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游記叢書(第二輯):乘槎筆記 航海述奇》講述了:鴉片戰爭結束后,中英兩國簽訂了《南京條約》,英國據此獲得在中國一些城市設立領事館的許可。但當時清政府對向英國派駐使節的事情并不積極甚至是竭力抵制,直到鴉片戰爭發生26年之后,才于同治五年(1866年)春派出一支級別很低的臨時出訪使團,訪問游歷了法國、英國、比利時、荷蘭、漢堡、丹麥、瑞典、芬蘭、俄國、普魯士等十個國家,三個多月后便匆匆回國。如果用今天的外交慣例來看,國家代表團的團長至少是司局級干部,多數情況下由部長或更高職級的官員擔任,但當時負責使團領導的僅僅是一位知縣(山西襄陵縣知縣)斌椿,說明當時的清政府對改革開放是多么的輕視。
使團隨員主要是同文館(清朝首所外語專科學校)的4名學生,其主要工作是擔任隨同翻譯。其中一位同文館學生叫張德彝,他和使團團長斌椿在回國后,分別撰寫了相當于考察報告的出行記錄,斌椿的報告叫做《乘槎筆記》,張德彝的報告叫做《航海述奇》。斌椿的《乘搓筆記》,首次向國人介紹了工業化之后的歐洲的各方面技術進步,諸如紡織廠、兵工廠、蒸汽機、火車、輪船、電報、電梯、起重機、抽水機、機器印刷、攝影、顯微鏡、幻燈機等工業化成果;首次參觀并記述了歐洲博覽會、芭蕾舞、大英博物館、國家議院、近代報社、高等學院等西方近代的科技與文明。 《世界著名游記叢書(第二輯):乘槎筆記 航海述奇》講述了:鴉片戰爭結束后,中英兩國簽訂了《南京條約》,英國據此獲得在中國一些城市設立領事館的許可。但當時清政府對向英國派駐使節的事情并不積極甚至是竭力抵制,直到鴉片戰爭發生26年之后,才于同治五年(1866年)春派出一支級別很低的臨時出訪使團,訪問游歷了法國、英國、比利時、荷蘭、漢堡、丹麥、瑞典、芬蘭、俄國、普魯士等十個國家,三個多月后便匆匆回國。如果用今天的外交慣例來看,國家代表團的團長至少是司局級干部,多數情況下由部長或更高職級的官員擔任,但當時負責使團領導的僅僅是一位知縣(山西襄陵縣知縣)斌椿,說明當時的清政府對改革開放是多么的輕視。
使團隨員主要是同文館(清朝首所外語專科學校)的4名學生,其主要工作是擔任隨同翻譯。其中一位同文館學生叫張德彝,他和使團團長斌椿在回國后,分別撰寫了相當于考察報告的出行記錄,斌椿的報告叫做《乘槎筆記》,張德彝的報告叫做《航海述奇》。斌椿的《乘搓筆記》,首次向國人介紹了工業化之后的歐洲的各方面技術進步,諸如紡織廠、兵工廠、蒸汽機、火車、輪船、電報、電梯、起重機、抽水機、機器印刷、攝影、顯微鏡、幻燈機等工業化成果;首次參觀并記述了歐洲博覽會、芭蕾舞、大英博物館、國家議院、近代報社、高等學院等西方近代的科技與文明。
作為同文館屆畢業生,張德彝首次跟隨大清使團出訪歐洲就撰寫了《航海述奇》,從他的角度記錄了中國人初次面對西方世界獲得的種種見聞。與他的首任領導斌椿只寫過一部出國游記不同,他此后的譯員身份使他具備了更多的出訪海外的機會(出國8次累計在國外工作27年),而且他堅持筆耕不輟,每次出國都寫下詳細的日記,依次編輯為《航海述奇》《再述奇》《三述奇》《四述奇》直至《八述奇》,本輯叢書僅收錄了他的部述奇。張德彝是許多現代西方文明詞匯首次漢譯的中國人,為中國現代科技、文化的近代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乘槎筆記
徐繼畬序
李善蘭序
楊能格序
乘槎筆記
航海述奇
孟保序
貴榮序
自序
地球說
西行日記
法國日記
英國日記
荷酣丹瑞俄日記
布比法日記
歸程日記
《世界著名游記叢書(第二輯):乘槎筆記 航海述奇》:
初十日 晴。往包君別業(即包臘家),往返五十余里。其戚友婦女咸在。飯后,群赴園中較射擊球,歌舞竟日。
十一日 晴。司水晶宮包君,請觀水法。(泰西多以水法為玩具,園囿通衢,隨地皆有。或砌石盤,周五六尺,琢人物海獸其上,內藏水管,由他處注水,機動激射,水從人獸口中噴出,高可十余丈。水下注,即由暗溝消去,不令泛溢。每日申刻起,至亥刻始息,用助游觀之興。)遇彌四陶木生、彌四包臘、彌塞思姑特,皆昨在別業者。同游各山水,幽境可人。夜分宴罷,歸時已逾子刻矣。
是日,見湖北人黃姓,身不滿三尺。又安徽人詹姓,長八九尺,自言形體與人異。又粵東少婦一人,裝飾狀貌,西國未見者。洋人以之來游,為射利也。
十二日 晴。巳刻,坐輪船出海口,赴荷蘭國。
十三日 晴。辰刻抵比利時國安托爾步海口,計行海六百三十里。巳刻,乘火輪車行五十一里,過婁得大,系荷蘭交界。又至海它里。午刻,坐輪船。未正午餐畢,又乘火輪車至拉里,為荷蘭南都。計程三百里。
十四日 陰。拜該國總理包公,并各國公使,兼往花園行官游覽。街道潔凈,樓宇高者四五層,頗修整。河道甚多,皆直而長,橋林繁密,民居質樸,志載非虛。
(荷蘭縱六百五十里,橫三百五十里。西北濱大西洋海,夷坦無山.港道紛歧。民受水害,因習水利。善筑堤,又善操舟行遠。南洋各島國,自爪哇起,皆建立埠頭。市舶之通東南,自荷蘭始。北宋時,海潮決堤,居民數百里皆陷沒,潮退匯為亞零海。經營數十年,完富過昔時。曾分南北部。六朝時,自立為侯國。及明時,侯政苛虐,南部不能聽命,屢有戰爭。至道光十一年,自立為君,稱比利時國。)
十五日 晴。包公答拜,派員徐君,同往各處游覽,情誼甚摯。拜廈門費副領事官。復往公所觀東洋各國器物,名畫數十皆妙(街市多以兩犬架小車售物)。
十六日 晴。巳刻,乘輪車五十里過來丁,內有大書院。又七十里,看火輪取水器具,用泄亞零海水者。計立此法二十余年,涸出良田三十余萬畝。有司以繪圖與觀。田疇明晰,溝洫條分。變斥鹵為膏腴,洵為水利之魁。
又易馬車,行六十里,至北都安特坦。地勢低下,居民修治河道,于水中立樁砌石,架木其上,筑樓閣六七層。沿河積土種樹,留路二三余丈,以便車馬往來。兩岸雕欄彩戶,倒影江.中。周三十里,有河百余道,無不皆然。每河寬狹不等,各設橋梁數座,以便車行。大小舟船,處處皆通。通都計橋七百六十座。河之闊處,舸艦迷津,商貨輻輳。貿易之盛,為歐土大都會。
十七日 晴。午初,乘船至泄水公所。亞零海潴水,低于外海數十丈。司事者導看各工,系臨河筑堤,引潴水至堤根,用火輪法轉動轆轤,以巨桶汲起,由外河達海。堤高數仞,日汲數千石,非火輪之力不能。
(江浙山居者,用竹枧引澗水灌注高田,又于山溪蓄水以舂碓,皆順水之性為之。至沿河以水車戽水,江右有牛車戽井水灌田者,乃能使之逆行以救旱,惟人勞而灌溉不廣。中國現用火輪裝船炮,若廣其法于民田,則宇內可以無旱潦之憂矣。)歸游水晶宮,各國器用皆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