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大學本科學期所用教材,從信息化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專業的建立、學科領域和專業基礎、主要專業課程、信息化建設、信息管理應用、信息管理專業的職業崗位和專業方向選擇與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八大方面進行論述,旨在使學生在入學初期就對本專業從產生、發展、研究對象、研究內容、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有一個初步的、概括性的了解,進而明確本專業的意義所在,以及今后的學習內容和就業前景。
幫助大一新生對信息管理專業建立初步的、的認識
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系主任、教授
目錄
第1章信息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大趨勢1
[場景]現代社會離不開信息化1
1.1信息化是現代化社會的必然選擇4
1.1.1構成當今世界的三大要素4
1.1.2信息化的含義和內容6
1.1.3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7
1.2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9
1.2.1數據與信息的概念9
1.2.2信息管理10
1.2.3信息管理與信息化10
1.2.4信息系統是信息化和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11
1.3我國信息化的加速發展12
1.3.1國家對信息化的高度重視12
1.3.2“互聯網 ”行動計劃13
1.3.3“十三五”期間我國信息化發展戰略簡介15
1.4我國信息化發展戰略16
1.4.1綱要的意義與新的形勢17
1.4.2指導思想、戰略目標和基本方針18
1.4.3大力增強信息化發展能力19
1.4.4著力提升經濟社會信息化水平20
1.4.5不斷優化信息化發展環境22
1.4.6體制保障和組織實施22
本章小結22
思考和練習題22
本章參考文獻25
第2章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概述26
[場景]問題找誰解決26
2.1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建立27
2.1.1管理信息系統專業的起源27
2.1.2我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建立28
2.1.3對信息系統學科發展階段的探討28
2.1.4信息系統學科改革的需要30
2.2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培養任務31
2.2.1教育部對本專業培養任務的總體要求31
2.2.2專業培養任務的具體內容33
2.2.3關于專業特色的討論36
2.2.4應用型大學本專業教學思想案例38
2.3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課程體系40
2.3.1教育部和專業協會確定的主要課程40
2.3.2課程體系與培養要求的關系41
2.3.3課程模塊對培養要求的支持41
2.4涉及本專業的主要期刊和網站43
2.4.1主要期刊43
2.4.2主要行業網站44
本章小結44
課后閱讀資料: Data,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45
思考和練習題46
本章參考文獻46
第3章學科領域和專業基礎48
[場景]信息系統很深奧嗎48
3.1學科領域和基礎51
3.1.1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學科51
3.1.2信息系統學科領域和邊界53
3.1.3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方向54
3.1.4本學科專業的基礎54
3.2思想基礎: 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55
3.2.1系統科學55
3.2.2系統工程57
3.3理論基礎: 管理科學58
3.3.1管理與管理科學58
3.3.2管理科學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的理論基礎58
3.4技術基礎: 信息技術59
3.4.1通信技術59
3.4.2計算機硬件技術59
3.4.3計算機軟件技術60
3.4.4計算機網絡技術61
本章小結62
課后閱讀資料: Some Assumptions about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ystems62
思考和練習題65
本章參考文獻66
第4章主要專業課程簡介67
[場景]哪門課有用67
4.1課程體系簡介68
4.2經濟管理課程模塊69
4.2.1經濟學69
4.2.2管理學71
4.2.3管理統計學73
4.2.4運籌學76
4.3計算機課程模塊77
4.3.1計算機網絡基礎77
4.3.2數據結構80
4.3.3數據庫原理與應用81
4.3.4程序設計84
4.4信息管理課程模塊85
4.4.1管理信息系統85
4.4.2信息資源管理88
4.4.3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91
4.4.4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93
本章小結97
思考和練習題97
本章參考文獻97
第5章信息化建設99
[場景]裁縫店老板與服裝公司總經理99
5.1信息化管理100
5.1.1制定信息化戰略規劃100
5.1.2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設101
5.1.3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和標準規范102
5.1.4信息化組織與培訓103
5.1.5信息資源規劃104
5.2信息系統開發105
5.2.1信息系統總體規劃105
5.2.2業務流程改革和系統開發管理106
5.2.3系統開發過程107
5.3信息網絡構建109
5.3.1網絡需求調查與分析109
5.3.2網絡規劃設計110
5.3.3網絡管理111
5.4信息系統運作與維護112
5.4.1信息系統運作112
5.4.2信息系統維護113
5.5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113
5.5.1信息應用需求調研114
5.5.2信息采集管理115
5.5.3信息綜合與分析116
本章小結118
課后閱讀資料: 前臺一張網,后臺一條鏈——以市場鏈為紐帶的業務流程再造和信息化118
思考和練習題121
本章參考文獻121
第6章信息管理應用122
[場景]信息化對人類社會的意義到底有多大122
6.1電子政務123
6.1.1電子政務概述123
6.1.2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概況126
6.1.3我國電子政務總體框架127
6.2電子商務129
6.2.1電子商務概述129
6.2.2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概況130
6.3企業信息化132
6.3.1企業信息化概述132
6.3.2企業信息管理的內容133
6.3.3企業信息化集成135
6.4國民經濟與社會信息化136
6.4.1信息化的五個層次136
6.4.2我國信息化的發展階段137
6.4.3國民經濟信息化138
6.4.4社會信息化139
本章小結140
課后閱讀資料: Defini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Function and Its Activities140
思考和練習題141
本章參考文獻141
第7章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職業領域和要求143
[場景]誰當CIO143
7.1主要職業領域144
7.1.1政府和事業單位的信息管理部門144
7.1.2企業中的職業領域146
7.2企業信息管理師職業資格147
7.2.1企業信息管理師簡介147
7.2.2對企業信息管理師的一般要求148
7.2.3對企業信息管理師的工作要求148
7.2.4對待證書的正確態度148
7.3對信息管理人才的要求150
7.3.1素質要求150
7.3.2知識要求151
7.3.3能力要求151
7.4CIO簡介152
本章小結152
課后閱讀資料: 助理企業信息管理師要求153
思考和練習題154
本章參考文獻155
第8章方向選擇與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156
[場景]聘用誰156
8.1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專業教育157
8.2發展方向的選擇與選課158
8.2.1專業方向的選擇158
8.2.2選修課的選擇159
8.3利用課外活動培養實踐創新能力160
8.3.1社會實踐與社團活動160
8.3.2主要專業競賽160
8.3.3第六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特等獎案例——時間銀行平臺163
本章小結164
思考和練習題164
本章參考文獻165
第1章
[MZ(1H]信息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大趨勢[MZ)]
[MZ(2H]現代社會離不開信息化[MZ)]
21世紀,是人類社會由工業文明向信息文明整體飛躍的偉大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信息化已成為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信息化對世界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和社會管理等領域,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同時,信息化水平也成為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時代呼喚信息化,信息化是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加快現代化步伐的必然選擇。
政府信息化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和質量,促進政府廉潔、勤政、務實和高效。圖11為中國中央政府網站。
圖11中國中央政府網站
整個現代金融領域,包括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更是一刻也離不開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的支持,如圖12、圖13所示。
圖12證券交易大廳
圖13全國聯網的銀行系統
[2]
[2][4]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導論教程(第2版)
第1章信息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大趨勢[3][3][4]
企業通過信息化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提高對市場的反應能力和決策水平,從而增強了企業整體競爭能力。借助電子商務手段,企業在地域上和時間上極大地拓展了市場和獲取資源的范圍,更好地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如圖14、圖15、圖16所示。
圖14某紡織企業工程師在利用信息系統設計產品
圖15海爾電子商城的冰箱產品頁面
圖16超市信息系統的客戶付款終端
社會信息化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加豐富,同時形成了信息時代下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圖17為某樓宇計算機網絡綜合布線示意圖。
圖17樓宇計算機網絡綜合布線示意圖
信息化工作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管理,其核心工作就是建立并管理一套穩定高效的信息系統。
[MZ(2H]1.1信息化是現代化社會的必然選擇[MZ)][4/5][MZ(3H]1.1.1構成當今世界的三大要素[MZ)]如果按照生產力發展水平來劃分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可以分為四大階段,即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人類社會之所以由低級階段進入高級階段,就是由于決定生產力的要素已經不是單純靠傳統要素的數量積累,而是發生了本質的飛躍,出現了新的起決定因素的要素。
在原始社會,物質極度貧乏,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就是天然資源,通過采集野果和狩獵等活動維持生存,盡管具有簡單工具,但是決定生產力的要素主要是人的身體力量。人類文明進入農業社會后,耕地、金屬工具和牲畜等物質資料是生產力水平的決定因素,誰擁有這些物質資料越多,誰就越富有。盡管當時也要依靠能量,例如風力、水利等自然能量,但由于能量較低而不起決定作用。18世紀以后,人類生產活動大量使用電能、煤和石油,使能量上升為決定因素之一,標志著人類進入工業社會。
自從20世紀40年代計算機產生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各個行業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信息的收集、存儲、傳遞、加工和使用越來越普及和深入,在管理層次上從提高基層工作效率到輔助高層決策,在應用廣度上從會計、統計等單項業務的應用到的、集成的信息化管理,從科技活動、商業活動和政府管理擴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在20世紀80年代,有學者提出了信息化社會和信息化城市的概念,進入21世紀后,這方面的思潮逐漸成為主流,即認為21世紀人類進入了信息社會或知識社會,信息和知識成為生產力的決定要素之一。
需要明確的是,由于信息和知識的重要度在人類社會活動中逐漸增加,由量變到質變,進而成為決定因素之一,計算機只是由于信息活動的需要應運而生的產物,進而又促進了信息活動的發展。早在農業社會,人類已經十分重視信息的作用,例如,在軍事方面,古代利用烽火臺傳遞情報;在國家管理方面,秦國丞相商鞅建立的報數體系;在農業生產方面,祖先總結的節氣和天象規律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信息傳遞技術、加密技術、破譯技術和情報活動的需要,以及“二戰”結束后科技和經濟的飛速發展,依靠以往的信息處理技術已經遠遠滿足不了需求,人類迫切需要在計算機技術方面獲得突破性發展,也正是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突破性發展,促進了人類社會加速進入信息化社會。表11簡要表示了從農業社會開始的人類物質文明不同階段的決定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