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民族旅游得到了極大發展。民族旅游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強化了地方民族文化認同。本書以羌族為例,通過對羌族旅游開發引起的各種文化事項變化的探討,揭示出旅游開發如何對傳統文化帶來了本質性影響,其隱含在文化認同中的權力因素與經濟動因何在?這些因素和動因是如何在協調現代性與傳統性矛盾基礎上,最終形成羌族文化復興與認同的。
吳其付,1976年生,四川資中人。文化遺產與旅游開發專業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旅游局、四川省旅游局"四川5.12汶川地震災后旅游業重建規劃指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四川省專家服務團"2011年智力助雅(雅安)、2014年智力助樂(樂山)"專家組成員。著有《宋代文豪與巴蜀旅游》,參與編寫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教材《旅游學概論》(第二版)。主持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以及多項省廳級科研項目。先后參與旅游規劃項目近100余項,獨立主持完成40余項。
前 言
導論
及時章 民族旅游文獻中的文化認同研究
及時節國外民族旅游文獻中關于旅游與文化認同研究
一、民族國家的文化認同
二、地方族群的文化認同
三、地方族群的文化變遷
四、民族藝術品的轉化與復興
第二節中國旅游文獻中關于民族旅游與文化認同研究
一、族群身份與文化認同
二、現代化與民族文化復興
第三節有關羌族的文化認同研究
一、歷史考古研究
二、文化習俗研究
三、族群認同研究
第四節羌族的旅游開發現狀及文獻研究
一、羌族旅游資源開發
二、旅游對羌文化的社會影響
第二章從遠古走向現代的羌人
及時節當代羌族的人文環境與生存現狀
一、地理環境與雜居民族
二、傳統文化習俗
三、羌族聚居縣域的文化生態
第二節從遠古走來——羌人的歷史脈絡
一、秦漢以前時期
二、兩漢兩晉南北朝時期
三、唐宋元明清時期
第三節岷江上游地區的羌人遺跡
一、歷史遺址
二、大禹遺跡
三、建筑景觀
第四節羌族旅游村寨個案現狀
一、汶川縣的蘿卜寨和羌鋒寨
二、理縣桃坪羌寨
三、茂縣的白臘寨和黑虎羌寨
四、北川縣的青片羌寨
……
第三章文化有用性:文化認同的價值判斷
第四間中心與邊緣互動中的文化認同
第五章公共空間下的文化認同
第六章羌寨精英與文化認同
第七章旅游開發下的羌族文化遺產保護
第八章民族旅游與民族社會現代文化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