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即民間風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歷史和社會發展進程中為滿足群體生活的需要所創造和傳承的生活文化。"民"主要指民間,與"官"或官方相對;"俗"即風俗,指在一定的社會群體中約定俗成、代代相傳的風尚、禮節和習慣。民眾人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形式,民俗傳承體現了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風貌。
《中國民俗史》叢書是一套普及民俗知識、增添生活趣味、開拓審美視野的大型文化讀物。它從不同的方面展示了中國民俗的形成、發展、演變的歷史進程,描繪了一幅五彩繽紛的民俗風情畫卷。本書為《中國民俗史》之宋遼金元卷。
中國民俗是一塊色彩斑斕的瑰寶是世界公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書全景式展現了中國民俗形成,延展與傳承的演進過程,深刻揭示了這項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所在。中國民俗史泰斗鐘敬文自豪地說本書就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文科的寶貝。本書為《中國民俗史》之宋遼金元卷。
鐘敬文,出生于廣東湛第豐縣。民俗學家、民間文學家、散文家。早年留學日本,研攻民俗學。抗日戰發時期,曾在南方前線從事宣傳工作,并作有報告文學多篇。前后歷任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及香港達德學院講師、教授、研究生導師。新中國成立后,一直任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總序 中國民俗史和民俗學史
導言
及時章 宋代物質生產民俗
第二章 宋代物質生活民俗
第三章 宋代社會組織民俗
第四章 宋代人生禮儀
第五章 宋代歲時節日民俗
第六章 宋代信仰民俗
第七章 遼金的物質生產民俗
第八章 遼金的物質生活民俗
第九章 遼金的歲時節日民俗
第十章 遼金的人生禮儀民俗
第十一章 遼金的社會組織民俗
第十二章 遼金的信仰民俗
第十三章 元代飲食民俗
第十四章 元代服飾
第十五章 元代居住習俗
第十六章 元代交通與驛站
第十七章 元代婚姻家庭
第十八章 元代喪葬民俗
第十九章 元代歲時節日民俗
第二十章 元代信仰民俗
第二十一章 宋遼金元戲劇
第二十二章 宋遼金元民間工藝
后記
跋
及時章 宋代物質生產民俗
物質生產是人類賴以繁衍和生存的最基本前提條件,也是創造社會物質和精神文明的必要勞動。人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逐漸形成了一套適應各自不同行業的相對規范而固定的習慣,這些是廣大勞動者在同自然界作斗爭的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和教訓的綜合表現。
及時節 農業生產民俗
農業是古代社會具有決定意義的生產部門,自從人類開始有意識地利用培育栽種某些植物、養育動物以后,農業生產在人類社會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就會越來越大,這大概是一個規律性的趨勢。伴隨著農業生產的起源和發展,人們在總結各種生產經驗的同時,逐漸出現了諸多頗具特色的民俗事項。應該說,在中國古代的不同階段,農業生產呈現出與其時代相應的特色。宋代也不例外,在繼承前代民俗的基礎上,豐富并發展了很多農業民俗,形成了具有鮮明宋代特征的民俗現象。
一、農業民俗
(一)農事與節氣
農業是古代社會最為重要的經濟部門,也是人們獲取生活資料的源泉之一。在狩獵采集經濟階段,人類更多的是依靠自然界的原始生物而生存,隨著人們開始種植植物,養殖動物,人類的生活便逐漸穩定下來,因而農業成為古代社會具有決定意義的生產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