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長征》是王朝柱精選文集之一。
長征堪稱人類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它不僅在中國人民心中產生無窮盡的 精神力量,而且就像是最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 。
長征自身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作為軍事家角逐的戰(zhàn)場,它打出了戰(zhàn) 爭為壯麗的篇章;同時,它還在這個特殊的戰(zhàn)場上寫出了的 軍事思想。作為政治家表演的舞臺,它再現了各種不同的形象;同時,它 還在這復雜的政治斗爭中折射出了古國文明中的治國思想。
《與長征》以、兩位歷史偉人為切入點, 高視角、多方位地揭示長征的奧秘,展現偉人的風采。
長征自身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作為軍事家角逐的戰(zhàn)場,它打出了戰(zhàn)爭為壯麗的篇章;同時,它還在這特殊的戰(zhàn)場上寫出了的軍事思想。作為政治家表演的舞臺,它再現了各種不同的形象;同時,它還在這復雜的政治斗爭中折射出了古國文明中的治國思想。毫不夸張地說:從任何視角、任何人物——上至領袖,下至普通的紅軍指戰(zhàn)員,都可以寫出一部有血有肉的長征來!而《與長征》筆者王朝柱選擇了與兩位偉人為切入點,高視角、多方位地揭示長征的奧秘,展現偉人的風采。
王朝柱,河北吳橋人。1966年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歷任總政歌劇團作曲,總政話劇團編劇,全軍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史傳類作品《》、《與長征》、《在上海》、《愛的旋律》、《女囚徒》、《和他的密友與政敵》(三卷六部)、《功臣與罪人》、《諜海奸雄》等,參與創(chuàng)作話劇劇本《決戰(zhàn)淮海》,以及電視劇《巨人的握手》、《張學良將軍》、《在上海》、《開國領袖》、《鄧小平》、《長征》、《張學良》、《延安頌》、《解放》、《辛亥革命》及電影劇本《龍云和》等。《決戰(zhàn)淮海》獲全國劇本獎,《》獲全國圖書獎、中國傳記文學東方杯獎,電影《長征》獲華表獎和百花獎,電視劇《巨人的握手》、《在上海》、《長征》、《延安頌》、《張學良》等獲飛天獎、金鷹獎及"五個一"工程獎,六次獲編劇獎。
上卷
及時篇
第二篇
第三篇
下卷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尾聲
主要參考書目
北國十月是全年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在坦蕩無垠的大平原上,到處都洋 溢著豐收的歡笑。就說是在那有五花季節(jié)美譽的深山老林中吧,也不時飛 出打柴人的歌聲,或登山人的笑語。如果再仰望那藍藍的高天,以及在碧 海長空中飄浮的白云,一定會情不自禁地說道: "啊!多美的秋天……" 但是,一九三四年十月的北國卻是十分凄戚慘然。大地荒蕪,滿目瘡 痍,再看看那遍野的餓殍以及那累累的白骨,再聽聽那"左手拿著瓢,右 手孩兒抱,離鄉(xiāng)背井把飯要……"的歌聲,大有不寒而栗之感!不知情的 人們一定會發(fā)出這樣的自問: "啊!一九三四年的秋天怎么了?……" 十月中旬末的24小時,鉛似的濃云重重地壓迫著大地,淅淅瀝瀝的秋雨 就像是潸然而下的淚水,又給昏暗的大地蒙上了一層霧似的白紗,也給逃 難人們的心上罩上了一層難以消散的愁云。就在這時,遠天隱隱傳來隆隆 的響聲,四處流浪的人們下意識地停住了腳步,幾盡本能地循聲眺望長空 ,遺憾的是低垂的濃云遮住了視線,什么也看不見。隆隆作響的馬達聲越 來越近了,不知是誰喊了一聲:"日本飛機又要下蛋了!"雨中的難民有 的臥在泥濘的莊稼地里,有的不要命地四下逃散,再聽聽那男人喊、女人 叫、孩子哭……真是慘不忍睹,悲不忍聽!讀者看后一定會憤然地罵道: "可恨的日本侵略者!……" 但是,今天在長空中翱翔的飛機不是日本人的轟炸機,而是南京國民 政府蔣委員長的專機。為此,讀者一定會發(fā)出這樣的自問: "不在南昌組織實施第五次`圍剿`計劃,他坐著專機到華北 來干什么?……" 為完成一統(tǒng)天下,安坐九五之尊的寶座,首先實行了"削藩裁 軍,一切權力歸中央"的計劃。為此,他相繼發(fā)動了"蔣桂戰(zhàn)爭"、"蔣 馮戰(zhàn)爭"、"蔣馮閻中大戰(zhàn)"等內戰(zhàn),終于打垮了諸地方實力派,使得馮 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等這些擁兵自重的封疆大吏稱臣。接著, 他置日本侵略于不顧,在"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方針下,又對中國共產 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尤其對江西朱毛紅軍進行了長達四年的軍事"圍剿 "。但是,出蔣所料的是,自一九三。年冬到一九三三年夏,對江西朱毛 紅軍發(fā)動的及時、二、三、四次軍事"圍剿"均以失敗而告終,損兵折將 達三十萬以上。南昌行營主任魯滌平,因及時次失敗被撤換;繼任者何應 欽,因二、三、四次"圍剿"的失敗,怯蔣譴責而惴惴不安,遂被 發(fā)往北平,去辦理對日妥協、出賣華北的賣國外交去了。因此,紅軍成了 的心頭之患! 痛心于以往"圍剿"紅軍的屢次失敗,并從這些教訓中醒悟出 一些道理,遂改弦更張,放棄了長驅直入打運動戰(zhàn)的作戰(zhàn)原則,一面調整 部署,一面調集一百萬大軍、二百架飛機和大批軍火。為實現"穩(wěn)扎穩(wěn)打 、步步為營、修碉筑路、逐步推進"的戰(zhàn)略,特任命顧祝同為北路軍總司 令,陳誠為前敵總指揮;蔣鼎文為東路軍總司令,指揮蔡廷鍇所部;以何 鍵為西路軍總司令,指揮九個師又三個旅的軍隊;用重金收買南天王陳濟 棠為南路軍總司令。這樣一來,就把紅軍困在了贛北、湘贛、粵贛、閩贛 之間,再"輔以楊永泰建議的保甲團練政策,企圖構成包圍圈,斷絕蘇區(qū) 物資來源,迫使紅軍進行陣地戰(zhàn)來比力量拼消耗",進而達到消滅紅軍和 摧毀中央蘇區(qū)的目的。
天有不測風云。是年冬,陳銘樞、蔡廷鍇等十九路軍發(fā)動福建事變, 在"圍剿"紅軍的東方打開了一條缺口。如果當時中央蘇區(qū)主要負責人博 古等利用這24小時賜良機,第五次反"圍剿"很快就能被粉碎。但是,博古 等人頑固地堅持"左"傾教條主義路線,致使福建事變很快失敗。同時, 重新任命蔣鼎文為東路軍總司令,衛(wèi)立煌為前敵總指揮,轉頭進攻 中央蘇區(qū),使得的"步步為營、堡壘推進"戰(zhàn)略得逞。加之,剛剛 進入中央蘇區(qū)的李德與博古等人執(zhí)行"御敵于國門之外"、"實施短促突 擊"以保障"不丟失根據地一寸土地"的"左"傾路線,使得中央蘇區(qū)日 趨漸小,紅軍將士傷亡逾萬。待到中央蘇區(qū)北大門廣昌被陳誠所部攻陷之 后,紅軍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境地。等到紅六軍團奉命自湘贛突圍西去 之后,認定江西"圍剿"紅軍的大勢業(yè)已完成。是年九月,蔣氏在 廬山曾得意揚揚地說了這樣一句話: "湘贛邊紅六軍團在西路軍圍攻下站不住腳才不得已而西移的。孔荷 寵投降是紅軍瓦解的先聲。" 也就是在這關鍵時刻,召來了他的重臣、策士楊永泰,考試似 的問道: "你看我的下一步棋應當如何走?"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