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北京當代幾位著名的戲劇家為研究對象,探討中國當代戲劇的形態、發展脈絡、基本特征以及文學史意義。書中選取的幾位戲劇家,其共同特點在于對戲劇先鋒性的開拓與追求,這在北京乃至全國的戲劇領域都具有典型意義。通過論述這些劇作家、導演的獨特藝術個性,對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戲劇舞臺進行梳理,既可追尋中國當代戲劇的理論來源,又能夠理清當代戲劇的成就、經驗以及不足,進而為中國戲劇的發展尋找一些具有共性的東西。
近二十年來,本書作者一直在給研究生開設《現當代戲劇跨文化研究》的課程。在授課的同時,對當代戲劇家進行梳理,對他們的戲劇創作、理論來源、舞臺呈現以及觀眾接受諸方面進行研究。其關注的重點在先鋒性突出的戲劇家們身上,而北京的戲劇名家更是占據了其主要視野。由此,匯聚成了這本書。本書以北京當代幾位著名的戲劇家為研究對象,選取的幾位戲劇家,其共同特點在于對戲劇先鋒性的開拓與追求,這在北京乃至全國的戲劇領域都具有典型意義。通過論述這些劇作家、導演的獨特藝術個性,對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戲劇舞臺進行梳理,既可追尋中國當代戲劇的理論來源,又能夠理清當代戲劇的成就、經驗以及不足,進而為中國戲劇的發展尋找一些具有共性的東西。
張玲霞,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9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文學碩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和西方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外國文學專題研究》《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名著導讀》《中國當代文學名著導讀》《中國現代文學名著導讀》《清華校園文學論稿》等。
及時章高行健:荒誕之外
一、獨特的女性視角
二、后現代意識:"野人"與"文明"共存
第二章過士行:"閑人"的精神困惑與超越
一、"閑"的意蘊
二、困境與超越
三、藝術上的荒誕與理性
第三章李六乙:純粹戲劇的實踐者
一、專注于"人的精神的拆解"
二、"純粹藝術"之面面觀
三、先鋒性其表,本土性其核
第四章林兆華:實驗話劇的奠基人
一、戲劇舞臺上的醒目足跡
二、個人戲劇工作室
三、"自由戲劇觀"的理念與風格
第五章孟京輝:堅守先鋒姿態
一、孟京輝戲劇發展的裂變
二、孟京輝戲劇風格
三、先鋒的道路
四、堅守先鋒的意義
第六章田沁鑫:我做戲,因為我悲傷
一、一戲一格
二、復雜多變的時空結構
三、中西結合的敘事模式
第七章何冀平:由文本中心走向舞臺中心
一、主人公與他人的"疏離"
二、雜糅異域元素
三、雙重舞臺空間的設置
第八章北京"人藝"實驗劇場的得失
一、人藝實驗劇場整體發展概況
二、自己的人與自己的戲
三、外面的人與外面的戲
四、人藝實驗劇場發展的意義與阻礙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