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把語法化、詞匯化理論運用于漢語歷史語法研究的具體實踐中,對漢語漢語史上的實詞虛化和結構式的語法化現象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索。該書特點是視野開闊,理論色彩濃厚,同時材料扎實,分析深入細致。該書內容除了前言部分簡要梳理了語法化研究及相關的概念之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以語氣副詞“不成”、時間副詞“已經”為個案,揭示了跨層結構的凝固成詞過程及其后續發展;(二)深入考察了漢語史上與時、體、語氣有關的一些虛詞的來源和句法語義演變過程;(三)對漢語史上常見結構式的來源和演化過程進行了細致地考察,對結構式的歷時更替、結構式演變與語言接觸的關系進行了探索。
該書把語法化、詞匯化理論運用于漢語歷史語法研究的具體實踐中,對漢語漢語史上的實詞虛化和結構式的語法化現象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索。該書特點是視野開闊,理論色彩濃厚,同時材料扎實,分析深入細致。
楊永龍,1962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永龍長期致力于漢語歷史語法研究,著有《〈朱子語類〉完成體研究》、《漢語史論稿》、《劉知遠諸宮調語法研究》(與江藍生合著)等。在《中國語文》、《方言》、《民族語文》、《語言研究》、《語言科學》、《古漢語研究》等學術刊物四十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多卷本斷代漢語語法史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歷史語法視角下的甘溝話語法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宋代漢語虛詞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近代漢語語法研究”等。曾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二等獎。
主要研究領域為漢語語法史、語言接觸與方言語法。著有《〈朱子語類〉完成體研究》、《漢語史論稿》、《劉知遠諸宮調語法研究》(與江藍生合著)等。在《中國語文》、《方言》、《語言研究》、《語言科學》等學術刊物數十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多卷本斷代漢語語法史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歷史語法視角下的甘溝話語法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宋代漢語虛詞研究”,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近代漢語語法研究”等。曾獲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二等獎。 楊永龍,1962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永龍長期致力于漢語歷史語法研究,著有《〈朱子語類〉完成體研究》、《漢語史論稿》、《劉知遠諸宮調語法研究》(與江藍生合著)等。在《中國語文》、《方言》、《民族語文》、《語言研究》、《語言科學》、《古漢語研究》等學術刊物四十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多卷本斷代漢語語法史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歷史語法視角下的甘溝話語法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宋代漢語虛詞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近代漢語語法研究”等。曾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二等獎。
主要研究領域為漢語語法史、語言接觸與方言語法。著有《〈朱子語類〉完成體研究》、《漢語史論稿》、《劉知遠諸宮調語法研究》(與江藍生合著)等。在《中國語文》、《方言》、《語言研究》、《語言科學》等學術刊物數十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多卷本斷代漢語語法史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歷史語法視角下的甘溝話語法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宋代漢語虛詞研究”,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近代漢語語法研究”等。曾獲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二等獎。
總序
跨層排列的成詞過程
近代漢語反詰副詞“不成”的來源及虛化過程
“已經”的初見時代及成詞過程
虛詞的來源與演變
從穩緊義形容詞到持續體助詞
《朱子語類》中“了”的語法化等級
不同的完成體構式與早期的“了”
漢語方言先時助詞“著”的來源
句尾語氣詞“嗎”的語法化過程
結構式的來源與演變
試說“連X 都VP”構式的語法化 總序
前言:結構式的語法化與構式演變
跨層排列的成詞過程
近代漢語反詰副詞“不成”的來源及虛化過程
“已經”的初見時代及成詞過程
虛詞的來源與演變
從穩緊義形容詞到持續體助詞
《朱子語類》中“了”的語法化等級
不同的完成體構式與早期的“了”
漢語方言先時助詞“著”的來源
句尾語氣詞“嗎”的語法化過程
結構式的來源與演變
試說“連X 都VP”構式的語法化
從“形 數量”到“數量 形”——漢語空間量構式的歷時演變
目的構式“VP去”與SOV語序的關聯
從語序類型的角度重新審視“X 相似\似\也似”的來源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