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老北京為膾炙人口的名作之一
值得一再閱讀及回味的文學經典
入選《亞洲周刊》“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及“百年百種中國文學圖書”
同名電影屢獲國內及國際電影節大獎
據臺灣原版重排,獨具版本優勢
本書的作者林海音祖籍臺灣,童年、少年、青年卻是在北京度過的,本書即是以她七到十三歲的北京城南生活為背景寫作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全書主體部分五個故事,既獨立又具連貫性,通過小主人公英子的觀察、敘述,生動地描繪出一個她溫暖的小世界后面,錯綜復雜悲慘的大世界,表現了平民的坎坷命運,展示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風貌。
本書是作者緬懷老北京的諸作品中為膾炙人口的一部,濃濃的相思、淡淡的哀愁充塞于字里行間。它在1983年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搬上銀幕,成為“中國風格”“散文電影”的典范,并獲多種大獎。
同名電影在20世紀80年代拍出后屢獲國內及國際大獎,成為“中國風格”的典范。
1999年列入《亞洲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1999年列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北京圖書大廈聯合發起選出的“百年百種中國文學圖書”書單。 2011年語文新課標使用后,被列入新課標語文必讀書。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長于北京,臺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冬青樹》《曉云》《城南舊事》《請到我的家鄉來》《剪影話文壇》等,其中以《城南舊事》最為著名。她所創立的純文學出版社(1968—1995),曾出版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好書;主持《聯合報》副刊十年(1953—1963)期間,亦發現并提攜了大批作家。
冬陽 童年 駱駝隊
惠安館
我們看海去
蘭姨娘
驢打滾兒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后 記
(附)超越悲歡的童年 / 齊邦媛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新建的大禮堂里,坐滿了人;我們畢業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間位子上。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紅色的夾竹桃,是臨來時媽媽從院子里摘下來給我別上的,她說:
“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戴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臺一樣!”
爸爸病倒了,他住在醫院里不能來。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嚨腫脹著,聲音是低啞的。我告訴爸,行畢業典禮的時候,我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并且致謝詞。我問爸,能不能起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六年前他參加了我們學校的那次歡送畢業同學同樂會時,曾經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今天,“六年后”到了,老師真的選了我做這件事。
爸爸啞著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說:
“我怎么能夠去?”
但是我說:
“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臺底下,我上臺說話就不發慌了。”
爸爸說:
“英子,不要怕,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那么爸不也可以硬著頭皮從床上起來,到我們學校去嗎?”
爸爸看著我,搖搖頭,不說話了。他把臉轉向墻那邊,舉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轉過臉來叮囑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小學的24小時了,可不能遲到啊!”
“我知道,爸爸。”
“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英子?”
“是。”我雖然這么答應了,但是覺得爸爸講的話很使我不舒服,自從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遲到過?
當我上一年級的時候,就有早晨賴在床上不起床的毛病。每天早晨醒來,看到陽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陣愁:已經這么晚了,等起來,洗臉,扎辮子,換制服,再到學校去,準又是一進教室被罰站在門邊,同學們的眼光,會一個個向你投過來,我雖然很懶惰,可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懷著恐懼的心情,奔向學校去。最糟的是爸爸不許小孩子上學坐車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24小時,下大雨,我醒來就知道不早了,因為爸爸已經在吃早點。我聽著,望著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學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媽媽打扮得穿上肥大的夾襖(是在夏天!),和踢拖著不合腳的油鞋,舉著一把大油紙傘,走向學校去!想到這么不舒服的上學,我竟有勇氣賴在床上不起來了。
等一下,媽媽進來了。她看見我還沒有起床,嚇了一跳,催促著我,但是我皺緊了眉頭,低聲向媽哀求說:
“媽,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學了吧?”
媽媽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當她轉身出去,爸爸就進來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來,瞪著我:
“怎么還不起來,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著頭皮說。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學!起!”
一個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氣不挪窩。
爸氣極了,一把把我從床上拖起來,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抄起雞毛撣子倒轉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出咻咻聲音,我挨打了!
爸把我從床頭打到床角,從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聲混合著我的哭聲。我哭號,躲避,還是冒著大雨上學去了。我是一只狼狽的小狗,被宋媽抱上了洋車——及時次花五大枚坐車去上學。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車里,一邊抽抽答答的哭著,一邊撩起褲腳來檢查我的傷痕。那一條條鼓起的鞭痕,是紅的,而且發著熱。我把褲腳向下拉了拉,遮蓋住最下面的一條傷痕,我怕同學恥笑我。
雖然遲到了,但是老師并沒有罰我站,這是因為下雨天可以原諒的緣故。
老師教我們先靜默再讀書。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閉上眼睛,靜靜的想五分鐘。老師說:想想看,你是不是聽爸媽和老師的話?昨天的功課有沒有做好?今天的功課全帶來了嗎?早晨跟爸媽有禮貌的告別了嗎?……我聽到這兒,鼻子抽達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閉著的,淚水不至于流出來。
正在靜默的當中,我的肩頭被拍了一下,急忙的睜開了眼,原來是老師站在我的位子邊。他用眼勢告訴我,教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轉頭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剛安靜下來的心又害怕起來了!爸為什么追到學校來?爸爸點頭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師,征求他的同意,老師也微笑的點點頭,表示答應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沒說什么,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子兒來給我。
后來怎么樣了,我已經不記得,因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記得,從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著校工開大鐵柵校門的學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門前,戴著露出五個手指頭的那種手套,舉了一塊熱乎乎的烤白薯在吃著。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門前,手里舉著從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給親愛的韓老師,她教我唱歌跳舞。
啊!這樣的早晨,一年年都過去了,今天是我24小時在這學校里啦!
當,鐘響了,畢業典禮就要開始。看外面的天,有點陰,我忽然想,爸爸會不會忽然從床上起來,給我送來花夾襖?我又想,爸爸的病幾時才能好?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夾竹桃今年爸爸都沒有給上麻渣,他為了叔叔給日本人害死,急得吐血了,到了五月節,石榴花沒有開得那么紅,那么大。如果秋天來了,爸還要買那樣多的菊花,擺滿在我們的院子里,廊檐下,客廳的花架上嗎?
爸是多么喜歡花。
每天他下班回來,我們在門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頭后面抱起弟弟,經過自來水龍頭,拿起灌滿了水的噴水壺,唱著歌兒走到后院來。他回家來的及時件事就是澆花。那時太陽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著涼爽的風,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雞妹妹的頭發上。陳家的伯伯對爸爸說:“老林,你這樣喜歡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兒!”我有四個妹妹,只有兩個弟弟。我才十二歲。……
我為什么總想到這些呢?韓主任已經上臺了,他很正經的說:
“各位同學都畢業了,就要離開上了六年的小學到中學去讀書,做了中學生就不是小孩子了,當你們回到小學來看老師的時候,我一定高興看你們都長高了,長大了……”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驪歌,現在輪到同學們唱給我們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我哭了,我們畢業生都哭了。我們是多么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么怕呢!當我們回到小學來的時候,無論長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師!你們要永遠拿我當個孩子呀!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宋媽臨回她的老家的時候說: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還小。”
蘭姨娘跟著那個四眼狗上馬車的時候說: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媽媽生氣了!”
蹲在草地里的那個人說:
“等到你小學畢業了,長大了,我們看海去。”
雖然,這些人都隨著我長大沒了影子了。是跟著我失去的童年也一塊兒失去了嗎?
爸爸也不拿我當孩子了,他說:
“英子,去把這些錢寄給在日本讀書的陳叔叔。”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學做許多事,將來好幫著你媽媽。你較大。”
于是他數了錢,告訴我怎樣到東交民巷的正金銀行去寄這筆錢——到最里面的臺子上去要一張寄款單,填上“金柒拾圓也”,寫上日本橫濱的地址,交給柜臺里的小日本兒!
我雖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著頭皮去。——這是爸爸說的,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闖練,闖練,英子。”我臨去時爸爸還這樣叮囑我。
我心情緊張的手里捏緊一卷鈔票到銀行去。等到從較高臺階的正金銀行出來,看著東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種滿了蒲公英,我高興的想:闖過來了,快回家去,告訴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種滿了蒲公英。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著剛發下來的小學畢業文憑——紅絲帶子系著的白紙筒,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么事情似的,為什么呀?
進了家門,靜悄悄的,四個妹妹和兩個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們在玩沙土,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是因為爸爸今年沒有收拾它們——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樹大盆底下也有幾粒沒有長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氣,問妹妹們:
“是誰把爸爸的石榴摘下來的?我要告訴爸爸去!”
妹妹們驚奇的睜大了眼,她們搖搖頭說:“是它們自己掉下來的。”
我撿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頭的廚子老高從外面進來了,他說:
“大小姐,別說什么告訴你爸爸了,你媽媽剛從醫院來了電話,叫你趕快去,你爸爸已經……”
他為什么不說下去了?我忽然著急起來,大聲喊著說:
“你說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醫院,好好兒勸勸你媽,這里就數你大了!就數你大了!”
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弟弟把沙土灌進玻璃瓶里。是的,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對老高說: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醫院。”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
我把小學畢業文憑,放到書桌的抽屜里,再出來,老高已經替我雇好了到醫院的車子。走過院子,看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念著: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著名作家余光中
要想重溫一下(北京)這座文化古都的風貌,還真得讀《城南舊事》呢!
——著名翻譯家文潔若
文筆細膩清秀或者真摯熱烈都不困難,但幽默卻是形式,我喜愛林海音這也是一個重重要緣由。
——中國作協主席、當代著名作家鐵凝
林海音以高超的技巧,剪裁往事;而非以成人的思想和情感,解釋童年。因此,傳神之筆,美不勝收。她的文筆令人擊節贊嘆:細致而不傷于纖巧,幽微而不傷于晦澀,委婉而不傷于庸弱。對于氣氛的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戲。
——當代著名作家高陽
一個作家的作品如果僅僅反映某個時代的問題,他只能是那個時代的作家。一個作家能不能立足、能不能長遠,與他的作品能否超越時代背景有關。林先生的《城南舊事》寫的是人類命運共同的東西,它是經得起時代考驗的。
——著名學者傅光明
林先生寫的是人性中美的、永恒的東西。這是人類共同的,是歷久彌新的。《城南舊事》電影給當時中國社會很大的啟迪。我拍《城南舊事》是個緣分,這樣的機遇一個人一生中也不見得會遇上,是非常珍貴的。
我被小說《城南舊事》中那種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動了,整部小說充滿了樸素、溫馨的思想感情。當這部影片上映后,這種情感同樣打動了無數的觀眾。
——電影《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
看《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致的東西,這樣的不疾不徐,溫厚醇和,這樣的純凈淡泊,彌久恒馨,這樣的滿是人間煙火昧,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
——影評人凌夢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作品都很不錯
一本展示老北京文化生活的書。
六一買的,書很好,真實惠。
孩子喜歡,非常不錯!
非常好的一本書,作者寫得深入人心。當當正版書
不錯,孩子喜歡
整體感覺不錯
速度很快,經濟又實惠,書一直在這里買。
特別好質量 印刷也很好 紙張也不錯!
老師推薦的六年級必讀課外經典文學作品,紙質好印刷清晰是正版
非常好看的一本書,勾起了我的無限遐想
有一種懷舊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