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依據錢鍾書手稿影印而成,所收中文筆記手稿八十三本,形制各一,規格大小不一。這套筆記主要為錢先生閱讀中國古代典籍所做的筆記,其書寫時間從上世紀30年代至90年代,數量十分驚人,內容也極其豐富,原稿多達一萬五千頁左右,筆記的字里行間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小注,勾勾畫畫,不易辨認。這樣一位治學嚴謹、博學深思的大學者,他的每一個字、每一個符號都可能蘊含著重要的學術思想,甚至成為后學研究的突破口,有其難以估量的學術價值。
同時,錢先生百年不遇的淹通才學在這部筆記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他縱橫捭闔于經史子集、小說院本、鄉謠俚語、筆記野史之中,這種高度是現在這個"隔行如隔山"的學術細分時代所不能想象的。但在這些浩如煙海的文獻筆記中并非所有條目都有明確的標注,對讀者來說沒有目錄,無異于盲人摸象;有了目錄就可以按圖索驥。但是從筆記手稿中爬梳出目錄來,又談何容易。幸好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女士事先做了極其深入細致的整理和編訂。她將筆記按時間先后分為四部分,即殘頁9本、大本25本、硬皮本38本、小本11本,為成書定下了主體框架。在此基礎上,整理者再根據錢先生為的自訂目錄,查考大量書目文獻,加上規范的書目信息,最終形成便于閱讀的分冊目錄。
如今《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終于面世了,它為中外文化研究,尤其是國學研究提供了很多新命題、新材料和新方法,我們相信它所蘊藏的巨大學術價值和文化內涵必將隨之傳播海內外,深刻影響中國學術研究的發展。
《中文筆記》呈現了錢鍾書先生的學術思想及其發展軌跡,它不僅為《談藝錄》、《管錐編》等錢先生著作的研究提供了可資信賴的一手材料,同時,為中外文化研究,尤其是國學研究提供了很多新命題、新材料和新方法,有著難以估量的學術價值。
除撰有《談藝錄》、《管錐編》等學術著作,錢鍾書先生身后還留下了大量的中外文筆記手稿,經多年努力一部全20冊、由楊絳先生精心整理的影印版《錢鐘書手稿集?中文筆記》已由商務印書館推出。日前,為該筆記舉辦的出版座談會在首都圖書館舉辦。座談會現場,楊絳發來錄音講話,慶祝《手稿集》正式出版。
錢鍾書(1910—1998),字默存,江蘇無錫人,中國當代著名的學者和作家。著有《管錐編》、《談藝錄》、《七綴集》等學術著作,小說《圍城》、散文集《人?獸?鬼》等文學作品。
錢鍾書先生酷愛讀書,一生用于讀書的時間遠多于寫作,且每讀一書必作筆記。可以說,業已出版的錢先生的著述只顯露了他的學問之冰山一角,更豐富的寶藏是在尚未付梓的讀書筆記里。這些筆記的手稿由錢先生的夫人楊絳女士妥善保存至今,手稿共分三部分,即《容安館札記》、《中文筆記》和《外文筆記》。
錢鍾書的讀書筆記既反映了一個偉大學者的閱讀和研究歷程,也是一個精華薈萃的思想寶庫,宛如一座體現了錢先生個性的特別的圖書館。商務印書館本著對文化積累和文物保護的責任心,決定將這些讀書筆記分三批陸續出版。其中由錢先生手寫的筆記一律影印出版,將其原貌公諸于世。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1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2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3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4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5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6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7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8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9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10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11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12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13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14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15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16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17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18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19
《錢鍾書手稿集 中文筆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