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鑒賞》是普通高校各個專業學生的一門文化素質教育課程,是一門系統概述藝術、研究藝術的一般規律的科學,目的是對學生進行藝術審美教育,培養學生藝術感受與藝術鑒賞的能力,提高大學生基本的審美品質和藝術理論水平。本書共分五章:蔚為大觀的用“舞”之地;滴水匯海勝之以“圖”;美在“打破”之間;身體的“握手”;當身體無以憑借……
本書為避免與已面世的其他鑒賞類教材雷同,該鑒賞教材采用“研究式”寫作,即不要求將作品的內容、立意、手法、調度、獲獎原因等等各方面籠而統之的泛泛而過,而是緊緊抓住該作品的一個閃光點寫透、寫生動、寫出特色,體現出專業舞蹈工作者的研究眼光及深度。寫作中將同一話題、類型、道具等有比較參考價值的作品捆綁寫作。
江玲,現任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主任、院教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中國舞蹈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藝術醫學協會理事、江蘇省舞蹈家協會理事、南京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1970年進入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學員、演員,1988年轉業到南京師大附屬幼兒師范學校講師、高級講師。1999年調入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2011年5月至今任教授。
緒論 用眼睛捕捉生命的怦動之美 及時節 舞蹈鑒賞之魅力 第二節 舞蹈鑒賞之缺憾 一、人體動作的舞蹈語言 二、手舞與足蹈的語言缺陷 三、舞劇的敘述缺陷 第三節 舞蹈鑒賞之收獲 一、舞蹈鑒賞的德育功能 二、舞蹈鑒賞的文化傳承和智育功能 三、舞蹈鑒賞的心育功能 四、舞蹈鑒賞的美育功能 五、舞蹈鑒賞的創新功能及時章 蔚為大觀的用“舞”之地 及時節 舞劇鑒賞概說 第二節 愛情在舞劇中化蝶永生 一、雌雄“天鵝”競爭歌——《天鵝湖》 二、人鬼世界的經典愛情——《吉賽爾》 三、舞蹈靈感向電影借鑒——《大紅燈籠高高掛》 四、沙漠中的“視覺盛宴”——《大夢敦煌》 五、自由愛情的殉葬者一《羅密歐與朱麗葉》及《—把酸棗》 六、陰霾簇動下的惶恐愛情——《原野》 七、混沌糾纏的愛情訣別——《雷和雨》 第三節 戰爭在舞劇中嘶喊爭鳴 一、宏大敘事下的戰火嘶鳴——《小刀會》《紅色娘子軍》《白毛女》《閃閃的紅星》《斯巴達克》 二、硝煙彌漫中的自我呻吟——《紅梅贊》《南京1937》《風雨紅棉》 第四節 民族風在舞劇中饕餮絕美 一、煌煌中華——《絲路花雨》 二、血液的執著——《寶蓮燈》及《媽勒訪天邊》 三、原生魅影——《云南映象》 四、民族音畫——《八桂大歌》及《媽祖》 五、民族功夫風——《風中少林》 六、捍衛民族獨立的贊歌一《紅河谷》 第五節 思維嘗試第二章 滴水匯海勝之以“圖” 及時節 群舞鑒賞概說 第二節 舞作品讀 一、中國當代舞的緣起與發展——《走、跑、跳》、《穿越》和《士兵與槍》 二、中國古典舞“身韻”的言說——《黃河》 三、閃古爍今源遠流長——《踏歌》 四、水幕詩話江南韻——《小城雨巷》 五、無處不圓——《頂碗舞》 六、舞臺上的“生活”——《紅珊瑚》 七、鄉土情——《剪紙姑娘》 八、舞戲合璧——《俏花旦》 九、一抹生命的光芒——《一片羽毛》 十、關于水的遐想——《水姑娘》 十一、掀起蓋頭見“樸質”——《掀起你的蓋頭來》 十二、奔跑的“飛”舞一《壯族大歌》 十三、美不勝收山與水——《走在山水間》 十四、熠熠生輝、千手震撼——《千手觀音》 十五、滴水匯海、勝之以圖一《小溪 江河 大海》 十六、大愛無疆、簡約生輝——《中國媽媽》 十七、風格鑄就永恒——《小白樺》 十八、人生不是夢歲月才如歌——《歲月如歌》 十九、悲壯且震撼——《長城》 二十、血與火中的詩境——《那一片蘆蕩》 二十一、 “垓下”悲歌——《垓下雄魂》 二十二、古韻舞風——《霓裳羽衣舞》 第三節 思維嘗試 延伸對比閱讀——《長城》的另一種鑒賞視角第三章 美在“打破”之間 及時節 三人舞鑒賞概說 第二節 舞作品讀 一、真情藏于搖籃——《牛背搖籃》 二、霓裳羽衣舞斷魂長生殿中筑墓臺一《大唐貴妃》 三、傣家小妹多彩的夢——《邵多麗》 四、情趣橫生花為媒——《小伙 四弦 馬櫻花》 五、樂動舞舞動情——《高原女人》 六、手足親情、刻骨銘心——《我的兄弟姐妹》 七、 巾幗英豪、流芳百世——《金山戰鼓》 八、母子相隔兩世間——《母親》 九、人生如棋各就其位——《位子》 第三節 思維嘗試 延伸對比閱讀——《小伙 四弦 馬櫻花》的另一種鑒賞視角第四章 身體的“握手” 及時節 雙人舞鑒賞概說 第二節 舞作品讀 一、不一樣的“一起走”——《出走》和《同行》 二、心靈之握——《牽手》 三、血鑄戰友情——《士兵兄弟》 四、生命的相伴——《兩棵樹》和《藤枝葉》 五、相濡以沫夕陽情——《老伴》和《咱爸咱媽》 六、天上人間姐妹情——《青蛇與白蛇》 七、“型”的骨骼“韻”的血脈——《萋萋長亭》 八、香音長繞舞蹁躚——《飛天》 九、草原風情畫——《牧歌》 十、大喜之際悲更切——《新婚別》 十一、我的雙手托起你的夢——《師徒春秋》 十二、現代都市情感的“迷茫”——《唉無奈》 第三節 思維嘗試 延伸對比閱讀一——《牧歌》的另一種鑒賞視角 延伸對比閱讀二——《青蛇與白蛇》的另一種鑒賞視角第五章 當身體無以憑借…… 及時節 獨舞鑒賞概說 第二節 舞作品讀 一、兩番巾幗競紅裝——《木蘭辭》及《木蘭歸》 二、海鷗飛處海浪生——《海浪》 三、滾滾江水成歸宿——《江河水》 四、壯鄉蛙趣——《螞拐》 五、圣潔的神靈——《雀之靈》 六、原始而神秘的鳳凰——《太陽鳥》 七、舞里戲外話“花旦”——《旦角》 八、書法與舞蹈的不解之緣——《書韻》和《書癡》 九、彈起撩人的“冬不拉”——《可愛的一朵玫瑰花》 十、酒不醉人舞自醉——《醉鼓》 十一、藍天 草原 牧馬人——《蒙古人》 十二、魂兮歸來——《秦俑魂》 十三、畫魂畫骨神自出——《孔乙己》 十四、無言的愛——《母親》 十五、今世前生脂粉無情——《胭脂扣》 十六、秧歌情——《扇妞》和《大拜年》 十七、 扇舞動容四十載-_《春江花月夜》和《扇舞丹青》 十八、酸甜人生——《摘葡萄》 十九、關不住的女兒心——《庭院深深》 二十、體悟生命——《殘春》 二十一、魅力“三道彎”——《敦煌彩塑》 二十二、一只羽翎神氣來——《掛帥》 二十三、美麗的紅尾狐——《翠狐》 二十四、袖拂春色——《綠帶當風》 二十五、春之戀——《一片綠葉》 第三節 思維嘗試 延伸對比閱讀一一《書癡》和《書韻》的另一種鑒賞視角 延伸對比閱讀二——《扇妞》的另外一種鑒賞視角 延伸對比閱讀三——《春江花月夜》和《扇舞丹青》的另一種鑒賞視角參考文獻附錄一 舞蹈關鍵詞知識鏈接附錄二 舞蹈作品信息檢索 緒論 用眼睛捕捉生命的怦動之美 及時節 舞蹈鑒賞之魅力 第二節 舞蹈鑒賞之缺憾 一、人體動作的舞蹈語言 二、手舞與足蹈的語言缺陷 三、舞劇的敘述缺陷 第三節 舞蹈鑒賞之收獲 一、舞蹈鑒賞的德育功能 二、舞蹈鑒賞的文化傳承和智育功能 三、舞蹈鑒賞的心育功能 四、舞蹈鑒賞的美育功能 五、舞蹈鑒賞的創新功能 及時章 蔚為大觀的用“舞”之地 及時節 舞劇鑒賞概說 第二節 愛情在舞劇中化蝶永生 一、雌雄“天鵝”競爭歌——《天鵝湖》 二、人鬼世界的經典愛情——《吉賽爾》 三、舞蹈靈感向電影借鑒——《大紅燈籠高高掛》 四、沙漠中的“視覺盛宴”——《大夢敦煌》 五、自由愛情的殉葬者一《羅密歐與朱麗葉》及《—把酸棗》 六、陰霾簇動下的惶恐愛情——《原野》 七、混沌糾纏的愛情訣別——《雷和雨》 第三節 戰爭在舞劇中嘶喊爭鳴 一、宏大敘事下的戰火嘶鳴——《小刀會》《紅色娘子軍》《白毛女》《閃閃的紅星》《斯巴達克》 二、硝煙彌漫中的自我呻吟——《紅梅贊》《南京1937》《風雨紅棉》 第四節 民族風在舞劇中饕餮絕美 一、煌煌中華——《絲路花雨》 二、血液的執著——《寶蓮燈》及《媽勒訪天邊》 三、原生魅影——《云南映象》 四、民族音畫——《八桂大歌》及《媽祖》 五、民族功夫風——《風中少林》 六、捍衛民族獨立的贊歌一《紅河谷》 第五節 思維嘗試 第二章 滴水匯海勝之以“圖” 及時節 群舞鑒賞概說 第二節 舞作品讀 一、中國當代舞的緣起與發展——《走、跑、跳》、《穿越》和《士兵與槍》 二、中國古典舞“身韻”的言說——《黃河》 三、閃古爍今源遠流長——《踏歌》 四、水幕詩話江南韻——《小城雨巷》 五、無處不圓——《頂碗舞》 六、舞臺上的“生活”——《紅珊瑚》 七、鄉土情——《剪紙姑娘》 八、舞戲合璧——《俏花旦》 九、一抹生命的光芒——《一片羽毛》 十、關于水的遐想——《水姑娘》 十一、掀起蓋頭見“樸質”——《掀起你的蓋頭來》 十二、奔跑的“飛”舞一《壯族大歌》 十三、美不勝收山與水——《走在山水間》 十四、熠熠生輝、千手震撼——《千手觀音》 十五、滴水匯海、勝之以圖一《小溪 江河 大海》 十六、大愛無疆、簡約生輝——《中國媽媽》 十七、風格鑄就永恒——《小白樺》 十八、人生不是夢歲月才如歌——《歲月如歌》 十九、悲壯且震撼——《長城》 二十、血與火中的詩境——《那一片蘆蕩》 二十一、 “垓下”悲歌——《垓下雄魂》 二十二、古韻舞風——《霓裳羽衣舞》 第三節 思維嘗試 延伸對比閱讀——《長城》的另一種鑒賞視角 第三章 美在“打破”之間 及時節 三人舞鑒賞概說 第二節 舞作品讀 一、真情藏于搖籃——《牛背搖籃》 二、霓裳羽衣舞斷魂長生殿中筑墓臺一《大唐貴妃》 三、傣家小妹多彩的夢——《邵多麗》 四、情趣橫生花為媒——《小伙 四弦 馬櫻花》 五、樂動舞舞動情——《高原女人》 六、手足親情、刻骨銘心——《我的兄弟姐妹》 七、 巾幗英豪、流芳百世——《金山戰鼓》 八、母子相隔兩世間——《母親》 九、人生如棋各就其位——《位子》 第三節 思維嘗試 延伸對比閱讀——《小伙 四弦 馬櫻花》的另一種鑒賞視角 第四章 身體的“握手” 及時節 雙人舞鑒賞概說 第二節 舞作品讀 一、不一樣的“一起走”——《出走》和《同行》 二、心靈之握——《牽手》 三、血鑄戰友情——《士兵兄弟》 四、生命的相伴——《兩棵樹》和《藤枝葉》 五、相濡以沫夕陽情——《老伴》和《咱爸咱媽》 六、天上人間姐妹情——《青蛇與白蛇》 七、“型”的骨骼“韻”的血脈——《萋萋長亭》 八、香音長繞舞蹁躚——《飛天》 九、草原風情畫——《牧歌》 十、大喜之際悲更切——《新婚別》 十一、我的雙手托起你的夢——《師徒春秋》 十二、現代都市情感的“迷茫”——《唉無奈》 第三節 思維嘗試 延伸對比閱讀一——《牧歌》的另一種鑒賞視角 延伸對比閱讀二——《青蛇與白蛇》的另一種鑒賞視角 第五章 當身體無以憑借…… 及時節 獨舞鑒賞概說 第二節 舞作品讀 一、兩番巾幗競紅裝——《木蘭辭》及《木蘭歸》 二、海鷗飛處海浪生——《海浪》 三、滾滾江水成歸宿——《江河水》 四、壯鄉蛙趣——《螞拐》 五、圣潔的神靈——《雀之靈》 六、原始而神秘的鳳凰——《太陽鳥》 七、舞里戲外話“花旦”——《旦角》 八、書法與舞蹈的不解之緣——《書韻》和《書癡》 九、彈起撩人的“冬不拉”——《可愛的一朵玫瑰花》 十、酒不醉人舞自醉——《醉鼓》 十一、藍天 草原 牧馬人——《蒙古人》 十二、魂兮歸來——《秦俑魂》 十三、畫魂畫骨神自出——《孔乙己》 十四、無言的愛——《母親》 十五、今世前生脂粉無情——《胭脂扣》 十六、秧歌情——《扇妞》和《大拜年》 十七、 扇舞動容四十載-_《春江花月夜》和《扇舞丹青》 十八、酸甜人生——《摘葡萄》 十九、關不住的女兒心——《庭院深深》 二十、體悟生命——《殘春》 二十一、魅力“三道彎”——《敦煌彩塑》 二十二、一只羽翎神氣來——《掛帥》 二十三、美麗的紅尾狐——《翠狐》 二十四、袖拂春色——《綠帶當風》 二十五、春之戀——《一片綠葉》 第三節 思維嘗試 延伸對比閱讀一一《書癡》和《書韻》的另一種鑒賞視角 延伸對比閱讀二——《扇妞》的另外一種鑒賞視角 延伸對比閱讀三——《春江花月夜》和《扇舞丹青》的另一種鑒賞視角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舞蹈關鍵詞知識鏈接 附錄二 舞蹈作品信息檢索
《舞蹈鑒賞(修訂版)》:
1.“饑童舞”
這是一個幾乎在“原地”完成的舞蹈段落,它的大半個舞段都是在幾級固定的臺階上完成的。所有的演員全都坐在臺階上,這意味著演員們的下肢是沒有運動空間的,特別是我們可以看到,四排演員之間的行距極其狹窄,雖說這樣的空間排列限制了演員肢體運動的空間,但造就了“綿密齊整”的視覺效果。如舞段起始處,隨著音樂散板的結束,清晰的節奏配合著演員們極度單一的動作“擺頭”,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如同日常生活的動作,但是在演員們動作力度的把握下,在童謠的映襯下,在長達三個八拍的重復下,這個看起來單一的“擺頭”動作帶給觀眾們的是一種“天真”、“無邪”、“可愛”的意象,演員們的角色不僅僅體現在服裝和發型上,他們的舞蹈語言已經更加清晰明白地傳達了他們的身份,取得了觀眾審美的認同。
舞段中對道具的使用也值得我們仔細揣摩。簡單的一只“要飯碗”,由于道具使用的角度和演員們身體變化所產生的錯落,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視覺印象。這只碗一會兒是用來乞食的器皿,一會兒是用來遮擋風雨的器物,不僅將道具的象征意義進行了擴展,更重要的是暗示了“饑童”們無處棲身、無所依傍的處境。而舞蹈語匯的輕快與音樂旋律的輕松,再加上演員們臉上的表情,觀者不免更加沉重:這樣一群天真的孩子,即使食不果腹沿街乞討,也依舊留存著屬于孩子的那份天真和樂觀,“苦中作樂”往往比“滿面愁容”更令人動容和心疼,這種對比與反襯的藝術效果與感染力,編導可謂諳熟于胸,使用起來也格外到位。
2.“團扇舞”
這段舞蹈幾乎可以說是《一把酸棗》中最令人難忘的舞段了。它緊接在“饑童舞”之后,節奏與色調的反差立即抓住了觀者的注意力——音樂由輕快轉為深沉,隨著紅色矮背景墻的滑動,一群“魅”影出現,在轉為暗藍色的舞臺燈光中,那一道天幕上的屋檐與垂墜其下的燈籠共同營造出一種深宅大院的神秘之感。
“團扇舞”的服裝設計非常出色,特別是加上演員們獨具特色的發型與發飾,“宅院”氣息甚濃,寬闊的褲腳與袖口可以隨著身體的運動產生有節奏的“動勢”,也就是說在舞蹈動作本身的基礎上,服裝設計的夸大強化了動作的幅度,帶來了獨特的視覺效果。如演員出場時,褲腳的黃色部分隨著細碎的步伐前后晃動,與演員上身較為穩定的藍色(由于演員們上身的動作幅度非常微小,并以身體側面為主要視覺點,因此我們幾乎看不到演員上半身服飾的擺動)形成了一種“動靜之態”,在對比中凸顯無盡意味。
與“饑童舞”不同,“團扇舞”沒有單純地突出動作的“頓挫”,而是選擇了一種“流動中的頓挫”,即在主題動作流暢的整體動勢中,忽然加大一個動作的幅度(如斜線時手腳一順邊的忽然抬起與收回)或是身體節奏的戛然停滯(如兩個小方陣匯集為一個長方形時的動作節奏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