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匯集黎族研究的高水平專家學者隊伍,匯集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表述形式,解讀黎族的歷史源流、人文地理、文學藝術、經濟生產、宗教信仰、社會民俗、工藝制作、民族旅游等方面內容。同時,通過新媒體技術,使傳統圖書與手機、平板電腦等有效結合,讓讀者在閱讀時還能夠欣賞到視頻、音頻等內容。
黎族研究專家成果匯集,共同呈現海南島早的開拓者——黎族
璀璨的黎錦,是黎族婦女的驚人創造;神秘的文身,傳遞著民族的文化密碼
三月三,請來到黎寨的船形屋邊,同享醉人的山欄美酒和黎家山歌
采用“雜志式”編排手法,形成多層表述,由點及面
通過新媒體技術,使傳統圖書與手機、平板電腦等有效結合,讓讀者在閱讀時還能夠欣賞到視頻、音頻等內容
王學萍,黎族,曾任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長,海南省省委常委、副省長,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海南省民族學會會長等職,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委員,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期致力于黎族經濟社會發展和傳統文化保護,主編有《黎族傳統文化》《中國黎族》《黎族藏書》等。
前言 弘揚民族文化 打造傳世文化精品
序言 生息在五指山下——我永遠的黎鄉
民族概況 黎族
本書導讀示意圖
第1章 綠色海島上的古老民族——地理和歷史
海南——生養黎族的熱帶海島………………………………… 28
黎族分布在海南島中南部山區
花開五瓣——黎族的五大方言………………………………… 30
復雜而又相似,多樣而又統一
從“漢在北、俚在南”到“漢在外、俚在內”………………… 31
山海之間的黎族家園… ………………………………………… 32
就地取材,精心選址,營造優美的居住環境
“三靠一爽二干凈”:黎族村落的選址原則………………… 32
“峒”:黎族的基層社會組織………………………………… 33
掩映在綠色中的古樸黎村…………………………………… 33
船形屋由來的傳說………………………………………… 36
船形屋:人類古老建筑技藝的“活化石”…………………… 36
金字形屋:金字架托起溫馨的家…………………………… 38
干欄:散落海島的百越文化記憶…………………………… 38
開發海南的先驅者……………………………………………… 39
繁衍生息三千年,斷發文身駱越人
海南島最早的原住居民……………………………………… 39
黎母嶺:黎族人民的始祖山………………………………… 40
黎族源于駱越………………………………………………… 40
早在漢代就已成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41
俚人首領冼夫人……………………………………………… 42
《瓊州海黎圖》:清代黎族社會風俗的珍貴畫卷…………… 43
爭取民族解放的白沙起義…………………………………… 45
第2章 世界級的文化遺產——黎錦
黎族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 50
黎錦與蘇錦、云錦、蜀錦等名錦齊名
哺育了黃道婆的黎族紡織…………………………………… 51
黎族潤方言服飾(電影《海南紅山之外》片段,1937年)…… 51
筒裙伴隨著黎族婦女度過一生…………………………………… 52
紡織能力曾經是選媳婦的重要標準
踞織腰機:黎族最主要的傳統紡織工具…………………… 53
踞織腰機織布片段………………………………………… 53
細說五大方言的筒裙……………………………………………… 54
一花開五葉,五葉各不同
媲美蘇繡的黎族雙面繡…………………………………… 54
美孚方言染片段………………………………………… 61
婚禮圖……………………………………………………… 63
先染后織的黎族染……………………………………… 64
簡練、古樸、粗獷:黎錦紋樣的抽象之美………………………… 65
樸實的黎族婦女巧手勾繪的精美圖案讓每一個人都為之驚嘆
蛙紋:生殖崇拜的圖騰……………………………………… 65
人形紋:織在黎錦上的祖先崇拜…………………………… 66
菱形構圖,對稱協調………………………………………… 67
對比鮮明的色彩……………………………………………… 69
原生態的植物染色………………………………………… 69
植物染色片段……………………………………………… 69
天上取樣人間織的龍被…………………………………………… 70
黎錦巔峰之作,歷代進貢珍品
龍被從織造到使用都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72
延續黎錦之美…………………………………………………… 74
讓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代代相傳
抱板村筒裙使用和傳承現狀……………………………… 75
第3章 師法自然的生存之道——生存智慧
第4章 刻在身上的歷史符號——文身
第5章 祖先靈魂的佑護——民間信仰
第6章 甜不過黎家糯米酒,美不過黎家三月三——節慶
第7章 歌聲不停,笛音不止——音樂舞蹈
第8章 椰風海韻誠可喜,黎家山歌也醉人——走進黎族
編后記
“大系”牢牢把握“為每個民族打造一張文化名片”的編輯宗旨,集聚的專家學者隊伍,匯集和前沿的學術研究成果,反映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共同實踐者,創造者,唱響“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旋律,激發每一個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的宏大主題。編輯團隊歷時五年,深入到各民族調查研究,力爭站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度,打造一套既反映國家意志,又反映各民族歷史文化,具有國家水平,世界影響的大型叢書。
中華民族文化大系叢書背后是世紀出版集團故事會團隊,會講故事是上海編輯的拿手好戲。主編們說,這套書采用雜志式編排手法,多層表述,由點及面,各種活潑體例,力求取得內容與形式的結合;有吸引力的是新媒體技術,讓傳統圖書與手機,平板電腦等有效結合,掃一掃二維碼,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欣賞到視頻,音頻等內容,甚至直接與叢書主編們對話交流。編輯團隊還建立了“中華民族文化經典學術著作數據庫及數字交流平臺”,以各卷紙本圖書為引導,讀者讀“一本書”可以延伸閱讀到幾十本書。——人民網:《中華民族文化大系叢書輯上海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