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去美國讀書!
為什么去美國讀書?
美國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樣的?美國的學制是幾年?美國學生的作業(yè)是什么形式的?美國的學分如何獲得?美國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是什么?美國的高考是什么樣的?美國教育又是如何治理網癮的呢?每一個關注美國教育的人都會提出類似的問題。
本書通過作者在美國的親身經歷及其對美國教育中許多不被一般媒介所關注的諸如擇校、課本、校車、學生作業(yè)、閱讀書目等方面的描述,展現了美國教育獨特而深刻的細節(jié),揭示了美國教育的真實層面。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性的東西,可能正是我們中間準備去美國讀書的孩子們、家長們和關注美國教育的人們所需要了解的。
"富有創(chuàng)造力"、"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很長時間以來,美國教育成為許多國家的范本,去美國讀書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夢想。相信讀者朋友會和作者一樣,透過這些細節(jié)的真實的東西,能得出自己的結論,感悟美國的教育之道。
你知道美國的學制是幾年嗎?
你知道如何獲得美國的學分嗎?
你知道總統(tǒng)夫人為學生推薦的閱讀書目的有哪些嗎?
你見過拉著行李箱滿校園跑的學生嗎?
你知道美國學生的作業(yè)是什么樣的嗎?
你知道美國哈佛大學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嗎?
你知道美國教育界如何"五管齊下"制網癮的嗎?
相信我,翻開這本書將會讓你了解美國教育獨特而深刻的細節(jié)!
"21世紀教育主要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不僅學習新的知識,而且學會提出問題,并進行獨立思考,使他們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在畢業(yè)后50年仍能從中受益。"
——哈佛大學榮譽校長 陸登庭
"要成為哈佛的學生,光學習好是不行的,還要看他是否有開創(chuàng)新天地的創(chuàng)造性;僅有知識是不夠的,還要看他是否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單關心自身專業(yè)領域是不足的,還要看他是否有關注其他方面的廣泛興趣。"
——哈佛大學榮譽校長 陸登庭
"讀書給我?guī)砹藷o盡的樂趣,塑造了我的個性,成就了我的夢想。"
——華盛頓郵報高級編輯 米歇爾·迭爾達
施芳,1971年生人。畢業(yè)于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獲文學學士和法學學士雙學士學位。1996年到人民日報社工作至今。先后在記者部和教科文部,從事文化教育報道,期間發(fā)表了大量有深度有分量的文章。
引言:為什么去美國讀書?
作者自序:會飛的蜥蜴
一、美國有擇校嗎?
1 美國學校的分類
2 讓學生自己選擇學校
3 全球教師招聘計劃
4 教授干七年休息一年
5 媽媽老師——孩子在家里上學
6 分別召開的家長見面會
7 有困難找顧問
二、書包有多沉?
1 上學拉行李箱
2 教材循環(huán)用
3 課本老師選
4 沒有參考書
5 上高中,學大學課程
6 世界上沒有愚蠢的問題
7 學用結合是及時要務
8 題沒答完也能得高分
9 一年十二次演講
10 到公園上課去
11 形形色色的科學課
12 橫七豎八的教室
13 作業(yè)自己說了算
14 小學三年級寫小論文
15 實施"生命教育"
16 校車:幸福的橘黃色
17 下課了,做點好吃的
三、好學生,差學生
1 美國高中生的標準
2 讓不可能成為現實
3 不要門門功課A
……
四、假如蓋茨沒有從哈佛退學
五、錢不會長在樹上
六、預算少了,學費漲了
七、殺死電視
八、大學不好"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