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慕羽創作的《亦文亦舞(舞在當下)》是對歷史的回顧,多是對現實的感悟,是一種"現在進行時"的分享。作者慕羽常年活躍于體制內外。除了日常教學研究工作之外,2008年至今,她開始在大劇院、上海大劇院舉辦普及講座;2012年至2014年,曾舉辦過"青年舞蹈家系列對話錄"。每次"對話錄",她希望深入淺出地為觀眾們引介中國新銳的青年舞蹈家,他們的作品,尤其是即將登上大劇院舞臺的作品。她10年來寫作的百余篇舞評涉及中外不同舞種的舞蹈創作,既有傳統的回眸,有當代的表達。近年,慕羽還跨出學術界,嘗試向公共媒體延伸,并開始寫作自己的舞評專欄。 本書是節選慕羽歐美游學生活歸來后,在各類媒體上發表的書寫"性"身體語言的文字,涉及芭蕾、現代舞等,主要分析在京上演的外舞者的部分作品,以"在地化"的視野深入淺出地介紹當今中國的舞蹈藝術生態發展。除了業內人士外,慕羽還希望能與注重精神生活品位、關心當代表演藝術脈動的文藝新青年對話交流。
慕羽,北京舞蹈學院副教授,舞蹈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音樂劇研究會教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1996年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舞蹈學系,2001年獲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學碩士學位(從事西方音樂劇與舞蹈創作跨學科研究),2007年獲得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學博士學位(從事中國當代舞蹈創作和政治文化學跨學科研究)。近十年來,曾多次游學于歐洲、北美、南美、東南亞等地,曾赴英國倫敦舞蹈與戲劇學院進修藝術教育和管理課程、赴美國杜克大學美國舞蹈節NEA藝術評論家學院舞評特訓班進修舞蹈評論和六周舞蹈學校舞蹈創作課程。2010年至2011年獲得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藝術類人才培養特別項目"全額資助,公派赴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舞蹈與戲劇系留學。 1996年任教于北京舞蹈學院至今,2008年、2012年獲"青年教師"稱號。教學研究方向為:舞蹈創作和評論,中外舞蹈比較,音樂劇藝術和產業。2005年開始擔任《舞蹈》雜志專欄主筆。2008年受聘為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講座專家。十年來已經出版有關舞蹈和音樂劇方面的專著有《百老匯音樂劇》《西方音樂劇史》《音樂劇與舞蹈》《中國當代舞蹈創作與研究》等多部。在全國各大報刊雜志和學術期刊上發表藝術行業相關文章百余篇和學術論文數篇。多次獲得論文獎項,曾獲得2008年北京市人才培養資助、2010年留學基金委資助、2010年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資助。
自序
分享快樂
引言
為誰寫作:體驗全媒體時代的美國舞評
紐約歸來:從"東西二分"到"在地化"
1 舞劇·回眸看當下
引言
品味古典芭蕾依然是一種社交
圣誕、新年為什么要看舞劇《胡桃夾子》?
古典芭蕾的世界"基因"與當代活力
《小美人魚》:人魚合一,取消對立
看小白們、小青們和許仙們如何"愛過"
致愛情:當代舞劇的"跨界"與"混搭"
《夜宴》:一場精神救贖
欣賞"精神分析"的舞劇《尼金斯基》,你準備好了嗎?
《春之祭》的百年祭禮:身體語言的致敬和反思
2 舞蹈·舞蹈劇場·空間
引言
解讀美國流行文化符號:多面的邁克爾·杰克遜
82歲舞蹈大師帶團免費公演
親身感悟3D皮娜·鮑什
《JJ的噪音》見證庫爾伯格芭蕾舞團新面向
丹麥舞蹈劇場《舞我至極》:突破舞蹈的方式和意圖
劇場空間的對比與對話
"阿維尼翁的味道"
《上升之路》:尊重生命守護尊嚴
我眼中的沈偉:在紐約街頭自由起舞
墻上行走的舞蹈
所有表演需要站著抬頭看
3 華人·舞蹈劇場一身份意識
引言
中國的舞蹈劇場:"生活舞蹈工作室"先聲奪人
本真隨性的現代舞家桑巴
用身體丈量當代藝術的精神l
歲月的"沉淀"與當下的"偶然"
在芭蕾舞團創作現代舞:思想再開放,行為也是有顧忌的!
顏荷:"水語"
從劇場空間的真假孕婦說起
陶身體劇場"數位系列":隱匿身份突出身體
化背景下的華人舞者
短暫卻絢爛的生命篇章
中國現代舞新解:"中國現在舞"和"在中國做現代舞"
引言
現代舞是自發的
一位具有悲憫情懷的現代舞人——王玫
現代舞"觀演關系"需來一次"重置"
來自金星的你和你們
現代舞,"稍息"還是"立正"?
把握中國現代舞的機遇
后記
從"肢體舞蹈"到"非肢體舞蹈"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