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部署實踐》講述了OpenStack相關的內容,其內容來自各種部署實驗與實踐。書中首先介紹了PXE和網絡相關的內容,接著介紹了nova-network安裝模式、Quantum安裝模式、Quantum GRE模式等,然后討論了Cinder部件、中央存儲與虛擬機運態遷移、云服務的開放EC2接口、RabbitMQ的集群冗余架構等,簡述了云監控系統Ceilometer、HEAT組件以及Trove。
《OpenStack部署實踐》適合OpenStack技術人員閱讀。
博學專家實踐經驗總結
教你用OpenStack建設企業私有云系統
幫助你降低企業的IT成本,提高效率
作者擁有完整的實驗環境,而且也實施了艾普云OpenStack生產系統,對部署高、高安全的OpenStack系統有著充分認識
張子凡,1989年畢業于吉林大學計算機系,從modem、3 網絡以及Basic、dBASE、FoxBase開始一直混跡IT行業。
1999年,加入朗訊科技公司。至2011年,一直在外企工作。雖然期間也從事了銷售與渠道管理工作,但由于對技術的熱愛以及前期在網絡方面的知識儲備,從未中斷學習技術。
2012年,開始從事OpenStack云計算系統的技術、實驗以及724運行的生產類系統的部署研究,完成了大量的實驗工作。
第1章 OpenStack基本操作系統環境的PXE自動部署
1.1 PXE、kickstart與preseed簡介
1.1.1 PXE簡介
1.1.2 kickstart與preseed簡介
1.2 PXE服務器的準備
1.2.1 選擇Ubuntu操作系統
1.2.2 Ubuntu操作系統的基本安裝與更新
1.3 復制Ubuntu和CentOS操作系統文件
1.3.1 復制Ubuntu操作系統全目錄、內核與啟動鏡像文件
1.3.2 復制CentOS操作系統全目錄、內核與啟動鏡像文件
1.4 PXE客戶端操作系統的選擇與引導過程
1.4.1 創建PXE客戶端導示文件
1.4.2 選擇安裝配置文件
1.5 CentOS宿主機的kickstart配置文件
1.6 OpenStack計算節點的主機preseed配置文件
1.7 常見問題與處理
1.8 小結
1.9 參考資源
第2章 OpenStack與網絡
2.1 網卡管理工具ethtool
2.1.1 安裝與使用ethtool
2.1.2 網卡子接口
2.1.3 網卡信息文件
2.1.4 OpenStack:運用網卡子接口模擬多網卡
2.2 網橋及網橋管理工具bridge-utils
2.2.1 安裝與使用bridge-utils
2.2.2 理解網橋的IP地址與虛擬機的IP地址
2.2.3 Ubuntu系統下網橋的配置文件
2.2.4 CentOS系統下網橋的配置文件
2.2.5 將虛擬機與某個網橋連接
2.3 虛擬局域網VLAN
2.3.1 VLAN協議802.1Q
2.3.2 接入端口與中繼端口
2.3.3 VLAN管理工具vconfig
2.4 主機多網卡靜態路由配置
2.5 Open vSwitch簡介與實驗
2.5.1 Open vSwitch簡介
2.5.2 安裝Open vSwitch
2.5.3 使用ovs-vsctl管理OVS
2.5.4 OVS的數據庫配置與網絡配置文件的關系
2.5.5 VLAN的設置及VLAN接口IP地址
2.5.6 OVS支持OpenFlow的SDN模式
2.6 構建OpenStack云中的網絡GRE
2.6.1 VLAN的局限
2.6.2 GRE隧道在OpenStack中應用的不足
2.6.3 VXLAN的優勢
2.6.4 Open vSwitch對VXLAN的不足
2.7 Linux內核的VXLAN功能實驗記錄
2.7.1 實驗環境及目標
2.7.2 配置與測試VXLAN
2.7.3 測試與結果
2.8 Linux內核VXLAN與Open vSwitch的結合
2.9 小結
2.10 參考資源
第3章 OpenStack nova-network多主機部署
3.1 nova-network多點多主機部署簡介
3.1.1 基礎環境準備
3.1.2 多點多主機nova-network安裝環境
3.1.3 控制節點主機A的準備工作
3.2 OpenStack控制服務組件安裝與配置
3.2.1 OpenStack控制服務組件簡介
3.2.2 MySQL服務器安裝與配置
3.2.3 RabbitMQ服務器安裝與配置
3.2.4 Keystone服務器安裝與配置
3.2.5 Glance服務器安裝與配置
3.2.6 Nova API節點安裝與配置
3.2.7 Horizon服務器安裝與配置
3.3 元數據及dnsmasq服務
3.3.1 元數據服務與
3.3.2 nova-network與dnsmasq
3.4 OpenStack計算節點安裝與配置
3.4.1 網絡及時間服務配置
3.4.2 配置G版的下載源
3.4.3 安裝軟件包
3.4.4 配置文件及啟動服務
3.4.5 驗證服務
3.5 創建與管理虛擬機
3.5.1 查看云系統的各服務狀態
3.5.2 為系統租戶創建網絡
3.5.3 查看鏡像
3.5.4 查看flavor
3.5.5 創建管理秘鑰
3.5.6 創建安全組及防火墻規則
3.5.7 創建虛擬機
3.6 常見問題與處理
3.7 小結
第4章 OpenStack中小企業應用部署
4.1 中小企業與OpenStack
4.2 適于中小企業的nova-network FlatDHCP模式
4.3 OpenStack公共云架構IP地址分配及流量模式
4.4 OpenStack企業內部應用的調整要求
4.4.1 nova-network的IP地址管理及流量模式
4.4.2 nova-network的IP地址管理及流量模式的調整
4.4.3 中小企業多點多主機nova-network部署
4.5 企業內多網段與虛擬機多網卡
4.6 常見問題與處理
4.7 小結
第5章 OpenStack Quantum VLAN部署模式
5.1 OpenStack控制服務虛擬機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
5.2 Quantum VLAN部署模式
5.3 Quantum服務與各間的協作關系
5.4 Quantum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
5.4.1 網絡配置
5.4.2 軟件包安裝
5.4.3 生成Quantum數據庫及Keystone服務及端點
5.4.4 配置文件
5.4.5 驗證安裝
5.5 網絡節點的安裝與配置
5.5.1 基礎操作系統準備工作
5.5.2 軟件包安裝及配置
5.5.3 Open vSwitch虛擬交換機的安裝與配置
5.5.4 Quantum的安裝與配置
5.5.5 驗證安裝
5.6 計算節點的安裝與配置
5.6.1 基礎操作系統準備
5.6.2 KVM軟件包安裝與配置
5.6.3 Open vSwitch軟件包安裝與配置
5.6.4 Quantum的安裝與配置
5.6.5 nova-compute-kvm的安裝與配置
5.7 Quantum VLAN網絡的創建與使用
5.7.1 在Quantum下創建網絡
5.7.2 創建外部網絡
5.7.3 通過命令行創建指定VLAN號碼的租戶網絡
5.7.4 通過Horizon創建自動分配VLAN號碼的租戶網絡
5.7.5 通過命令行創建租戶路由器
5.7.6 通過Horizon配置租戶路由器
5.7.7 查看網絡、子網、路由器
5.8 小結
第6章 滿足中型企業的OpenStack部署模式
6.1 多主機nova-network VLAN部署模式簡介
6.2 多主機nova-network VLAN模式安裝與配置
6.2.1 計算節點的VLAN組件安裝
6.2.2 nova.conf的配置調整
6.2.3 網絡交換機的調整
6.2.4 VLAN模式下的實踐操作
6.3 多主機nova-network VLAN模式在企業應用中的不足
6.4 多主機nova-network VLAN企業應用模式建議
6.5 Quantum VLAN 標準部署模式
6.6 Quantum VLAN標準部署模式在企業應用的不足
6.7 Quantum VLAN中型企業應用模式建議
6.8 Quantum VLAN企業應用模式相關配置調整
6.8.1 Quantum 服務器的配置文件調整
6.8.2 網絡節點相關配置文件調整
6.8.3 計算節點VLAN模式相關配置調整
6.8.4 Quantum VLAN企業應用模式下的實踐操作
6.9 小結
第7章 大型企業的OpenStack GRE部署模式
7.1 多命名空間技術與大型企業組織架構
7.2 OpenStack-Quantum GRE部署模式
7.3 Quantum GRE模式安裝及配置
7.3.1 Quantum 服務器相關配置與調整
7.3.2 網絡節點相關配置與服務調整
7.3.3 計算節點GRE模式相關配置與服務調整
7.4 實踐操作
7.4.1 創建各租戶共用的公共外部網絡
7.4.2 為某個租戶創建網絡、子網與路由器
7.4.3 為租戶增加第二個內部IP網段
7.4.4 為虛擬機分配一個公網IP地址
7.4.5 查看租戶的網絡命名空間信息
7.4.6 多租戶IP地址重疊
7.5 大型企業應用OpenStack GRE模式面臨的問題
7.6 大型企業應用OpenStack GRE模式應用建議
7.6.1 集中式網絡服務部署結構
7.6.2 分布式網絡服務部署結構
7.7 小結
第8章 OpenStack卷服務——Cinder
8.1 Cinder的安裝與配置
8.1.1 在Keystone中增加Cinder用戶、服務及端點
8.1.2 創建Cinder數據庫
8.1.3 配置Cinder安裝源并更新系統
8.1.4 安裝Cinder軟件包
8.1.5 創建Cinder數據庫表
8.1.6 配置/etc/cinder/api-paste.ini文件
8.1.7 啟動Cinder服務
8.1.8 驗證服務安裝
8.1.9 編輯相應的Cinder配置文件,使用Nexenta
8.1.10 nova.conf中Cinder相關的配置
8.2 NexentaStor簡介及安裝
8.2.1 Nexenta的硬件準備
8.2.2 Nexenta的安裝
8.3 Cinder操作
8.3.1 創建卷
8.3.2 創建從卷啟動的虛擬機
8.3.3 問題與處理
8.4 Cinder使用NFS后臺存儲提供卷服務
8.4.1 Nexenta NFS服務端設定
8.4.2 通過Cinder服務創建NFS服務器掛接點
8.4.3 配置Cinder用戶使其具備執行mount命令的權限
8.4.4 配置cinder.conf使用NFS驅動
8.5 Ceph與Cinder的集成
8.5.1 Ceph簡介
8.5.2 Ceph與Cinder集成的實驗環境
8.5.3 Ceph基本安裝
8.5.4 Ceph MON和MDS服務配置
8.5.5 Ceph osd00、osd01安裝及配置
8.5.6 客戶端掛載Ceph文件系統
8.5.7 使用RBD工具創建卷
8.6 Cinder配置后臺Ceph提供卷服務
8.6.1 安裝Ceph RADOS軟件
8.6.2 配置cinder.conf
8.6.3 創建與查看卷
8.7 掛接多個后端卷存儲
8.8 小結
8.9 參考資源
第9章 OpenStack中央存儲及虛擬機動態遷移
9.1 虛擬機NFS中央存儲模式
9.1.1 Nexenta的NFS服務準備
9.1.2 計算節點NFS客戶端的安裝與配置
9.2 虛擬機動態遷移
9.2.1 準備要求
9.2.2 調整libvirt服務及nova.conf的配置
9.2.3 動態遷移實驗
9.3 NFS系統的不足及pNFS的發展
9.3.1 NFS的不足
9.3.2 pNFS的發展
9.4 分布式文件系統MFS
9.4.1 MFS的架構簡介
9.4.2 MFS的安裝與配置
9.4.3 實驗環境
9.4.4 MFS主服務器的安裝
9.4.5 MFS元數據日志服務器的安裝
9.4.6 MFS存儲服務器的安裝
9.4.7 MFS客戶端的安裝
9.4.8 MFS功能測試
9.4.9 OpenStack計算節點集成MFS中央存儲
9.5 小結
9.6 參考資源
第10章 OpenStack EC2接口與Quota分配
10.1 EC2與Euca2ools
10.2 EC2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
10.2.1 在Keystone中創建EC2用戶名與服務端點
10.2.2 安裝nova-cert軟件包并啟動服務
10.2.3 驗證安裝
10.3 安裝Euca2ools客戶端軟件
10.3.1 軟件安裝
10.3.2 獲得用戶的Euca2ools相關密鑰
10.3.3 融合EC2與Nova的環境變量
10.3.4 Euca2ools的操作
10.4 OpenStack的資源配額
10.5 小結
第11章 OpenStack Web管理界面與云虛擬桌面
11.1 OpenStack Web管理界面VNC架構
11.2 VNC Web管理界面的建立過程
11.3 nova-novncproxy的安裝與配置
11.3.1 nova-novncproxy的安裝
11.3.2 Nova API節點的nova.conf配置
11.3.3 計算節點的nova.conf配置
11.4 重負載下VNC的處理架構調整實驗
11.5 企業內部云的虛擬桌面
11.5.1 VNC客戶端直接連接計算節點的虛擬機
11.5.2 了解計算節點上運行的虛擬機及端口號
11.5.3 VNC的不足
11.5.4 開源、開放的虛擬桌面協議Spice
11.6 小結
第12章 OpenStack RabbitMQ冗余處理
12.1 關于RabbitMQ
12.2 關于Erlang
12.3 RabbitMQ集群特點
12.4 RabbitMQ磁盤節點與內存節點
12.5 RabbitMQ消息隊列鏡像
12.6 RabbitMQ集群隊列鏡像冗余模式
12.7 RabbitMQ集群鏡像隊列模式配置
12.7.1 基本環境
12.7.2 修改兩臺機器的/etc/hosts主機名文件
12.7.3 更新RabbitMQ源
12.7.4 安裝rabbitmq-server
12.7.5 激活RabbitMQ Web管理
12.7.6 創建集群
12.7.7 增加規則創建鏡像隊列
12.8 RabbitMQ與OpenStack系統聯合測試
12.8.1 關閉CCrabbitmqC后計算節點的log表現
12.8.2 關閉CCrabbitmqC后CCrabbitmqD上的隊列表現
12.8.3 重新啟動CCrabbitmqC后CCrabbitmqD上的隊列表現
12.8.4 測試結果
12.9 小結
12.10 參考資源
第13章 OpenStack的新組件
13.1 OpenStack監控組件Ceilometer
13.2 OpenStack虛擬機定制化Heat
13.3 OpenStack數據庫組件Trove
13.4 從存儲的角度看OpenStack H版的特點
13.4.1 Cinder卷存儲功能強化,且支持更多商業存儲
13.4.2 強化了對Ceph作為統一的后端存儲的支持
13.4.3 增加了對GlusterFS、Sheepdog的支持
13.4.4 更好地支持多OpenStack云中心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