擅長的歷史家考據(jù)功夫,以材料“揭發(fā)”是“造假”。他的論證氣勢排山倒海,使人不能不折服。然而,細讀之下,仍有若干值得商榷之處。

商榷之一,李敖證據(jù)的代表性。李敖選定造假的“三個把子”,兩份是簡短的履歷,一份是蔣的傳記,它們把蔣的學歷寫成“日本士官學校畢業(yè)”或“進入過”士官學校,“造假”的證據(jù)確鑿,無可抵賴。但是,在國民黨統(tǒng)治的大陸與臺灣,介紹與吹捧的文字多如牛毛,這三個(或者再多些)把蔣學歷“提高”的證據(jù)在其中所占比例極小,也談不上有多少的代表性。李敖對大量相反的證據(jù)“視而不見”,即便是其使用的材料也進行了“選擇性處理”。如前文所說,李敖曾用黎東方的《序傳》來論證有的史書不惜用曲筆對蔣過度贊譽,他還大段引用蔣的訓話來證明“自道的學歷是‘升了上等兵而已’”(《研究》(一集),第41頁)。然而,這兩處材料同時也明確無誤地顯示蔣是畢業(yè)于振武學校,而非日本士官學校。如果李敖認定這兩個材料是真實的,又何苦再費力氣去證明“學歷造假”呢?

再者,至少從李敖的敘述邏輯中,筆者很難找到本人與那三份造假材料有直接的關系,它們既非所作,亦非授意寫作。至于國民黨內有人出于別種目的抬高蔣的學歷,為其涂脂抹粉,則很容易從中國人喜歡神化“偉人”、“圣人”的政治文化中找到傳統(tǒng)與原因,不在少數(shù)。似乎不應讓為所有介紹他的文字直接負責。

商榷之二,李敖的論證方式。李文中除了那三個直接證據(jù)外,又大段地引用張群的《我與日本三十年》及日本古屋奎二的《蔣總統(tǒng)秘錄》作為間接證據(jù),證明兩本書竭力把蔣的留學經(jīng)歷與“日本士官學校”聯(lián)系起來,使讀者形成其曾進入該校的“假象”。李敖說,張群瞞天過海,“不愧是老油子,是巧宦,他口口聲聲提到他跟同船‘赴日留學’、口口聲聲他跟‘回國參加革命’、口口聲聲他跟‘均任大元帥府參軍’,可是只說自己‘在士官學校畢業(yè)’、‘從士官學校畢業(yè)’,穿插之中,給人也不無同此畢業(yè)的印象,這種意在文外的妙文,真是馬屁高手段也!”(《研究》(一集),第21頁。)

張群是留學日本的見證人之一,《我與日本七十年》一書主要敘述張個人與日本的淵源,及其所見證的中日關系(張長期是國民黨內與日本打交道的重要角色)。張群自述離開日本軍校兩年后重獲進入日本士官學校資格的那一段如下:

(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后),我與內子亡命日本,適日本政府容許當年在聯(lián)隊之士官候補生進入日本士官學校,我遂重入士官學校繼續(xù)學業(yè)。民國四年,我在士官學校畢業(yè)。

該段引文的前面與后面,均無涉及的文字。一般讀者無論如何也得不出李敖的結論,即群張是在說,或者影射說與其此次同時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yè)。

對于古屋奎二《蔣總統(tǒng)秘錄》,李敖在大段引其關于留學日本的記載,加了一些評論,如“東扯西扯一大堆”、“對這個不見經(jīng)傳的‘振武學校’”……“費了許多篇幅,予以詳加解釋”、“從《蔣總統(tǒng)秘錄》的行文中,很有興趣的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就是它把振武學校和陸軍士官學校兩者刻意予以牽連,例如它說振武學校‘原為日本士官學校的臨時校舍’、說‘日本文部省也承認其為志愿學習陸軍的預備學校’”,說張群、閻錫山等也畢業(yè)于振武學校等,目的是魚目混珠,意在造成蔣與他們也是士官學校同學的印象。

《蔣總統(tǒng)秘錄》一書是由古屋奎二等日本《產(chǎn)經(jīng)新聞》的記者集體采訪,寫作過程中曾得到臺灣當局的協(xié)助,首先由《產(chǎn)經(jīng)新聞》連載刊出,邊寫邊刊,對象是日本讀者,之后才由臺灣“中央日報社”于1975年譯成中文。因為它是在報紙上連載的作品,所以結構并不嚴謹。舉個例子,名為《蔣總統(tǒng)秘錄》中文本共15冊,但整個第1冊是幾乎與“主角”無關,蔣到第2冊才出現(xiàn)。在此姑且列它前十節(jié)的標題為證:“日本投降”、“中共圖擴大叛亂”、“天皇制的存廢”、“蘇俄野心的暴露”、“‘以德抱怨’”、“日本一錯再錯”、“雅爾達密約——貽害無窮”、“真象漸漸揭露”、“俄提先決條件”、“世界重蹈覆轍”。確如李敖所說是“東扯西扯一大堆”。由于是針對日本讀者的,故對一些背景須詳加解釋,正因為振武學校“不見經(jīng)傳”,且已不復存在,才要多費筆墨來介紹其位置、地位、與士官學校的關系、從該校畢業(yè)的名人等,以便日本讀者理解。李敖對《蔣總統(tǒng)秘錄》的質疑,或許是沒有注意到該書特殊的寫作背景所致。

商榷之三,《李宗仁回憶錄》細節(jié)的真實性問題。李敖用了李宗仁的下列回憶來論證“學歷造假”:

蔣先生原名志清,弱冠時曾考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因不守堂規(guī)而被開除。后往日本進陸軍振武學校,接受軍士教育程度的訓練。回國后,卻說他是日本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yè)生。此次到了北京,乃派曾一度任其副官長的陳銘閣(河南人)到米市胡同南兵馬司和士官學生同學會總會負責人劉宗紀(士官第六期,曾充任孫傳芳的參謀長)接洽,并捐五萬元,作為同學會經(jīng)費。那時有些人,像四期的蔣作賓、雷壽榮,六期的楊文凱、盧香亭等,就向劉宗紀質問,哪里出來這個叱咤風云的大同學呢?劉說,捐巨款還不好嗎,何必深究呢?本來“英雄不問出身”,蔣先生實在是多此一舉。

李宗仁說的是1928年國民黨軍占領北京時發(fā)生的故事。作為一種史料,回憶錄的優(yōu)勢與劣勢同樣明顯,引用者須仔細甄別,對于回憶者自吹自擂、貶低他人之處與一些細節(jié)的失誤,要去偽存真。李宗仁在國民黨內與長期爭斗,寫回憶錄時客居美國,不斷發(fā)出反蔣聲音,其回憶錄中對蔣頗多批評。李敖所引這段回憶,基調上是對蔣譏諷的。短短的一段文字,就有三處錯誤:兩處是李敖所指出的細節(jié),即雷壽榮不是士官學校第四期畢業(yè),而是第五期的;楊文凱應為“楊文愷”。而一處更大的錯誤,是說在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因不守堂規(guī)而被開除”。查當時確因不滿日本教官污辱中國人,在課堂上頂撞了他,但校方只是對其訓誡(蔣日記中稱是“嚴加訓斥”),并未開除。是從該學堂直接考取留學日本資格的。李敖對蔣留學的歷史如此熟悉,不知為何沒有發(fā)現(xiàn)李宗仁回憶中的這個錯誤。須知,清朝末年,只有獲得官方保送的學生才能進入日本軍校學習。如果蔣被開除了,又何以進入振武學校?李回憶的這段故事,并非個人親歷,更象是道聽途說的笑話,用他自己的話,是“一段趣事”。(《李宗仁回憶錄》(下冊),廣西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1980年,第580頁)能否作為確鑿證據(jù),值得推敲。

筆者認為,“學歷造假”的定義應該是,造假者本人或指使他人有意對其學歷進行修改,以達到特定的目的。以此衡量,從未說過自己畢業(yè)于日本士官學校,李敖先生抓住了國民黨的宣傳資料中提高學歷的事實,但目前的資料及李敖的論證尚不能證明此系是授意所為。相反,國民黨z正規(guī)與權w的資料中均說畢業(yè)于振武學校,為士官候補生,這與史實相符。因而,說“學歷造假”,既不公允,也不。

z后,介紹日本學者的z新研究成果。東京大學教授川島真專門研究的留學生活,他在查閱日本防衛(wèi)廳檔案,并赴高田進行田野調查后完成論文《的高田時代》,2010年4月在浙江大學主辦之“與近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宣讀。論文指出:“如果面對1911年的辛亥革命,而沒有回國,制度上,他也可以上日本士官學校”。

網(wǎng)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幫別人買的,說是不錯

2017-04-22 12:38:54
來自小***3(**的評論:

好,活動不錯。

2017-05-31 21:29:5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陳紅民教授編的《細品》很好!

2017-06-04 22:13:20
來自妞***蛋**的評論:

非常喜歡,值得購買,很好很好。。

2017-06-10 19:59:3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7-06-12 18:07:3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不錯,喜歡文史的朋友可以看看!!

2017-06-13 18:01:1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N次采購,這次快遞很給力,本以為要好幾天,沒想很晚下單第三天就到了,內容豐富,紙質好,

2017-08-09 18:02:4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交流很愉快,發(fā)貨很快。呵呵,我也不含糊,付款也快,希望喜歡!

2017-08-09 18:30:5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質量很好,便宜夠實用,很實用,與描述的一樣,快遞態(tài)度不錯,發(fā)貨快,包裝仔細嚴實!

2017-08-09 22:40: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陳紅民編著的話,值得收藏,很厚一本。

2017-11-07 10:13:41
來自老男人**的評論:

才開始看,內容先不說,但是編輯能不能用點心?印刷可不可以用點好紙?這本書我在書店看了才買的,紙張比這好,這次購買不滿意!

2017-11-14 08:25:17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边| 防城港市| 林州市| 尼木县| 天长市| 高安市| 永新县| 张家口市| 南丹县| 紫金县| 珠海市| 正宁县| 东海县| 鄯善县| 修文县| 温泉县| 鸡东县| 古田县| 新昌县| 巢湖市| 滦平县| 米泉市| 平南县| 伊吾县| 曲靖市| 安阳县| 榆林市| 天气| 昌吉市| 柘城县| 尼勒克县| 浦东新区| 措勤县| 布拖县| 鄂尔多斯市| 许昌市| 方正县| 桓台县| 清水县| 沾益县| 莱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