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聲遠所著的《企業App設計運營手冊》從提升用戶體驗的角度為傳統企業提供了如何制作一款適合自身的APP的方法和技巧。對零售、餐飲、電商、新媒體等大量行業案例的APP成功案例進行詳細講解,系統分析了企業APP的具體操作過程,應注意的方法和技巧。本書還分析了成功的APP的營銷元素和用戶體驗的提升方法。本書適合各類APP開發部門人員及企業管理者閱讀參考,為企業APP的用戶體驗的提升提供實踐性指導。
徐聲遠,Bri體驗科技創始人,博學用戶體驗咨詢師,浙江大學工程心理學碩士,國內最早從事用戶體驗工作的人員之一,曾就任歐洲較大的用戶體驗咨詢公司idean中國區經理。行業經驗范圍覆蓋了家電,手機,移動服務,快速消費品,智能家居等領域。服務過的客戶包括Nokia、 三星、中國移動、安利、大金空調等等行業經驗豐富公司。
1 您的企業是否需要App?
用戶行為和習慣的變化
成功和失敗的企業
App之外的選擇
組建App團隊
2 無所不在的企業
安利App王國的重生
優衣庫App——打造品牌的利器
百貨商場的App——走在消費者前面
餐飲業——還能做得更好
電商——眼花繚亂的玩法
運營商——巨型輪船的轉向
新媒體——內容仍舊是王道
3 成功的 App 營銷元素
App營銷的優勢和劣勢
品牌傳播
App的常見營銷元素
4 設計一款企業App所需的元素
一、App嵌入O2O元素
二、選擇合適的企業App類型
三、安排App的平臺和設備
四、心理要素——參與感
五、場景更容易引起共鳴
六、充分利用已有互聯網資源
七、拒絕僵尸
八、搭建完善的數據后臺
5 企業App的生產過程
企業的需求分析
轉換為產品需求
容納用戶需求
成立專門高級別小組
研究+設計+開發的項目運作方式
如何判斷企業App的優劣
6 如何提升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詞條1 對標——向行業看齊
用戶體驗詞條2 了解市場主流產品的前世今生
用戶體驗詞條3 避免以己度人,替用戶做決定
用戶體驗詞條4 人海中找到目標用戶
用戶體驗詞條5 怎樣確定用戶需求——看他們做了什么而不是說了什么
用戶體驗詞條6 基于用戶體驗的競爭分析
用戶體驗詞條7 如何執行參與式設計
用戶體驗詞條8 如何根據消費者行為設計產品
用戶體驗詞條9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
用戶體驗詞條10 專家走查+啟發式評估,快速發現可用性問題
用戶體驗詞條11 著名的尼爾森可用性評估十原則
用戶體驗詞條12 邀請真實用戶使用,推出前即可預判成功機會
用戶體驗詞條13 眼動研究——發現用戶真實關注
用戶體驗詞條14 了解企業App產生的數據,分析真實用戶群體性行為
用戶體驗詞條15 避免犯別人犯過的錯誤
7 傳統企業App需求評估
用戶行為和習慣的變化 移動設備對人們越來越重要。手機不離身,隨時查看手機上的信息,不知不覺已經成為眾人的習慣。參考全球移動設備出貨量的數據(見圖1-2),可以看到智能手機和平板呈現穩定而快速的增長。 國內外針對移動互聯網時代做了許多用戶行為的研究,研究結果都反映出人們對移動設備的依賴性。某研究發現85%參與研究者表示移動設備是日常生活的重心;而這一比例在18~24歲的人群中攀升到了90%。在我們發起針對90后大學生的調查研究中,發現90后對于網絡和智能手機接觸時間非常早,網絡和智能手機對于他們來說是生活中非常自然的部分。以前人們總是強調虛擬和現實生活的差異,而對于90后,或者更小年齡的人們,線上和線下都意味著生活,是一回事。 90后大學生接觸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都相對較早。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已接觸過互聯網的大學生各占42%,集中于簡單瀏覽網頁、聊QQ以及玩一些小游戲等。但由于學業關系及家長的監督,并未沉溺于網絡。多數學生表示自己是大學之后才開始長時間使用互聯網的。 對于移動互聯網而言,71%的學生表示在大學之前就擁有了自己的及時部智能手機,其中24%在初中便已經擁有,使用功能集中在聊QQ和單機小游戲。 我們一個觀察項目的研究結果看到,時間長的時候,比如等車等人時,人們習慣瀏覽視頻、打游戲、閱讀電子書。如果是時間簡短,人們更多會使用SNS(SocialNetworkSite,社會性網絡服務)。 我們在另一個研究中,發現用戶會在工廠和辦公室之間運用自己的平板和手機進行辦公,比如實時拍攝工廠流水線存在的問題,傳輸到會議室給列席會議的同事實時查看和討論。這種情況下,公司只需提供覆蓋工廠和辦公室的無線網絡。這也是目前的另外一個潮流——自帶設備辦公,即BYOD(BringYourOwnDevice,攜帶自己的設備辦公)。人們會傾向攜帶自己的移動設備進行辦公,這些設備包括手機、平板、個人電腦等。通過這些智能終端,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自己的設備完成工作會議、處理電子郵件等各種公司事務。BYOD的出現體現了員工個性化辦公的需求由員工個人使用習慣引發,實現了對公司辦公模式的自下而上的改變。 根據一份行為研究報告對移動設備訪問靠前的十大內容的研究表明,對于需求信息明確的內容,比如天氣、優惠券等內容,人們更傾向直接打開App進行獲取。另外,一開始以App方式呈現的產品,也會提高人們對該App的使用習慣,比如Instagram(在線照片共享服務)。從我們的移動互聯網項目研究中發現,用戶每天慣常使用的App數量大約在5個左右。在衣食住行各個領域,都存在領頭App,占據移動互聯網入口。這給企業App的決策者帶來了難題,一面是無法忽視的移動互聯網熱潮;另一面該如何突破現有App門檻,說服消費者"下載"并"不卸載"自己出品的企業App。 App是一個移動互聯網的產品形態,App的興起源自更深層次的移動互聯網盛行。手機將取代PC(PersonalComputer,個人計算機)成為覆蓋最廣的智能終端設備,這也是各類企業急于占領用戶手機的原因。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一開始由技術推動網絡和移動設備的創新和推廣。較大的變化則是移動互聯網思維的產生。傳統商業都開始運用移動互聯網來創造產品,顛覆銷售渠道和方式,與顧客互動,提供服務,進行企業內部管理…… 移動互聯網思維是什么?移動互聯網的方式突破了時間和空間,意味著你的用戶無時無刻都能直接搜索到你,了解你的信息,享受你的服務,一不滿意就會有各個渠道吐槽。同時還意味著公司沒有下班時間,沒有中間渠道緩沖。公司需要開動各種資源去應對用戶24小時的挑戰。付出和收獲是成正比的,公司可以24小時源源不斷獲取用戶的反饋。并且,這些信息是真實的,來源于真正的用戶。而過去,往常需要花費巨資請調研公司進行抽樣調查,且反饋并非全部來自直接用戶,而是由數據分析來推算用戶行為。移動互聯網的思維可以概括為"直接"、"簡單"、"平臺"。 直接:直接面對用戶,直接提供產品和服務,直接和用戶互動。 簡單:學習成本低,操作速度快,獲取信息便捷,符合移動特點。 平臺:從硬件來說,整個系統搭建適應移動、PC、微信、App平臺。從軟件來說,銷售、服務、傳播都在移動平臺上可以實現。用戶在同一時間不同設備上可以完成任意相關操作。傳統企業App也是如此,核心價值在于移動互聯網的思維和技巧的運用。 P3-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