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傳統節日的生命力:廣西虎村彝族跳弓節的個案研究圖書
人氣:24

傳統節日的生命力:廣西虎村彝族跳弓節的個案研究

從本書開始了解彝族!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化>民族文化  
  • 作者:[羅樹杰]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3031233
  • 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4
  • 印刷時間:2015-04-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白彝是彝族眾多支系中的一個小族群,長期處于弱勢的地位。本研究之所以選取白彝為研究對象,不僅因為其具有弱勢族群傳統傳承所面臨的普遍性問題,而且也期望通過一個白彝村落傳統節日的民俗志研究,在追求民俗志書寫"理想模式"的基礎上為學界進一步研究白彝提供更為翔實的資料。同時,運用參與式方法協助村民進行開展傳統傳承工作,更期望民俗學研究走出書齋,"眼光向下",將學術研究與探索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結合起來,竭力以民俗學的知識,促進世人對白彝的認識與理解,使更多的人關注弱勢族群的民生與民間文化保護。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過考察偏遠山區弱勢族群的傳統節日體系的重新建構、運作機制和傳承的基礎與動力,從而檢視與反思前人的研究成果。通過田野調查,以當地人的觀點來解析他們發明傳統和傳承傳統的原因。本研究借用人類學的整體觀,將傳統節日置于整個社會生活與文化背景中加以理解。從白彝的歷史遭遇、自然與社會環境、生產方式等多種角度,根據直接參與觀察和透徹理解當地人的生活故事(life histories)和他們關于生活的淳樸觀點,進行詳細的民俗志描述。本研究試圖以民俗學及其相關的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前沿理論與方法來指導調查研究,在詳細調查并結合協助當地人傳承傳統的實踐體會的基礎上,來開展相關的學術對話,形成自己的結論與思考:傳統是發明出來的,一個族群的傳統節日既是族群傳統的重要內容也是族群傳統的重要載體,族群文化觀念的集中表達是節日活動產生與不斷傳承的思想基礎,傳統的生命力在于根據時空變化不斷調適,所謂的"原生態"、"原汁原味"不過是一種炒作和誤導甚至是一種騙局;一個族群傳統節日制度化的運作方式是傳統節日生命力的保障機制,它不僅體現了民俗的規范功能,更體現了族群的社會結構、個人與村落成員的關系以及一個人一生社會角色轉換、社會地位提升的過程;推動族群傳統節日傳承的力量是多方面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舊的基礎和動力有所弱化的時候,又增加了新的動力使傳統節日不會輕易丟失,但根本的力量在于族群文化自覺意識的增強。對于長期處于弱勢地位族群傳統的保護,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外力的推動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把握好方向,方法要適當,傳統的擁有者的文化自覺才是傳統生命力原動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要關注文化擁有者的生存狀態,尊重文化擁有者的自主選擇,體現人文關懷。此外,本研究堅持從當地人的視角來觀察當地的傳統,盡可能給地方性解釋以充裕的空間與表述機會,所形成的是能夠看到具體民俗擁有者、享用者和具體時空的民俗志。所討論的問題對于探討其他弱勢族群傳統傳承、對于當前政府理解弱勢族群的傳統和制定保護民間傳統政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編輯推薦

作者對彝族有深入研究、大量寫實式的描述。

作者簡介

羅樹杰,壯族,廣西象州人,48歲。先后就讀于廣西民族學院歷史學系、中央民族大學歷史學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分別獲史學學士、史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現為廣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社會發展問題研究所所長。社會兼職有:廣西壯學學會副會長、廣西民族發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理事、中國民族政策研究會理事、廣西瑤學學會常務理事等。長期關注中國民族歷史文化、民族問題和民族政策、少數民族的社會發展。先后主持或承擔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家教育部、國家民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等機構的多個研究項目。獨著或主編著作7種,參加編寫的10多種,在境內外50多篇。獨立完成的《關于中華民族構成的思考》獲第十一次廣西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中華民族始祖之爭與民族團結》獲第十次廣西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主編《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教程》教材獲21世紀第二屆廣西高等學校教材一等獎。作為主要執筆者之一的《瑤族通史》獲第十次廣西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2010年與韋艷枝合作在國家民政部農村社區建設自選課題理論研究工作中,提交的論文《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民主體地位缺失與保障的思考》榮獲二等獎。 目前在研主要項目:1.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少數民族地區婦女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項目批準號:10XJA850002),進行中。2.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云桂婦女流動與邊境地區的長治久安研究"(批準號:11BMZ049),進行中。3.201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托項目《中國節日志》子項目《彝族跳弓節》(編號:JRZ2011003),進行中。

目錄

專家評語摘錄

民俗志研究范式的積極探索與實踐(代序)

摘要

緒論:研究的主題、理論與方法

一、選題

二、有關研究述評

三、調查研究方法和資料來源

四、本書的敘述結構

及時章 虎村:白彝傳統節日生存的一個生態空間

及時節 白彝:長期處于弱勢地位的族群

一、彝族眾多族群中的一個小族群

二、處于"老、少、邊、山、窮"地區

三、生存和發展的自然條件比較差

四、學校教育起步晚,發展困難多

五、族群關系:長期處于被歧視的狀態

第二節 虎村:亞熱帶山地農耕族群的一個生活空間

一、依山聚居的聚落

二、虎村人的生計

第二章 虎村傳統節日:自成一體的發明

及時節 開年節:每年傳統節日的序幕

一、正月初八:占卜節日活動的承辦人

二、正月初九:村民打柴,麻公打獵

第二節 二月補年節:補度新春

一、二月初十:麻公宴請全寨男子

二、二月十一日:巡題宴請全寨男子

三、二月十二:虎村的婦女節

第三節 四月跳弓節:虎村每年最隆重的節日

一、四月初八:敬山神

二、四月初九:采良種、祭金竹

三、四月初十:節日高潮

四、四月十一:求雨、求吉和慶祝勝利

第四節 從祭禾苗節到慶豐節:從禁忌娛樂到載歌載舞

一、祭禾苗節:開始禁止娛樂活動

二、九月打粑節:解除對娛樂的禁忌

三、十月慶豐節:歡慶一年的好收成

第五節 自成一體的虎村傳統節日

一、節日是人們適應所處環境的一種產物

二、虎村傳統節日的獨特性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文化觀念的表達:虎村傳統節日產生與傳承的思想基礎

及時節 崇敬和緬懷先輩

一、對先祖孟獲的緬懷

二、對虎村開山始祖的敬仰

三、對家族祖先的崇拜

第二節 對神靈的敬畏與祈求

一、虎村人的靈魂觀念

二、對自然界神靈的崇拜

三、對圖騰的崇拜

四、對祖神的敬畏

第三節 祈福避禍的心理

一、災害、疾病一度威脅著虎村人

二、對平安、富足和健康的期盼

第四節 知恩圖報和自覺承擔義務的倫理觀

一、感恩觀念

二、責任觀和義務觀

三、角色和關系的觀念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運作機制:虎村傳統節日生命力的保障

及時節 決策和主持機制

一、決策:七師

二、主持:臘摩和薩喃

第二節 組織和承辦機制

一、組織安排:邦郎

二、承辦:巡題和麻公

第三節 財物籌集機制

一、公共收益

二、家庭承擔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內外力推動:虎村傳統節日生命力的源泉

及時節 外力作用:左右虎村傳統節日傳承的重要力量

一、族內婚為虎村傳統節日穩定傳承營造了一個文化場域

二、在政府干預下大起大落的虎村傳統節日

三、學者與非政府組織對虎村傳統傳承的推動

第二節 文化自覺:虎村傳統節日傳承的根本力量

一、文化的碰撞與文化自卑

二、虎村村民的文化自覺意識在提高

三、虎村人正自覺傳承和學習傳統

本章小結

結論與思考

參考文獻

一、專著

二、論文

附錄

一位祭司的誕生

一、及時天:為祭司打山竹

二、第二天:新薩喃正式上任

三、第三天:修整神簽

后記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静县| 独山县| 葫芦岛市| 维西| 磴口县| 绥化市| 临沧市| 嵩明县| 英吉沙县| 凌海市| 温宿县| 杭锦后旗| 江城| 余姚市| 罗定市| 高邮市| 余江县| 舞阳县| 横山县| 东港市| 绥宁县| 神池县| 抚顺市| 道孚县| 钟山县| 汝南县| 松潘县| 延庆县| 三原县| 星子县| 乌什县| 名山县| 黑山县| 兴隆县| 大港区| 西乌珠穆沁旗| 南丹县| 江西省| 北票市| 扎囊县| 盘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