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冬編著的《地理信息系統實習教程(附光盤ArcGIS9.x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共9篇,每篇針對一類地理信息系統(GIS)功能或一類數據結構,每章對應一個獨立的練習,使學習者循序漸進地掌握GIS基本功能,特別是通用的空間查詢、分析、編輯功能,進而理解GIS的原理。所有練習均采用ESRI公司的ArcGIS
9.x(Desktop)軟件,作者專門設計了練習數據和文字教材相配套。內容包括:空間、屬性信息查詢,專題地圖顯示,地圖布局和報表輸出,空間插值,鄰近分析,疊合分析,考慮成本的空間距離,不規則三角網的應用,網絡分析,空間數據的輸入、編輯、校正、轉換、維護,基于元數據的搜索和自身維護等。涉及矢量、柵格、不規則三角網三種空間數據模型,附有綜合應用幫助學習者加深體驗和理解,同時還涉及軟件的二次應用開發。
《地理信息系統實習教程(附光盤ArcGIS9.x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統、城市規劃、經濟地理、測繪工程、土地資源管理、市政工程、交通運輸、環境保護、城市建設管理等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同時還可供有關專業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研究人員參考使用。
新定價鏈接:地理信息系統實習教程(第三版)
宋小冬編著的《地理信息系統實習教程(附光盤ArcGIS9.x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幫助學習者循序漸進地掌握GIS基本功能,特別是通用的空間查詢、分析、編輯功能,進而理解GIS的原理。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統、城市規劃、經濟地理、測繪工程、土地資源管理、市政工程、交通運輸、環境保護、城市建設管理等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同時還可供有關專業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研究人員參考使用。
前言
及時篇 簡單查詢與顯示
第1 章 ArcMap 簡介
1.1 ArcMap 操作界面
1.2 簡單查詢
1.3 ArcMap 的退出、再進入
1.4 若干專用術語
1.5 軟件平臺和練習概述
1.6 ArcGIS使用的數據
1.7 本章小結
第2 章 要素及其屬性查詢
2.1 鼠標點擊選擇要素
2.2 輸入圖形選擇要素
2.3 按特定字符串查詢
2.4 條件組合查詢
2.5 生成統計圖
2.6 屬性匯總
2.7 本章小結
第3 章 專題地圖顯示
3.1 新建圖層
3.2 顯示比例控制
3.3 要素分類顯示
3.4 統計地圖
3.5 地圖注記
3.6 專題地圖的符號控制
3.7 地圖文檔操作
3.8 本章小結
第二篇 屬性維護、復雜查詢、成果輸出
第4 章 屬性表的編輯、連接、維護
4.1 屬性表的一般編輯
4.2 表和表的連接
4.3 字段的顯示設定
4.4 選擇記錄過濾要素
4.5 超鏈接(Hyperlink)
4.6 本章小結
第5 章 相互位置查詢、空間連接
5.1 相鄰選擇查詢
5.2 包含查詢
5.3 相交選擇查詢
5.4 相互位置選擇查詢小結
5.5 空間連接
5.6 本章小結
第6 章 地圖布局、報表生成
6.1 進入地圖布局視圖
6.2 調整地圖布局
6.3 設置地圖布局中的Data Frame
6.4 布局中添加常用制圖元素
6.5 地圖布局的進一步處理
6.6 報表生成
6.7 本章小結
第三篇 柵格數據生成和分析
第7 章 柵格數據生成、顯示
7.1 柵格型數字高程模型的生成
7.2 高程柵格轉換成坡度柵格
7.3 柵格密度圖的生成
7.4 鄰近分配
7.5 遙感影像的顯示
7.6 本章小結
第8 章 柵格空間距離計算
8.1 生成柵格距離圖
8.2 考慮成本的距離
8.3 計算公路建設成本
8.4 成本距離的計算原理
8.5 本章小結
第9 章 再分類與柵格疊合
9.1 中學選址的依據和基本方法
9.2 產生離開現有中學的距離圖、再分類
9.3 產生人口分布密度圖、再分類
9.4 土地使用矢量圖轉換為柵格圖、再分類
9.5 計算綜合評定指標
9.6 分類計算面積
9.7 本章小結
第四篇 矢量型空間分析
第10 章 鄰近區
10.1 多邊形要素的鄰近區
10.2 線要素的鄰近區
10.3 利用鄰近區計算道路網密度
10.4 點要素的鄰近區
10.5 本章小結
第11 章 多邊形歸并、疊合
11.1 多邊形歸并
11.2 多邊形疊合練習簡介
11.3 疊合處理過程
11.4 結果表達
11.5 本練習小結
11.6 線和面的疊合
11.7 疊合功能簡介
第12 章 泰森多邊形
12.1 分配消防站服務范圍
12.2 中學選址依據
12.3 按人口調查點劃分泰森多邊形
12.4 計算人口密度單項評定指標
12.5 產生離開現有中學的鄰近區、輸入對應指標
12.6 為不同土地使用定義評定指標
12.7 三組多邊形疊合
12.8 綜合評定、成果表達
12.9 中學選址練習小結
12.10 關于ArcInfo 和Coverage
第五篇 不規則三角網
第13 章 地表模型生成、顯示
13.1 點狀要素產生不規則三角網
13.2 不規則三角網和距離倒數權重法插值比較
13.3 建立場地不規則三角網
13.4 在場地上添加其他要素
13.5 三維顯示
13.6 生成三維動畫
13.7 地形上疊加影像
13.8 本章小結
第14 章 工程中的土方、縱坡
14.1 由等高線產生不規則三角網
14.2 計算工程填挖方
14.3 填挖方計算小結
14.4 利用二維線狀要素生成縱剖面
14.5 臨時生成三維剖面線
14.6 縱剖面小結
第15 章 視線、視域
15.1 視線分析
15.2 基于視點的視域分析
15.3 基于路徑的視域分析
15.4 本章小結
第六篇 網絡分析
第16 章 路徑、最近設施、服務區
16.1 建立網絡數據集
16.2 產生路徑
16.3 查找最近設施
16.4 產生服務區
16.5 本章小結
第17 章 考慮車速、單向行駛
17.1 考慮交通時耗的路徑
17.2 道路單向行駛
17.3 本章小結
第18 章 上下行不同車速、道路互通
18.1 上下行車速不同
18.2 道路互通
18.3 本章小結
第七篇 空間數據輸入、編輯
第19 章 點、線、多邊形要素輸入和編輯
19.1 新建Shapefile
19.2 基本編輯菜單
19.3 輸入、編輯線要素
19.4 輸入、編輯多邊形
19.5 輸入、編輯點要素
19.6 本章小結
第20 章 線、多邊形的高級編輯
20.1 線要素的高級編輯
20.2 Geodatabase 中線要素和屬性記錄的關系
20.3 多邊形的拓撲編輯
20.4 多邊形要素的屬性處理
20.5 本章小結
第21 章 地圖注記
21.1 圖形注記的輸入、編輯
21.2 注記要素的輸入、編輯
21.3 距離注記
21.4 屬性標注
21.5 本章小結
第八篇 空間數據維護、管理
第22 章 拓撲規則
22.1 拓撲關系、拓撲規則
22.2 拓撲規則用于同一圖層內數據質量檢驗
22.3 拓撲規則用于不同圖層之間數據質量檢驗
22.4 建立拓撲關系時注意事項
22.5 本章小結
第23 章 通過轉換建立數據庫
23.1 新建Geodatabase
23.2 轉換生成多邊形
23.3 轉換生成線要素,再生成網絡
23.4 本章小結
第24 章 投影變換、坐標校正
24.1 坐標系與投影變換
24.2 坐標轉換
24.3 坐標拉伸
24.4 接邊
24.5 影像配準
24.6 本章小結
第25 章 數據源和元數據
25.1 基本數據源
25.2 ArcCatalog 的基本操作
25.3 新建Geodatabase
25.4 空間數據輸入、校正綜合練習
25.5 數據項的搜索
25.6 元數據的維護
25.7 本章小結
第九篇 綜合應用
第26 章 要素分類顯示、符號設計
26.1 專題地圖符號類型
26.2 定性分類圖
26.3 定量分類圖
26.4 按多重屬性對要素分類
26.5 符號的式樣選擇與調整
26.6 符號設計、制作
26.7 圖層設置的重復利用
26.8 本章小結
第27 章 基于網絡的設施服務水平
27.1 概述
27.2 建立網絡數據集
27.3 獲得有效服務區
27.4 計算每個服務區的公園服務量
27.5 計算每個服務區的人均服務量
27.6 定義專題圖
27.7 計算有關評價指標
27.8 產生同心圓式的鄰近區
27.9 本章小結
第28 章 復雜地形中的選址
28.1 概述
28.2 環境限制分析
28.3 計算取水費用
28.4 計算鐵路支線建設費用
28.5 計算煤炭運輸費用
28.6 評價指標的標準
28.7 選址評價的指標綜合
28.8 本章小結
第29 章 基于VBA 的二次應用開發
29.1 VBA 開發、運行環境
29.2 ArcObjects 對象模型圖
29.3 綜合應用一:輸出點要素的坐標值
29.4 綜合應用二:分類匯總各鄉鎮的道路長度
29.5 綜合應用三:改變線要素的方向
29.6 本章小結
進一步學習的建議
附錄一 關于計算機平臺、練習數據的說明
附錄二 拓撲規則說明
詞匯索引(英漢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