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壇的"鬼才"、"短篇小說之神"芥川龍之介擅長描寫人物性格與玄妙的心理轉折,筆鋒犀利簡潔,常一針見血藉作品暗諷社會丑惡現象。受家庭教養影響,芥川龍之介廣泛且大量涉獵中國古代文學與世界經典,并常以此做為創作靈感,再加以獨樹一格的冷峻文筆,寄予獨特的人生感懷,直打人性底層黑暗。好友菊池寬曾嘆:"像他那樣高身的教養,很好的趣味,已及兼備和漢洋學問的作家,今后恐怕少見。"
本書以"暗黑人性"為基調,精選《竹林中》《杜子春》《河童》等十五篇芥川龍之介經典小說分為四部,帶領讀者多方面認識芥川龍之介的風格與時期變化。
芥川龍之介(1892-1927),日本大正時代的短篇小說巨擘,是新思潮派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創作上既有浪漫主義特點,又有現實主義傾向。他的眾多短篇小說,從題材到形式,都獨具匠心,不落窠臼,這是由于他在創作過程中苦心孤詣不斷進行藝術探索的結果。他的文筆俏皮,精深洗練,意趣盎然。短短12年作家生涯中,創作短篇小說148篇,并66篇隨筆、55篇小品文,以及游記、俳句、和歌、漢詩、評論多種文類。
林皎碧,出生于臺北縣新莊市,中國臺灣淡江大學東語系畢業,日本東北大學文學碩士,專攻日本代文學,譯文散見于《藝術家》等雜志,譯作《窺視廁所》(妹尾河童)、《幸福的暗影——波那爾》、《旅行》、《廁所大不同》、《日本名畫散步》、《河童家庭大不同》、《沙門空海之唐國鬼宴》、《夢見街》、《古本屋女主人》、《避暑地的貓》、《春之夢》、《鬼譚草紙》、《不可思議的金錢》。
輯一 人性
羅生門
竹林中
大石內藏助的24小時
輯二 善惡
杜子春
神犬與魔笛
奉教人之死
南京的基督
輯三 一個人
秋
礦車
雛人偶
一塊地
橘子
輯四 盡頭
河童
大導寺信輔的半生
某傻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