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儺舞文化/麻章區歷史文化叢書》一書,拮取麻章儺舞、雷州儺舞、吳川儺舞與廉江儺戲的典型,以一斑而窺全豹,詮釋湛江儺舞內容的豐富性和形態儀式的多樣性。陳志堅先生從事博物工作四十多年,深入田野調研,鉤沉塵封史料,不遺余力。對于一些鄉村儺舞,他反復進行多次的考察調研,才終確定其儺舞的性質內涵。他以翔實的依據說明湛江儺舞獨特的地方性和兼容性。
陳志堅,廣東省湛江雷州市人,湛江市博物館原館長、副研究館員。1971年參加工作,從事文化博物工作40多年。注重田野調研,足跡遍及湛江市五區五縣市,并撰寫論文論,挖掘整合湛江、雷州歷史文化遺產。已出版《雷州石狗》《雷劇》《雷州文化》《雷劇藝術》《陳文玉》《湛江建筑文化》《湛江儺舞文化》等作。任《湛江市文物志》副主編(并執行編寫)以及《雷州半島石狗圖錄》《雷州石狗文化研究文集》執行編輯,參與審編《海康縣志》《湛江市藝術志》《湛江政協六十年》等文史資料。在各地報刊發表了數十篇有關雷州歷史文化的論文。
一、概述
二、麻章儺舞
(一)英雄神將的儺舞
1.湖光鎮舊縣村的"考兵"儺舞
2.湖光鎮后壇村的"考兵"儺舞
(二)五雷公將的儺舞
1.湖光鎮東嶺村的儺舞
2.湖光鎮那柳村的儺舞
3.太平鎮東岸村的儺舞
4.太平鎮譚禮村的儺舞
5.太平鎮造甲村的儺舞
6.太平鎮調浪村的儺舞
三、雷州儺舞
(一)松竹鎮東閣村的儺舞
(二)松竹鎮西排村的儺舞
(三)松竹鎮山尾村的儺舞
(四)松竹鎮夏田村的儺舞
(五)白沙鎮東嶺村的儺舞
(六)南興鎮下田村的儺舞
四、吳川儺舞
(一)黃坡鎮大岸村的"舞二真"
(二)博鋪鎮的"舞六將"
五、廉江儺戲
六、湛江儺舞的共性與特性
七、游神與舞儺的互動效應
附錄:雷州半島正月游神遣災舞儺代表性儀式匯總表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