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案例版·第3版)圖書
人氣:57

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案例版·第3版)

序言為順應教育部教學改革潮流和改進現有的教學模式,適應目前高等醫學院校的教育現狀,提高醫學教育質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醫學人才,科學出版社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獨創案...

內容簡介

為順應教育部教學改革潮流和改進現有的教學模式,適應目前高等醫學院校的教育現狀,提高醫學教育質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醫學人才,科學出版社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獨創案例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編寫形式,組織編寫了國內首套引領醫學教育發展趨勢的案例版教材。案例教學在醫學教育中,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和實用型醫學人才的有效途徑。

編輯推薦

案例版教材版權所有,其內容和引用案例的編寫模式受法律保護,一切抄襲、模仿和盜版等侵權行為及不正當競爭行為,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目錄

目錄

章 緒論1

節 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和研究內容1

第二節 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發展史3

第二章 藥物轉運及轉運體6

節 藥物轉運機制6

第二節 藥物轉運體9

第三節 藥物轉運體在藥物體內過程中的臨床意義14

第三章 藥物吸收及生物利用度23

節 口服藥物吸收23

第二節 非口服給藥途徑的藥物吸收25

第三節 影響吸收的主要因素26

第四節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30

第五節 影響生物利用度的因素31

第六節 生物利用度的測定32

第四章 藥物分布及血漿蛋白結合37

節 藥物分布及生理屏障37

第二節 藥物血漿蛋白結合動力學39

第三節 影響藥物分布的因素43

第四節 藥物血漿蛋白結合對藥物體內過程的影響46

第五節 藥物血漿蛋白結合的臨床意義48

第六節 藥物血漿蛋白結合的常用研究方法49

第五章 藥物代謝及代謝酶52

節 藥物代謝的臨床意義52

第二節 藥物代謝類型55

第三節 藥物代謝的影響因素62

第四節 藥物代謝酶多態性及其臨床意義65

第六章 藥物排泄及腎排泄介導的解毒70

節 藥物的腎排泄70

第二節 藥物的膽汁排泄73

第三節 藥物的其他排泄途徑76

第四節 腎排泄介導的解毒及其

臨床意義77

第七章 藥物代謝動力學模型81

節 房室模型81

第二節 統計矩理論為基礎的非房室模型87

第三節 生理藥物代謝動力學模型90

第四節 藥物代謝動力學-藥物效應動力學結合模型99

第八章 非線性藥物代謝動力學104

節 線性與非線性104

第二節 非線性動力學特點104

第三節 引起非線性動力學的原因106

第四節 米氏非線性藥物代謝動力學的判別107

第五節 米氏非線性動力學的速率過程及參數計算108

第六節 特殊過程引起的非米氏非線性藥物代謝動力學117

第九章 治療藥物監測120

節 治療藥物監測概述120

第二節 治療藥物監測的臨床應用124

第三節 生物樣本測定及質量控制130

第十章 時間藥物代謝動力學137

節 藥物作用的時間生物學137

第二節 藥物體內過程的時間節律140

第三節 時間藥物代謝動力學的影響因素146

第四節 時間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研究意義149

第十一章 給藥方案設計151

節 給藥方案設計151

第二節 單劑量給藥方案152

第三節 多劑量給藥的給藥方案154

第四節 靜脈滴注給藥方案159

第五節 非線性動力學藥物給藥方案161

第六節 個體化給藥方案的設計162

第十二章 特殊人群藥物代謝動力學170

節 妊娠與哺乳期婦女藥物代謝動力學170

第二節 兒童藥物代謝動力學175

第三節 老年人藥物代謝動力學178

第四節 特殊嗜好者的藥物代謝動力學181

第十三章 藥物代謝動力學的藥物相互作用184

節 藥物相互作用的分類184

第二節 藥物代謝動力學介導的藥物相互作用186

第三節 天然產物、食物與藥物的相互作用197

第四節 代謝性藥物相互作用的預測202

第五節 不良藥物相互作用的預防原則208

第十四章 遺傳藥理學與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211

節 概述211

第二節 藥物代謝酶的遺傳變異對藥物代謝動力學的影響213

第三節 藥物轉運體的遺傳變異與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218

第四節 藥物結合蛋白的遺傳變異與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220

第十五章 疾病狀態下的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223

節 肝功能異常時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223

第二節 腎功能異常時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229

第三節 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藥物代謝動力學233

第四節 內分泌疾病的藥物代謝動力學236

第十六章 群體藥物代謝動力學239

節 概述239

第二節 PPK模型中的兩大類因素的分析模型242

第三節 PPK參數的測算方法243

第四節 混合效應模型法簡介245

第五節 PPK的應用247

第十七章 手性藥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255

節 手性藥物相關的基本概念255

第二節 對映體選擇性藥物代謝動力學257

第三節 手性藥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相互作用261

第四節 手性藥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對映體選擇性的影響因素265

第五節 生物樣品中手性藥物的對映體選擇性測定269

第十八章 新藥的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評價274

節 新藥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評價的目的與基本方法274

第二節 新藥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評價的內容278

第三節 藥物制劑的人體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290

第十九章 生物技術藥物的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296

節 生物技術藥物的特點296

第二節 蛋白多肽類藥物的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297

第三節 抗體類藥物的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300

第四節 細胞因子類藥物的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302

第五節 酶類和酶抑制劑類藥物的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306

第六節 生物技術藥物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的方法學308

第二十章 天然藥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11

節 概述311

第二節 生物堿類天然藥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16

第三節 黃酮類天然藥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19

第四節 其他類323

第二十一章 中樞神經系統藥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31

節 鎮靜催眠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31

第二節 抗癲癇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33

第三節 抗抑郁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37

第四節 抗精神病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39

第五節 全身麻醉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42

第二十二章 心血管系統藥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47

節 強心苷類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47

第二節 β受體拮抗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51

第三節 鈣通道阻滯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53

第四節 抗心律失常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55

第二十三章 調血脂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61

節 HMG-CoA還原酶抑制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61

第二節 影響膽固醇吸收和轉化藥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65

第三節 影響脂蛋白合成、轉運及分解藥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67

第二十四章 抗菌藥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70

節 抗菌藥物PK/PD與雙向個體化給藥370

第二節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373

第三節 頭孢菌素類378

第四節 四環素類383

第五節 喹諾酮類385

第二十五章 抗凝血藥及抗血栓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90

節 抗凝血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90

第二節 抗血小板藥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94

第三節 纖維蛋白溶解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97

第二十六章 平喘藥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99

節 茶堿類藥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399

第二節 β2受體激動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404

第二十七章 抗惡性腫瘤藥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408

節 概述408

第二節 常用抗惡性腫瘤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409

第二十八章 影響免疫功能藥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420

節 概述420

第二節 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的藥物代謝動力學420

第三節 抗增殖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426

主要參考文獻428

附錄429

附錄一 常用藥物的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參數429

附錄二 常用藥物的治療濃度、中毒濃度及致死濃度430

附錄三 藥物代謝動力學軟件簡介及評價431

附錄四 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相關的數據庫和網站434

索引435

在線預覽

章 緒論

1. 掌握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概念、研究對象。

2. 熟悉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研究內容。

3. 了解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發展史。

節 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和研究內容

一、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概念、研究對象和任務

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是應用藥物代謝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簡稱藥代動力學或藥動學)的基本原理,研究人體對藥物作用的一門應用科學。具體來說,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藥物在人體的影響下發生的變化及其規律,即應用動力學原理和數學公式闡明藥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謝(metabolism,又稱生物轉化biotransformation)和排泄(excretion)的體內變化過程(簡稱ADME),以及體內藥物濃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根據這些變化規律和特點,在臨床上為個體患者制訂出安全合理的給藥方案。

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體,包括群體和個體。這與臨床前以動物為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研究對象有明顯的不同。

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主要任務包括以下幾點。

(1)通過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研究,對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出科學評價。

(2)根據群體和個體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特性和數學模型計算出藥物代謝動力學參數。根據藥物代謝動力學特征和重要參數,結合患者生理、生化、病理、遺傳等內因和藥物的理化性質、環境變化等外因對藥物ADME的影響,必要時通過治療藥物監測(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制訂、調整給藥方案,從而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藥物。

(3)通過對藥物不良反應的定量研究,修正給藥方案,保障用藥安全。

(4)通過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有關知識的咨詢與醫療會診,合理使用藥物,提高藥物治療水平。

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建立在基礎藥理學與臨床藥理學的基本理論之上,成為臨床藥理學、臨床藥物治療學、臨床遺傳藥理學等分支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藥的研究與開發、藥物制劑改進、生物利用度與生物等效性研究、加強藥品管理、提高醫療質量和醫藥研究水平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

二、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研究內容

由于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是藥物代謝動力學與醫學相結合的邊緣學科,其研究內容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基礎藥理學方面的藥物代謝動力學;二是臨床方面的藥物代謝動力學。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TDM

TDM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臨床藥理學和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領域興起的一門新的邊緣學科。TDM是在藥物代謝動力學、藥物效應動力學原理的指導下,應用現代化檢測、分析技術,測定患者血液中或其他體液中藥物濃度,根據血藥濃度與藥效的相關模式,闡明血藥濃度與藥效的關系,從而通過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擬定合理的給藥方案、診斷藥物過量中毒、判斷患者的用藥依從性等,以達到提高療效、避免或減少不良反應的目的。房室模型、藥物代謝動力學參數、藥物代謝動力學速率過程等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基本原理,是臨床進行TDM的基礎。TDM的理念自提出以來,已成為一種指導臨床個體化給藥的重要依據和安全措施,是近代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劃時代的重大進展之一。TDM已成為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臨床藥理學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二)藥物相互作用研究

藥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DDI)是指幾種藥物同時或前后序貫應用時,藥物原有的理化性質及藥物代謝動力學或藥物效應動力學發生改變。針對DDI的臨床結果,可分為對臨床療效有益的DDI和不良的DDI。有益的DDI可因提高臨床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節約藥物、降低藥物治療費用等而被臨床積極利用;不良的DDI則可導致療效降低、無效、藥物不良反應增加,甚至產生致命的藥物毒性反應。當一種藥物影響另一種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或排泄時,可改變血漿藥物濃度,并進一步影響作用靶點的藥物濃度,此時則可發生藥物代謝動力學的DDI。臨床上發生藥物代謝動力學的DDI為多見,它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DDI的研究在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領域的地位絕不可忽視。

(三)生物利用度與生物等效性研究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是指藥學等效制劑或可替換藥物在相同試驗條件下,服用相同劑量,其活性成分吸收的程度和速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通常意義上的BE研究是指用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以藥物代謝動力學參數為終點指標,根據預先確定的等效標準和限度進行的比較研究。生物利用度和BE研究,對預測藥物制劑的臨床療效和驗證制劑的質量、對新藥開發、新劑型開發、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及對臨床安全合理用藥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是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重要研究內容。

(四)特殊人群的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

特殊人群是指特殊的生理或病理人群,包括新生兒、兒童、老年人、妊娠婦女及患者。特殊人群的藥物代謝動力學因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等個體因素的影響,使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過程與健康成人有顯著差別,是導致藥物反應個體差異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特殊人群的藥物代謝動力學變化的特殊性、掌握其變化規律、總結出特殊人群藥物代謝動力學特點等對制訂個體化給藥方案非常重要,它是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重要內容。

(五)藥物轉運體與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

藥物轉運體(transporter)對藥物ADME過程的影響近年來備受關注。藥物轉運體幾乎存在于機體的所有器官中,特別是與藥物的體內過程密切相關的胃腸道、肝、腎、腦等機體重要器官中。藥物轉運體的作用直接關系到藥物的安全性和療效。藥物經轉運體逆濃度差的轉運是主動轉運過程,需要能量、可以逆濃度梯度轉運、有飽和現象和競爭性抑制現象。很多藥物聯合用藥時DDI的靶點就在于藥物的轉運體。藥物轉運體對ADME過程的影響與藥物療效、DDI、藥物不良反應及藥物解毒等休戚相關。目前,藥物轉運體對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影響的研究已成為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六)遺傳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

遺傳多態性(polymorphism)對血藥濃度的影響日益引人關注,它涉及藥物體內過程的各個環節,包括與藥物轉運有關的轉運體、藥物作用的受體及藥物代謝酶系等。實驗表明,不同種族與同種族不同個體之間的體內藥物代謝酶活性存在著先天差異,從而影響代謝藥物的能力,使藥物代謝呈現多態性。研究藥物遺傳多態性、遺傳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目的是針對不同患者"因人用藥,量體裁衣",如針對患者基因型選擇合適的藥物、針對患者基因型選擇個體化劑量,早期發現疾病的遺傳性易感因子,以及預防發病和采取有效治療等。遺傳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使新藥臨床試驗能夠對受試者進行基因型識別。基因分型是Ⅰ期臨床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可獲得藥物代謝酶多態性對藥物代謝動力學影響的信息,可早期發現低代謝者可能出現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個體變異。目前,遺傳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已成為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的重要分支。

(七)群體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

群體(population)就是根據觀察目的所確定的研究對象或患者的總體。群體藥物代謝動力學(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即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群體分析法,是應用藥物代謝動力學基本原理結合統計學方法研究某一PPK參數的分布特征,即群體典型患者的藥物代謝動力學參數和群體中存在的變異性。PPK就是要依據被稱為固定效應(fixed effect)和效應(random effects)的許多因素對群體患者固有的動力學差異進行描述。固定效應又稱確定性變異,是指藥物代謝動力學參數的平均值,包括年齡、體重、身高、性別、種族、肝腎功能、疾病狀況及用藥史、合并用藥、吸煙和飲酒等對藥物體內過程的影響;效應又稱性變異,包括個體間和個體自身變異,指不同患者間、不同實驗者、實驗方法和患者自身隨時間的變異。根據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基本理論,PPK的應用已遍及TDM、優化個體給藥方案、特殊患者群體分析、生物利用度研究、合并用藥的定量化研究及新藥的臨床評價等方面。

(八)新藥開發與臨床評價

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已成為新藥開發與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藥臨床前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包括動物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研究,而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主要包括:①健康人群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②目標適應證患者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③特殊人群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如肝、腎功能損害患者、老年患者、兒童患者、妊娠婦女等;④不同個體、種族的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如遺傳因素對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影響;⑤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與藥物效應動力學相關性研究。研究發現,臨床階段被淘汰的藥物中約有40%是由于藥物代謝動力學的原因所致。因此,新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特性直接關系著藥物在臨床試驗階段中是否被終止或在上市后被撤回。為了更好地控制新藥研發過程中的臨床風險,美國FDA在2006年提出了0期臨床試驗。0期臨床試驗是指在新藥研究完成臨床前試驗、但還未正式進入臨床試驗之前,容許新藥研制者使用微劑量(一般不大于100?g,或小于標準劑量的1%)對少量人群(6人左右,健康志愿者或者患者)進行藥物試驗,以收集必要的有關藥物安全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試驗數據。綜上所述,在新藥臨床前篩選及臨床評價中,藥物代謝動力學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而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是判斷新藥成藥性的重要手段。

第二節 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發展史

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是在藥物代謝動力學的基礎之上產生、發展和壯大起來的,是藥物代謝動力學的分支。從19世紀中期追溯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的起源,到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藥物代謝動力學和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發展從萌芽狀態走向成熟。百余年的發展史使藥物代謝動力學和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發展經歷了巨大的變化。

(一)啟蒙發展階段

該階段(1800~1960年)是藥物代謝動力學的一些基本概念與理論相繼提出并不斷證實的階段。1841年,蘇格蘭學者Alexander Ure進行了個人體藥物代謝實驗,證實了口服苯甲酸后在人體內轉化為馬尿酸經尿排出,并推測這個過程是利用了尿素,解釋了該藥可以緩解痛風癥狀的原因。1909~1910年,Battelli 和 Stern在研究乙醇氧化時表征了現在稱為乙醇脫氫酶的代謝酶。很多藥物代謝途徑都在19世紀被發現,如氧化、還原、水解,與甘氨酸、硫酸、乙酸和葡醛酸結合等。1911年,為查明不同種屬量-效關系的差異性,Hatcher在不同動物身上研究了洋地黃的消除速率,發現洋地黃在兔體內消除快,大鼠次之,貓慢,從而揭示了藥物消除的種屬差異性。1913年,德國學者Michaelis及Menten提出了以米氏方程式描述的酶動力學,為非線性藥物代謝動力學奠定了理論基礎。1919年,Pardee以出現輕度毒性癥狀為指標,研究了洋地黃酊劑在患者體內的消除速率,發現不同患者洋地黃酊劑的消除速率差別很大,揭示了藥物代謝動力學的個體差異。1924年,瑞典學者Widmark及Tandberg提出了描述藥物從體內消除的個數學方程式,提出了開放性一室模型藥物的分布與消除特點,為今天的房室模型奠定了基礎。1929年,Gold以減慢心房顫動患者心室率為指標,研究并繪制了洋地黃的消除曲線,發現洋地黃在患者體內不是按固定量消除,而是按恒定比值消除,該發現為零級動力學奠定了實驗基礎。1932年,Widmark等發現乙醇從體內以零級動力學特征消除。因此,一級動力學和零級動力學消除的基本概念可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初。而后,Moiler(1929年)提出的腎清除率和Dominguez(1934年)提出的表觀分布容積等基本概念也相繼問世。1937年,瑞典學者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邵县| 桃源县| 延吉市| 丰台区| 孟州市| 定远县| 北碚区| 高安市| 正阳县| 青铜峡市| 固阳县| 周宁县| 漳州市| 郁南县| 宁阳县| 大姚县| 临泽县| 民勤县| 太仆寺旗| 马边| 罗甸县| 绵竹市| 四子王旗| 莱芜市| 普兰店市| 会同县| 义马市| 阆中市| 邵阳市| 莲花县| 德阳市| 礼泉县| 长泰县| 瑞昌市| 项城市| 循化| 弋阳县| 尼木县| 江永县| 柯坪县|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