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數字經濟:新經濟新治理新發展圖書
人氣:28

數字經濟:新經濟新治理新發展

數字經濟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新經濟、新業態、新動能,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世界主要國家都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后金融危機時代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培育經濟新動能、構筑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抓手。
  • 所屬分類:圖書 >經濟>經濟通俗讀物  
  • 作者:[徐晨],[吳大華],[唐興倫]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9601331
  • 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6
  • 印刷時間:2017-07-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純質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數字經濟:新經濟 新治理 新發展》以數字經濟為主要研究對象,提出了 “新經濟 新治理 新發展”的政府治理新理念。

從國家和政府層面分析了中國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部署和具體舉措,從大數據與政府智慧治理、大數據政府治理的宏觀模式轉型和制度構建提出了政府治理的實現途徑、保障措施、制度構建等,客觀地描述了目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基本現狀及發展趨勢,重點解決數字經濟發展背景下中國政府轉型及治理方式轉變等問題。

編輯推薦

1、解析數字經濟的發展歷程,客觀地描述了目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基本現狀及發展趨勢。

2、以數字經濟為主要研究對象,提出了大數據下“新經濟 新治理 新發展”的政府治理新理念。

3、在理論闡述基礎上輔以案例,生動形象、可讀性強。

4、政府工作人員、企業家、經濟研究人員的不二讀本。

作者簡介

徐晨,中科院博士,IT 博學人士。

吳大華,法學博士后、經濟學博士后,貴州省社會科學院院長,二級研究員。華南理工大學、云南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曾任貴州省教育廳副廳長、貴州民族學院院長。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第三屆“全國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學家”、全國首屆杰出專業技術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貴州省委省政府核心專家。

唐興倫,工學博士,貴陽市烏當區人民政府區長。曾任貴陽市政府副秘書長,貴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兼任貴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目錄

目錄

及時章 數字經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006

及時節 發展數字經濟的特殊意義 009

009 | 一、全球經歷數字經濟變革

012 | 二、數字經濟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013 | 三、數字經濟是引領國家創新戰略實施的重要力量

第二節 發展數字經濟具有的優勢 016

016 | 一、網民優勢孕育了中國數字經濟的巨大潛能

018 | 二、后發優勢為數字經濟提供了跨越式發展的特殊機遇

020 | 三、制度優勢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第三節 數字經濟是引領創新戰略的重要力量 021

021 | 一、高速泛在的信息基礎設施基本形成

023 | 二、數字經濟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024 | 三、數字經濟在生產生活各個領域滲透

026 | 四、數字經濟推動新業態與新模式不斷涌現

028 | 五、中國數字經濟未來的發展

相關鏈接—— 032

一、案例介紹

案例 1:美國的數字經濟

案例 2:浙江的數字經濟

二、概念解析

第二章 數字經濟的戰略抉擇 040

及時節 基礎建設:加快企業和市場的數字化創新步伐 043

043 | 一、加快企業和市場的數字化基礎建設

054 | 二、進一步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的市場環境

第二節 融合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提高信息化程度 057

057 | 一、大數據驅動產業創新發展

059 | 二、“互聯網 ”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063 | 三、加快信息技術產業和數字內容產業發展

第三節 共享參與:彌合數字鴻溝,平衡數字資源 065

065 | 一、彌合數字鴻溝,平衡數字資源

069 | 二、大力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相關鏈接—— 076

一、案例介紹

案例 1:澳大利亞的國家數字經濟戰略

案例 2:北京依靠創新驅動數字經濟發展

案例 3:貴州省依托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 創新發展數字經濟

二、概念解析

第三章 大力推動數字內容產業發展 086

及時節 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現狀 089

089 | 一、中國數字內容產業整體發展狀況

093 | 二、中國西部地區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現狀

第二節 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戰略 096

096 | 一、做好產業規劃

098 | 二、加強管理部門間協調和發展產業集群

098 | 三、優化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

099 | 四、加強市場監管和標準體系建設

100 | 五、加強產業引導及服務體系建設

101 | 六、建立健全產業投融資體系

102 | 七、推進媒體機構改革

102 | 八、完善數字內容人才培養機制

第三節 數字內容產業的經營發展模式及政策 103

103 | 一、數字內容產業的經營發展模式

109 | 二、推動數字內容發展的產業政策

相關鏈接—— 112

一、案例介紹

案例 1:中國臺灣數字內容產業

案例 2:美國數字出版產業的華麗轉身

二、概念解析

第四章 大數據與政府智慧治理 124

及時節 政府治理走向智慧治理 127

127 | 一、大數據時代對政府治理的影響

129 | 二、大數據時代政府治理能力建設的機遇

131 | 三、大數據時代政府治理走向智慧治理

004

第二節 政府智慧治理的重點任務 134

134 | 一、智慧決策

136 | 二、多元協作

137 | 三、智慧服務

139 | 四、智慧監管

140 | 五、智慧應急

第三節 政府智慧治理的實現途徑和保障措施 142

142 | 一、政府智慧治理的實現途徑

146 | 二、保障措施

相關鏈接—— 149

一、案例介紹

案例 1:新加坡打造智慧國

案例 2:杭州上城區創建智慧城市

二、概念解析

第五章 大數據政府治理宏觀模式轉型和制度構建 156

及時節 大數據政府治理的現狀 159

159 | 一、大數據政府治理的規劃

161 | 二、大數據政府治理發展成效

第二節 大數據政府治理的宏觀模式轉型 164

164 | 一、培育大數據思維和理念,推進政府治理文化轉型

166 | 二、利用大數據的共享特性,推進政府治理流程重塑

169 | 三、做好大數據的實際運用,推進政府治理效能提升

第三節 大數據政府治理的制度構建 173

173 | 一、做好大數據政策頂層設計,統籌政府治理能力

174 | 二、規范數據共享機制,發揮大數據政府治理效能

177 | 三、構建數據管理制度體系,推進大數據政府治理規范化

相關鏈接—— 183

一、案例介紹

案例 1:韓國的大數據政府治理實踐

案例 2:美國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的合作模式

二、概念解析

附錄一

“貴州數字經濟發展與應用”研討會發言稿摘錄 192

附錄二

貴陽市烏當區大數據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216

附錄三

《貴州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17—2020 年)》摘錄 226

后 記 235

在線預覽

中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從國家和政府層面采取積極的戰略行動保障數字經濟加快發展。

一、加快企業和市場的數字化基礎建設

因為信息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大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平臺、新手段和新途徑,所以深入推進國家信息化戰略和國家大數據戰略,是加快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和市場數字化基礎建設的前提,是從國家和政府層面解決數字經濟發展“一公里”的問題。

(一)深入推進國家信息化戰略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全球信息化進入滲透、跨界融合、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誰在信息化上占據制高點,誰就能夠掌握先機、贏得優勢、贏得安全、贏得未來。

1. 信息化與數字經濟的關系

早在 20 世紀 90 年代,數字經濟的提法就已經出現。被稱為“數字經濟之父”的美國經濟學家唐•塔普斯科特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出版了一本名為《數字經濟》的著作,數字經濟的概念進入理論界和學術界的研究視野。繼而,曼紐爾•卡斯特的《信息時代:經濟、社會與文化》、尼葛洛龐帝的《數字化生存》等著作相繼出版,數字經濟提法在全世界

流行開來。此后,西方許多國家開始關注和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特別是美國以發展數字經濟為口號大力推動信息產業發展,并締造了上個世紀末美國的新經濟神話。美國的信息產業 1990 年~ 2000 年平均增長率達到 6.47%,是其 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 2 倍;大量資金投入互聯網企業,納斯達克指數較高飆升到 5000 多點。但是,到了 2001年美國的新經濟神話被破滅,互聯網企業紛紛倒閉關門。美國新經濟神話的破滅使數字經濟發展經歷了短暫的低潮,也引起了學界許多學者對數字經濟發展的質疑。

2004 年以后,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出現,又將數字經濟推向了新一次高峰。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波及全球經濟,并重創傳統金融行業。國外蘋果、臉譜、谷歌、微軟、亞馬遜等數字公司基本上毫發無損。國內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數字企業受影響也不大,為我國經濟穩定增長作出了貢獻。同時,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技術的興起為人們帶來了希望,世界各國不約而同地將這些新的信息技術作為未來發展的戰略重點 。今天,數字經濟引領創新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已經成為普遍共識。

通過數字經濟的發展歷程來看,數字經濟可以泛指以網絡信息技術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因此,從某種意義講,數字經濟也可以通俗理解為網絡經濟或信息經濟。

現代信息技術日益廣泛的應用,推動數字經濟浪潮洶涌而至,成為帶動傳統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和驅動力量。根據數字經濟的內涵和定義分析,信息化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必需的生產要素、平臺載體和技術手段等重要條件。換言之,信息化是數字經濟發展中的基礎。信息化解決信息的到達(網絡)和計算能力的廉價(云計算)及到達和計算能力的性、安全性保障。具體表現為信息化對企業具有極大的戰略意義和價值,能使企業在競爭中勝出,同時企業信息化的積極性較高,因此在信息化中企業占據主導地位。如近幾年出現的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信息化建設,均以企業為主體。主要是由于在信息社會,信息本身就是重要商品,人們大量地消費信息。數字經濟的特點之一就是信息成為普遍的商品,主要任務是跨過從信息資源到信息應用的鴻溝。

信息化是個人成長和需求和溝通的重要通道,是社會公平和教育普惠的基礎,信息化使個人擁有極大空間。這是因為按需生產是數字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而要做到按照需求合理地供給,必須靠信息。信息化是提升政府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是連接社會的紐帶。政府是信息化的使用者,同時由于信息化的復雜性,政府需要對信息化加強引導和監管。

2. 加快推進國家信息化戰略

2017 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首次將“數字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強調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讓企業廣泛受益、群眾普遍受惠。衡量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是人均信息消費水平。我國尚處于信息社會的初級階段,年人均信息消費(包括信息技術消費和通信技術消費)只有 300 美元左右,不到美國的 1/10。今年出臺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要求 2020 年信息消費總額達到 6 萬億元,人均信息消費約 700 美元。這僅相當于巴西 2014 年的信息消費水平,發展數字經濟惠及大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因此,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要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必須加快推進國家信息化戰略。

按照《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要求,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為主線,以建設網絡強國為目標,著力增強國家信息化發展能力,著力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著力優化信息化發展環境,讓信息化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按照《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要求,制定好國家信息化戰略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3. 先行先試:加快國家信息經濟示范區建設

2016 年 11 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共同批復同意浙江省設立國家信息經濟示范區。浙江省國家信息經濟示范區建設將著力加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 G20 杭州峰會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成果,著力探索適合信息經濟創新發展的新體制、新機制和新模式,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要著力打造各具特色的試點城市;以世界互聯網大會長期會址為載體,創建烏鎮互聯網創新發展試驗區,努力推動浙江在“互聯網 ”、大數據產業發展、新型智慧城市、跨境電子商務、分享經濟、基礎設施智能化轉型、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促進新型企業家成長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浙江將在三個方面開展示范:一是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在制造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社會發展的深度應用、政府服務與管理的深度應用上開展示范;二是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動能,突破信息經濟核心關鍵技術,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大力實施開放式創新;三是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重點在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網的區域開放應用和管控體系、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推動“互聯網 ”新業態發展、政府管理與服務等方面進行探索創新,以此持續釋放信息經濟發展紅利 。

(二)加快推進國家大數據戰略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出現,推動了第二次信息革命——數據革命,進入數字經濟 2.0 時代。此時期,大數據的迅速發展起到了更為關鍵的作用。

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的交匯融合引發了數據迅猛增長,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大數據正日益對全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產生重要影響。盡管我國在大數據發展和應用方面已具備一定基礎,擁有市場優勢和發展潛力,但也存在政府數據開放共享不足、產業基礎薄弱、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法律法規建設滯后、創新應用領域不廣等問題,亟待解決。

1. 大數據發展形勢及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居全球及時,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和應用市場優勢,大數據部分關鍵技術研發取得突破,涌現出一批互聯網創新企業和創新應用,一些地方政府已啟動大數據相關工作。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大數據部署,深化大數據應用,已成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需要和必然選擇。

(1)大數據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以數據流引領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將深刻影響社會分工協作的組織模式,促進生產組織方式的集約和創新。大數據推動社會生產要素的網絡化共享、集約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經濟運行機制。大數據持續激發商業模式創新,不斷催生新業態,已成為互聯網等新興領域促進業務創新增值、提升企業核心價值的重要驅動力。大數據產業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對未來信息產業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2)大數據成為重塑國家競爭優勢的新機遇。在全球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大數據已成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正引領新一輪科技創新。充分利用我國的數據規模優勢,實現數據規模、質量和應用水平同步提升,發掘和釋放數據資源的潛在價值,有利于更好發揮數據資源的戰略作用,增強網絡空間數據主權保護能力,維護國家安全,有效提升國家競爭力。

(3)大數據成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大數據應用能夠揭示傳統技術方式難以展現的關聯關系,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促進社會事業數據融合和資源整合,將極大提升政府整體數據分析能力,為有效處理復雜社會問題提供新的手段。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實現基于數據的科學決策,將推動政府管理理念和社會治理模式進步,加快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相適應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逐步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

2. 大數據與信息化、數字經濟關系

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的交匯融合引發了數據迅猛增長,大數據應運而生。同時,大數據的迅速發展又掀起了新的信息化浪潮,為信息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新挑戰。

(1)大數據與信息化。與以往數據比較,大數據更多表現為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等特征,是數據集合。這些數據集合、這種海量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和運用必須以信息化作為基礎,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信技術才能實現。

一是大數據推動了信息化新發展。大數據作為新的產業,它不但具備了及時產業的資源性,還具備了第二產業的加工性和第三產業的服務性,因此它是一個新興的戰略性產業,其開發利用的潛在價值巨大。實際上,我們對大數據開發利用的過程,即是推進信息化發展的過程。因為大數據加速了信息化與傳統產業、行業的融合發展,掀起了新的信息化浪潮和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了傳統產業、行業轉型升級發展。所以,從這個層面講,大數據推動信息化與傳統產業、行業的融合發展的過程,也就是“互聯網 ”深入發展的過程。“互聯網 ”是一種新型經濟形態,利用膨脹增長的信息資源推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融合,促進各行業的發展。“互聯網 ”的核心不在于“互聯網”而在于“ ”,關鍵是融合。將傳統行業與互聯網建立有效的連接,打破信息的不對稱,結合各自的優勢,迸發出新的業態和創新點,從而實現真正的融合發展。

而大數據在“互聯網 ”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大數據服務、大數據營銷、大數據金融等,都將共同推進“互聯網 ”的進程,促進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融合發展。未來的“互聯網 ”模式是去中心化,較大限度連接各個傳統行業中具實力的合作伙伴,使之相互融合,整個生態圈的力量才是最強大的。

二是大數據是信息化的表現形式,或者是信息化的實現途徑和媒介。在數字經濟時代,信息技術同樣是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只是信息更多由數據體現,并且這種數據容量越來越大,類型越來越復雜,變化速度越來越快。所以,需要對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加工、分析,形成數據集合——大數據。因此,大數據既是信息化新的表現形式,又是新的信息化實現的途徑和媒介。

三是信息化和大數據具有本質區別。大數據的方法與人的認知過程能夠一致,而信息化的方法與認知過程是相反的。信息化往往流程是:需求分析、框架(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調試、試用、反饋、修改。這樣需求分析的偏差要到反饋環節才能感知。大數據的方法

是,數據采集(持續不斷進行和積累)和分析(多維度的判斷),改進(編程),上線等待反饋,再進入改進和上線如此循環。優勢在于:層次少,目標明確,效果可衡量,符合人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觀后效”的一般認知過程。大數據技術與傳統信息化較大不同是,傳統的信息化是基于數據的羅列、查找,即數據庫的建設與發展;大數據技術則注重信息的相互關聯,從而實現智能分析、預測,以輔助決策。通俗地講,信息化是不斷地采擷河蚌里的珍珠進入財富倉庫,并區分他們的初步價值。另外,二者優化過程相反。信息化發展模式下是先有想法,再去做產品,仍然是舊的生產力模式,最終會出現供大于求,出現庫存和積壓,因為依賴于信息化和智能化,做事的思想沒變,不了解客戶需求,或者知道了客戶需求再回過頭來修正 ERP 系統,又是極其復雜的過程。而大數據則徹底改變了 ERP 固有思維,是先有問題,才去做事。所以大數據和信息化系統,從優化過程看,是相反的。大數據的核心價值不是對過去客觀事實的統計,而是基于對大量事實統計的基礎上,利用分析工具實現對當前形勢的科學判斷和對未來形勢的預測。信息化進程中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無法解決。

因此,只有大數據才能夠有效集成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方方面面的信息資源,為國家治理提供重要數據基礎和決策支撐,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將會為“數據治國”產生深遠影響。

(2)大數據與數字經濟。大數據與數字經濟都以信息化為基礎,

并且均與互聯網相互聯系,所以要理解大數據與數字經濟的關系,必須以互聯網(更講是“互聯網 ”)為聯系紐帶進行分析。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領銜撰寫的新書《數字經濟:中國創新增長新動能》即將出版,書中指出互聯網是新興技術和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互聯網 ”強調的是連接,是互聯網對其他行業提升激活、創新賦能的價值迸發;而數字經濟呈現的則是連接之后的產出和效益。即“互聯網 ”是手段,數字經濟是結果。數字經濟概念與“互聯網 ”戰略的主題思想一脈相承。數字經濟發展的過程也是“互聯網 ”行動落地的過程,是新舊經濟發展動能轉換的過程,也是傳統行業企業將云

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到產品和服務上,融合創新、包容發展的過程。由此看來,大數據是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融合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同時大數據也是數字經濟結果實現的新平臺、新手段和新途徑,大數據推進了“互聯網 ”行動落地的過程,推進了新舊經濟發展動能轉換的過程;大數據加快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為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提供必要條件和手段。數字經濟時代,經濟發展必然以數據為核心要素。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东县| 西充县| 瓮安县| 晋州市| 盐源县| 古田县| 公安县| 阆中市| 安西县| 确山县| 林芝县| 乌什县| 稷山县| 漠河县| 贺兰县| 兴文县| 海安县| 满城县| 蒙阴县| 如皋市| 庆阳市| 顺义区| 长宁区| 安宁市| 永仁县| 屯门区| 托克逊县| 江油市| 乡城县| 汪清县| 竹山县| 抚远县| 清原| 麻城市| 泾阳县| 循化| 济南市| 库尔勒市| 青神县| 类乌齐县| 喀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