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萌小劉的奇葩之處一直很明顯。從小就是"孩子王",爬樹、下水、逗女同學,一件不落;青春期時也沒閑著,先后離家出走四次;大學以后讀了一個自己不愛,別人嫌棄的專業,從此變身"技術人員",本以為生命就會這樣在寫字樓里終老,但古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而今小劉去了一次美國,為我們寫下了這本一點參考價值都沒有的美國游記。
作者游歷美國60天——沿一號公路暢游美國最美海岸,攜眾體驗裸體沖浪;兩入成人俱樂部;多次徒步黑人社區;乘坐加州微風號,體驗美國鐵路的別樣風光;搭救花甲背包客。聽其講述偷渡者的故事;閑逛舊金山廣場,和乞丐聊聊人生;在黃石公園與AK47近距離接觸;,以兩美元大戰賭城拉斯維加斯……
經歷一段奇幻的美國旅程,體驗潛藏在生活犄角旮旯中最樸實、最柔軟的心靈關懷。
呆萌小劉游歷美國60天,用"腦抽"式行動顛覆你的旅行觀!
神經病才會去的危險社區;瘋子才能碰到的不可思議事件;強迫癥才能撞見的旖旎風光,以兩美元征服拉斯維加斯的冒險傳奇……
"瘋"一般的男子小劉帶您經歷一段魔幻現實版的美國深度游。
沿一號公路暢游美國美海岸,攜眾體驗裸體沖浪;兩入成人俱樂部;搭救花甲背包客,聽其講述偷渡客的故事;后以兩美元大戰拉斯維加斯……
推薦您購買讀客其他暢銷書:
《教父》
《我們臺灣這些年》
《"民主"的奇形怪狀》
劉杰文,作家、探險者,曾是IT技術男,忽然驚醒,換了種活法,爬山探險,開店賣藥。著有長篇小說《去西藏》、短篇集《劉道士》,《神山下的訪客》《蟲草之旅》《松茸傳奇》等文章發表于《中國國家地理》及《旅行家》。摯愛搖滾樂和徒步探險,現于西藏秘境中創建"永無鄉"。
美國夢
夢有多強烈,就有多瘋狂。
夢之初體驗
藍色海灣,褐色山脊,縱橫交錯的公路,大片大片的平房,像我老家。姑娘給我打預防針,不要想成上海那樣呀,高樓擠在一起,腫瘤似的。這里白帆點點,屋舍儼然。令我驚奇的是,并沒人在飛機上亂跳狂喊:"America!"
我冷靜地掐住大腿:這就是美國,美國啊!
飛越太平洋
他國遇故知
克里斯汀
建民的困惑
硅谷初印象
及時周
"你知道要怎樣才能遇到美人魚嗎?要潛入海底,那里的海水不再是藍色,天空在那里只成為記憶。你就躺在寂靜里,待在那里,決心為她們而死,只有那樣她們才會出現。她們來問候你,考驗你的愛。如果你的愛足夠真誠和純潔,她們就會和你在一起,然后把你永遠帶走。"
裸體海灘
金門大橋
成人俱樂部
中餐西餐
北美勝哥
第二周
火車駛過陌生小鎮,往事像鴿子飛過天空。
華人姑娘
公司生活
舊金山
瑪格麗特與酒會
禪宗精舍
第三周
人,有別于其他人的,不就是個性嗎?他們對人較高的評價是,Makesomethingdifferent!
斯坦福
野鹿
野營
大陸盡頭
第四周
這世上,真有一些人,只有一些人,用自己內心的迷茫,換來我們從未見過的色彩。
他們的生命驚鴻一瞥,卻在歌聲里永不變老。
女眷女眷
去黑人家吃飯
加州微風號
內華達中秋的搖滾樂
美國老太太
花甲旅行家(1)
花甲旅行家(2)
偷渡圈
第五周
作為早熟的八〇后,我是看革命影片長大的,就沒打算活過十六歲。總幻想一朵朵血花在身上盛開,我面朝夕陽倒下。慢鏡頭。沖身后喊:同志們,為了新中國,沖啊!
黑人區
艾玲
英文老師
甜甜
黃石公園(1)
打槍
黃石公園(2)
鹽湖城
第六周
我一個人走著走著,在陌生人中間,忽然有了一種溫暖,內心開始松動,一些話語涌上心頭。過去即異國,明日是他鄉。世界這么大,我不知道身在何處,也不知道去向何方。
走吧,走在這異國和他鄉
撞車和買菜
晚清遺民
非洲鼓和中醫
舊金山音樂節
張大千的小鎮
第七周
其實哪兒都一樣,分為兩種人:安分和不安分。
如果你是個安分的人,去美國是個比較好的選擇,在中國也可以茍且。如果你是個不安分的人,在美國待久了,同樣會覺得無聊和空虛。要說自我實現,在哪個國家都非常非常困難。
重返成人俱樂部
濤哥的紐約
技術移民
再見凱子
第八周(上)
加繆寫過《西緒福斯神話》,對抗機械單調的生活,只有三樣東西:自由、激情和創造。自由無,激情易消失,唯有在創造中才有永恒的自由和激情。一旦發現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你才有主動創造的力量。即便沒有任何人支持,你仍然會充滿干勁。知道嗎兄弟,我花了八年去確認了這點。
劉早的美國
西雅圖不眠夜
四季十年
美國與女人(1)
美國與女人(2)
微軟與創業
官富二代
第八周(下)
賭吧!ThisisLasVegas!喝吧!ThisisLasVegas!抽吧!ThisisLasVegas!做吧!ThisisLasVegas!愛吧!ThisisLasVegas!
拉斯維加斯
看病和看秀
科羅拉多大峽谷
美國遠方
白人小姐
狂卷賭城
告別
我們還是在路上,奮勇向前,不能停留。
干杯朋友!
祖國安好!
后記
要說個性,藝術最講個性。舊金山住著十幾萬藝術家,每年都有聲勢浩大的同性戀游行。叛逆、反戰、烏托邦、嬉皮運動、自由主義……我這么多年在路上,就是想去舊金山。一定要找個具代表性的人物聊聊。
花壇邊上,坐個乞丐,在吃炸玉米。
我圍著他轉了幾圈。給他紅雙喜,他說抽不慣,繼續抽萬寶路的煙屁股。他那張臉,五官只剩下藍眼睛和大鼻子,其他部位全被毛發所覆蓋。西方人都顯老,當年魯尼上場,一看是大叔,一問才十八。乞丐七十多了,來自南非,給我畫地圖,非洲最南端。我說,知道,鉆石和曼德拉。就是說,他是南非的白人。
我覺得奇怪,怎么來美國了?
必須指出,一方面他的氣味我還不習慣,沒湊太近;另一方面他含著口水和玉米,我聽得含含糊糊。大意是,黑人掌權之后,白人在南非活不下去,他做水手在海上漂了很久,最終來到了美國。
我很俗氣地問,怎么會這樣了呢?
他說,這樣很好啊,有陽光,有吃的,不用擔心任何事。天氣很好,不是嗎?
關于舊金山乞丐比行人多,我曾請教過外教。她說因為這里食物充足,四季如春,冬天不挨凍,全球乞丐都來了。我覺得還應再加上一條:不會被政府強制收容。美國這么發達,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乞丐?外教的答復是,美國乞丐分兩種:一種天生愛流浪,給他房子嫌麻煩;另一種有惡習,比如吸毒什么的,吃救濟要強制戒毒,人家寧愿吸毒致死,也不愿受人監管。一言蔽之:都是世外高人。
我順著傳統思路問,怎么沒成個家啊?
他說,我和妻子離婚了,她喜歡居家生活。
沒孩子?
有啊,我兒子就在這邊寫字樓上班,就那棟,看見沒。
啊,他不管你嗎?(我想喊,不孝啊!)
不不不,我不想跟他們在一起,他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跟他們在一起不開心。
你們常見面嗎?
碰到我會說Hi!
他支持你無家可歸?
這是我自己的生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