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認知心理學:認知科學與你的生活(原書第5版)圖書
人氣:25

認知心理學:認知科學與你的生活(原書第5版)

全新正版圖書
  • 所屬分類:圖書 >心理學>認知心理學  
  • 作者:(美) [凱瑟琳·加洛蒂]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111524182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12
  • 印刷時間:2015-12-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272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認知心理學學習者對該領域有著不同的反應。有些人覺得它既有趣又高雅,涵蓋了有關人類思維的基本話題——我們是如何記憶的以及我們究竟記住了什么;我們是如何在頭腦中組織信息的;我們是如何調動這些信息以及其他心理資源以做出重要決策的。有些人則認為認知心理學領域彌漫著學術的氣息,充斥著遠離實際生活的各種現象的復雜模型。

作者編寫本書的初衷就在于填補這一鴻溝,告訴后一個陣營中的讀者這一領域所提供的知識是多么讓人感到興奮。作者認為,主要問題在于實驗室研究與現實生活的脫節。教科書往往是全然關注實驗室的研究,卻沒有向學生展示這一研究工作對于現實生活的意義。學生們讀完本書后,一定能夠明白認知心理學家們為什么會如此熱衷于他們所從事的研究。

本書既回顧了定義該領域的堪稱"經典"的研究,也介紹了一些長期以來挑戰人們認識的新方法;既著重討論了我們是如何在心理上表征和儲存日常生活中獲得的大量信息的,也介紹了所謂的"高級"認知,包括對語言、問題解決、推理和決策等主題的討論;介紹了從嬰兒到青少年時期的認知發展,以及個體差異和跨文化研究。

編輯推薦

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加洛蒂代表作

涵蓋了有關人類思維的基本問題

與日常生活結合緊密的認知心理學教材

展現認知心理學對我們現實生活的意義

多學科背景女性心理學家視角下的認知心理學

作者簡介

凱瑟琳·加洛蒂

()

韋爾斯利學院心理學和經濟學學士,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碩士和博士、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碩士。卡爾頓學院認知科學教授,并擔任由她于年幫助建立的跨學科領域項目負責人。她也是心理學系前系主任。她教授的課程包括認知和發展心理學以及認知科學,同時也包括統計課程和心理學導論。

加洛蒂博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從學前階段到成人期的推理和決策技能的發展,以及青少年與成人制訂未來計劃、做出重要保障和學習新信息的方式。她的研究基金來源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斯賓塞基金會和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其主要著作有《做出重要的決定:人們是如何面對重大生活抉擇的》(:,,),教材《認知發展:從嬰兒到青少年》(:,,)。她也在同行認可的一些雜志上發表或共同發表了幾十篇論文。

譯者簡介

吳國宏

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學士、碩士、博士),現為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系副主任。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中國心理學會發展心理學分會委員、上海市心理學會常務理事。

主要教授課程:本科生的《心理學導論》《發展心理學》《智力心理學》,以及研究生的《高級應用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專題》。

主要研究領域:皮亞杰理論、現代智力理論、智力風格、兒童認知發展、父母教養風格、社區心理健康。

主要研究成果:翻譯教材、論著約萬字,包括《超越》《成功智力》《認知心理學》等,在《心理科學》等核心期刊十幾篇,主要涉及的領域為兒童認知發展。

目錄

Contents 目錄

前 言

第1章 認知心理學:歷史、方法和研究范式 / 1

1.1 認知研究的各種影響 / 2

1.1.1 結構主義 / 3

1.1.2 機能主義 / 4

1.1.3 行為主義 / 4

1.1.4 格式塔心理學 / 5

1.1.5 個體差異研究 / 6

1.1.6 "認知革命"與認知科學的誕生 / 7

1.1.7 一般要點 / 9

1.2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 9

1.2.1 實驗和準實驗 / 9

1.2.2 自然觀察 / 10

1.2.3 控制觀察和臨床訪談 / 10

1.2.4 內省法 / 11

1.2.5 對神經基礎的研究 / 11

1.2.6 一般要點 / 11

1.3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范式 / 11

1.3.1 信息加工的方法 / 12

1.3.2 聯結主義的方法 / 12

1.3.3 進化論的方法 / 13

1.3.4 生態學的方法 / 14

1.3.5 一般要點 / 15

概要 / 15

復習題 / 16

第2章 大腦:結構與功能概述 / 17

2.1 大腦的結構 / 17

2.1.1 后腦與中腦 / 17

2.1.2 前腦 / 18

2.2 功能定位 / 19

2.2.1 官能心理學和顱相學 / 19

2.2.2 失語癥研究和其他映射技術 / 20

2.3 功能偏側優勢 / 21

2.4 腦成像技術 / 22

2.4.1 CAT(CT)掃描 / 22

2.4.2 磁共振成像 / 23

2.4.3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 / 23

2.4.4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 24

2.5 其他記錄大腦活動的技術 / 24

2.5.1 腦電圖 / 24

2.5.2 事件相關電位 / 25

2.5.3 經顱磁刺激 / 25

概要 / 25

復習題 / 25

第3章 知覺:模式與物體識別 / 26

3.1 格式塔學派對知覺的看法 / 27

3.2 自下而上的加工過程 / 30

3.2.1 模板匹配 / 31

3.2.2 特征分析 / 32

3.2.3 原型匹配 / 35

3.3 自上而下的加工過程 / 36

3.3.1 知覺學習 / 37

3.3.2 字詞優勢效應 / 38

3.3.3 字詞知覺的聯結主義模型 / 39

3.4 直接知覺 / 40

3.5 知覺損傷:視覺性失認 / 42

概要 / 43

復習題 / 44

第4章 注意:配置認知資源 / 45

4.1 選擇性注意 / 46

4.1.1 瓶頸理論 / 47

4.1.2 聚光燈的說法 / 50

4.1.3 圖式理論 / 52

4.1.4 非注意盲視 / 53

4.2 注意的神經基礎 / 55

4.2.1 視覺注意的網絡 / 55

4.2.2 事件相關電位和選擇性注意 / 56

4.3 自動性和練習效應 / 57

4.3.1 斯特魯普效應 / 57

4.3.2 自動化加工和注意(控制)加工 / 58

4.3.3 特征整合理論 / 60

4.3.4 注意捕獲 / 62

4.4 分散注意 / 62

4.4.1 雙任務執行 / 63

4.4.2 自動化的注意假說 / 64

4.4.3 實驗室以外的分散注意:駕車時移動電話的使用 / 64

概要 / 66

復習題 / 67

第5章 工作記憶:形成和使用新的記憶痕跡 / 68

5.1 記憶研究的傳統方法 / 69

5.1.1 感覺記憶 / 70

5.1.2 短時記憶 / 72

5.2 工作記憶 / 76

5.3 執行功能 / 79

5.4 記憶過程的神經學研究 / 80

概要 / 81

復習題 / 82

第6章 從長時記憶中提取記憶 / 83

6.1 長時記憶的特征 / 83

6.1.1 容量 / 83

6.1.2 編碼 / 84

6.1.3 保持時間和遺忘 / 84

6.1.4 信息提取 / 87

6.2 長時記憶的細分 / 89

6.2.1 語義記憶和情景記憶 / 90

6.2.2 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 / 91

6.2.3 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 / 93

6.3 加工水平理論 / 93

6.4 記憶的再建構特性 / 95

6.4.1 自傳體記憶 / 97

6.4.2 閃光燈記憶 / 99

6.4.3 目擊者記憶 / 100

6.4.4 被恢復的/錯誤記憶之爭 / 101

6.5 遺忘癥 / 104

6.5.1 順行性遺忘癥 / 104

6.5.2 逆行性遺忘癥 / 105

概要 / 107

復習題 / 107

第7章 知識表征:長時記憶中信息的儲存與組織 / 109

7.1 知識的組織 / 110

7.1.1 網絡模型 / 110

7.1.2 ACT模型 / 113

7.1.3 聯結主義模型 / 114

7.2 概念的形成與新實例的分類 / 116

7.2.1 概念和分類的經典觀 / 117

7.2.2 概念和分類的原型觀 / 118

7.2.3 概念和分類的樣例觀 / 120

7.2.4 概念和分類的圖式/腳本觀 / 122

7.2.5 概念和分類的知識基礎觀 / 124

概要 / 126

復習題 / 127

第8章 視覺表象和空間認知 / 128

8.1 長時記憶代碼 / 129

8.1.1 雙代碼假說 / 129

8.1.2 關系-組織假說 / 129

8.2 表象的實證研究 / 130

8.2.1 表象的心理旋轉 / 131

8.2.2 表象掃描 / 133

8.3 心理表象的性質 / 136

8.3.1 視覺表象的原則 / 136

8.3.2 對心理表象研究及其理論的評論 / 138

8.4 神經心理學的發現 / 140

8.5 空間知覺 / 142

概要 / 146

復習題 / 146

第9章 語言 / 147

9.1 語言的結構 / 148

9.1.1 音位學 / 149

9.1.2 句法 / 151

9.1.3 語義學 / 153

9.1.4 語用學 / 154

9.2 語言的理解和產生 / 155

9.2.1 言語知覺 / 155

9.2.2 語言產生中的言語錯誤 / 156

9.2.3 句子理解 / 157

9.2.4 文本段落理解 / 159

9.2.5 故事語法 / 162

9.2.6 格瑞斯交談原則 / 163

9.3 語言與認知 / 165

9.3.1 模塊假說 / 165

9.3.2 沃夫假說 / 166

9.3.3 神經心理學的觀點和證據 / 168

概要 / 169

復習題 / 170

第10章 思維與問題解決 / 171

10.1 經典問題和一般的解決方法 / 173

10.1.1 生成-檢驗法 / 173

10.1.2 手段-目的分析 / 174

10.1.3 逆向作業 / 175

10.1.4 回溯 / 175

10.1.5 類比推理 / 176

10.2 問題解決的障礙 / 178

10.2.1 心理定勢 / 178

10.2.2 采用不完整或不正確的表征 / 180

10.2.3 缺乏關于問題的特定知識或專長 / 180

10.3 問題空間假說 / 182

10.4 專家系統 / 183

10.5 尋找創造性的解決方法 / 184

10.5.1 無意識加工和醞釀 / 185

10.5.2 日常機制 / 185

10.6 批判性思維 / 186

概要 / 187

復習題 / 188

第11章 推理與決策 / 189

11.1 推理 / 189

11.2 推理類型 / 190

11.2.1 演繹推理 / 191

11.2.2 歸納推理 / 196

11.2.3 日常推理 / 198

11.3 決策 / 199

11.3.1 確立目標 / 200

11.3.2 收集信息 / 201

11.3.3 建構決定 / 201

11.3.4 做出終選擇 / 201

11.3.5 評估 / 201

11.4 決策制定中的認知錯覺 / 201

11.4.1 可獲得性 / 202

11.4.2 代表性 / 203

11.4.3 框架效應 / 205

11.4.4 錨定 / 205

11.4.5 沉沒成本效應 / 206

11.4.6 虛假相關 / 206

11.4.7 事后諸葛式偏見 / 207

11.4.8 證實偏見 / 207

11.4.9 過分自信 / 207

11.5 決策的效用模型 / 209

11.5.1 期望效用理論 / 209

11.5.2 多屬性效用理論 / 210

11.6 決策的描述模型 / 212

11.6.1 意象理論 / 212

11.6.2 再認啟動決策 / 212

11.7 推理和決策的神經心理學證據 / 213

概要 / 214

復習題 / 215

第12章 青少年期的認知發展 / 216

12.1 皮亞杰的理論 / 217

12.1.1 一般原理 / 217

12.1.2 發展階段 / 218

12.1.3 皮亞杰理論的反響 / 222

12.2 非皮亞杰學派對認知發展的研究 / 223

12.2.1 嬰兒期的知覺發展 / 223

12.2.2 幼兒句法的獲得 / 224

12.2.3 學前兒童記憶策略的運用 / 226

12.2.4 兒童中后期推理能力的發展 / 227

12.3 "是什么獲得了發展":一些后皮亞杰主義的回答 / 228

12.3.1 神經方面的成熟 / 228

12.3.2 工作記憶容量與加工速度 / 229

12.3.3 注意與知覺編碼 / 230

12.3.4 知識基礎和知識結構 / 231

12.3.5 策略 / 232

12.3.6 元認知 / 233

概要 / 234

復習題 / 234

第13章 認知的個體差異 / 235

13.1 認知中的個體差異 / 235

13.1.1 能力差異 / 235

13.1.2 認知風格 / 238

13.1.3 學習風格 / 239

13.1.4 專家和新手的區別 / 241

13.1.5 衰老對認知的影響 / 241

13.2 認知中的性別差異 / 242

13.2.1 技能和能力的性別差異 / 243

13.2.2 學習和認知風格上的性別差異 / 248

概要 / 251

復習題 / 251

第14章 認知的跨文化研究視角 / 252

14.1 跨文化認知研究的實例 / 255

14.1.1 知覺的跨文化研究 / 255

14.1.2 記憶的跨文化研究 / 258

14.1.3 分類的跨文化研究 / 260

14.1.4 推理的跨文化研究 / 262

14.1.5 計算的跨文化研究 / 264

14.2 學校教育和讀寫能力的作用 / 266

14.3 日常環境中的情境認知 / 269

概要 / 272

復習題 / 272

譯者后記 / 273

圖表資料來源

參考文獻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口县| 福贡县| 同仁县| 邵阳市| 郯城县| 阿巴嘎旗| 新巴尔虎左旗| 大埔区| 新巴尔虎左旗| 井陉县| 鄯善县| 四子王旗| 乌鲁木齐县| 太白县| 张家港市| 秀山| 开鲁县| 东乌珠穆沁旗| 古蔺县| 乐山市| 尤溪县| 莱州市| 余干县| 邹平县| 墨玉县| 甘孜县| 靖宇县| 基隆市| 穆棱市| 松潘县| 句容市| 安仁县| 古浪县| 东丰县| 阳信县| 清新县| 肇庆市| 吴堡县| 马鞍山市| 新建县| 本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