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為標準,立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實踐,結合大學生的心理特征、發展需求和認知規律;既有心理知識的傳授,心理活動的體驗,也有心理調適技能的訓練,體系完整,內容豐富。教材編寫組注重吸收國內外心理學理論研究成果,在充分調研掌握90后大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通過大量鮮活案例、深度閱讀、互動體驗、自我測試和知識鏈接等欄目,增加了全書的趣味性,圖文并茂,便于理解,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課教材,也是一本寫給年輕人的心理自助書。
及時章心理健康
一、 健康從"心"開始
(一) 現代健康的新概念
(二) 心理健康的標準
(三) 心理健康與幸福人生
二、 大學生與心理健康
(一) 大學生活的新變化
(二) 大學生心理發展階段
(三)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三、 獲得心理健康的途徑
(一) 學習心理健康知識
(二) 在實踐中成長
(三) 努力經營自己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二章認識自我
一、 追問"我"是誰
(一) 自我意識的內容及形成
(二) 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特點
(三) 良好的自我意識及其重要性
二、 關于"我"的困惑
(一) 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的沖突
(二) 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沖突
(三) "成功"與"成長"的沖突
三、 做真實的自我
(一) 接納獨特的自我59大學生心理健康目錄[3][2](二) 開放封閉的自我
(三) 提升內在的自我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三章學會學習
一、 透視大學學習
(一) 學習是什么
(二) 大學學習的特點
(三) 影響學習的心理因素
二、 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困擾
(一) 學習目標迷茫
(二) 考試焦慮與挫折
(三) 網絡成癮
三、 提高學習效率的途徑
(一) 建立恰當的學習目標
(二) 培養積極的心理調適
(三) 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
(四) 養成科學的用腦習慣
(五) 促進問題的合理解決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四章人際交往
一、 解密人際交往
(一) 人際交往與人際交往的意義
(二) 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學效應
(三) 影響人際交往的心理因素
(四) 人際溝通的五種模式
二、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困擾
(一) 以自我為中心難以交往
(二) 自我封閉不愿交往
(三) 缺乏技巧不會交往
三、 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與維護
(一) 真誠與信任——人際交往的前提
(二) 分享與助人——人際交往的方法
(三) 沖突應對——維護人際交往的能力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五章情緒管理
一、 認識我們的情緒
(一) 什么是情緒
(二) 情緒的類型
(三) 情緒的作用
二、 情緒與大學生活
(一) 大學生健康情緒的標準
(二) 情緒對大學生學習的影響
(三) 情緒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
三、 情緒的有效管理
(一) 真實接納情緒
(二) 正確表達情緒
(三) 有效調整情緒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六章學會戀愛
一、 什么是愛情
(一) 愛情的定義
(二) 愛情的形式
(三) 愛情的基礎
二、 大學生戀愛中常見的困惑
(一) 誰吸引我
(二) 戀人為何不理解我
(三) 如何維持一段戀情
(四) 戀愛中的沖突
(五) 感情破裂與失戀心理
三、 戀愛能力的培養
(一) 自我完善
(二) 表達與接受,愛的自信與主動
(三) 學會拒絕,尊重自我與他人
(四) 如何處理沖突
(五) 如何應對失戀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七章理解家庭
一、 家庭如何塑造了你
(一) 你從家中走來
(二) 家庭的分類
二、 家庭與心理健康
(一) 家庭結構對子女心理健康的影響
(二) 家庭環境對子女心理健康的影響
(三) 家庭功能對子女心理健康的影響
三、 家庭問題上的心理困擾
(一) 家人期待帶來的心理壓力
(二) 父母關系造成的心理困擾
(三) 親子關系引發的心理沖突
四、 在家庭中成長
(一) 理解父母,接納家庭
(二) 自主獨立,自我負責
(三) 關愛父母,承擔責任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八章壓力應對
一、 壓力知多少
(一) 什么是壓力
(二) 壓力與身心健康
二、 大學生壓力面面觀
(一) 你是否"壓力山大"
(二) 象牙塔中的壓力源
(三) 預測大學畢業后的挑戰
三、 順利度過大學生活的壓力考驗
(一) 修煉身心
(二) 正確歸因壓力
(三) 合理尋求社會支持
(四) 掌握適當的心理技巧
(五) 不做主義者
(六) 學會時間管理
(七) 戰勝拖延癥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九章生命教育
一、 認識生命
(一) 了解生命的歷程
(二) 發現生命的可貴
二、 當今大學生對生命的困惑
(一) 目標的迷失
(二) 價值感的失落
(三) 動力的缺乏
(四) 消極的人生觀
三、 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一) 尊重生命,熱愛生活
(二) 珍惜生命,預防自殺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十章工作途徑
一、 課程教學
(一) 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發展與現狀
(二)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問題
(三)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方向
二、 心理咨詢
(一) 心理咨詢的概念
(二) 心理咨詢的對象、分類與形式
(三) 心理咨詢的過程與效果
(四) 心理咨詢的相關守則
(五) 何時需要主動尋求心理幫助
三、 班級心理輔導
(一) 班級心理輔導的內涵與特點
(二) 班級心理輔導的價值
(三) 班級心理輔導的活動形式
(四) 班級心理輔導的主要原理
(五) 班級心理輔導的設計與實施
后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