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政治的邏輯圖書
人氣:111

政治的邏輯

熟讀本書,就能領悟:何謂政治?政治有些什么規律?
  • 所屬分類:圖書 >政治/軍事>政治>政治理論  
  • 作者:[王滬寧] [林尚立] [孫關宏] 編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208140400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10
  • 印刷時間:2016-10-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國內對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著作各種各樣,涉及領域也十分廣泛,但至今很少有一本專門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思想和理論、并將其上升到原理高度的著作。為了填補這方面的空白,豐富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我國著名的政治學家王滬寧任主編、復旦大學政治學教授林尚立、孫關宏任副主編,編著了本書。本書在充分把握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基礎上,根據分析社會政治現象和政治規律的基本思想邏輯,、系統地展現了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原理。

編輯推薦

本書是高校社會科學尤其是政治學、行政學學科研究人士的重要參考書,是黨政干部的學習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必備參考書。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政治學著作,實際上也是一本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著作。……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本書的貢獻是雙重的。

作者簡介

王滬寧,復旦大學政治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學、中國政治。代表作:《政治的邏輯——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原理》(與人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1955年10月6日生于上海,籍貫山東掖縣。1977年2月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外語系法國語言文學專業,后去上海社會科學院從事自然辯證法研究。1978年9月考取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碩士研究生,1981年7月獲法學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

目錄

推薦序言

序言

寫作說明

及時章 導論:對象和地位

及時節 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形成

第二節 社會政治的基本構造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政治學方法論

第二章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及時節 人是社會存在物

第二節 社會是發展的活的機體

第三節 政治上層建筑建立于經濟基礎

第三章 政治是各階級之間的斗爭

及時節 階級對抗是一切政治斗爭的基礎

第二節 階級產生于生產發展的一定階段

第三節 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決定階級差別

第四節 階級斗爭的中心是政治權力

第五節 階級斗爭構成階級社會發展的動力

第六節 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階級消亡的條件

第四章 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及時節 社會決定國家

第二節 國家產生于階級矛盾的不可調和

第三節 國家的實質是階級專政

第四節 無產階級國家是新型國家

第五節 國家必然走向消亡

第五章 國家是從社會分化出來的管理機構

及時節 國家管理權力反作用于社會

第二節 政治統治和社會職能相輔相成

第三節 國家職能分為對內對外兩部分

第四節 國家存在相對自主性

第六章 政治權力是階級統治的權力

及時節 政治權利源于經濟權力

第二節 政治權力是實現經濟利益的手段

第三節 暴力以經濟力量為基礎

第四節 與民主

第七章 國家屬性決定政治形式

及時節 階級統治需要一定的政治形式

第二節 政治形式的本質取決于國家類型

第三節 政治形式反映一定的民族特性

第四節 政治形式和統治內容是辨證的統一

第八章 政治民主是階級統治

及時節 政治民主是階級統治

第二節 民主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

第三節 社會民主高于政治民主

第四節 新型民主與新型專政是共生的

第九章 政治黨派劃分基于階級劃分

及時節 政黨是階級斗爭最嚴整的表現

第二節 資產階級政黨是資產階級的政治組織

第三節 無產階級政黨是無產階級組織的較高形式

第四節 黨的領導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條件

第十章 政治是一門科學和藝術

及時節 政治與經濟相比占首位

第二節 民主集中制作為基本原則

第三節 群眾路線是基本的領導方法

第四節 劃分黨和國家機關的職能

第五節 政策和策略是黨和政府的生命

第十一章 民族問題是社會革命總問題的一部分

及時節 民族在歷史中形成

第二節 民族的形成是歷史發展成果

第三節 民族問題的實質是階級問題

第四節 壓迫其他民族的民族不能獲得解放

第五節 民族融合是各民族高度發展的結果

第十二章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政治意識形態

及時節 政治文化反映社會存在

第二節 政治文化具有階級屬性

第三節 政治文化兼有現實性和歷史繼承性

第四節 政治文化發展不一定與社會發展同步

第五節 政治文化要進行灌輸

第十三章 社會發展促進政治發展

及時節 政治發展依照其內在規律

第二節 政治發展既有統一性又有多樣性

第三節 政治發展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第四節 政治發展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第五節 政治發展是自覺的政治活動

第十四章 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

及時節 革命就是解放生產力

第二節 革命的根本問題是政權

第三節 政治革命發展到社會革命

第四節 革命必須具備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

第五節 暴力方式與和平方式辨證統一

第六節 不斷革命與革命發展階段相統一

第七節 改良是革命的副產品

第十五章 時代特征決定國際政治總格局

及時節 現代國際社會是世界體系

第二節 國際政治格局受階級劃分影響

第三節 國際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

第四節 戰爭與和平是政治的繼續

第五節 和平共處是處理過渡時期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

第十六章 人類社會必然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

及時節 共產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第二節 共和國應是社會共和國

第三節 政治平等升華到社會平等

第四節 未來社會是自由人的聯合體

后記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逊克县| 桃园市| 博爱县| 铜梁县| 湖南省| 平遥县| 噶尔县| 舒兰市| 琼中| 诏安县| 增城市| 塔河县| 同德县| 乳源| 海门市| 新密市| 元谋县| 巴东县| 双柏县| 阿城市| 菏泽市| 搜索| 林甸县| 玉环县| 胶南市| 广州市| 铁力市| 轮台县| 田阳县| 襄樊市| 商都县| 浦县| 榆林市| 青州市| 乌海市| 万载县| 宜黄县| 浑源县| 西乌珠穆沁旗| 祥云县| 凯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