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LTE融合發展之道:TD-LTE與LTE FDD融合組網規劃與設計圖書
人氣:32

LTE融合發展之道:TD-LTE與LTE FDD融合組網規劃與設計

全新正版圖書

內容簡介

《LTE融合發展之道——TD-LTE與LTE FDD融合組網規劃與設計》基于作者對協議、規范的理解,結合LTE系列研究的相應成果,系統梳理了LTE融合發展過程中的標準、策略、政策、方法等,對LTE的融合組網、規劃與設計進行了、系統的闡述。

《LTE融合發展之道——TD-LTE與LTE FDD融合組網規劃與設計》適合從事LTE技術研究、網絡規劃設計、運行維護、測試驗證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教材。

編輯推薦

基于作者對協議、規范的理解

結合LTE系列研究的相應成果

以某地區LTE網絡規劃為實例進行規劃實務的闡述

向讀者展示規劃過程中的輸出、輸入和分析過程

使讀者能夠掌握LTE網絡規劃的精要

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移動通信發展簡史

1.1.1 及時代移動通信系統

1.1.2 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

1.1.3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

1.1.4 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

1.1.5 第五代移動通信的研究和推進工作

1.2 LTE標準及其演進

1.3 LTE頻譜規劃

1.3.1 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規劃的移動通信頻譜

1.3.2 3GPP確定的LTE頻段

1.3.3 我國移動通信頻譜

1.4 產業發展進程

第2章 LTE關鍵技術

2.1 多址接入

2.1.1 OFDMA

2.1.2 SC-FDMA

2.2 MIMO與智能天線

2.2.1 智能天線

2.2.2 波束賦形

2.2.3 MIMO

2.2.4 傳輸模式

2.3 高階調制

2.4 HARQ

2.5 干擾抑制技術

2.5.1 頻率復用

2.5.2 干擾協調

2.5.3 干擾隨機化

2.5.4 干擾消除

2.6 語音解決方案

2.7 SON

第3章 LTE原理

3.1 LTE系統架構

3.1.1 LTE系統網絡架構

3.1.2 E-UTRAN與EPC的功能劃分

3.2 LTE系統標準體系

3.3 LTE協議棧

3.3.1 整體協議棧

3.3.2 無線接口協議棧

3.3.3 其他接口協議棧

3.4 幀結構

3.4.1 LTE幀結構

3.4.2 TDD特殊時隙結構

3.5 物理資源

3.5.1 物理資源塊

3.5.2 資源分配:邏輯資源塊

3.5.3 上行資源分配:物理資源塊

3.5.4 上、下行的分布式傳輸的區別

3.6 信道映射

3.7 物理過程

3.7.1 小區搜索過程

3.7.2 同步保持過程

3.7.3 隨機接入過程

3.7.4 功率控制過程

3.7.5 數據傳輸過程

3.7.6 切換過程

3.8 無線資源管理

3.8.1 資源分配

3.8.2 接納控制

3.8.3 負載均衡

3.9 TD-LTE與LTE FDD

3.9.1 系統設計差異

3.9.2 關鍵過程差異

3.9.3 TD-LTE與LTE FDD的優劣勢比較

第4章 LTE演進策略

4.1 網絡特性

4.1.1 GSM網絡

4.1.2 TD-SCDMA網絡

4.1.3 WLAN網絡

4.1.4 cdma2000網絡

4.1.5 WCDMA網絡

4.1.6 LTE網絡

4.2 演進策略

4.2.1 TD-SCDMA向LTE演進

4.2.2 cdma2000/EV-DO向LTE演進

4.2.3 WCDMA向LTE演進

4.3 多網協同

4.3.1 現狀分析

4.3.2 面臨的挑戰

4.3.3 協同思路

4.4 互操作

4.5 異構網

4.5.1 網絡架構

4.5.2 關鍵技術

4.5.3 面臨的主要問題

4.5.4 組網關鍵點

4.6 TD-LTE與LTE FDD融合組網

4.6.1 融合發展

4.6.2 融合組網方案

第5章 LTE規劃技術要點

5.1 覆蓋能力分析

5.1.1 3G覆蓋能力分析

5.1.2 LTE覆蓋能力分析

5.2 容量影響因素分析

5.2.1 LTE系統的容量特性

5.2.2 容量的主要影響因素

5.3 頻譜規劃

5.4 TD-LTE時隙對齊與同步

5.4.1 時隙對齊

5.4.2 傳輸效率估計

5.5 多系統共存與干擾規避

5.5.1 干擾來源

5.5.2 干擾理論分析的一般方法

5.6 多天線技術對性能的影響

5.6.1 測試對比方法

5.6.2 性能對比結論

5.6.3 應用場景分析

5.7 站址資源

5.7.1 站址設計的一般性考慮

5.7.2 站址資源共享

5.7.3 站址篩查

5.7.4 站址儲備

第6章 LTE規劃流程與方法

6.1 總體規劃流程

6.2 需求分析

6.2.1 網絡指標要求

6.2.2 網絡規劃建設策略

6.2.3 業務需求分析

6.2.4 現網站址資源分析

6.2.5 覆蓋估算

6.2.6 頻率規劃

6.2.7 子幀規劃

6.2.8 站型配置

6.2.9 容量配置

6.3 站址規劃

6.4 LTE系統仿真

6.4.1 傳播模型校正

6.4.2 仿真方法

6.5 無線資源與參數規劃

6.5.1 鄰區規劃

6.5.2 PCI規劃

6.5.3 TA規劃

6.6 選址與規劃修訂

第7章 LTE無線網規劃實務

7.1 需求分析

7.1.1 覆蓋需求分析

7.1.2 網絡指標要求

7.2 規劃原則

7.2.1 商務區

7.2.2 高校園區

7.2.3 居民小區

7.2.4 鄉鎮鎮區

7.3 預規劃

7.3.1 工作頻帶

7.3.2 子幀規劃

7.3.3 天線選擇原則

7.3.4 容量規劃

7.4 室外覆蓋規劃

7.4.1 鏈路預算

7.4.2 覆蓋半徑與站址需求

7.5 室內覆蓋規劃

7.5.1 單雙路覆蓋性能分析

7.5.2 典型場景鏈路預算

7.5.3 小區規劃

7.6 仿真分析

7.6.1 傳播模型校正

7.6.2 仿真區域和方案

7.6.3 仿真結果分析

7.7 基站傳輸需求

7.8 規劃結論

第8章 LTE工程設計

8.1 概述

8.1.1 建設流程

8.1.2 設計內容

8.1.3 設計依據

8.1.4 設計原則

8.2 機房設計

8.2.1 需求分析

8.2.2 設計思路

8.2.3 機房布局

8.2.4 設備改造

8.3 宏基站天饋系統設計

8.3.1 天饋系統構成

8.3.2 天饋系統設計

8.3.3 天饋系統隔離

8.3.4 風荷載與桿塔要求

8.3.5 LTE天線發展趨勢

8.4 室內分布系統設計

8.4.1 單雙路選擇

8.4.2 改造方案

8.4.3 天線設計

8.4.4 TD-LTE與多系統的互干擾控制

8.4.5 小區切換帶的設計

8.5 基站與環境和諧

8.5.1 機房美化

8.5.2 天饋美化

8.6 抗震加固

8.6.1 設備抗震

8.6.2 線纜

8.7 防雷與接地

8.7.1 總體要求

8.7.2 地網

8.7.3 機房內接地

8.7.4 線纜保護

8.7.5 浪涌保護器

8.7.6 天饋線防雷接地

8.8 環境保護

8.8.1 電磁輻射

8.8.2 生態環境保護

8.8.3 噪聲控制

8.8.4 廢舊物品回收及處置

8.9 安全生產

8.9.1 工程安全管理組織

8.9.2 安全施工要求

8.9.3 施工消防安全要求

8.9.4 施工用電安全要求

8.9.5 施工行為安全要求

8.9.6 施工監理安全要求

8.9.7 現場勘察安全要求

第9章 資源共享與節能減排

9.1 共建共享

9.1.1 原則

9.1.2 建設方案

9.2 節能減排

9.2.1 無線設備

9.2.2 空調節能

9.2.3 建筑節能

9.2.4 新能源技術

第10章 LTE-A展望

10.1 LTE-A標準

10.2 LTE-A關鍵技術

10.2.1 載波聚合(CA)技術

10.2.2 天線傳輸模式TM9

10.2.3 中繼

10.2.4 LTE-Hi

10.2.5 LTE-A對容量支持能力的改進

參考文獻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溪县| 南开区| 天台县| 德清县| 六安市| 高邑县| 博乐市| 巢湖市| 保康县| 岐山县| 沙坪坝区| 贵溪市| 友谊县| 普宁市| 山西省| 邮箱| 米林县| 聂荣县| 旅游| 囊谦县| 和静县| 张家界市| 双桥区| 尼木县| 自治县| 疏勒县| 栾城县| 连州市| 顺义区| 绩溪县| 汉沽区| 镶黄旗| 南康市| 丽江市| 文山县| 鄂温| 永靖县| 渝中区| 樟树市| 长春市| 大渡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