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格爾號上的旅行》
本書是著名生物進化學說奠基者達爾文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不僅被英國文藝批評家譽為19世紀英國散文作品的代表,而且是深受廣大讀者歡迎的游記體自然科學讀物。
達爾文搭乘比格爾號考察了三大洋、南美、澳洲大陸及各島嶼的古代、近代和現生的動植物以及地質地貌等,以日記的方式和生動的筆調描寫了一個自然學家所目睹的新奇事物和自然界的美麗風景,還寫述了當地居民及黑人的生活情況和他對奴隸制度的觀點。
這次旅行中收集的素材和獲取的靈感,確立了達爾文改變世界的論著《物種起源論》的基礎,進化論的學說也脫胎于此。
查爾斯 羅伯特 達爾文
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曾乘比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 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出版《物種起源論》這一劃時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除了生物學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及哲學的發展都有不容忽視的影響。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查爾斯 艾略特
美國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學第二任校長,任職長達45年之久,是哈佛大學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任職期間主張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并重,強調選修課,提高入學標準,終于使哈佛成為國際著名學府。著有《教育改革》《自傳》等,主編了《哈佛百年經典》系列叢書,影響了整個世界。
前 言
原著序言
及時章 圣地亞哥島——佛得角群島的主島
第二章 里約熱內盧
第三章 馬爾多納多
第四章 從內格羅河到布蘭卡港
第五章 布蘭卡港
第六章 從布蘭卡港到布宜諾斯艾利斯
第七章 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圣菲
第八章 拉普拉塔河東岸區和巴塔哥尼亞
第九章 圣克魯斯河、巴塔哥尼亞和福克蘭群島
第十章 火地島
第十一章 麥哲倫海峽以及南部海岸的氣候
第十二章 中智利
第十三章 奇洛埃島和喬諾斯群島
第十四章 奇洛埃島和康塞普西翁:大地震
第十五章 越過安第斯山脈
第十六章 北智利和秘魯
第十七章 加拉帕戈斯群島
第十八章 塔希提島和新西蘭
第十九章 澳大利亞
第二十章 基林島:珊瑚島的形態
第二十一章 從毛里求斯島到英格蘭
及時章 圣地亞哥島——佛得角群島的主島
普拉亞港——大里貝拉——含有浸液蟲的大氣中的粉塵——海兔和章魚的習性——圣保羅巖,非火山巖島嶼——罕見的硬殼——昆蟲是島嶼上的最初移居者——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島——巴伊亞——磨光的巖石——刺鲀的習性——海生的絲藻和浸液蟲——海水變色的原因
英國女王陛下的軍艦、十門大炮式的雙桅橫帆船比格爾號,兩次起航皆因西南大風受阻,被迫返航后,又于1831年12月27日,在菲茨 羅伊艦長的指揮下,從德文波特港出發正式開始了這次遠航。這支探險隊的任務是去完成從1826年到1830年探險隊對巴塔哥尼亞和火地島的測繪工作,進行智利、秘魯海岸和太平洋一些島嶼沿岸的測繪工作,還要進行一系列的環球精密時計的測量工作。1832年1月6日,我們到達了特內里費島。由于害怕帶來霍亂,我們被拒絕上岸。第二天清晨我們遠望太陽從大加那利島崎嶇的輪廓后面升起,突然染紅了特內里費的頂峰,而特內里費島低矮的部分依然籠罩在清晨的薄霧中。這是我的這次航程眾多永志難忘的愉快日子里的及時個。1832年1月16日,我們停靠在佛得角群島的主島圣地亞哥島的普拉亞港。
從海上望去,普拉亞港四圍一片荒涼。過往年代的火山噴發和酷熱的熱帶陽光,使大多數地方的土壤不適于植物生長。這里臺地層層相連,點綴著一些截頂的圓錐形山丘。遠處,高聳的山峰犬牙交錯。透過薄霧望去,此景極富情致。的確,要是一個人是初次登島,是及時次漫步在這里的椰子樹林里,那他定能覺得自己是多么的幸運啊!通常這個島會被認為難以使人產生興致,但對于只熟悉英國風景的人來說,這塊過去可能有很多植物卻遭到破壞的貧瘠的新奇土地擁有一份別樣的壯麗。一片綠葉也難以找到的火山熔巖覆蓋的原野,竟然還有成群的山羊和幾頭牛艱難地維持著它們的生命。這個地方很少下雨,但是每年有一段較短的時間要下暴雨,雨后很快就有淺的植物從各處巖石的裂縫里生長出來。這些植物很快就會枯萎,而動物就靠這些自然形成的干草來維持生活。現在這地方已經一整年沒下過雨了。在這座島嶼被發現時,普拉亞港附近區域都有綠樹覆蓋著,[①?我是根據第芬巴赫博士在他所譯的這本《考察日記》的及時版德文本來陳述這一點的。
]①由于這里曾經遭到不顧后果的破壞,就使它也像圣赫勒拿島和加那利群島里的一些島嶼一樣,幾乎變成了不毛之地。寬闊、平坦的谷地覆蓋著濃密的不長葉子的灌木叢,很多河谷一季只有幾天成為有水的河道。有極少數的生物棲息在這些河谷里。最常見的鳥是翠鳥,它溫順地坐在蓖麻的枝頭,卻從那里突然飛出,撲向蚱蜢和蜥蜴。它有亮色的羽毛,但沒有歐洲的品種那樣漂亮。它在飛行、生活方式和居住環境方面,也和歐洲品種有著明顯的不同,通常居住在干旱的河谷地帶。
24小時,我和兩個軍官一同騎馬到一個位于普拉亞港東面幾英里(1英里相當于1.6093公里)的村鎮大里貝拉去。沿路一帶總是呈現出一片毫無生機的景象,在我們到達圣馬丁河的河谷時,這里又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因為這里有一條小河,沿河兩岸就形成了一塊草木繁茂的地帶。走了一小時的路程,我們來到了大里貝拉,讓我們驚奇的是,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很大的廢棄要塞和一座大教堂。在這個小鎮的港口還沒有被淤塞前,它是島上最重要的地方,現在它顯得有些凄涼,但仍有著非常獨特的景致。我們找來一個黑人牧師做向導,又請了一個曾參加過伊比利亞半島獨立戰爭的西班牙人來做翻譯,一同去參觀了當地的一些房屋。其中有一個古老的教堂,那兒是島上總督和司令官死后的埋葬之地,有一些墓碑上面還刻寫著16世紀的日期。
……
胡適先生稱《哈佛經典》為“奇書”:“奇書,指是日所送來的《五尺叢書》,又名《哈佛叢書》,是哈佛大學校長伊里鶚(Eliot)主編之叢書,收集古今名著,印成50巨冊,長約五英尺,故有‘五尺’之名。”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哲學家趙元任先生更加認同《哈佛經典》:“我瀏覽了《哈佛經典》,雖然我想不久離開芝加哥,我仍然買了一套《哈佛經典》。”
北京師范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陳會昌先生向學生推薦:“《哈佛經典》是美國哈佛大學所有學生必修的課程,是哈佛大學建校以來著名教授們經多年選擇確定的人類最重要的學術遺產清單。學習這些著名,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學生們可以了解自古代希臘、羅馬以來人類歷史上影響的一些人文學術著作,包括歷史學、政治學、倫理學、宗教、文學、戲劇、經濟學等各方面內容。向我國大學生介紹這份清單,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國外的大學生接受什么教育,他們平時讀什么書,可能具備什么人文知識,他們可能會形成什么樣的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