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鋁電解理論基礎、鋁電解生產工程技術、鋁電解計算機控制及鋁廠信息化、鋁冶煉輔助工程與新技術四篇,共33章,對現代鋁電解基礎理論與工藝技術進行了系統化的歸納與總結。在介紹經典的理論和工藝的同時,還強調了現代鋁電解的成就和我國的技術創新及特色,并從實際出發就節能降耗、計算機控制、管理現代化、新工藝進展、循環再生等問題進行了專門闡述,其中炭陽極的高溫電催化,鋁電解槽設計計算、模擬與仿真,計算機控制及鋁廠信息化等都是目前國內外有關著作中沒有或是沒有專門闡述過的全新內容。
本書可作為冶金專業大學生、研究生的教學用書,也適合從事鋁工業業務的相關人士和工程技術人員閱讀。
劉業翔,1930年生。1953年畢業于中南礦冶學院,曾在挪威科技大學和日本名古屋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歷任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系主任、副校長、校黨委書記及黨委書記兼校長等職。現任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常務理事及輕金
1 緒論
及時篇 鋁電解理論基礎
2 鋁電解質及其物理化學性質
3 氧化鋁在電解質中的溶解及其行為
4 冰晶石-氧化鋁(Na3ALF6-Al.O3)系熔鹽結構
5 鋁電解的電極過程
6 陽極效應
7 鋁電解中炭陽極上的電催化作用
8 鋁在電解質中的溶解及二次反應損失
9 鋁電解的電流效率
10 鋁電解的理論低能耗與節能
第二篇 鋁電解生產工程技術
11 現代預焙鋁電解槽的基本結構
12 鋁電解槽的焙燒啟動及啟動后的管理
13 鋁電解槽的主要操作
14 鋁電解生產中的參數測量
15 鋁電解的生產管理
16 鋁電解槽的破損與維護
17 鋁電解的供電與整流
18 鋁電解的粉狀物料(氧化鋁)輸送系統
19 鋁電解槽的動態平衡
20 鋁電解槽的物理場
……
第三篇 鋁電解計算機控制及鋁廠信息化
第四篇 鋁冶煉輔助工程與新技術
1 緒論
1.1 鋁的發現和提取
1.1.2 鋁電解簡史
雖然自然界中鋁的資源儲量很高,但是鋁的工業生產卻很晚,直到19世紀20年代才真正把鋁制備出來,比金屬銅和鐵晚了兩千多年。主要原因是鋁和氧結合得十分牢固,難以把鋁分離出來。
煉鋁方法的發展可分為兩個時期:最初是化學法,然后是電解法。
鋁的工業化生產開始于1855年,當時法國人戴維爾用鈉代替鉀還原氯化鋁,制得金屬鋁。拿破侖三世預見到它在輕型鎧甲中的潛在應用而使鋁的軍事應用獲得政府支持。然而,直到冰晶石-氧化鋁熔鹽電解法實現工業應用之前,僅生產出少量的鋁。
1854年德國人本森(R.Bunsen)用電解NaAlCl4熔鹽制得了金屬鋁。當時,由于電價格太高而且不能獲得大電流,因而不能進行工業電解試驗。1867年發明了發電機并在1880年加以改進,這種電源才可用于工業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