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改革的法律調整》從法學的角度描述、分析和總結了國有企業30多年的改革歷程,如實反映了我國經濟從計劃向市場的艱難轉型。作者綜合運用法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當代西方經濟學等多種學科的分析方法,將改革中的許多復雜問題闡述得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書中語言平實流暢,時有一瀉千里之感,在當今國內出版的法學著作中殊為少見。
朱錦清,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畢業后在北京大學法律系執教數年,為系里開創了“農業法”課程;曾在美國明尼蘇達、密西根、耶魯、紐約四所大學的法學院學習,取得多個學位;學習期間的4個暑假以暑期律師身份在丹佛、紐約和華盛頓特區的多家跨國律師事務所工作,從事公司與訴訟實踐,學習結束后又在聯邦地區法院擔任法官文書,接著在華爾街律師事務所Sullivan&Cromwell的公司部當律師;1996年2月被紐約州法院正式接納為該州律師,而后任美國全國律師協會官員;1997年回國后在浙江工商大學任教至今,著有《證券法學》一書。
引言
及時章 計劃經濟下的國營企業
及時節 歷史背景和起源
第二節 國營企業的行政隸屬與主管部門
第三節 有關部門
一、計劃部門
二、勞動人事部門
三、財政部門
四、物資部門和貿易部門
第四節 計劃經濟下國營企業的運作
一、物資
二、資金
三、人員
四、生產
五、銷售
六、投資
第五節 障礙與評價
第二章 擴權改革(兩權分離)中的國營企業
及時節 解放思想與企業基金
一、政治變局、意識形態、解放思想
二、企業基金
三、對企業基金的改進
第二節 1979年的擴大企業自主權和利潤留成
一、地方上的擴權試點
二、五個擴權文件
三、利潤留成
四、基數利潤留成加增長利潤留成——利潤留成辦法的改進與比較
五、某些特殊情況的區別對待
六、改革的難點所在
第三節 1981年的工業生產經濟責任制
一、主要內容介紹
二、生產正常、利潤穩定情況下企業的留利辦法
三、特殊情況下企業的留利辦法
四、其他方面的擴權并小結
第四節 1983-1984年的兩步利改稅
一、及時步利改稅
二、第二步利改稅
三、其他方面的擴權
第五節 1986年之后的承包與租賃
一、承包制
二、租賃制
第六節 1992年的轉換經營機制——擴權改革的努力
……
第三章 公司制改革中的國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