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至親、朋友好心地建議我們放松一下——深吸一口氣、休息幾天——我們下意識里就會抗拒這種建議。放緩腳步太花時間了。這一代的人都是行動者,我們畢生所努力的,都是設法讓事情發生。我們總是理直氣壯地認為,世界上沒有事情是做不成的,當然,除了無所事事之外。
對我們而言,無所事事的狀態是超脫生命軌道以外的、是最奢華的享受、最不可能的美夢。然而,我們是不是一直在不恰當的地方尋找那種難以捉摸的空無呢?
寧靜的心,并不是生在荒島或絕頂上的奇花異草,你無需漂洋過海去尋找它。"放松"其實是長在你家后院的植物—— 一株耐寒的小樹叢。雖然我們不斷地想將它連根拔起,它卻從不離棄自己。
這本書就是為了幫助你培養寧靜的種子而設計的。每當你呼吸、等待或傾聽的時候;飯吃到一半或被塞到車流中的時候;或者趕搭飛機、拼結案報告的焦慮時刻,都可以學著讓自己放松下來。
當然,你并不需要別人對你說教、說服你放松有多大的好處,不過你的頭腦卻需要被誘惑。你必須透過理智去了解一些事,才能讓你的頭腦相信,時而放松一下是對自己最有利的事。
若不能說服理智的話,那么你只要一閑下來,就會有罪惡感。因此,請繼續往下讀。夠幸運的話,你將會在本書里發現一些讓人心動的甜言蜜語。
"花時間"就是這樣一個系列——幫助、引導人們放慢生活的節奏,體驗生命中未被發覺的美,用心去生活,去旅游。
當全世界都在催你奮力往前沖時,這本書卻反其道,教你怎么拖延、深呼吸、打瞌睡、沐浴、品嘗宇宙萬物的美妙滋味……
攝影大師與暢銷書作者一起通過甜美誘人的智慧、意象豐富的圖片、簡單易行的處方,幫助讀者放松身體、緩解壓力,在煩亂嘈雜的社會里,為自我爭取更多的心靈空間。
當全世界都在催你奮力往前沖時,這本書卻反其道,教你怎么拖延、深呼吸、打瞌睡、品嘗宇宙萬物的美妙滋味……。它透過甜蜜誘人的智慧、意象豐富的圖片、簡單易行的處方,幫助疲憊身心紓解壓力,并在煩亂嘈雜的社會里,為自我爭取更多的心靈空間。
感到疲憊嗎?必要的時候,請放下手邊的工作,細細品味這本書。薇若妮卡·魏訥為匆促的心靈與過度興奮的心智,提出迷人的處方。甜蜜、誘人與活潑,她討人喜歡的想像力與令人無法抗拒的智慧,是具有說服力的提醒:我們做的太多,活的太少。
生活忙碌讓你覺得快生病了!心情煩躁壓得你喘不過氣來!你多久沒有聆聽你的直覺,散步漫游、觀賞日落呢?無所事事,試著發呆可以消磨你的不安;放慢腳步,學習拖延事情也能清理壓力。衡量幸福的尺度,就是輕松嘆息的頻度。讓我們教你極妙的方法拋開憂郁,并在你心中種下寧靜的種子。
無所事事不是教你終日閑散,不做正事;而是每日靜下心來吸一口氣,梳理紛亂的情緒,品嘗宇宙萬物的美妙滋味,找回心的寧靜。以美麗慵懶的照片松綁視覺的壓力,以智慧的言語說服你的理智,以典雅的設計滿足愛美之心,以簡單易行的舒壓方法,凈化你呼吸的空氣,讓來自歐洲、日本、印度的古老妙方帶你尋回心靈的青春。
更多好書盡在湛廬文化專賣店
薇若妮卡·魏納,不僅是位暢銷書作家、著名美術指導與營銷顧問,她獨特的創新與工作理念,更一再被"大師"湯姆·彼得斯引述。 這本《無所事事的藝術》在毫無宣傳造勢的情況下,僅憑口耳相傳便銷售了百萬本以上。
推薦序/陶紅
前言
1 拖延的藝術
追隨梭羅的腳步
101則吹口哨的秘訣
2 呼吸的藝術
呼吸與緩解痛苦的關系
安住于眼前這一刻
3 冥想的藝術
何謂開悟
保持身心靜默,但不僵硬
4 發呆的藝術
消磨掉你的焦慮不安
給海灘漫游者的幾則建言
5 打哈欠的藝術
腳底按摩的自然療法
拓展你的想像力
6 打瞌睡的藝術
對付罪咎感
香甜午睡的處方
7 沐浴的藝術
什么是水療
什么是芳香療法
要不要試試礦泉浴療
被遺忘的家庭處方
8 品嘗的藝術
舌尖嘗到了什么滋味
如何保持不醉
9 傾聽的藝術
聆聽你的直覺
沉默是金
10 等待的藝術
此刻或永遠不再
如何觀賞日落
結語
譯后記/胡因夢
我們畢生所努力的,都是設法讓事情發生。我們總是理直氣壯地認為,世上沒有事情是做不成的,當然,除了無所事事之外。其實,寧靜的心,并不是生在荒島上的奇花異草,你無須漂洋過海去尋找。每當呼吸、等待或傾聽的時候;飯吃到一半或被塞到車流中的時候;或者趕搭飛機、拼總結報告的焦慮時刻,都可以學著讓自己放松下來。
打瞌睡的藝術當手上的事情太多時,不妨去打一下瞌睡,只要十分鐘就夠了!聽起來也許會覺得有點荒唐,不過,偷閑讓意識暫時空掉,往往是面對緊急事務的方式。
從忙碌的24小時中找出時間來鉆進薄毯子里小睡片刻,就跟挖個地道逃亡沒什么兩樣,它們都可以讓你優游地面對繁忙工作、撞期行程以及無可避免的頭疼。它使你在片刻之后,便能以新的面貌面對人生。
睡眠研究顯示,在安靜打盹的潛層意識端,一場復雜的生理活動正在進行。表面上看來意識好像沒在活動,其實正在快速地激活腦內的神經元。當我們入睡時,復雜的腦波活動仍持續進行著,并將我們遲鈍的身體轉化成一個制造智能、警覺心及識別力的發電站。
驚人的科學佐證已經證實,缺乏睡眠將會導致意識嚴重退化:疲倦、注意力無法集中、視覺與觸覺出現幻象。促使你在午后想要蜷伏而臥的渴望,極可能是一種警訊:你的常識和判斷力已經快要用光了。這是24小時當中最容易發生車禍及意外的時段。
累得睡著了,總比引發災難要好得多。平臥而眠可以使你進入"生產模式"———開始產生靈感,構想著待會兒醒來之后該進行哪些工作。
所以,何妨就順服那股想要入睡的欲望,這不但能讓你恢復有效運作的能力,還能激發清明通透的腦力,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覺醒"狀態。
清醒的時刻,你的腦意識可能會對"小睡片刻是積極的事"這個概念感到不安。你的良知會說服你:上班打瞌睡是違反資本主義的一項罪行。
可你又能期待什么呢?理性的自我根本就無法了解非理性活動的功效。不要浪費時間去向你的超我解釋:花十分鐘進入甜睡的幽境,絕不會奪去你十五分鐘的名望。在失眠癥患者的國度里,午睡的人一向是被人質疑的。
拉丁國家的情況恰好相反,那些不睡午覺的人往往被視為怪物。在意大利、西班牙及法國南部,午睡乃是一種神圣的、能夠幫助消化的公開儀式,幾乎每個人都參與其中,除了觀光客之外。
如同意大利的導演兼詞曲作家諾維?考沃(NoelCoward)所說的:當本地人正聰明地躲在蔭涼處休息四十五分鐘時,只有瘋狗、英國人和外地人才會傻得在艷陽下四處行走。銀行、博物館、郵局、教堂與商店都關上了大門,車潮如同休眠一般被城市所吞沒,而挨家挨戶的臥室里,市民們都在緊閉的百葉窗之后放松地休息著。
住在不同國度里的你,或許不能像意大利人那樣公然回家午睡,但你還是可以讓內在的電腦暫停工作,讓腦海里的屏幕保護程式開始運作。你就揉一揉眼睛,放松地靠在椅背上吧!
或者你也可以關上門窗,躺在你的桌子底下,把頭枕在檔案夾上。
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們喜歡在辦公室里擺一張長沙發。
當權者在他們的安樂椅上偷空睡個美容覺。
年輕的媽媽唱著催眠曲,搖著懷里睡得正甜的小寶貝。
前一夜貪看深夜電視節目的人們,手里提著午餐紙袋,到市區公園的草坪上補眠。
開車族溜進停車場,鉆進車子里,把駕駛座的椅背放平,然后將穿著襪子的二郎腿蹺在方向盤上酣然入睡。
在你尚未昏迷之前,何妨就承認吧:小小的罪咎感,會讓這場午睡如同嘗禁果般地更充滿著誘惑。
香甜午睡的處方
在漫長的下午來個午睡,正是睡眠行家的選擇———一道甜食之后的佳肴。你若想確保醒來之后整個人煥然一新,照著以下的簡單步驟去做就對了!
踢掉你的鞋子,把會讓你感到拘束的外套或易皺的衣服脫掉。香甜的午睡是一場正式的宴會,所以你也得穿對服裝。
拿掉你的手表,瞥一下時鐘,決定你該何時醒來。信任你的潛意識,到時候它一定會把你推醒的。
蓋上個小毯子,想像自己正"躺"被窩里。
閉上眼睛想像自己正躺在一艘小船里,準備開始一趟短程航行。拉起錨,任由船在海上漂浮。起初海面的感覺有點起伏不定,不久浪潮就平息了下來,于是你開始在平靜的大海里航行。
你在一陣碰撞中驚醒———船底的龍骨被沙灘擦撞了一下。如同拖著自己的小艇登上海岸一般,你慢慢地起身。
在臉上潑一些海水,伸個懶腰,打開窗戶。不要急,你的時間還多。
發呆的藝術
在24小時將要結束前,把思緒從外在事物拉回來,讓自己發一會兒呆,這是非常重要的事。不論你有多疲倦,在入睡以前,都必須讓一整天忙著應對萬物的自我回歸本來面目。因此,讓你的注意力降落到地面吧!
找一張比較矮的椅子,上面放幾個抱枕,旁邊擺一張腳凳,或者一塊木頭也行,然后平躺下來,高度距離地面約三尺左右,這樣你的眼睛就會跟你站立時肚臍的高度一樣了。接下來發生的事,便是所謂的"發呆"。你要做的是,讓心念先沉靜下來,然后回歸知覺。在你的大腦思緒還沒回到頭殼之前,身體好不要有任何動作。
夜晚發呆是很私密的一件事,即使家人和朋友正圍繞在你身邊;這是少數幾個能夠讓你既群居又能跟自己獨處的活動之一,而且沒人會指控你不合群。
你可以一個人在走廊上來來回回地蕩秋千,而親朋好友就在咫尺遠的地方聊天。你可以和老友一起到酒吧里度過快樂的幾小時,但是你并不需要和別人聊天,只是任由周遭嘈雜的聲音像浪潮般沖刷過你的身體。
發呆是需要一些耐性的,所以你不妨讓自己舒舒服服地窩進安樂椅里吧!然而很諷刺的是,安樂椅這種東西其實一點也不安樂:它們是一種被小心翼翼地設計成很難讓你的腳著地的東西。
想要從椅子上坐起來嗎?椅子的角度會立刻將你吸回去。
想要抓住扶手嗎?你一用力拉它們就會彎曲。
想要從抱枕堆中抽身出來嗎?你試著讓身體前傾,但頭顱根本平衡不了臀部的重量。
骨盆的位置一旦低到某個程度,索性就慵懶地靠在那里算了。這個姿勢恰好可以防止你的念頭飄來飄去。最重要的是,這個姿勢會誘使你改變視野。你不再從距離地面150公分以上的位置去運籌帷幄現實的一切,而會改由100公分以下的高度來看待周遭的所有。
你會開始從嶄新的角度去觀察以前沒發現的事:譬如說燈罩的內部、書架最下層那些舊書,或是花瓶里已經枯萎了的花梗、窗臺上早已斑駁的油漆。
在你尚未充分察覺以前,你突然發現自己正盯著某個抽屜的銅把,對它精巧的雕工贊嘆不已;眼前的貓咪也讓你產生了強大的好奇心。接著你的頭腦也開始加入這場探索。它開始計算有幾根螺絲釘鎖住了眼前的銅把。只有三根!原來少了一根。這時你很想站起來,查看一下工具箱里還有沒有多余的螺絲釘,但這張鬼椅子就是讓你動彈不得,于是你只好沉陷得更深一點,繼續你的默觀冥想。
消磨掉你的焦慮不安
要讓心念安靜下來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你已經成功地將念頭拉回了地球,但接下來才是更難的部分:安坐不動。這么一來,你就有機會讓心中的各種點子、推想及觀察,自然而然地厘清與分類。
最上乘的思想往往是在意識安歇時出現的。
牛頓在蘋果樹下靜坐時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富蘭克林在放風箏時發明了避雷針的原理;愛迪生不經意地用手指搓揉著燈芯,突然想出了燈泡與鎢絲的概念;愛因斯坦沉思宇宙之謎時,他的貓總是靜靜地坐在他的大腿上。
因此不要立刻坐起身來,繼續躺著,時間越久越好。
若想對抗那股企圖坐起身來的誘惑,不妨想像自己正在上地理課。你瞧,當你的身體斜躺時,身體的重心距離地面很近,那感覺不就像山脈一般嗎?———你的身體如同連綿不斷的山峰和山谷,而你的腳就像半島尾端的海岬。
接著,放任你的念頭來來回回想著白天發生的瑣事,不要怕你會被日?,嵤轮饾u侵蝕,因為這種侵蝕正可以讓底下的暗礁浮現出來。
沐浴的藝術
人體有三分之二的重量,是由與海水的化學成分及密度相似的水所構成的。當我們的老祖先從大海爬行到地面而成為陸地生物時,已經為自己儲備了足夠的水分,得以應付演化過程中任何一次的旱災。洗澡等于回歸我們最原始的水生狀態。
我們與海豚的相似之處遠超過與人猿的。我們光滑的皮膚底端有流線型的脂肪層,能夠帶給我們如海洋哺乳類動物般的浮力。直立的姿勢使我們的頭部能一直保持在水面外。操控呼吸的能力,讓我們擁有潛水的才分,同時還能吹口哨,就像我們的那些海豚朋友唧唧作響一般。
充滿水的環境似乎能令我們恢復發聲的能力。再害羞忸怩的人,也經常會在浴缸里哼上幾曲。精神科醫師發現,那些無法在陸地上與人交談的病人,只要一浸泡在浴盆里,就會開始大聲說話。帶孩子們到水里嬉戲,他們會高興得尖叫。你不禁聯想起子宮里的嬰兒:當他們在亞熱帶一般溫暖的羊水穴里滑行時,是不是也會像小水獺一樣發出興奮的尖叫。
俄羅斯的準媽媽們有時會在溫水池里生產,她們的新生兒被稱為"水孩兒"。這些嬰兒進入水世界時,眼睛通常睜得大大的,表情十分安詳,只有被帶出水面時才會哭泣。
在自家的浴室里裸泳,可以使你與水生的自我重新連結,也可以使你順流而下進入水域——進入環繞著地球表面、容量大約三億立方英里的海洋里。在這片由水所構成的世界里,你體內的排水管與蜘蛛網上的露珠或邁阿密上空的暴風雨,同樣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若想滲入這片不斷在流動的水域里,只消將耳朵沉入水面下、聆聽這個隱形世界里的攪動聲就夠了:你胃里的咯咯作響、喉嚨里的脈搏聲、洗澡水的沙沙聲——還有遠處排水管所發出的不絕于耳的水流聲、鄰居廁所突然爆發的洪水聲,以及數以百計,防止人類的生活環境變成沼澤的排水管、下水道、污水管及排水溝。
全神貫注去傾聽地下水系統的喃喃低語,你很快就會沉浸在快樂中,再也察覺不到眉頭上正要滴下來的汗珠、空氣里的水蒸氣,以及天花板上由蒸氣凝結成的水。你不再分辨何處是你的身體、何處是水域的交界,而更深地沉入澡盆里。不知不覺地,你開始朝著排水孔漂去。這時如果有人把塞子拉起來,你可能會毫無抗阻地隨著水流出浴缸!
在未發明抗生素之前,歐洲人通常會把手臂浸泡在熱水中來治療感冒。
拉一把椅子到你的洗臉盆前,放幾個椅墊在椅子上,讓自己坐得舒服一點。穿上睡衣,綁起頭發,把袖子卷起來。留意一下時間,整個過程不要超過20分鐘。
把洗臉盆注滿熱水。可以加入一些芳香沐浴油 用干凈毛巾蓋住你的頭和臉部 交叉你的雙臂,浸泡在熱水里。
每隔五分鐘便伸手打開水龍頭,把熱水直接加入臉盆里。蒸氣會使你的每一個毛孔都釋放出汗液。你的臉頰會變得通紅,汗水不停地往下滴。20分鐘結束了,請站起來,擦干手臂和臉,直接上床睡覺。你應該會睡得像嬰兒似的,醒來時覺得充滿活力。
……
喝到好酒一口,我「啊」地感嘆一聲;聽到好歌一首、看到好的電影,我都「啊」、「啊」地感嘆不已。哲學家說,人見到新的境界,就是藝術?!稛o所事事的藝術》是一本叫人「啊、啊……」一連十次的好書。它將拖延、呼吸、冥想、發呆、打呵欠、打瞌睡、沐浴、等待、品嘗、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