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中的改變》首次以單行本的方式呈現了由一群國際知名精神分析師組成的小組的重要研究發現。這些研究是真正具有開創性的工作。
《心理治療中的改變》是一本國際上超前沿的介紹心理咨詢與治療是如何改變來訪者的著作。作者們由精神分析師、發展心理學家、認識神經科學家共同組成,通過近20年的觀察研究給出了他們的見解。在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咨詢師(治療師)與來訪者(患者)發生了怎樣的交流,是什么使來訪者發生深層次的改變?本書給出了一個線索。對于專業心理工作者來說這是一本必讀書,通過深刻地理解咨訪關系中發生的事,增加自身的覺察和對心理治療核心的覺知。對于有意尋求心理咨詢治療的讀者,亦可借由本書了解心理治療的意義。
波士頓變化過程研究小組
包括精神分析師亞歷山大 摩根、杰里米 內厄姆、路易斯 桑德、丹尼爾 斯特恩和亞歷山大 哈里森,發展心理學研究者卡倫 里昂-魯斯和愛德華 喬尼克,以及兒童精神病學家納迪婭 布萊希維勒-斯特恩。
南嘉—萬千心理先鋒譯叢總序
序
前言
致謝
第1章 精神分析治療中的非解釋性成分:
解釋之外的“更多的東西”
第2章 內隱關系知曉:治療性改變的核心概念
第3章 “我感覺到你感覺到我感覺到了……”:
桑德提出的心理治療情境中的識別過程和關系移動
第4章 內隱的外顯化:
分析情境中改變的局部層面和微觀過程
第5章 再述解釋之外的“更多的東西”:
分析性相遇中的松散性和共同創造性
第6章 心理動力學意義的基本層面:
與沖突、防御和動力性潛意識相關的內隱過程
第7章 關系性意義的形式:
內隱和反思性-言語領域之間的關系問題
第8章 治療行為的內隱關系過程方法
參考文獻
序
《心理治療中的轉變》是美國波士頓變化過程研究小組(以下簡稱“波士頓小組”)2012年出版的臨床心理學著作,它集結了波士頓小組從建立至今發表的最重要的臨床心理治療文獻。
波士頓小組,源自1994年在美國進行的一次多學科的臨床工作坊。那次工作坊后,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丹尼爾 斯特恩等人于1995年在美國波士頓地區組建了這一跨學科研究的強大團隊。在當代精神分析、心理咨詢方面它作為全球前瞻性研究的專家團隊,整合了來自發展心理學、精神分析、腦科學、生物學等各學科的著名學者和資源,將母嬰關系及嬰兒的心理發展,與精神分析中咨訪關系的動態變化過程進行聯接和比較,并就心理治療師本身的主觀性對治療過程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研究,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啟示了未來精神分析、心理治療的發展重點和方向。2004年,波士頓小組出版了《母嬰關系與咨訪關系中的主體間形式》,2012年則集結該團隊的重要論文出版了《心理治療中的轉變》。
《心理治療中的轉變》以一種整合的模型闡述了全新的臨床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的視角。這一模型相當大的一部分基于認知科學與依戀理論,對臨床的各種癥狀進行了闡述,并且對臨床心理治療的動態互動過程進行了清晰的描述與闡明。從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內隱關系知曉、共享內隱關系知曉的個體生命體驗建構模型(這對熟悉認知心理學的人來說應該是十分耳熟的名詞)到臨床心理治療中的“當下時刻”、“現在時刻”、“相遇時刻”等概念都被清晰地闡述出來。波士頓小組的一些概念本身是十分具有挑戰性的,例如內隱關系模型的說法對精神分析潛意識概念的挑戰,使得一些精神分析家與波士頓小組的精神分析家多有研討和論戰。但無論如何,這些無疑都促進了精神分析,乃至整個心理治療和咨詢能夠有機會站在十分不同的角度,返身檢視自身概念內涵的時代性和有效性。這無疑會給未來的心理治療與咨詢的發展帶來頗具改革性的沖擊,并將成為某些理論的奠基。而波士頓小組所提出的“臨床的相遇時刻”,以及這一概念對人類心理體驗的貢獻也從臨床心理治療和哲學兩個角度,讓我們再次深思馬丁 布伯的“我與你的相遇”對于人類生命的重要性,由此也呼應了羅杰斯人本主義心理療法的人性關懷。
2008年我與一些國外心理學家接觸的時候,聽到他們談及斯特恩和波士頓小組的一些工作。從那時,我開始關注波士頓小組的研究與發展,同時發現了波士頓小組為自己建立的英語網站,在那里有他們的研究論文和成果,其上面也不乏福納吉等名家的論文。當我2011年去美國加州參加第23屆全球聚焦大會時,遇見了波士頓小組發表臨床心理治療研究演講的學者,覺得這些研究及其成果十分有價值和意義。在我的臨床心理咨詢和精神分析過程中,由這些理念獲得的領悟,也給自己的臨床工作帶來不少提升和增進。之后我即開始發心支持翻譯和出版波士頓小組及其他相關國外前沿研究的作品。
我極力推薦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心理學研究生等,能夠抽出時間來閱讀此書,了解目前國際上相關專業的前沿性發展,并能夠將這些整合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擴展自己對人類心靈的視野。
徐鈞
南嘉心理咨詢中心
2013年12月28日
“波士頓變化過程研究小組對我們如何思考心理治療究竟如何工作這一議題進行了重新定義,在該領域處于學術前沿。他們將精神分析、發展心理學中的嬰兒觀察以及認知神經心理學結合在一起,定義了一系列核心概念。這些概念是近經驗的,然而,從其新穎程度及其獲得的理論反響來說是變革性的。本書定義并闡明了他們的理念:‘當下時刻’、‘內隱關系知曉’、‘相遇時刻’、‘前行’、‘識別過程’等,所有這些都處在清晰闡述他們的修正性觀念的語境中。這些得到修正的觀念包括精神分析、動力系統論等,而真正得到修正的是成人及兒童如何彼此創造意義。”
——斯蒂芬 塞利格曼(Stephan Seligman)
臨床精神衛生博士(DMH),精神病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