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正義》二十卷,唐孔穎達撰,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本, 楊守敬跋。孔穎達于貞觀中受命領銜編撰《五經疏義》,又稱《五經正義》。《五經正義》自撰成以來各經經文、注文、疏文均各自單行,故有所謂白文經、單注、單疏本之稱。南宋初年,兩浙東路茶鹽司率先以官府之力合刻經、注、單疏為一書,前后用五十多年時間,完成了五經的合刻。此本《尚書正義》長期流落日本,清光緒十年(1884)四月始由楊守敬購歸中土,乃初印本,“補版絕少”。今《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以此為底本,平裝影印,以饗讀者。
本書為《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一種,為了更好體現原本的效果,兼顧讀者閱讀體驗,本書正文用70克黃膠、保留真灰印刷。數百年來底本流傳的滄桑痕跡,藏書家印章、題跋等,均真實可見,層次分明。
孔穎達(五七四—六四八),字沖遠,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八歲就學,曾師從劉焯,精《春秋》服傳、鄭氏《尚書》、《詩》、《禮記》、王氏《易》,善為文,兼通天文歷算。隋大業初舉明經,授河內郡博士。入唐授文學館學士,遷國子博士,后升國子司業、祭酒。貞觀中,與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琰等受詔撰定《五經正義》。
及時冊
楊守敬跋一
孔維等校定上表……五
長孫無忌等上表…… 一〇
孔穎達序…… 一六
卷一 尚書序 ……二三
卷二 古文尚書堯典及時 ……六七
卷三 舜典第二…… 一四七
第二冊
卷四 大禹謨第三…… 一
皋陶謨第四 …… 四二
卷五 益稷第五 ……六五
卷六 禹貢及時…… 一一五
第三冊
卷七 甘誓第二 ……一
五子之歌第三 ……一〇
胤征第四 ……二一
卷八 湯誓及時…… 四四
仲虺之誥第二 ……五七
湯誥第三 ……六七
伊訓第四 ……七四
太甲上第五…… 八六
太甲中第六 ……九五
太甲下第七…… 一〇一
咸有一德第八…… 一〇五
卷九 盤庚上第九…… 一二六
盤庚中第十…… 一五一
盤庚下第十一 ……一六七
說命上第十二…… 一七六
說命中第十三 ……一八四
說命下第十四 ……一九二
高宗肜日第十五…… 一九八
西伯戡黎第十六 ……二〇五
微子第十七 ……二一一
第四冊
卷十 泰誓上及時…… 二
泰誓中第二…… 二〇
泰誓下第三…… 三〇
牧誓第四 ……三六
武成第五 ……四九
卷十一 洪范第六 ……七一
卷十二 旅獒第七 ……一四六
金縢第八 ……一六〇
大誥第九 ……一八三
微子之命第十…… 二一四
第五冊
卷十三 康誥第十一 ……二
酒誥第十二 ……三九
梓材第十三 ……六六
卷十四 召誥第十四 ……七九
洛誥第十五 ……一一七
卷十五 多士第十六 ……一六三
無逸第十七 ……一八五
卷十六 君奭第十八 ……二一一
蔡仲之命第十九 ……二四二
多方第二十 ……二五三
第六冊
卷十七 立政第二十一 …… 一
周官第二十二 ……三四
君陳第二十三 ……五九
卷十八 顧命第二十四 ……七一
康王之誥第二十五 ……一一七
畢命第二十六 ……一二九
卷十九 君牙第二十七 ……一四六
囧命第二十八 ……一五一
呂刑第二十九 ……一五九
卷二十 文侯之命第三十 ……二一三
費誓第三十一 ……二二八
秦誓第三十二 ……二四一
黃唐跋 ……二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