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禮儀面對面叢書"之一,具體介紹了當代中國人在各種國際交往中所應掌握的禮儀規范,對國際交往中著裝、交談、禮品、宴請、位次等方面的禮儀技巧與國際慣例均有所涉及,兼具性、規范性、時效性與可操作性等特點。既可供外事、外貿人員自修與培訓之用,亦可用作大專院校涉外專業學生學習國際禮儀的教材。
金正昆,浙江東陽人,1959年出生。知名禮儀與公共關系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外交學博士生導師?,F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民航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西北大學、西南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兼職教授。目前主要從事外交學、禮儀學、傳播學與公共關系學的研究,已在相關領域出版專著與教材20余部,百余篇。在國內高校中率先開設應用禮儀課程,多年來一直積力于向全社會推廣、普及禮儀規范。
及時章 國際禮儀要則
及時節 忠于祖國
第二節 以人為本
第三節 求同存異
第四節 遵時守約
第五節 熱情有度
第六節 不宜過謙
第七節 尊重隱私
第八節 女士優先
第九節 白金法則
第二章 涉外接待禮儀
及時節 禮賓規格
第二節 禮賓排序
第三節 接待計劃
第四節 迎來送往
第五節 會晤合影
第六節 談判簽字
第七節 翻譯陪同
第八節 交通往來
第九節 餐飲住宿
第十節 文娛活動
第十一節 饋贈禮品
第十二節 涉外文書
第十三節 升掛國旗
第十四節 國徽國歌
第三章 涉外訪問禮儀
及時節 外交特權
第二節 乘坐飛機
第三節 下榻酒店
第四節 出席宴會
第五節 享用西餐
第六節 參加酒會
第七節 公務參觀
第八節 欣賞演出
第九節 參觀畫展
第十節 游覽觀光
第十一節 外出購物
第十二節 給付小費
第十三節 應對媒體
第四章 涉外人員禮儀
及時節 修飾儀表
第二節 規范舉止
第三節 穿著西裝
第四節 交談應答
第五節 稱呼他人
第六節 問候行禮
后 記
在談到人與人之間的正式交往與相互關系的處理時,中國古代典籍《禮記》曾給出一項基本規則:"以禮節之。"據我理解,它的含義是:必須用"禮"來具體約束人際交往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所謂"約之以禮"。
就一般意義而言,所謂"禮",是一種道德規范。孔子曰:"禮者,敬人也。"孟子則道:"有禮者敬人。"由此可見,"禮"的基本要求,就是以尊敬自己、尊敬他人,來具體協調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所謂"儀",則指的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即具有可操作性質的、"禮"的規范化做法。簡言之,禮儀即一系列律己、敬人的規范化的具體表現形式。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不僅講究禮儀、運用禮儀,而且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位置上還被要求遵守各不相同的禮儀規范。在正常情況下,越是正規的場合,地位越是重要的人士,越需要講究禮儀。孟子坦言:"禮,門也。"荀子曾明確指出:"禮者,養也。"孔子亦曾強調:"禮也者,理也","不學禮,無以立"。他們的這些真知灼見,已成為越來越多當代中國人的共識。
在初次交往、公務交往、涉外交往等較為正式的場合,每一位現代人都必須知禮、行禮、守禮。唯有如此,才能夠內強個人素質,外塑組織形象,增進人際交往,優化人際關系。
為了便于廣大讀者更好地、更地、更系統地學習和運用禮儀,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領導的支持下,在出版社郭曉明先生的鼓勵下,我編寫了這套由《職場禮儀》、《接待禮儀》、《交際禮儀》、《行政禮儀》、《國際禮儀》等組成的"禮儀面對面叢書"。本叢書的基本特點有三:
其一,對象性。本叢書各冊均以特定的人群為對象,并注重其特定的使用范圍。
其二,實用性。本叢書堅持"行之有效"與"學以致用",注重其相關內容安排上的可操作性。
其三,時效性。"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本叢書力求與時俱進,關注新問題,重視新熱點,并努力解決新問題。
就具體內容而言,本叢書的各個分冊各有其不同的側重點:
《職場禮儀》,主要面向各行各業的辦公室職員。它所介紹的,主要是職員在其工作崗位上所應遵守的禮儀規范。
《接待禮儀》,主要面向從事接待工作的各類人士。它所介紹的,主要是接待人員在具體從事接待工作時所應遵守的禮儀規范。
《交際禮儀》,主要面向一般性的交際應酬的參加者。它所介紹的,主要是各種各樣的交際應酬的參加者所應遵守的禮儀規范。
《行政禮儀》,主要面向各類行政人員以及與其打交道者。它所介紹的,主要是公務交往的禮儀規范。
《國際禮儀》,主要面向各類涉外人員。它所介紹的,是當代中國人在其國內外涉外活動中所須掌握的禮儀規范。
應當說明的是,本叢書的編寫兼顧"古為今用"與"洋為中用"。既重視對中國傳統禮儀精華的繼承,又重視對外國禮儀尤其是通行于世的國際禮儀的借鑒。令本叢書的閱讀與使用真正地有助于廣大讀者,乃是編寫者較大之心愿與努力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