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院2013年度案例8·民間借貸糾紛》所選案例均是國家法官學院從各地2012年上報的有關民間借貸糾紛的典型案例中挑選出來的精品案例,涵蓋借貸關系認定、借貸擔保、虛假訴訟、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借款主體的認定、債務償還認定、利息與違約金認定、債權轉讓與債務承擔、證據與時效等糾紛內容。案情凝練,并由主審法官精心撰寫裁判要旨與法官后語,可讀性、適用性強,能幫助讀者限度地節約查找和閱讀案例的時間,獲得真正有用的信息,為法官、律師辦理相關案件以及案件當事人處理糾紛必備參考書。
1.作者
國家法官學院案例開發研究中心持續20年編輯了享譽海內外的《中國審判案例要覽》叢書,自2012年起推出《中國法院年度案例》叢書,旨在探索編輯案例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彌補當前各種案例書的不足。
2.規模強大
今年推出15本,含傳統和新近的所有熱點糾紛,這些案例是從全國各地法院收集到的上一年度審結的近萬件典型案例中挑選出來的,具有廣泛的選編基礎和較強的代表性。
3.內容獨特
不再有繁雜的案情,高度提煉案情和裁判要旨,突出爭議焦點問題。
不再有冗長的分析,主審法官撰寫"法官后語",展現裁判思路方法。
《中國法院2012年度案例系列》、《中國法院2013年度案例系列》包含分冊:1.婚姻家庭與繼承糾紛;2.物權糾紛;3.土地糾紛;4.房屋買賣合同糾紛;5.合同糾紛;6.買賣合同糾紛;7.借款擔保糾紛;8.民間借貸糾紛;9.侵權賠償糾紛;10.道路交通糾紛;11.雇員受害賠償糾紛(含幫工損害賠償糾紛);12.人格權糾紛(含生命、健康、身體、姓名、肖像、名譽權糾紛);13.勞動糾紛(含社會保險糾紛);14.公司糾紛;15.保險糾紛。
一、借貸關系認定
1?借條可否作為認定借款存在的依據
——莊躍珍訴張文星民間借貸案
2?無書面協議的借貸關系效力確認
——司徒偉訴北京市長盛滔達飲料公司民間借貸案
3?沒有借條的借款關系能否成立
——王一山等訴張艷華民間借貸案
4?借條是否要符合特定的形式
——李玉玲訴吳東民借款合同案
5?借條能否證明借貸關系存在
——徐世偉訴陳佰石民間借貸案
6?持有轉賬憑條、存款憑條在被告并沒有出具借據給原告的情況下是否能認定雙方存在借款關系
——成祿君訴宋建輝民間借貸案
7?只有支付憑證不足以認定存在借貸關系
——宋云昆訴毛維亮民間借貸案
8?單憑借款協議的借款關系能否成立
——桂林厚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訴王壽云等民間借貸案
9?借條的原因性行為涉及刑事犯罪,借條是否有效
——姚漢兵等訴黃楓民間借貸案
10?民間借貸關系與合伙關系如何認定
——喬國立訴齊春華等民間借貸案
11?退伙時出具借條應認定為合伙關系還是借貸關系
——杜維華訴孫敘良民間借貸案
12?合伙股金與民間借貸的區分
——劉寧訴李科純合伙協議案
13?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借貸關系的事實認定
——高彬訴陳果等民間借貸案
14?婚內夫妻間的借款行為是否屬于民間借貸
——李婷訴李海榮民間借貸案
15?"分手費"與"民間借貸"的區分及處理
——王某訴仝某民間借貸案
16?習慣可否作為民事案件的裁判標準
——趙光祥訴趙美成民間借貸案
17?傳銷行為的認定應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
——唐厚菊訴鐘登鳳民間借貸案
二、借貸擔保
18?擔保人應承擔的擔保債務是否及于其配偶
——林初訴葉清涼等民間借貸案
19?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應否承擔責任
——張英訴啟東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東海信用社等民間借貸案
20?保障期間過后,保障人無需再承擔保障責任
——楊紅英訴張月桂等民間借貸案
21?在主合同履行期限變更的情況下擔保人是否承擔保障責任
——黃榮華訴林鐘躍等民間借貸案
22?在無意思聯絡的連帶共同保障中,債權人向部分保障人主張權利的,其效力并不及于未被主張權利的其他保障人
——馮玉蘭訴孫春生民間借貸案
23?擔保案件中的一般保障與連帶保障的區分認定
——謝峰訴黃召貴等民間借貸案
24?第三人同意借款人對出借人作出的優先支付保障的性質如何認定
——趙玲華訴溫嶺市晶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民間借貸案
三、虛假訴訟
25?當事人自認的虛假訴訟中證據原則的適用
——范敏麗訴蘇順夫等虛假民間借貸案
四、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
26?夫妻共同債務和個人債務的認定
——顧明忠訴曲玲仙等民間借貸案
27?夫妻間有財產約定時共同債務的認定
——周鴻訴祿輝等民間借貸案
28?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
——吳柏炎訴陸畹蘭等民間借貸案
29?夫妻一方的婚內借款,是否都是夫妻共同債務
——梁國煜訴鄧春紅等民間借貸案
30?債權人就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向夫妻雙方主張權利應如何處理
——林夢武訴李祥榮等民間借貸案
31?夫妻一方借債,債權人能否要求夫妻共同承擔債務
——黃文和訴郭金華等民間借貸案
32?個人債務還是夫妻共同債務應區分審查認定
——洪雅萍訴蘭靈英等民間借貸案
33?同居期間發生的民間借貸應由誰承擔償還責任
——魏兆紅訴王金才等民間借貸抗訴案
34?當事人的離婚協議已經對夫妻財產分割問題作出處理的,債權人是否有權就夫妻共同債務向男女雙方主張權利
——彭華訴胡慶光等民間借貸案
35?夫妻離婚后,是否應承擔夫妻存續期間做出的調解書項下的義務
——陳步建訴鄭白楊民間借貸案
36?夫妻離異后對于債務的承擔問題
——羅元進訴李連才等民間借貸案
37?"閃婚閃離"中夫妻一方對外舉債的性質判定
——吳德平訴徐春軍等民間借貸案
38?公民生前以個人名義出具的欠條,死后其配偶和兒子是否有義務償還
——丁貴良訴李霖等民間借貸案
39?日常生活經驗在事實查明中的重要作用
——黃松軒訴蔣廣英等民間借貸案
五、借款主體的認定
40?代他人寫借條,被人否認自己有借款意圖時債務人的確定
——朱志雄等訴陳慶貴等民間借貸案
41?出借銀行賬戶接受借款是否應承擔償還借款的責任
——陳訴石榮玲等民間借貸案
42?相對人明知行為人不具有權而與其訂立合同,無權主張表見
——張統坤訴鄒平縣焦橋供銷合作社等民間借貸案
43?妻子替丈夫簽下借條是否直接成為債務人
——林順英訴周德利等民間借貸案
44?變更投資人是否影響訴訟主體地位
——陸娟訴林口縣迎春煤礦民間借貸案
45?個人作為企業法定代表人借款且借條上加蓋企業印章應認定為公司行為
——鄒惠容訴王曼麗等民間借貸案
46?關于"項目經理"職務行為的認定
——周和有訴孫頂華等民間借貸案
47?利益衡量規則在認定個人行為與職務行為時的運用
——張際平訴濟南市歷城區唐王鎮老南小學等民間借貸案
48?合伙人以合伙名義對外借款的責任認定
——陳冬蓮訴胡鎮等民間借貸案
49?合伙人以個人名義借款用于經營系合伙債務
——王兆義訴李德照等民間借貸案
50?把握舉證責任分配、合同條款的合理解釋
——王平民訴劉一宏等民間借貸案
六、債務償還認定
51?質疑還款憑證的舉證責任由債權人負擔
——林建真訴楊妙紅民間借貸案
52?持有還款憑證原件尚不足以證明已履行了還款義務的舉證責任
加重情形
——朱瑩訴蔡馬山等民間借貸案
53?對夫妻間借貸關系中多筆借還款憑據的綜合認定
——張旭訴韓杰民間借貸案
54?綜合還款時間、數額、交易習慣及常理等因素判斷是否約定利息
——陳國芳訴鄭叢蘭民間借貸案
55?數筆債務償還順序的認定
——江蘇應欣倉儲有限公司訴王峰等民間借貸案
56?借款已還的主張應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林順宗訴陳友斌民間借貸案
七、利息與違約金認定
57?對利息約定的注意義務
——林碧英訴紀工立等民間借貸案
58?約定的利息是否應履行
——劉賽蘭訴何純清民間借貸案
59?既約定超出銀行利率四倍計付利息又約定違約金,法院應否支持
——文艷等訴黃富源等民間借貸案
60?借貸關系中對違約金、逾期付款利息的認定
——吳慶莉訴徐清風民間借貸案
61?如何認定逾期未還借款的違約金條款
——林亞松訴梁亞堅等民間借貸案八、債權轉讓與債務承擔
62?夫妻離婚協議中對債務承擔的約定不能對抗債權人
——趙志強訴唐旭東等民間借貸案
63?第三人代為履行與債務轉移的區分認定
——黃明琦訴林勇民間借貸案
64?擅自變更借條,債權人是否構成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債權轉讓
——王亞曖訴王輝煌民間借貸案
65?集體企業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后的原有債務承擔問題
——李修孝訴山東天拓建設有限公司等民間借貸案
九、證據與時效
66?民間借貸案件中舉證責任的分配
——鄭世平訴江押菇等民間借貸案
67?鑒定機構鑒定意見效力認定
——徐福榮訴占保南等民間借貸案
68?鑒定結論的證明力優于借條等一般書證
——回麗嘉訴回宏偉等民間借貸案
69?錄音光盤的證據效力及擔保人的保障責任
——錢向東訴韓士富等民間借貸暨保障合同案
70?僅憑借條和當事人陳述能否認定借款事實存在
——鄭敏生訴林美惠民間借貸案
71?書證的真實性及其證明力
——陳永華訴孫來才民間借貸案
72?短信可否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
——江某訴馮某民間借貸案
73?綜合證據認定起訴是否超過訴訟時效期間
——李某訴馬某民間借貸案
74?錄音材料能否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
——馬利影訴湯宣銀民間借貸案
75?間接證據能否推翻直接證據
——龍訓蝻訴王琪民間借貸案
序
《中國法院年度案例》叢書,是國家法官學院于2012年開始編輯出版的一套大型案例叢書,以后每年初定期出版,由國家法官學院案例開發研究中心具體承擔編輯工作。此前,該中心已經堅持20年不輟連續編輯出版了《中國審判案例要覽》叢書,凡80卷,分中文版和英文版在海內外發行,頗有口碑,享有贊譽。現在該中心又編輯出版《中國法院年度案例》叢書,旨在探索編輯案例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彌補當前各種案例書的不足。該叢書2012年首次出版以后,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并迅速售罄,國家法官學院案例開發研究中心及時編撰推出《中國法院2013年度案例》系列。
總的說來,當前市面的案例叢書大多"不好讀",存在篇幅長、無效信息多、案例情節雜、缺乏深加工等不足。《中國法院年度案例》叢書試圖把案例書籍變得"好讀有用",故在編輯中堅持以下方法:一是高度提煉案例內容,控制案例篇幅,每個案例基本在3000字以內;二是突出爭議焦點,削除無效信息,盡可能在有限篇幅內為讀者提供有效、有益的信息;三是注重對案件裁判文書的再加工,大多數案例由案件的主審法官撰寫"法官后語",高度提煉、總結案例的指導價值。
同時,本叢書還有以下特色:一是信息量大。國家法官學院案例開發研究中心平均每年從全國各地法院收集到的上一年度審結的典型案例超過10000件,《中國法院年度案例》有廣泛的選編基礎,可提供給讀者新近發生的全國各地的代表性案例。二是方便檢索。為節約讀者選取案例的時間,叢書分卷細化,每卷下還將案例分類編排,每個案例用一句話概括焦點問題作為主標題,讓讀者一目了然,迅速發現需要的案例。
總之,編輯《中國法院年度案例》就是為了讓案例類書籍簡便、易用,這既是本叢書的特點,也是編輯出版這套叢書的理由。當然,案例作者和編輯在編寫過程中也不能一步到位實現最初的編寫愿望,可能會存在各種不足,甚至錯誤,歡迎讀者批評指正,我們愿意承擔責任,并不斷改進。
在信息社會,流行快餐文化,紙質類媒介往往輸給數字化媒介。在此情景下,中國法制出版社全力支持《中國法院年度案例》的出版,給了作者和編輯們巨大的鼓勵。我們在此謹表謝忱,并希望通過共同努力,逐步完善,做得更好,真正探索出一條編輯案例書籍的新路,更好地服務于學習、研究法律的讀者,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國家的法治建設。
……
5借條能否證明借貸關系存在
——徐世偉訴陳佰石民間借貸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人民法院(2011)永民初字第139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民間借貸糾紛
3?當事人
原告:徐世偉
被告:陳佰石
[基本案情]
徐世偉與陳佰石素有經濟往來。2000年11月20日,陳佰石向徐世偉借款120000元,約定按中國農業銀行和云南省信用聯社的有關規定計付利息,并由徐世偉代書借款內容,陳佰石在借款人欄處簽名立下借條。立借條時,雙方未明確還款期限。
徐世偉向法庭提交了內容為: "今借到徐世偉同志人民幣壹拾貳萬元(120000.00元)正。按農行和信用社有關規定,按季結息。"的借條。另外還提交了: 2000年12月20日信用社現金收方傳票1張, 2000年12月21日信用社現金收方傳票1張,博南信用社貸款帳1份、博南信用社個人逾期催收通知書和農行股份有限公司永平縣支公司債務逾期催收通知書各1份,證人證言3份,擬用于證明陳佰石向其借款的事實。陳佰石對徐世偉提交的證據均持異議,他否認向徐世偉借過錢,更沒有給徐世偉出具過借條或簽過章。
[案件焦點]
由于陳佰石否認向徐世偉借過錢,也沒有給徐世偉出具過借條或簽過章,故本案的爭議焦點是徐世偉與陳佰石之間的借貸關系是否存在。
[法院裁判要旨]
永平縣人民法院經審理確認如下法律事實:原告徐世偉與被告陳佰石素有經濟往來。2000年11月20日,被告向原告借款120000元,約定按農行和信用社的有關規定計付利息,并由原告代書借款內容,被告在借款人欄處簽名立下借條。立借條時,雙方未明確還款期限。之后,被告未歸還原告借款,經原告多次催要未果起訴來院。庭審中,因被告否認向原告立有借條,為此雙方分別于2011年6月17日和6月21日向本院申請對借條上的"陳佰石"簽名筆跡進行鑒定,經保山永鼎司法鑒定中心鑒定,"陳佰石"字跡是陳佰石本人所寫。
故永平縣人民法院認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及時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較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中,原告徐世偉以其持有的借條證明被告陳佰石向其借款12萬元,因被告否認原告的事實主張,經司法鑒定機構進行筆跡鑒定,借條上的簽名"陳佰石"字跡是陳佰石本人所寫,原告證明借貸關系成立的舉證責任已經完成,其提供的證據具有證據證明力,而被告雖對司法鑒定書有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予以證明,其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據此,應確認原、被告之間的借貸關系真實、合法。雙方未明確借貸期限,應視為不定期,但經原告在合理期限內多次催要,被告均未償付,現原告起訴要求被告歸還借款,被告應對所負債務進行清償。
對于借款利息,雙方雖有支付利息約定,但借條載明按農行和信用社的有關規定計付利息,對利率的大小約定不明確,《較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及時百二十四條規定:"借款雙方因利率發生爭議,如果約定不明,又不能證明的,可以比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計息。"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對支付利息的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借款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返還借款時一并支付;借款期間一年以上的,應當在每屆滿一年時支付,剩余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返還借款時一并支付。"故本案借款利息應比照1年期貸款利率標準計算本金所發生的利息。
永平縣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第九十條、及時百零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四項、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和《較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及時百二十四條之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由被告陳佰石于本判決生效后三個月內歸還原告徐世偉借款本金人民幣120000元,并按1年期貸款利率標準支付利息(利息計付時間自2000年11月20日起至2011年9月20日止)。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之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4900元,減半收取2450元,由被告陳佰石負擔(該費用原告已預交,在履行判決時由被告給付原告)。[法官后語]本案中,陳佰石矢口否認沒有向徐世偉借過錢,也沒有給徐世偉出具過借條或簽過章,指責徐世偉的行為屬于偽造,故是否存在借貸關系是本案的爭議焦點。陳佰石關于"沒有借過錢,也沒有出具過借條或簽過章"的答辯究竟是一種事實主張,還是一種抗辯理由?決定著由誰承擔舉證責任的關鍵。如果陳佰石答辯是事實主張,那么他就負有證明自己主張事實成立的證明責任。如果認可陳佰石的答辯是辯解理由,那么其無需再提出證據加以證明,不承擔舉證責任。一般情況,待證事實通常分為產生權利的事實、妨礙權利產生的事實和權利消滅的事實,誰主張相應事實,誰就應該對該事實加以證明。《較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條規定:"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合同關系變更、解除、終止、撤銷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徐世偉持借條到法院提起訴訟,屬于主張合同關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其待證事實是產生權利的事實,應承擔合同關系成立并生效的舉證責任。徐世偉出示的借條遭到對方否認的情況下,該借條還不足以證明合同關系的成立,因為該借條的真實性尚存在疑問,不能確認徐世偉的證明責任已完成。陳佰石關于"沒有借過錢,也沒有出具過借條或簽過章"的答辯是一種辯解理由,而不是事實主張。訴訟中,盡管雙方都提出司法鑒定申請,但在預交鑒定費用時,相互推諉,均不愿意交納鑒定費用,為此,審判人員指定由徐世偉交納,并向其釋明,若不通過司法鑒定,其將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最終徐世偉交納了鑒定費用,使得司法鑒定程序得以啟動。這是訴訟活動中的事實主張和抗辯理在舉證責任分配時的具體運用,符合民事訴訟的證明標準理論。
編寫人: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人民法院 李子俊
6持有轉賬憑條、存款憑條在被告并沒有出具借據給原告的情況下是否能認定雙方存在借款關系
——成祿君訴宋建輝民間借貸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人民法院(2011)廈民終字第716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民間借貸糾紛
3?當事人
原告:成祿君
被告:宋建輝
[基本案情]
原告成祿君訴稱,2009年2月,被告向原告借款人民幣(下同)80000元,原告依約分別于2009年2月17日向被告個人賬戶轉賬50000元,于2009年2月20日向被告個人賬戶存款30000元,合計匯給被告80000元,之后原告多次向被告催討借款,被告均以各種借口拒絕返還,故請求判決被告宋建輝返還原告借款80000元及利息。
被告宋建輝答辯稱,其并不認識原告,認為原告有存款證明可能是原告幫別人代還生意來往款或其它款項;認為被告并沒有出具借據給原告,故原告陳述沒有法律依據;原告稱多次向被告催討借款,卻沒有原告與被告的通話記錄;被告認為原告涉嫌欺詐,故不同意償還原告80000元。
[案件焦點]
如何認定原告提交的轉賬憑條、存款憑條的證據效力;原告成祿君與被告宋建輝之間是否形成借款合同關系。
[法院裁判要旨]
廈門市翔安區人民法院根據上述事實和證據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原告成祿君與被告宋建輝之間是否形成借款合同關系。
對于原告持有的存款金額為30000元的存款憑證,被告宋建輝承認有收到該30000元,但其辯稱不知道是誰存入其賬戶,本院認為,由于該30000元并非被告宋建輝存入自己的賬戶,該存款憑證及銀行的收費憑證均由原告成祿君持有,據此可以推定該30000元是由原告成祿君或其委托人存入被告宋建輝的賬戶。由于被告宋建輝陳述其與原告成祿君沒有其它生意資金往來關系,不清楚原告為何向其付款,認為可能是原告幫別人代還生意往來款項,但被告宋建輝未提供證據證明其與他人有其它資金往來關系,故被告宋建輝的抗辯不能成立。本院認為,自然人之間的民間借貸屬于不要式合同與實踐合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時百九十七條的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采用口頭形式的,可以采用口頭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本案中,原告主張其交付給被告的80000元屬于借款,盡管被告宋建輝辯稱其并沒有出具借據給原告,但在被告宋建輝與原告成祿君沒有其它資金往來關系的情況下,原告成祿君向被告宋建輝交付80000元,可以視為原告與被告之間的借款合同已經成立,并且已經生效。因此,原告成祿君要求被告宋建輝返還借款80000元的訴訟請求應予支持。原告成祿君要求被告支付利息,因原告與被告之間沒有關于借款利息的約定,故原告成祿君主張利息依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廈門市翔安區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時百九十六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一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宋建輝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成祿君償還借款人民幣80000元;
二、駁回原告成祿君的其它訴訟請求。
被告宋建輝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之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914元,由原告成祿君負擔13元,由被告宋建輝負擔901元,款項均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
[法官后語]
民間借貸行為在居民、非金融企業等市場各類型主體間發生,不通過金融中介,是直接金融的一種形式。民間借貸基于市場化原則,能夠保障資金配置效率;同時,這種金融活動具有節約交易費用的明顯特征,效率高、時間短、程序費用低;此外,民間借貸基于民間信用,彌補了現有金融制度下正規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業所不能較好覆蓋的中小企業融資、農村金融需求、個人融資需求等領域,擴大了金融范圍,是一種金融深化。但是民間借貸由于形式和管理不規范,監管難度大,有可能衍生非系統性甚至系統性風險。民間借貸的微觀或非系統性風險主要指1?缺乏有效合同或合同內容不完善。由于民間借貸發生在居民、非金融類企業等市場主體之間,沒有金融中介參與,這些市場主體往往沒有規范化、專業化的金融業務經驗,因此,民間借貸往往形式不規范、程序缺乏標準化。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民間借貸缺乏有效合同或合同內容不完善。這種合同不完備性也主要基于民間借貸的信用基礎,即信用是民間借貸的基本風險保障,但是,在資金鏈條出現銜接失效的情況下,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受到制約,信用關系便難以支撐,從而有可能引發違約風險。2?合同內容無法得到法律保護。一些民間借貸行為雖有合同但是一些合同條款卻超越了法律保護的范圍,如較為普遍的是借貸利率約定超過了法律上限,從而使這些條款得不到法律保護,由此使得許多貸款人的預期收益無法實現。
就本案的審理而言,審判員分析考慮的因素有:
一、本案中,被告宋建輝對原告提供的轉賬憑條、存款憑條的真實性沒有異議,承認其卡中確實收到這些錢,雙方的爭議主要在于:原告持有的轉賬憑條、存款憑條是否為原告幫別人代還生意來往款或其它款項;在被告并沒有出具借據給原告的情況下,是否能認定雙方存在借款關系。
二、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及時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對于原告持有的存款憑證,被告宋建輝承認有收到該款,但其辯稱不知道是誰存入其賬戶,由于該款并非被告宋建輝存入自己的賬戶,該存款憑證及銀行的收費憑證均由原告成祿君持有,根據"證隨人走"的原則可以推定該款是由原告成祿君或其委托人存入被告宋建輝的賬戶。另外,被告宋建輝陳述其與原告成祿君沒有其它生意資金往來關系,不清楚原告為何向其付款,認為可能是原告幫別人代還生意往來款項,但被告宋建輝未提供證據證明其與他人有其它資金往來關系,故被告宋建輝的抗辯不能成立。根據《較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二條及時款的規定:"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證據,另一方當事人認可或者提出的相反證據不足以反駁的,人民法院可以確認其證明力。"據此,法院認為在被告無法提出證據或者提出的證據無法證實雙方存在生意關系,根據證隨人走的原則,可以認定本案存款憑條的證據效力。
三、關于雙方是否存在借款合同關系的問題。
自然人之間的民間借貸屬于不要式合同與實踐合同,根據《合同法》及時百九十七條的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采用口頭形式的,可以采用口頭形式,《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本案中,原告主張其交付給被告的80000元屬于借款,盡管被告宋建輝辯稱其并沒有出具借據給原告,但在被告宋建輝與原告成祿君沒有其它資金往來關系的情況下,原告成祿君向被告宋建輝交付80000元,可以視為原告與被告之間的借款合同已經成立,并且已經生效。
綜合以上分析,民間借貸行為為了避免糾紛,雙方應簽訂書面借款合同,這是確定借貸雙方當事人之間權利和義務關系的最直接的證據,一旦發生糾紛,可以按照書面借款合同的約定來判定雙方的責任,確保借貸雙方的利益。借款合同的內容一般應包括借款種類、幣種、用途、數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條款,借款合同約定的越明確,就越容易減少糾紛。雖然合同法并未明確要求自然人之間的借貸采用書面方式,但為了避免糾紛的發生,自然人之間的借貸好采用書面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給付借款時生效,若僅簽訂書面借款合同,但未實際給付借款,借款合同不生效。
在借貸雙方采用借條等簡便形式來證明借貸關系時,簽訂借條的同時,交付借款的,一定要讓對方簽訂能夠證明款項交付的收條。在自然人的借貸中,在只寫收條或借條的情況下,無論是采用借條還是收條的名稱,其內容必須明確且應包括兩個事實:一是雙方有借款的合意。二是借款已經實際交付。借貸雙方應當在借款合同或借條中,對是否收取利息及利息的計算方法作出明確約定。特別對于自然人間的借貸,若出借人的本意是收取利息,就更應該作出明確的約定,否則,其主張利息的權利就很難得到法律保護。因為,合同法已明確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所以,自然人間收取利息的借貸,一定要明確約定利息,但利息的約定并非沒有限制,為了防止當事人間的高息放貸行為,相關司法解釋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較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編寫人: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人民法院 鄧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