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論語新解(新修訂版)圖書
人氣:43

論語新解(新修訂版)

(錢穆先生解讀《論語》,重在“新解”,新在何處?錢穆說自己不過求了個“折衷”之道。他博采眾家觀點,從中尋求可以令當今時代新思想者理解的路子,加以自己的闡發,力求通俗簡要,直明本義。)
  • 所屬分類:圖書 >哲學/宗教>哲學>儒家  
  • 作者:[錢穆]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108040411
  • 出版社:三聯書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6
  • 印刷時間:2017-06-01
  • 版次:3
  • 開本:大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論語新解》所以取名新解,非謂能自創新義,掩蓋前儒。實亦備采眾說,折衷求是,而特以時代之語言觀念加以申述而已。然眾說勢難備列。程式《集釋》篇幅逾兩百萬字,而猶多遺漏。本書所采,亦多越出程書之外者。然若專舉一說,存以為是,又使讀者不知有古今眾說之異,亦無以開其聰明,廣其思路,而見義理之無窮。且一說之是,初不限于一人之說。或某得其十之一二,某得其十之八九。或某得其三四而某得其六七。亦有當兼采三家四家之說斟酌和會而始得一是者。今既集眾說,幾所采摭,理當記其姓名,詳其出處,一則語見本原,一則示不掠美。然就讀者言之,則貴能直就注文而上通《論語》之本義。大義既得,乃加沉潛反復之功。若注文一一稱姓名,列篇題,又勢必照錄原文。原文義旨未盡,復須重加闡發。遇折衷諸家,則必條列諸家之說于前,續加融貫之文于后。此可以顯作者之勤搜而博辨,而實無益于讀者之精契與密悟。《新解》旨取通俗,求其為一部人人可讀之注,體求簡要,辭取明凈,乃不得不擺脫舊注格套,務以直明《論語》本義為主。雖違前軌,亦具微衷。抑如未注,義詁事據,多本漢儒,亦不逐一標明。惟引宋儒之說,始必著其姓氏,以見其為一家之解。余書非欲成一家言,僅求通俗易誦覽,自不必一一征引出處。倘讀者必欲追尋本原,則上舉三書與程氏之《集釋》具在,循此蹤跡,宜可十得七八。縱欲掠美,實亦無從爾。抑余之為新解,亦非無一二獨得之愚,越出于先儒眾說之外者。然茍非通觀群言,亦無以啟發新知。眾說己見,既如水乳之交融,何煩徑渭之再辨。且作注加筌蹄,意在得魚兔。魚兔既獲,筌蹄可棄,故亦不一一標出也。本書先屬稿在1952年春,當時力求通俗,專用白話。成稿未及四分一,乃復悔之。意謂解《論語》,難在義蘊,不在文字。欲以通俗之白話,闡釋宏深之義理,費辭雖多,而情味不洽。又務為淺顯,驟若易明,譬如嚼飯哺人,滋味既失,營養亦減。意不如改用文言,惟求平易,較可確切。雖讀者或多費玩索之功,然亦可以凝其神智,而浚其深慧。惟苦冗雜少閑,乃遂擱置。

嗣于1960年赴美講學耶魯。課務不迫,乃決意改撰,獲成初稿。自美歸后,又絡續修訂,前后三年,粗沒于定。惟體例則一仍先之舊。先原文,次逐字逐句之解釋,又次綜述一章大旨,后為《論語》之白話試譯。全書篇幅,當不出三十萬字。其果可以為一部人人可讀之注矣乎?其果能折衷群言而歸于一是矣乎?作者才力所限,謹以待讀者之審正。

本書取名新解,非謂能自創新義,掩蓋前儒。實亦備采眾說,折衷求是,而特以時代之語言觀念加以申述而已。然眾說勢準備列。程式《集釋》篇幅逾兩百萬字,而猶多遺漏。本書所采,亦多越出程書之外者。然若專舉一說,存以為是,又使讀者不知有古今眾說之異,亦無以開其聰明,廣其思路,而見義理之無窮。且一說之是,初不限于一人之說。或某得其十之一二,某得其十之八九。或某得其三四而某得其六七。亦有當兼采三家四家之說斟酌和會而始得一是者。今既集眾說,凡所采摭,理當記其姓名,詳其出處,一則語見本原,一則示不掠美。然就讀者言之,則貴能直就注文而上通《論語》之本義。大義既得,乃加沉潛反復之功。若注文一一稱姓名,列篇題,又勢必照錄原文。原文義旨未盡,復須重加闡發。遇折衷諸家,則必條列諸家之說于前,續加融貫之文于后。此可以顯作者之勤搜而博辨,而實無益于讀者之精契與密悟。

《論語》自西漢以來,為中國識字人一部人人必讀書。讀《論語》必兼讀注。歷代諸 儒注釋不絕,著有三書。一、何晏《集解》,網羅漢懦舊義。又有皇侃《義疏》,廣輯自魏迄梁諸家。兩書相配,可謂《論語》古往之淵藪。二、朱熹《集注》,宋儒理學家言,大體具是。三、劉寶楠《論語正義》,為清代考據家言一結集。

何氏《集解》收入《十三經注疏》中,宋以前人讀《論語》,大率必讀此書。明清兩代以朱注取土,于是讀《論語》必兼讀朱注,已八百年于茲。朱注不能無誤,清儒考據訓詁之學度越前人,朱注誤處均經發正。而清儒持漢宋門戶之見過嚴,有朱注是而清儒刻意立異,轉復失之者。其所駁正,亦復眾說多歧,未歸一是。又考據家言,辭煩不殺,讀者視為畏途。故今社會流行,仍以朱注為主。

民國以來,閩縣程樹德為《論語集釋》,征引書目,凡十類四百八十種,異說紛陳,使讀者如入大海,汗漫不知所歸趨。搜羅廣而別擇來精,轉為其失。故《論語》雖為一部中國人人必讀書,注《論語》者雖代不乏人,而就今言之,則仍缺一部人人可讀之注。此余之《新解》所由作也。

為《論語》作新解,事有兩難。異說既多,貴能折衷,一也。《論語》距今兩千載以上,何晏《集解》距今一千七百年,朱注距今八百年,劉氏《正義》距今亦一百六十年。時代變,人之觀念言語亦多隨而變。如何用今代之語言觀念闡釋二千五百年前孔子之遺訓而能得其近是,使古今人相悅而解,二也。

編輯推薦

錢穆先生解讀《論語》,重在“新解”,新在何處?錢穆說自己不過求了個“折衷”之道。他博采眾家觀點,從中尋求可以令當今時代新思想者理解的路子,加以自己的闡發,力求通俗簡要,直明本義。而作為考古學家的李零解讀《論語》,則是另一番讀法:先查考詞語,按原書順序通讀,梳理文義;……第三步再橫著打亂一遍來讀,以概念為線索,歸納若干主題,看看孔子的思想與《墨子》、《老子》有什么區別。

作者簡介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江蘇無錫人,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镠之后。 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云,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 ,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并稱為"史學四大家"。

1930年因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成名,被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后歷任北京大學、北平師范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云南大學、江南大學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創辦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前身)。 1967年遷居臺北,任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教授。 1990年在臺北逝世,1992年歸葬蘇州太湖之濱。

錢穆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 。他畢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高舉現代新儒家的旗幟,在大陸、香港、臺灣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代表作有《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等。 此外還有結集出版論文集多種,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文化叢談》等。

目錄

再版序

[上編]

學而篇及時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下編]

先進篇第十一

顏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日篇第二十

附 孔子年表

在線預覽

學而篇及時

(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或說:“子,男子之通稱。”或說:“五等爵名。”春秋以后,執政之卿亦稱子,其后匹夫為學者所宗亦稱子,孔子、墨子是也。或說:“孔子為魯司寇,其門人稱之日子。稱子不成辭則曰夫子。”《論語》孔子弟子惟有子、曾子二人稱子,閔子、冉子單稱子僅一見。

學:誦,習義。凡誦讀練習皆是學。舊說:“學,覺也,效也。后覺習效先覺之所為”謂之學。 然社會文化日興,文字使用日盛,后覺習效先覺,不能不誦讀先覺之著述,則二義仍相通。

時習:此有三說。一指年歲言。古人六歲始學識字,七八歲教以日常簡單禮節,十歲教書寫計算,十三歲教歌詩舞蹈,此指年為時。二指季節言。古人春夏學詩樂弦歌,秋冬學書禮射獵,此指季節為時。三指晨夕言。溫習、進修、游散、休息,依時為之。習者,如鳥學飛,數數反復。 人之為學,當日復日,時復時,年復年,反復不已,老而無倦。

悅:欣喜義。學能時習,所學漸熟,入之日深,心中欣喜也。, 有朋自遠方來:朋,同類也。志同道合者,知慕于我,自遠來也。或以方來連讀,如言并來,非僅一人來。當從上讀。

樂:悅在心,樂則見于外。孟子曰: “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慕我者自遠方來,教學相長,我道日廣,故可樂也。

人不知而不慍:學日進,道日深遠,人不能知。雖賢如顏子,不能盡知孔子之道之高之大,然孔子無慍焉。慍,怫郁義,怨義。學以為己為道,人不知,義無可慍。心能樂道,始躋此境也。或曰:“人不知,不我用也。”前解深,后解淺。然不知故不用,兩解義自相貫。

不亦君子乎:君子,成德之名。學至此,可謂成德矣。

本章乃敘述一理想學者之畢生經歷,實亦孔子畢生為學之自述。學而時習,乃初學事,孔子十五志學以后當之。有朋遠來,則中年成學后事,孔子三十而立后當之。茍非學邃行尊,達于較高境界,不宜輕言人不我知,孔子五十知命后當之。學者惟當牢守學而時習之一境,斯可有遠方朋來之樂。一境,本非學者所望。學求深造日進,至于人不能知,乃屬無可奈何。圣人深造之已極,自知彌深,自信彌篤,乃曰:“知我者其天乎”,然非淺學所當驟企也。

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學。孔子之教人以學,重在學為人之道。本篇各章,多務本之義,乃學者之先務,故《論語》編者列之全書之首。又以本章列本篇之首,實有深義。學者循此為學,時時反驗之于己心,可以自考其學之虛實淺深,而其進不能自已矣。

媒體評論

李敖憶錢穆

我認識錢穆在三十八年前,一九五二年。那時我是高二學生,由于徐復觀的兒子徐武軍的介紹,錢穆和我做了一次談話,他為人謙和,給我很深的印象;我年少多才,大概也給他一些印象。第二年他回香港,收到我質疑他書中錯誤的信,他回信給我,送書給我,對一個十八歲的青年人如此因材施教,真可看出他具有教育家的風度。

按說以錢穆對我的賞識、以我對他的感念,一般的讀書人,很容易就會朝“變成錢穆的徒弟”路線發展,可是,我的發展卻一反其道。在我思想定型的歷程里,我的境界,很快就跑到前面去了。我十八歲以后,未再跟錢穆有任何來往,并且三十多年來,對他有不少批評,如今錢穆死了,看到報上的胡亂報導,感而對他有以定位如下:

一、錢穆在古典方面的樸學成就,大體上很有成績,當然也鬧大笑話。例如他考證孫武和孫臏為同一個人,并以此成名。但一九七二年山東臨沂銀雀山的古墓“孫子”出土,證明了孫武是孫武、孫臏是孫臏,證明了所謂樸學,不過乃爾!李敖憶錢穆

我認識錢穆在三十八年前,一九五二年。那時我是高二學生,由于徐復觀的兒子徐武軍的介紹,錢穆和我做了一次談話,他為人謙和,給我很深的印象;我年少多才,大概也給他一些印象。第二年他回香港,收到我質疑他書中錯誤的信,他回信給我,送書給我,對一個十八歲的青年人如此因材施教,真可看出他具有教育家的風度。

按說以錢穆對我的賞識、以我對他的感念,一般的讀書人,很容易就會朝“變成錢穆的徒弟”路線發展,可是,我的發展卻一反其道。在我思想定型的歷程里,我的境界,很快就跑到前面去了。我十八歲以后,未再跟錢穆有任何來往,并且三十多年來,對他有不少批評,如今錢穆死了,看到報上的胡亂報導,感而對他有以定位如下:

一、錢穆在古典方面的樸學成就,大體上很有成績,當然也鬧大笑話。例如他考證孫武和孫臏為同一個人,并以此成名。但一九七二年山東臨沂銀雀山的古墓“孫子”出土,證明了孫武是孫武、孫臏是孫臏,證明了所謂樸學,不過乃爾!

二、錢穆的史學是反動派的史學。他在“國史大綱”開宗明義,說一國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至少不會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為無一點有價值,并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事實上,真正的歷史家是不可以這樣感情用事的。錢穆的史學卻是攪成一團的產品,他似乎對“本國已往歷史”太“滿意”了,結果做了太多太多的曲解與巧辯。今天中國時報登“論民國以來史學,無出錢先生之右者”(龔鵬程語)全是胡說。民國以來的史學家,在解釋上,高過錢穆的太多了。錢穆的老師呂思勉就出其右。老師前進,學生落伍,只有錢穆那種自成一家的迂腐,才有此怪現象。

三、今天聯合報登“民初有南錢(穆)北胡(適)之稱”(張玉法語),也全是胡說,錢穆以一中學畢業生、一中學教員,受胡適提拔,北上入京,已是一九三○年以后的事,又何來“民初”?錢穆聲名,也從未達到有南北之說與胡適相對過,這是今日貼金耳。不過,在胡適有生之年,在錢穆七十四歲以前,他未能成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我始終認為對錢穆不公道。錢穆的雜七雜八的怪說固不足論,但他在古典方面的樸學成就,卻比姚從吾等學人更該先入選成院士。

四、錢穆作為史學家,本已今人皺眉;但他不以此力足,傾余生之力,還要做經學家、理學家,甚至儼然當代朱子。這就更鬧了大笑話。嚴格說,他在這一方面的著作多是失敗的,更見其迂腐。他晚年以卜筮算命,更見其上學朱子手法,而頭腦不清則一。

五、錢穆與當權者關系,是可恥的。利用錢穆的反動,來哄抬政權;錢穆利用的反動,來得君行道,結果,人越丟越大。被“倡優畜之”的結果,他曲學阿世,大儒立場盡失,去朱子遠矣!

六、“用公帑建賓館”,為錢穆安老于“素書樓”,證明了雙方都公私不清。今天中央日報登錢穆搬出“素書樓”,是“國家和社會不尊重知識分子”(裴普賢語),其實,請錢穆不要霸占公產、請他遷出白住二十二年的豪華住宅,正是大家所以尊重他。錢穆談了一輩子“義利之辨”,自己義利當頭,卻貪鄙如此,實在有愧晚節。“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逼他搬家,正顯示了大家愛他以德,他在搬家三個月后死去,頗有“曾子易簀”味道,這全靠錢太太深明大義之功。中國時報登“顯示了他對辭受之際自有分寸”(龔鵬程語),其實白住了二十二年而受之不辭,這又何來“分寸”?搬家以后,他喃喃以我要回家(指“素書樓”)為言,足見其本人“義利之辨”,老猶不清,幸賴豪門之女錢太太之扶持,方得以“一身傲骨”脫走,嗚呼,亦云險矣!

一九九0年八月三十一日

錢穆故居前發表荒謬言論

現在話說到了臺北市士林區東吳大學旁邊的錢穆故居。錢穆故居的以前的名字,叫做素書樓,這個三個字是錢穆自己寫的,今天我來參觀錢穆故居,并且就地講一講,有關錢穆的背景和故事。

這個房子是當年,拉攏一些,有名的學者回到臺灣來。他在南港中央研究院,就請胡適回來。胡適本來要自己蓋房子的,就說,中央研究院蓋一個房子,當然那里就屬于公家的,就胡適回來住在公家房子,可是胡適的汽車是自己的,他從美國運了一輛,二手貨的汽車。后來就林語堂回來,送他陽明山的那個房子,所以林語堂死了以后,這個房子就還給了臺灣的政府。錢穆這個房子呢,是為他蓋的,可是產權不清,就屬于臺北市政府的,所以錢穆九十四歲的時候,臺北市政府要回去,九十六歲搬家的。后來大概錢太太很生氣,覺得被他們趕走了,可是錢穆大概臨死的時候,都不曉得他已經搬家了,因為他以為他只是去,到外國去,就整個是這個情況。就是說那個的時代,說把房子給誰就給誰了,可是那時候可能把手續上,辦得不夠清楚,就留下一個后遺癥。后遺癥就是后,這個主人被掃地出門。可是我認為這個錢太太的反應,也太激烈了,當年她很不愉快的,在住了二十二年以后被趕走,她要把所有東西都要搬走。本來這個房子作為紀念館,也好故居也罷,太單薄了,這一搬走的話更慘了。畢竟我們要紀念是人,也不是說要紀念這個建筑物嘛,建筑物本身其實沒什么,那重要的是,曾經在這里住過的錢穆先生。

可是我覺得對我說起來,像我到了這個紀念館,我的個感覺就是,這錢穆一定勾結了,才有這個房子,這令我非常的覺得有這種感覺。就是我覺得跟,勾結在一起的,大概都是會失掉他自己的很多原則。這是典型的例子,連一個,后一個房子都不能保住,產權都不清,這個搞得這么一個有趣的現象。第二個作為紀念館而言,這個錢夫人做得太趕盡殺絕了,我認為她應該把這些東西,不要一批一批搬走,后連個什么床都要搬走,我覺得這種反應是太離譜了。

這個房子是當年,拉攏一些,有名的學者回到臺灣來。他在南港中央研究院,就請胡適回來。胡適本來要自己蓋房子的,就說,中央研究院蓋一個房子,當然那里就屬于公家的,就胡適回來住在公家房子,可是胡適的汽車是自己的,他從美國運了一輛,二手貨的汽車。后來就林語堂回來,送他陽明山的那個房子,所以林語堂死了以后,這個房子就還給了臺灣的政府。錢穆這個房子呢,是為他蓋的,可是產權不清,就屬于臺北市政府的,所以錢穆九十四歲的時候,臺北市政府要回去,九十六歲搬家的。后來大概錢太太很生氣,覺得被他們趕走了,可是錢穆大概臨死的時候,都不曉得他已經搬家了,因為他以為他只是去,到外國去,就整個是這個情況。就是說那個的時代,說把房子給誰就給誰了,可是那時候可能把手續上,辦得不夠清楚,就留下一個后遺癥。后遺癥就是后,這個主人被掃地出門。可是我認為這個錢太太的反應,也太激烈了,當年她很不愉快的,在住了二十二年以后被趕走,她要把所有東西都要搬走。本來這個房子作為紀念館,也好故居也罷,太單薄了,這一搬走的話更慘了。畢竟我們要紀念是人,也不是說要紀念這個建筑物嘛,建筑物本身其實沒什么,那重要的是,曾經在這里住過的錢穆先生。

所以我認為是,要加以譴責很荒謬,好像站在這個,這個錢穆的故居前面,說這個話好像很荒謬。這就是人生,我認識錢穆的時候,我只有十七歲,現在我已經七十一歲了。

這個時代,我們不再有機會成為錢穆

今天我坐在臺北市士林區東吳大學旁邊的錢穆故居,錢穆故居的名字是二00二年確定的,在二00二年以前,它叫錢穆紀念館。為什么我到錢穆紀念館來?因為我要做一連串的特別節目來跟大家談談錢穆。

前一陣子我做了林語堂故居專門的節目,我曾經跟大家說林語堂的這個故居在林語堂死了以后捐給了臺北市政府。后來我一想這個消息越來越不正確。為什么呢?因為林語堂臨死的時候,他的經濟情況并不好,那么貴的房子怎么可能由他家里面捐給了臺灣的政府。我把書翻開查一查就發現這個房子根本就不是林語堂的,是假公濟私送給林語堂的房子。所以林語堂死了以后,他沒辦法把它據為己有,所以就送還給臺灣政府了,我把這個模式叫做林語堂模式。同樣的還有另外一個紀念館,我把它叫做印地安模式。什么叫做印地安模式呢?是當時美國白人挖苦印地安人的,這個東西我送給你,后我又收回了不給了,這叫印地安式的給予者。今天我在這里錢穆的故居就是印地安式的給予者。當年假公濟私給了錢穆,可是在錢穆九十六歲的時候,這個房子要被臺北市政府收回,說:“當年我們沒同意,這個財產是臺北市政府的”。錢穆在九十六歲的時候,搬離這個地方,兩個月以后八月三十號,他就死掉了。

這個背景就是當年錢穆家里面的這個造型,這后面有個對聯:這邊是立修齊志,這邊是讀圣賢書。請注意那個角上寫晦翁。晦翁是誰呢?就是宋朝的朱熹,我們叫做朱子。可能是當年錢穆崇拜朱熹,所以留下了這幅對聯。錢穆一輩子佩服朱熹,他的晚年還寫了一連五本的叫做《朱熹新學案》。

我特別坐在這里,坐在錢穆以前坐過的椅子上面,跟大家談談錢穆的故事。首先大家看一篇文章,在選集第四集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做《丟掉幻想準備斗爭》,是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號,寫的。他里面有一段話講到美國人怎么樣的欺負我們中國人,利用很多美國卵翼下的這些人助紂為虐。“美國為了侵略的必要,帝國主義給中國造成了數百萬區別于舊式文人或士大夫的新式大小知識分子,對于這些人帝國主義及其走狗,中國的反動政府只能控制其中的一部份人,到了后來,美國帝國主義和他走狗,只能控制其中的極少數人。例如胡適,例如傅斯年,例如錢穆之類,其它都不能控制了,他們走到了它的反面”。中國的知識分子都造反了,可是有幾個特殊的人在眼里是反動的,特別把他們點名,一個一個舉出來。我特別用的話作為這個節目的一個導言先定位大家知道錢穆是什么人。錢穆就是一九四九年點名批判的反動的知識分子。今天我在他的故居,跟大家講這一段話的來龍去脈,大家不覺得好有趣嗎?在錢穆九十六歲死掉以后,你李敖忽然坐在這里談起錢穆來了呢?有沒有一點唐突呢?也沒有。大家想不到,我跟錢穆認識,我們兩個人還做過一次談話。那個時候的我只是個高中學生,寫了一封信給他,指責他的著作里面的幾個錯誤。這位老先生他跟我寫過信,我們兩個人還見過一面,我慢慢把它這個過程給大家談出來。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山市| 桃源县| 大庆市| 临安市| 大竹县| 天长市| 西华县| 东乡族自治县| 荃湾区| 繁峙县| 神农架林区| 轮台县| 利津县| 亳州市| 福清市| 炉霍县| 廊坊市| 吐鲁番市| 高雄市| 神农架林区| 札达县| 吉安县| 浦城县| 云和县| 璧山县| 固镇县| 邵阳县| 嘉兴市| 磐安县| 大方县| 安丘市| 错那县| 启东市| 象山县| 沂水县| 黄骅市| 石棉县| 河北省| 磴口县| 定州市| 宁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