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本書以用友T3教學版為實訓教學軟件,以會計電算化典型操作崗位為工作情境,闡述了會計電算化的基礎知識及操作技能。本書共2單元12章。及時單元介紹會計電算化的基本知識,內容包括會計電算化概述、會計核算軟件、會計電算化基本要求;第二單元介紹會計電算化的崗位操作,從會計電算化實際崗位出發,參照目前企業典型的會計崗位劃分,設置了系統管理員崗等九個典型崗位,具體內容包括系統管理員崗位操作、賬套主管崗位操作、往來核算崗位操作、工資核算崗位操作、固定資產核算崗位操作、制單崗位操作、出納崗位操作、記賬崗位操作、報表崗位操作。
梁毅煒,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會計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會計、會計信息化,"會計分崗綜合實訓"國家精品課程主講教師,"會計信息系統應用"北京市精品課程主講教師及主要策劃人,北京市"一條街"課程創新團隊核心成員,2008年北京市會計專業教學團隊主要成員,2008年學院國家示范校申報會計專業建設方案及任務書主要執筆人。
第1單元 會計電算化基礎知識
項目一 會計電算化概述
1.1 會計電算化的概念與發展
1.2 會計電算化的作用
1.3 會計電算化的管理體制
項目二 會計核算軟件
2.1 會計軟件及其分類
2.2 會計核算軟件的功能模塊
項目三 會計電算化的基本要求
3.1 會計電算化法規制度
3.2 會計核算軟件的要求
3.3 會計電算化崗位及其權限設置的基本要求
3.4 計算機替代手工記賬的基本要求
3.5 會計電算化檔案的基本要求
第2單元 崗位業務操作
項目四 系統管理員崗位操作
4.1 系統安裝
4.2 賬套管理
4.3 操作員及權限管理
項目五 賬套主管崗位操作
5.1 賬套管理
5.2 定義總賬系統參數及基礎檔案設置
5.3 輸入總賬系統期初數據
5.4 工資系統初始設置
5.5 固定資產系統初始化設置
5.6 出納初始設置
項目六 會計電算化概述 1
6.1 憑證處理
6.2 憑證管理
項目七 出納崗位操作
7.1 日常業務處理
7.2 月末處理
7.3 查詢出納報表
項目八 往來核算崗位操作
8.1 日常業務處理
8.2 往來賬款查詢與分析
項目九 工資核算崗位操作
9.1 日常業務處理
9.2 月末處理
項目十 固定資產核算崗位操作
10.1 日常業務處理
10.2 月末處理
10.3 固定資產賬表管理
項目十一 審核記賬崗位操作
11.1 審核憑證
11.2 記賬及恢復記賬
11.3 賬簿管理
項目十二 制單崗位操作(二)
12.1 總賬系統轉賬生成
12.2 賬務處理系統月末結賬
項目十三 報表崗位操作
13.1 會計報表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13.2 會計報表模板的設置
13.3 報表數據處理
會計電算化的作用
從會計發展的歷史來說,會計電算化的出現和發展是一次重大的變革,在復雜多變 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其意義不僅僅在于節省了人力和時間,而且在轉換企業經營機制、 增強企業競爭能力、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 方面:
(1)提高了會計核算的水平和質量。會計電算化的首要目標是實現會計核算工作的 電算化。會計電算化系統極大地提高了會計核算工作的水平和質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 面的表現:
1)減輕了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集成的會計電算化環境下,除 原始的會計憑證和某些業務單據由人工錄入和審核外,其余大量的會計核算工作都交由 計算機自動完成。會計人員可以從繁重的日常會計核算程序如記賬、算賬、報賬任務中 解脫出來,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縮短了會計數據處理的周期,提高了會計數據的時效性。在會計電算化環境下, 會計處理很大程度上都由計算機程序自動完成,信息生成的時間大為縮短,手工操作環 境下表現為一個周期(月、季、年)的會計循環在會計電算化環境下能以實時方式完成, 比如報表和賬簿的數據能根據實務的需要動態和實時生成,極大地滿足了對會計信息實 時性的要求。
3)提高了會計數據處理的正確性和規范性。在手工操作環境下,由于處理手段的落 后,會計核算有時不規范,由此造成的誤差也是不可避免的現象,比如由于賬實的分離 記錄,經常造成資金賬和實務賬的不符現象。在會計電算化環境下,由于數據處理工作 由計算機根據合法、規范的會計軟件自動處理,只要保障會計數據輸入的正確性與合法 性,便同時保障了整個會計數據處理過程及結果的正確性和合法性。
(2)提高了企業現代化經營管理水平。實現會計核算電算化是會計電算化的基礎, 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則是會計電算化的主要目的。實現會計電算化后,為從經 驗管理向科學化管理,從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預測轉變創造了條件,為企業 管理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3)推動會計技術、方法、理論創新和觀念更新,促進會計工作進一步發展。會計電算化的產生和發展,不僅使會計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還對傳統會計學理論和實踐產 生了深遠的影響。電算化會計不僅使傳統會計使用的介質、工具、簿記格式等形式發生 變化,而且對會計核算的方式、程序、內容和方法,以及控制甚至管理制度都提出了相 應的變化要求,并進一步涉及會計學的理論問題。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必將對會計理論 和會計實踐提出許多新的問題和新的要求,從而促進會計理論與實踐的進一步發展。
1.3 會計電算化的管理體制
會計電算化的實施,給會計數據處理技術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也給傳統財務會計的 管理工作帶來了重大變化,并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使會計電算化工作一開始便走上科 學化、規范化的軌道,我們必須對此進行科學的管理。總的來說,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管 理包括國家的宏觀管理和企事業單位計算機系統的微觀管理兩方面。
(1)國家的宏觀管理。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宏觀管理是指各級財政部門和各級業務主 管部門對全國和本地區會計電算化工作實行的綜合管理,即財政部管理全國的會計電算 化工作,地方各級財政部門管理本地區的會計電算化工作,各單位在遵循國家統一會計 制度和財政部門會計電算化發展規劃的前提下,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具體組織實施本 單位的會計電算化工作。 會計電算化作為一項新興的事業,國家應在宏觀上用制度加以引導,使全國的會計 電算化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因此,會計電算化宏觀管理制度的建設是會計電 算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2)企事業單位計算機系統的微觀管理。企業在建立會計電算化系統之后,為了保 證會計數據信息的性、經營管理的有效性和財產物資的安全性,需要建立、健全基 層單位的會計電算化微觀管理制度,這是保障基層會計工作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也是 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推動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發展的必要手段。會計電算化微觀管理制 度的主要內容包括:會計電算化崗位責任制、會計電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計算機軟硬件 和數據管理制度、會計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