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被譽為中國版的《這書要賣100萬》。
李鲆以專業的素質、傳播的角度切入出版,對暢銷書運作進行了一次較為完整的梳理,厘清了關于暢銷書的種種錯誤觀點,總結了暢銷書運作的普遍規律,具有很強的實操性,對出版從業者和寫作者都有借鑒價值。
作者是作家、媒體人、出版人,曾從事過出版策劃、圖書營銷、雜志編輯、數字出版、媒體公關等多種職業,因此得以從多個視角觀察書業,發現被許多出版從業人忽視的細節,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提出了暢銷書的“3214”法則,可以幫出版人判斷一本書的暢銷潛質。作者認為,圖書營銷應該從圖書策劃開始,貫穿出版的始終,出版的每一個細節都是營銷。對于如何制作暢銷書名、如何制作封面、腰封,乃至如何撰寫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等,他都給出了具體而微的方法。
作者自稱是一個有總結癖的人。他認為,一切藝術都可以細細拆分為技術,總結出一二三四來,讓后來者可以很快上手。他說所謂暢銷書淺規則,即關于暢銷書的淺顯的規則,一看就能懂,一學就能用。
200余家出版機構的培訓導師,出版培訓人李鲆思想大成之作。
中國版《這書要賣100萬》,版在2013年出版后暢銷大陸出版界,并成功將版權輸出臺灣地區,成為圖書策劃類本版權輸出臺灣地區的出版物。
新版增加30%內容,全新增訂升級。
傳授133個圖書策劃細節,一本書幫你輕松掌握暢銷書出版秘籍。
出版單位業務培訓讀物,獲諸多出版名家力薦。《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社長孫月沐、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金麗紅、海豚出版社社長俞曉群、新華出版社副社長要力石、華文天下圖書總編輯楊文軒、磨鐵圖書創始人沈浩波、讀客圖書董事長華楠等出版名家聯合力薦。
李鲆——
暢銷書作家,出版專家,微商文案營創辦人,天津萬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主要著作有《暢銷書淺規則》《暢銷書營銷淺規則》《軟書:精英出版私人定制》《微信營銷108招》(合著)等16部。其中《暢銷書淺規則》是國內首部售出繁體版權、在我國臺灣地區出版的出版理論著作。先后為全國數百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出版機構、院校提供培訓、咨詢、策劃、出版服務。
微博:@李鲆
微信:276527980
再版序
序1:解讀暢銷書密碼
序2:暢銷書的淺規則與深思考
原版自序:暢銷書的“3214法則”
及時章 厘清暢銷書的14條謬論
謬論1:能不能暢銷,編輯不知道
謬論2:只要能暢銷,一定會賺錢
謬論3:只要傍名人,一定賣得好
謬論4:賣夠五萬冊,就是暢銷書
謬論5:大報發書評,才是暢銷書
謬論6:上了排行榜,就是暢銷書
謬論7:必須高品質,才能夠暢銷
謬論8:只要會炒作,就能夠暢銷
謬論9:跟風暢銷書,就能夠暢銷
謬論10:出版流水線,編輯只管編
謬論11:營銷之存在,只為多賣書
謬論12:填補空白點,就能夠暢銷
謬論13:只要能暢銷,就值得效仿
第二章 造就暢銷書的13大原則
原則1:較大基數原則
原則2:稀缺性原則
原則3:易傳播原則
原則4:實用性原則
原則5:趣味性原則
原則6:訴諸感性原則
原則7:低定價原則
原則8:購買力原則
原則9:輪回性原則
原則10:時代性原則
原則11:經典性原則
原則12:關注當下原則
原則13:核心價值觀原則
第三章:構成暢銷書的23個元素
暢銷元素1:名人
暢銷元素2:故事
暢銷元素3:勵志
暢銷元素4:影視
暢銷元素5:青春
暢銷元素6:兩性
暢銷元素7:家教育兒
暢銷元素8:品牌
暢銷元素9:時尚
暢銷元素10:財富
暢銷元素11:升職
暢銷元素12:心理
暢銷元素13:養生健康
暢銷元素14:美食
暢銷元素15:減肥
暢銷元素16:寵物
暢銷元素17:政治
暢銷元素18:國學
暢銷元素19:懸恐
暢銷元素20:暴力
暢銷元素21:專業
暢銷元素22:品位
暢銷元素23:資本
第四章 圖書營銷的15個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1:出版的每一個細節,都是營銷
創新思維2:圖書營銷的關鍵:像商人一樣思考
創新思維3:圖書營銷的核心:凝聚說服策略
創新思維4:你需要說服的,不只是讀者
創新思維5:封面,影響購買者的機會
創新思維6:書名,最重要、最長效的營銷工具
創新思維7:腰封,僅次于書名的營銷利器
創新思維8:內容簡介,你可能需要寫三個
創新思維9:序與跋,都要簡短動人
創新思維10:作者簡介,也要突出營銷
創新思維11:簡短些、有趣些,拜托!
創新思維12:易讀性,不能違背的排版及時律
創新思維13:鋪貨是好的營銷
創新思維14:不必去“求”媒體發稿
創新思維15:沒有消息才是最壞的消息
第五章 暢銷書書名制作的21條法則
法則1:廣告性法則
法則2:“眼前一亮”法則
法則3:關鍵詞法則
法則4:共情法則
法則5:“販賣”理念法則
法則6:創造概念法則
法則7:關注熱點法則
法則8:實用主義法則
法則9:一二人稱法則
法則10:數字法則
法則11:“這很容易”法則
法則12:突出名作者法則
法則13:走極端法則
法則14:訴諸法則
法則15:疑問句法則
法則16:“正能量”法則
法則17:雙書名法則
法則18:以“怪”制勝法則
法則19:情色法則
法則20:對比法則
法則20:填空法則
第六章 暢銷書封面制作的18條軍規
軍規1:封面不僅是包裝,更是廣告
軍規2:編輯傳達意圖,設計師負責呈現
軍規3:封面顏色,應明亮、溫暖
軍規4:突出書名,是封面設計的核心原則
軍規5:封面縮小至方寸,也應能看清書名
軍規6:書脊上的書名,也應該盡量醒目
軍規7:知名度高的作者,要盡量突出
軍規8:品牌書系要特別突出品牌
軍規9:像制作廣告語一樣制作封面文案
軍規10:除非刻意,否則不使用生僻字
軍規11:如使用腰封,務必精心制作
軍規12:名人薦書,有用但需節制
軍規13:草根推薦,更具可信度
軍規14:美與實用不可兼得,舍美而取實用
軍規15. 首先考慮讀者,其次配合內容
軍規16:多做減法,砍掉所有無用細節
軍規17:封面封底不必有“整體感”
軍規18:既要“是”同類書,又要能脫穎而出
第七章 腰封制作的12條法則
法則1:腰封,為營銷而存在
法則2:腰封就是用來被扔掉的
法則3:腰封與封面應各司其職
法則4:把腰封做成品質廣告語
法則5:腰封就是要“大聲嚷嚷”
法則6:腰封方案要圍繞書名做文章
法則7:善用名人推薦,訴諸
法則8:善用數據,訴諸群眾
法則9:既要節約成本,又要防止損毀
法則10:盡量不要使用假腰封
法則11:想方設法對抗“審美疲勞”
法則12:如無必要,不使用腰封
后記: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附錄:答大佳網記者問
參考書目
第八章 暢銷書封面文案的10種寫法 嚴格來說,書名也是封面文案,而且是最重要的文案。但本策劃所說的“封面文案”,是指業內約定俗成的、不包括書名的、印在圖書封面(含腰封、不含勒口)上的文案。也就是當書平擺時,讀者可以看到的那些文案。
通常來說,讀者會先關注作者(如果作者足夠有名的話,作者就是最重要的購買理由),然后被書名吸引(所以突出書名是封面設計的核心原則),接下來看封面文案,然后會關注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試讀章節等,然后決定是否購買一本書。也就是說,在促成讀者購買上,封面文案的作用超過簡介、目錄和試讀章節,僅次于書名——甚至,有時因種種原因,書名無法承載的信息和充足的購買理由時,封面文案更能起到補充、提升作用。這時在吸引讀者注意、促成讀者購買上,它可能比書名的作用還要大。
本章精選了10個有代表性的圖書封面文案,以介紹封面文案的10種寫法。當然,封面文案的寫法并不僅限于這10種,但能夠熟練地掌握這10種方法,已經足以搞定絕大多數封面文案了。
寫法1.訴諸名人 名人擁有廣泛的知名度和市場號召力。
優案精選:
推薦人
王 蒙 劉心武 蘇 童 熊召政
姜 文 潘石屹 馬曉春 劉 春
姜 昆 竇文濤 陳魯豫 曾子墨
柳云龍 孫 儷 張紀中 張 元
陸 川 尚 敬 朱大可 張 閎
——《山楂樹之戀》(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年9月版)
編客解析
當一個人足夠有名,他就可以通吃一切。這也符合馬太效應:“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名人擁有廣泛的知名度和市場號召力,訴諸名人可以通過大眾對名人的崇拜增強對此書的認可度和信賴感,促使讀者快速判斷并形成購買。
訴諸名人是最常見的封面文案寫作手法。通常是某位名人寫幾句推薦語,然后署上自己的名字;也有數位名人聯袂推薦的。但很少有哪本書,能夠形成《山楂樹之戀》這樣的豪華推薦陣營:足足20位名人,涉及作家、導演、主持人、演員、企業家、媒體人各個領域,都是各個行業的精英。 這個豪華團隊推薦,是當年《山楂樹之戀》能夠成名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鑒于目前訴諸名人這一招實在用得太多太濫,讓讀者心生反感,所以在訴諸名人時,也應該注意幾點:比如,不要用讓人反感的名人來推薦;要用真正的名人,而不是需要加注釋的,除非他是某個領域的專家;還有,盡量有品質的推薦理由,而不是只列個名字。
寫法2.訴諸群眾 讀者會考量700萬人同時上當受騙的機率有多大。
優案精選
暢銷全球70年
暢銷超過700萬冊
中文版5年17次印刷
行銷近10萬冊
——《如何閱讀一本書》(商務印書館2004年3月版)
編客解析
我是看了上面這個文案,然后決定購買《如何閱讀一本書》的。這個文案給人這樣的誘惑或者說是壓力:大家都在讀這本書,你也應該讀,你不讀就會覺得自己落伍了。
這就是訴諸群眾法則。我們都是有從眾心理的。大多數人都在做的事,我們就覺得自己也可以做;大多數人都在讀的書,我們就覺得自己也應該讀。
這當然不符合邏輯,也是非理性的。但是我們也知道,人類從來就不是理性的動物。至于邏輯……它會被經驗法則所代替:我們會這樣想,“700萬讀者同時上當”的概率能有多大?這是我們的風險評估。
訴諸群眾未必一定要有的銷售數字。“連續12周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版權銷售到32個國家和地區”,這樣的文案,也是在訴諸群眾。
寫法3.訴諸 訴諸強調的則是在某個領域的專業度和性。
優案精選
作者近30年從事零售及電子商務管理的總結和分享!
——《我看電商》(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年6月版).
編客解析
訴諸與訴諸名人有相似和重合之處,但也有其獨特之處。訴諸名人強調的是知名度,訴諸強調的則是在某個領域的專業度和性。“作者近30年從事零售及電子商務管理的總結和分享”這句文案強調的就是性而非知名度。
訴諸的基本結構是“專家甲在乙領域說的任何事情都是正確的→專家甲在乙領域說了丙理論→因此,丙理論是正確的。”一個人在零售和電子商務領域有近30年的管理經驗,那他一定是的,他說的話,是我們可以信服的。
獲得某某獎項,強調的也是作者的性——被這個領域的專家廣泛認可,代表這個領域的頂尖成就。
寫法4.訴諸 即不可替代。僅此一家,別無分店。
優案精選
史玉柱迄今為止公開著作
——《史玉柱自述:我的營銷心得》(同心出版社2013年6月版)
編客解析
好做的生意就是壟斷,僅此一家,別無分店。你只要消費,就得上我這兒來。
但實際上,圖書市場的競爭實在是太厲害。國內一年出版30多萬種圖書,而就算是一個熱愛讀書的人,一年讀上五六十本書也不算太少了。
怎樣讓讀者購買一本書?訴諸,是好的辦法。即不可替代,你只能買這一本。“史玉柱迄今為止公開著作”,強調的就是性。你想買本書了解史玉柱、學習他的營銷心得,你就只能買這一本。
《看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版)的宣傳文案(不是封面文案)里有“央視知名記者、主持人柴靜,首度出書講述十年央視生涯”的句子,強調的也是性——首度給人的感覺,就是。但實際上,這里玩了個小小的語言花招。《看見》并不是柴靜的及時本書,早在十多年前,柴靜就出版過《用我一輩子去忘記:夜色溫柔的故事》(海南出版社2001年8月版),大致內容是自己擔任電臺主持人的經歷。不過對于“央視柴靜”,的確是“首度出書”,這樣宣傳對銷量有好處。
出版界對暢銷書的研究并不深入,甚至可以說是剛剛開始,很多編輯還未掌握其規律。李鲆結合出版實際,提出了很多新鮮觀點,貼近實戰,可操作性強,我本人給予較高評價,相信對出版編輯有重要的參考和啟示作用。
——新華出版社副社長 要力石
李鲆把他對暢銷書的思考結集成書,涉及出版的各個層面,內容更豐富,分析更細致深入,有很多精彩的見解,值得出版人參考。
——接力出版社總編輯 白冰
從事出版20多年,我算是個“老出版人”了,但李鲆對暢銷書的系列思考還是讓常讓我覺得有所觸動和收獲。他的書既有理論基礎和大視野,又有很強的實際操作性,兼具廣度和深度,值得關注。
——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 金麗紅
我一直想動手寫一本怎樣做出版的書,算是對自己出版生涯的一個總結。還沒來得寫,李鲆已經寫了。他的許多想法跟我是一致的。他對出版業和暢銷書的思考,是很有價值的。
——華文天下圖書公司總編輯 楊文軒
我的及時份工作,就是在《中國圖書商報》做專題記者。在出版行業,從商報走出了無數人才。李鲆在《商報》這個好平臺施展拳腳,編《中國編客》,辦“編客學堂”,與各路出版高手碰撞交流,自己又勤于思考總結,這才有了《暢銷書淺規則》。
——北京磨鐵圖書有限公司創始人 沈浩波
李鲆從營銷角度切入研究暢銷書現象,與讀客“像賣牙膏一樣賣書”的思路是一致的,都是更重視產業鏈的終端,更重視消費者(讀者)的心理體驗。這是成就暢銷書的根本所在。
——讀客圖書有限公司董事長 華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