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目前的證券市場蕭條和證券公司危機中,證券客戶資產風險問題日益突出。本書將證券客戶資產風險界定為證券投資者托付給證券公司或其他托管人的證券及/或資金因為后者破產而部分或全部無法收回的風險,試圖從投資者保護的角度,對其間涉及到的重要法律問題進行系統化的分析。
本書分為五章。
及時章討論證券的持有和托管體制,旨在為全書提供一個知識背景和技術平臺,因為不同的持有和托管制度意味著托管人和客戶之間不同的權利義務安排,直接影響客戶資產風險的范圍和程度。本書分析指出,與多數證券市場不同,中國實行直接持有和一級托管的證券持有/托管體制,并對實踐中的所謂"中央登記,二級托管"的做法進行了討論和否定。
在討論客戶資產風險的制度背景之后,第二章分析客戶資產風險的內容,即客戶證券風險和客戶資金風險。客戶證券風險在間接持有系統下較為突出,各國通過對間接持有證券的權益性質進行專門界定作為回應。由于中國實行直接登記/持有,客戶證券風險較低,問題較多的是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風險。在細致分析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的所有權問題后,筆者建議引入信托機制來保障客戶資金的獨立和安全。
第三章至第五章從三個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系和互動的方面依次展開。第三章討論日常經營中對客戶資產風險的預防性控制,從托管人的資本充足要求和對客戶證券、資金的分隔管理義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重點討論了中國的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分賬管理和獨立存管制度,指出若不引入信托機制將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第四章討論客戶資產風險的實際應對,即在托管人破產時如何通過有傾向性的清算程序優先滿足客戶的證券和資金請求權。在目前的中國,這主要表現為證券公司被強制退出市場后的財產清算和分配。本書討論了其中有別于一般破產清算制度的一些特殊程序和處理方式,以及其與投資者補償制度的銜接,并建議在制定《破產法》或針對金融機構的《破產法》實施辦法時,對二者作出統一規定。
作為第四章邏輯的合理延伸,第五章討論在客戶通過破產清算程序無法滿足其請求權時,對其損失的統一彌補,亦即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建立和運作。本書分析了投資者保護基金的資金來源、管理運作模式、補償范圍和限額,并建議在《破產法》或相關實施辦法中明確規定投資者保護基金管理機構在破產清算程序中的特殊地位。
證券客戶資產風險是指證券投資者托付給證券公司或其他托管人的證券和資金因后者破產而無法收回的風險。在我國目前證券公司破產面臨制度和政策障礙,又尚未建立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的情況下,客戶資產風險的化解主要通過中央財政的支持,但這終非長久之計。本書從投資者保護的角度,對與證券客戶資產有關的基礎法律關系和法律問題進行細致梳理,在此基礎上討論構建客戶資產分隔管理制度、證券公司破產清算制度以及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三位一體的安全網體系,尋求治本之道。本書的研究對于完善和發展我國證券法、破產法和信托法的相關理論,以及妥善處理現實的證券公司危機及投資者權益保護問題,都具有積極意義。
廖凡,男,1977年5月出生,四川省資中縣人,1999年畢業于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于美國南方理公會大學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200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在《法學》、《金融法
導言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的必要性
三、基本價值判斷
四、文獻回顧和研究方法
五、本書框架
及時章 客戶資產風險的背景:證券的持有和托管體制
一、證券的登記和托管
二、直接持有與間接持有
三、中國證券持有和托管體制的
基本定位
第二章 客戶資產風險的內容:客戶證券
風險和客戶資金風險
一、客戶證券風險
二、客戶資金風險
第三章 客戶資產風險的控制:托管人
的財務責任和管理義務
一、低凈資本要求
二、客戶證券分隔管理義務
三、客戶資金分隔管理義務
四、其他相關問題
第四章 客戶資產風險的實際應對:托管人
的破產清算和財產分配
一、證券公司破產清算程序的特殊性
二、客戶證券與資金的分配
三、沖突性請求權的處理
第五章 客戶損失的彌補: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及其運作
一、投資者保護基金的制度基礎和資金來源
二、投資者保護基金的管理主體和運作方式
三、投資者保護基金的補償范圍和賠付限額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