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二人轉意象與史前內蒙古巖畫圖像相比對,認為兩者的造型是一致的。這種一致性標志了二人轉是來源于薩滿跳神的;內蒙古巖畫的“二神轉”是遠古薩滿巫術—宗教表現的創世神話意象;薩滿的“野人舞”造型轉換到東北民族民間舞蹈,又轉換到東北大秧歌,形成東北大秧歌上、下裝“一副架”;“一副架”從大秧歌劈出來單獨演出,就形成了二人轉。二人轉是薩滿跳神宗教經典的世俗化形式。
本書通過將紅山文化和內蒙古巖畫圖像與二人轉比對,認為兩者的“二人轉”造型是一致的;這種一致性標志著二人轉是來源于薩滿跳神的;紅山文化和內蒙古巖畫圖像的“二神轉”是遠古薩滿巫術—宗教表現的創世神話的意象;薩滿的“野人舞”造型轉換到東北民間舞蹈,又轉換到東北大秧歌,后作為東北大秧歌上、下裝的“一副架”單獨劈出來演出,形成二人轉,故得出結論二人轉是薩滿跳神宗教經典的世俗化形式。
楊樸,吉林省遼源市人,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吉林大學博士生導師,吉林師范大學東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吉林省教學名師。 楊旸,先后就讀于東北師范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年獲哈爾濱師范大學文藝學博士學位?,F為國家開放大學實驗學院教師。先后在《社會科學戰線》《北方論叢》等刊物多篇。獨立承擔和參與完成國家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青年基金等多項課題。
前 言/1
及時章 二人轉與薩滿野人舞/1
二人轉的比較圖像學研究/1
薩滿的“野人舞”及其神話原型/11
第二章 從“二神轉”到“二人轉”/26
“野人舞”變形為韃子秧歌/26
“野人舞”與大秧歌和二人轉/40
第三章 “二神轉”與創世神話范型/60
“二神轉”是創世神話范型的表現形式/60
女神崇拜與薩滿的戲劇方式/73
第四章 薩滿與女神創世神話/85
何為薩滿/85
早期薩滿為什么是男女成對的/100
第五章 二人轉譜系/117
二人轉體裁史/117
宗教經典的進一步世俗化/129
第六章 二人轉丑旦與大秧歌上下裝/138
大秧歌的上、下裝/138
二人轉的形成和定型/147
第七章 薩滿重演神話與二人轉模仿原型/166
薩滿跳神是一種模仿的戲劇/166
二人轉的“雙重角色”與“半進半不進”/180
第八章 薩滿的迷狂與二人轉的狂歡/193
薩滿跳神的狂歡化/193
二人轉的狂歡化/203
第九章 薩滿與二人轉的出神/212
薩滿的脫魂與附體/212
二人轉的出神藝術/240
第十章 遠古薩滿降神會/255
遠古薩滿降神會的“文獻”記錄(上)/255
遠古薩滿降神會的“文獻”記錄(下)/266
第十一章 薩滿的戲擬與二人轉的戲謔化/277
戲擬化舞蹈的變形與發展/277
二人轉是一種獨特的戲擬派戲劇/294
第十二章 丑角的起源與功能/308
二人轉丑角的誕生/308
二人轉為什么會出現一個丑角/317
第十三章 薩滿與丑旦的跳進跳出/327
薩滿“跳進跳出”的文化密碼/327
二人轉的跳進跳出/351
余 論/368
參考文獻/374
后 記/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