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如何寫影評(插圖修訂第8版)圖書
人氣:35

如何寫影評(插圖修訂第8版)

電影學院004
  • 所屬分類:圖書 >藝術>影視/媒體藝術>影評/影視賞析  
  • 作者:(美)[蒂莫西科里根]([Timothy.J.Corrigan])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電影學院
  • 國際刊號:9787510090523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3
  • 印刷時間:2015-03-01
  • 版次:2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美國最暢銷的影評寫作指導。不論是簡短的電影評論、課堂上的電影報告,還是長篇大論的研究論文,都可以從本書中找到起步和深入的訣竅。作者不斷的更新修訂則確保全書既緊盯世界電影的科技、美學形態,又不忘對電影歷史觀照拾遺。書中除了介紹類型、作者論、意識形態、形式主義等電影批評方法,提供主要的觀察角度和專業術語外,還細致入微地為讀者提供翔實的寫作技巧:從寫觀影筆記、搜集資料、開頭、下結論、找論據、遣詞造句、修改潤色等細節,到如何開掘電影研究的廣度與深度,等等。每一步驟均提供典型正反例文作為參考,可操作性極強。增訂的研究材料、網站索引、延伸閱讀則提供了便捷的查閱方向。無論對于初學者還是影評人,都是一本有章可循、平實質樸的寫作工具書。

編輯推薦

推薦一:對于希望寫影評的人來說,《如何寫影評》是一本有章可循的初階指南;對于電影研究的道中人來說,《如何寫影評》是一部路數純正的深造秘籍。

推薦二:《如何寫影評》(插圖修訂第八版)新增了如下亮點:

電影實例和圖解 早期電影的滄海遺珠

增訂的延伸閱讀清單 修訂的章末練習

關注動畫與3D技術 修訂互聯網研究資源

擴充討論電影的敘事 關注聲音和劇本改編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蒂莫西J科里根(Timothy J. Corrigan),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英文系教授、電影學研究主任。在電影教育領域貢獻,曾在東京、羅馬、阿姆斯特丹、巴黎和倫敦等地教授電影課程。

另著有《新德國電影:流離失所的影響》《維爾納赫爾措格的電影:在幻象與歷史之間》《電影與文學:介紹與閱讀》《電影理論中的批評視野》等。

譯者簡介

陸紹陽,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會長。

宋美鳳,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影視傳播專業碩士。

劉曦,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戲劇影視學專業碩士。

審訂者簡介

李迅,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影理論與美學、歐美電影、類型電影,著作有《當代歐美名片評析》(合著)、《歐洲電影分析》(合編),譯著有《電影史:理論與實踐》。

目錄

序一 影評該怎樣

序二 讓影評寫作有章可循

前言

及時章 關于電影的寫作

1.1 為什么要評寫電影

1.2 你的讀者和你寫影評的目的

電影報告

電影評論

理論文章

評論文章

1.3 意見與評價

練 習

第二章 想 看 寫

2.1 主題與意義

2.2 無聲的對話:與電影交談

2.3 記筆記

2.4 視覺記憶與反思

練 習

第三章 電影術語和文章主題

3.1 主 題

3.2 電影和其他藝術形式

敘 事

角 色

視 點

比較評論

3.3 場面調度和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

場面調度的元素

3.4 構圖與影像

鏡 頭

畫面剪輯

3.5 聲 音

3.6 動畫、3D和新媒體

3.7 范 文

練 習

第四章 評寫電影的六種方法

4.1 電影史

4.2 民族電影

4.3 類 型

4.4 作者論

4.5 形式主義的種類

4.6 意識形態

4.7 范 文

練 習

第五章 寫作風格與結構

5.1 合適的詞

具體的語言

內涵和外延

語 調

重復與陳詞濫調

5.2 有力的句子

簡 潔

變化的句型結構

5.3 有條理的段落

5.4 首 段

5.5 結尾段落

5.6 修改和校對

5.7 寫出一篇文章的要點

練 習

第六章 電影研究

6.1 如何開始研究

6.2 研究材料

及時手資料

第二手資料:書籍、索引、期刊和網絡

6.3 利用網絡進行電影研究

一般網址

專業性和學術性網站

6.4 為第二手材料記筆記

6.5 著手寫論文

6.6 范 文

練 習

第七章 文稿的形式

7.1 文稿版本

7.2 的修改

7.3 引 用

7.4 說明參考資料

常 識

7.5 資料來源

文章出處的腳注

參考書目

提供附加評論的注釋

7.6 一般習慣用語

姓 名

片 名

外來語及引號

性別用語

拼 寫

7.7 結 語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重要詞匯

附錄 老師批閱論文時經常要使用的符號

譯后記

出版后記

在線預覽

自問十題

01. 我了解將要討論的電影嗎?

02. 我的筆記是否足夠清晰、完整,使我可以從容地思考和描寫電影中的主要畫面、場景和其他元素?

03. 首段是否具體、地點出主旨,并預示了文章的主要觀點?

04. 主題句是否反映了該論題的發展邏輯?

05. 在段落和句子間是否有自然的過渡?

06. 段落是否連貫地圍繞單個論點展開?

07. 每個句子的意思清楚嗎?句子的結構是否富于變化?

08. 概括或抽象的觀察是否有具體的例子來支持?

09. 我是否已經認真校對和修改了文章的語法、拼寫和打印錯誤?

10. 是否反復檢查過腳注和引用的性與適宜性?

Chapter 1

關于電影的寫作

1.1 為什么要評寫電影

多年前,法國作家克里斯蒂安麥茨(Christian Metz)談到自己的電影寫作經驗時,提出了一個至今仍困擾著電影系學生的問題:我們都懂電影,但是我們該怎樣闡釋電影呢?

一種理解電影的便捷方式是,注意電影在何種程度上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都有許多自己珍視且產生過共鳴的影片——和影片里的人一起歡笑、一起激動、一起被那些令人恐怖的圖景纏繞。這些影片的情節和里面的明星習慣性地變成我們日常生活和談話的一部分??肆痔匾了固匚榈?Clint Eastwood)的《百萬美元寶貝》(Million Dollar Baby,2004)刻畫了一個身體癱瘓的渴望死亡的女拳擊手形象,引發了人們關于安樂死和政治電影的持續討論。同一年,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拍攝了一個基督受難的故事。這部名為《耶穌受難記》(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2004)的影片使基督教和反猶主義二者之間的關系成為爭論的焦點?!缎乔虼髴稹?Star Wars,1977)家喻戶曉,因為該片和一項具有爭議性的軍事計劃有關聯。在《刺殺肯尼迪》(JFK,1991,圖1-1)一片上映前后的數月里,報紙和電視開始再次熱議“肯尼迪遇刺”這一懸而未決的事件。從某種程度上說,歐文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在1934年的講話更像是在描述今天的景象:

如果法律強迫所有態度嚴肅認真的抒情詩人、作家、畫家和雕刻家停止他們的創作,那么,一小部分公眾將會知曉這件事,還有數量更小的一部分公眾將會為此深感遺憾。但是,如果電影也被列入其中,災難性的社會影響就有可能發生。(234)

總之,無論是公共的,還是私人的,我們的生活已經和電影水乳交融,以至于我們很少認真地思考電影本身,更不用說動筆寫電影評論了。

也許我們會辯駁說,根本沒有必要去解釋一個我們認為其主要功能就是娛樂的東西,更不要說費心去評論什么了。無論是在電影院看電影,還是在家看DVD或電視里播放的午夜場,我們看電影總是為了尋求某種預期的快感,而很少會想到要寫影評。在看過保羅哈吉斯 (Paul Haggis)的《撞車》(Crash,2004)后,我們也許會隨意地談論我們喜歡或者討厭的角色、音樂和場景,但很少會想要對電影的場景、情節和演員的表現作總體上的詳盡分析。有一個無須言明卻已公認的假設:任何形式的分析都有可能破壞我們觀影的樂趣。

對其他形式的娛樂,我們也很少作理性的分析和思考。舉例來說,我們在觀賞一場舞蹈表演或者籃球比賽時,可能會隨興討論起其中的精妙細微之處,這些評論增添而非減少了我們觀看的樂趣。在這些時候,我們對這些經驗的理解和盡興,來自于我們的討論對這些評論性思維的提煉與闡釋。那些對籃球比賽和舞蹈表演沒有興趣或者沒有能力分析評論的人,也許會享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但是對于那些能對其中的規則及其可能性進行智性分析的觀賞者來說,他們可以享受到更加微妙的愉悅。

實際上,我們在這些例子中用分析意識進行回復的能力增添了我們的樂趣。不足為奇,我們對電影的樂趣也同樣如此。見多識廣的觀眾通常會去閱讀關于前一晚所欣賞的電影的評論;我們中的許多人喜歡看那些甚至還沒來得及觀賞的電影的信息。分析性思維和閱讀娛樂信息激活與豐富了這種樂趣,分析式影評提供了同樣的允諾和獎賞。例如,當一個學生被要求去解釋為什么喜歡《阿凡達》時,會發現自己對于電影的理解與欣賞比最開始意識到的時候更加復雜與精細(圖1-2)。承認引人入勝的電影特效的重要影響過后,她不僅開始更多地思考是什么令電影如此精彩,也開始思考電影是怎樣將重要的主旨與人性聯系起來的。她這樣開始自己的擴展答復:

盡管關于2009年的電影《阿凡達》的大多數討論毫無疑問地集中在其革命性的3D技術上,我們也不應該忽視電影精巧地講述一個關于人類之關聯性與整體性的深刻、感人故事的能力。當杰克(薩姆沃辛頓飾)逐漸意識到帝國主義的野心和公司與政治上司的殘忍目標后,他經受了一段自我發現的旅程,這促使他決定支持星球上的原始居民——納美人。這段旅程發生在草木茂盛的外星,被潘多拉星球上的外星居民包圍,觀眾被運送到——幾乎是身體上的——另外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一個人因為慈悲與合作而非貪婪與暴力而生存、成長。人類吞并潘多拉的冷酷本性彰顯在他們的采礦工地、槍支和炸彈上,而納美人卻依靠大自然,生活在樹叢中,與其他本地物種親密相連。引人注目的制作電影的高科技的核心,簡單地說,傳達了關于人類和超越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信息。

如果說電影反映了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我們也應該以多種方式來享受它,包括享受思考、闡釋和書寫觀影經驗的樂趣。我們去電影院有很多原因:思考或者不思考,盯著銀幕或者寫影評。我們可以把去電影院當成吃棉花糖一樣的消費行為,也可以將它變成一種精神上的消費。正如那位《撞車》的影迷所發現的,對我們的觀影感受作理性的分析并沒有損害我們所享受到的樂趣。評寫電影會讓我們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來享受觀影的愉悅。如果說,看電影、理解電影是我們觀影的樂趣之一,評寫和解釋應當是另一種令人激動的享受。

需要注意的是,評寫電影和我們大多數人常做的并沒有太大差別。當我們在電影院里沉默了兩個小時準備離去時,通常會談論一下電影。盡管在談論和評寫之間有著很大的差距,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評寫電影就是一種與讀者更加凝練而審慎的交流。我們的評論可以針對演員的表演,也可以表達因某些場景而引發的興奮,還可以泛泛地討論所發生的故事及其原因,或是為什么影片沒有明確回答這些問題,等等。

通常情況下,這樣的談話開始于我們尋找合適的詞,或者以一種令人滿意的方式對故事情節進行描述:“比起卓別林(Chaplin)來,我更喜歡基頓(Keaton),因為基頓更加有趣——嗯,我是說,他講話更加有趣,他的故事更加復雜一些。”“我討厭——不,我發現很多都是可以預料的——比如說,影片——《盜夢空間》(Inception ,2010)的結尾。”當談論電影時,即使是非常漫不經心地,我們也會尋找那些能夠與我們的所見、所反應相對應的詞語。相比這一最初的沖動,評寫電影是更加謹慎和精心地探討我們所見的一個步驟。有了這種自然沖動,我們甚至可以享受談論和評寫一部我們并不喜歡的電影。一位稱贊《阿凡達》的評論者的朋友,因此寫出了比這個學生之前引用的更為消極的文章:

盡管《阿凡達》的3D技術將電影工業當前的邊界推向了新的高度,但所有耀眼閃亮的外星人只不過重復了一個已經被講述過數百次的故事情節。這個故事——一個入侵的士兵獲得重生,并且被他之前的敵人接納——是有趣的,但是《阿凡達》對于正直公義和人類理解力之粗率的表達,不符合其史詩片的抱負。成為整部電影的焦點的是其技術,而不是其故事,并且沒有給情節的足夠發展留下多少空間。讓人哈欠連連的冗長的潘多拉星球的鏡頭和大量的自然奇觀比故事本身更有趣,留下我們等待著下一個3D物體突然跳出來以讓觀眾驚嘆,結果電影與視覺刺激沒什么兩樣?!栋⒎策_》似乎使人確信其對3D技術的絕妙運用會使觀眾迷戀其到一定程度,以至于沒有人會去在意那些笨拙的表演和粗率的敘述。公司因利益驅動而提供資助的美國式侵略這一刻板故事模式,在當代電影中是枯燥無味的老生常談,《阿凡達》中的老套角色,比如經典的邪惡海陸軍官和懦弱的公司代表,使其變得更加無趣無味。一個不幸笨拙而有失靈活的嘗試用在一個簡約而誠摯的概念上,《阿凡達》充其量不過是一部裝扮在永遠也不合身的新衣里的一般水準的電影。

像這兩個朋友不同的發現那樣,我們對同一部電影的理解可以如此大相徑庭,因而試圖說明彼此的理解可以變為一場生機勃勃的對話。

也許,電影與其他藝術種類和娛樂的不同之處就在于,電影經常能引發一種強烈的情感或智性上的回應。

通常來說,只有當我們有機會認真思考和想要表達出我們的觀影感受的時候,我們對一部電影有某種特定感受的原因才變得清晰起來。與今天復雜的政治狀況相比,《約翰多伊》(Meet John Doe,1941)充滿了荒誕可笑的懷舊之情。一些《我愛你莫里斯》(I Love You Phillip Morris,2009)的觀眾可能會發現,自己被深刻而充滿激情的同情的真摯描寫吸引,但又被金凱瑞(Jim Carrey)典型的夸張滑稽動作嚇退。大多數看過費里尼(Fellini)的《八部半》(81/2,1963)的人都會認識到影片開場的重要性:一個人從他的車里飛出來,飄到堵塞著的車輛上方;但是他們會覺得很難解釋這個場景對接下來的情節有什么意義。分析我們對影片的主題、人物、畫面的感受,不僅是理解電影的一種有效方式,而且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自身對所處的世界和文化的態度。從以下三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杰弗瑞諾威-史密斯(Geoffrey Nowell-Smith)如何將他因安東尼奧尼(Antonioni)影片中某個場景而產生的最初震撼轉化為對特定場景的剖析,確切地說,轉化為一種對安東尼奧尼作品中所表現的人性復雜面的欣賞:

《奇遇》(L’avventura,1960)中有一場很簡短的戲,表面上看并不重要,但是在我看來,卻集中體現了安東尼奧尼電影作品中具說服力和近期穎的部分。當桑德羅和克勞迪婭來到西西里的一個小村莊時,村莊里非常安靜。他們走了一會兒,然后大聲叫了起來,但是沒有回應。終于,他們明白了,那是一個被人遺棄的村莊,荒無人煙,也許,從來就沒有人居住過。除了他們倆,整個村莊見不到任何人,他們相互依靠,彼此卻那么的孤獨。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他們離開了村莊。有那么一刻,電影似乎停滯了:整個世界仿佛暫停了兩秒鐘,也許更久些。然后,突然地,電影來了一個大跳躍,切換到桑德羅和克勞迪婭在荒野中做愛的場景——那是電影史上最讓人心醉神迷的一個場景,出現得那么突然,先前沒有任何提示。究竟發生了什么?

并不是桑德羅和克勞迪婭突然陷入愛河,不是在那一刻他們才發現其實彼此一直深愛,也不是另一種極端,即他們因對孤獨和寂寞的恐懼而變得狂亂。當然更不是一個男人在一個女人孤獨無助的時候趁機引誘了她。每一種解釋都有其一定的正確性,但是最終的事實卻是復雜而難以分析的。在那一刻究竟發生了什么,觀眾永遠無法知悉,甚至劇中的人物自己是否清楚都值得懷疑。克勞迪婭知道桑德羅是有意于她的,和他來到這個村莊,她也或多或少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但是最終的決定權并不屬于他們倆中的任何一個。發生了,就那樣發生了,沒有辦法阻止。直接的原因來自這個村莊的荒涼景象在他們心里引起的空虛感和渴望。正如安東尼奧尼所說的那樣,她的感覺(和他一樣)既不是出于浪漫,也不是出于理性,她的選擇也不是被動的或者自主的。她是選擇了,但是,選擇本身的重要性逃離了她,從某種程度來說,她其實根本別無選擇。

在這種壓抑的社會和自然環境里,劇中的主人公能找到任何出口嗎?他們如何能沖出自然、他人以及他們自己的意識所糾結而成的各種束縛呢?地說,沒有出口,也不應該有。人是注定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也就是說注定了要生存。但是,也并不是沒有希望。在電影里有那么一些充滿了快樂的時刻,在適當的時候發生,來自與周圍世界和他人的和平相處,而不是逃離他們。當《奇遇》里的克勞迪婭在游艇和小島上的時候,她的精神世界是與周圍的人相隔離的,她沉浸在一種對周圍環境的純粹愉悅里。直到安娜失蹤,她周圍的環境似乎也開始與她對抗,這加劇而非減輕了她的痛苦。在《蝕》(L’eclisse,1962) 里,維多利亞最快樂的時刻發生在維羅納那個神奇的場景中。在那個時刻,她的滿足感來自機場簡單的景致和聲音:太陽、草地上吹過的風、飛機發出的嗡嗡聲及一個自動點唱機。在那個時刻,其他人都是累贅,但是他們仍然有必要存在。一種想要逃離自身和他人的沖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滿足感,這些感覺只能產生于我們自我意識的實際需要,以及與他人偶然地或者持久地建立關系的實際需要。而這些關系也是滿足感的來源。沒有一種常用的或者抽象的公式能夠捕捉安東尼奧尼闡釋的人類喜劇的生動本質。(355,363)

在這個例子里,一個場景成為文章的起點。作者探究并質疑這個場景:究竟發生了什么?所發生的又意味著什么?作為一個作者,他明顯享受到了分析這個場景所帶來的滿足感,好像在揭開一個謎一樣。在分析的過程中,最初的好奇心促使他去廣泛地觀看安東尼奧尼的其他電影作品,而且最終從最初就吸引他且使他困惑的不安狀態中尋找到慰藉。對這個作者來說,追隨好奇心所帶來的樂趣使他獲得了更大的愉悅,這種愉悅產生于對現代社會里的生活及幸福的更深理解。

媒體評論

本書的寫作所體現出的專業素質不容忽視。這種素質就是一個專業影評人應該具有的、豐富、的電影知識以及相應水平的史論修養。誰敢說這不是對國產影評最醒目的啟示呢?

——李迅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怎樣讓自己的文字被別人認同,讓看這些文字的讀者相信你的觀點和論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否寫好影評與一個人的藝術感覺、電影知識積累和文字表達能力三個方面有關。

——陸紹陽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义区| 辽中县| 大石桥市| 安康市| 岳西县| 阿鲁科尔沁旗| 江西省| 广宁县| 穆棱市| 汽车| 湘阴县| 信丰县| 延边| 奉新县| 瑞安市| 公安县| 清原| 布尔津县| 无为县| 额尔古纳市| 武功县| 越西县| 富源县| 阳谷县| 江西省| 沙河市| 怀安县| 安阳县| 桐庐县| 贞丰县| 玉环县| 渭源县| 布拖县| 灵台县| 武平县| 连城县| 师宗县| 北流市| 布拖县| 佛山市| 开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