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化大學認知科學研究系列叢書·心智與認知:中美心智與認知學術交流文集》展示的就是這次研討會的部分成果。另外,也收入幾位與清華大學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有合作的學者的相關成果。《清化大學認知科學研究系列叢書·心智與認知:中美心智與認知學術交流文集》是中美認知科學國際學術交流的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認知科學研究與美國認知科學研究的水平和面貌。
這次國際學術交流,對促進中國認知科學發展產生積極作用。自2009年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清華大學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先后與科學中國人雜志社、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科學通報雜志社聯合主辦了全國認知科學會議,至今已經連續召開五屆,對推動我國認知科學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
《清化大學認知科學研究系列叢書·心智與認知:中美心智與認知學術交流文集》適合于哲學、邏輯學、心理學、語言學、社會學、人類學、計算機科學和神經科學相關學科專業的教學科研人員、大學生幫研究生閱讀。
蔡曙山,中國貴陽市人。哲學博士,師從中國著名邏輯學家周禮全先生,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中國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導,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清華大學認知科學研究基地主任。國際邏輯學、方法論和科學哲學協會協理,國際符號交際學會會士,中國邏輯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中國邏輯學會符號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認知科學學會理事,北京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界聯席會議顧問。研究領域和研究興趣有:語言心理學、思維心理學、語言邏輯、心理邏輯、語用學和言語行為理論、心理學哲學、心智哲學、語言哲學、認知科學等。著有《言語行為和語用邏輯》、《語言、邏輯與認知》、《自然語言形式理論研究》等。譯著《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類能力》入選中央國家機關"強素質,作表率"讀書活動科技類推薦書目。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120余篇。
N.貝爾茨,美國印第安納州人。曾就讀于印第安納大學與普渡大學印第安納波里斯聯合分校、圣地亞哥州立大學、加州州立大學、清華大學、普渡大學,具有廣泛的學術背景,包括護士、哲學、心理學、教育學和神經科學。2007年在清華大學做訪問學者,師從蔡曙山教授,學習語言學和心理學,并協助編輯本書。現在印第安納大學與普渡大學印第安納波里斯聯合分校做哲學研究生,目標是為推廣自己關于哲學何以能夠持續地引領教育和神經病學領域的理論觀點。
前言
進化,大模塊和有界理性
何塞·伯姆茲(美國密蘇里州,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分校)
集體記憶研究
詹姆斯·沃奇(美國密蘇里州,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分校)
一個與心智和世界關聯的認知結構
蔡曙山(中國北京,清華大學)
基于認知機理的概念特征抽取和神經網絡文本聚類
江銘虎 張濤(中國北京,清華大學) 王琳(中國北京,北京郵電大學)
雙語詞匯存取:對第二語言語匯知識和學習經驗因素的考查
李紅(中國重慶,重慶大學) 布賴恩·麥克溫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卡內基梅隆大學) 張峰輝(中國杭州,浙江大學)
早期兒童語法的性質:中文及時語言習得研究
楊小璐(中國北京,清華大學)
文化價值決定的認知結構:英語教學專業論文寫作的跨文化研究
黃萍(中國重慶,重慶大學)
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網頁排名相關查詢
劉琪 江銘虎 陳志(中國北京,清華大學)
經濟學和心理學中理性的辯論
錢靜(中國北京,清華大學)
經濟學如何塑造人性:一種進化論
塞思·羅伯茨(中國北京,清華大學)
對先驗認識的可能性的思考
周允程(中國北京,清華大學)
多主體系統中具有制度效應的行為式話語的一個邏輯框架
宋春艷(中國長沙,湖南社科院)
走向哲學的全球化:世界著名心智哲學家約翰·塞爾教授訪談
吳樹仙 生安鋒(中國北京,清華大學)
外國學術:畢竟差別無幾
——本書編輯手記
娜塔利·貝爾茨(美國印地安納州,西拉斐特,普渡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