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建筑歷史圖說》
《外國建筑歷史圖說》結合介紹非洲、美洲、歐洲、亞洲、自原始社會起、厲經古代、中世紀、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直到十八世紀出現的建筑典型實例,對國外建筑歷史的發展,進行系統評述。
《外國建筑史(19世紀末葉以前)(第四版)》
本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規劃教材,高校建筑學專業指導委員會規劃推薦教材。
全書主要介紹了古代埃及.兩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歐洲"古典時代"的建筑,歐洲中世紀建筑,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和優勢地位君權時期的建筑.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建筑,亞洲封建社會的建筑,美洲印第安人建筑等。
本書對第三版進行了修訂,文字更.更精煉;并更換和增加了一些效果更好的插圖。
本書可供高等學校建筑學、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等專業教學使用,也可供其他相關院校使用。
《外國近現代建筑史(第2版)》
本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規劃教材,高校建筑學專業指導委員會規劃推薦教材。
全書主要介紹了古代埃及、兩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歐洲"古典時代"的建筑,歐洲中世紀建筑,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和優勢地位君權時期的建筑,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建筑,亞洲封建社會的建筑,美洲印第安人建筑等。
本書對第三版進行了修訂,文字更,更精煉;并更換和增加了一些效果更好的插圖。
本書可供高等學校建筑學、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等專業教學使用,也可供其他相關院校使用。
《外國建筑歷史圖說》
本書資料翔實,圖文并茂,簡明扼要,是大專院校建筑專業重要的建筑設計、建筑結構工作的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外國建筑史(19世紀末葉以前)(第四版)》
《外國建筑歷史圖說》
《外國近現代建筑史(第2版)》
[注]本套裝以商品標題及實物為準,因倉位不同可能會拆單發貨,如有需要購買前可聯系客服確認后再下單,謝謝!
《外國建筑歷史圖說》
2 6 古代羅馬的建筑
(公元前8世紀一后4世紀)
古代羅馬包括今意大利半島、西西利島、希臘半島、小亞細亞、非洲北部、西亞洲的西部和西班牙,法國、英國等地區(圖2 6 2)。其文化是在伊特魯里亞文化(早定居于意大利的部族)和希臘文化的綜合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對后來歐洲及世界文化的影響很大。
羅馬原是意大利半島南部一個拉丁族的奴隸制王國。自公元前500年左右起它進行了長達二百余年的統一意大利半島的戰爭,并改為共和制。以后,不斷地對外擴展,到公元前l世紀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洲的羅馬帝國。
古羅馬的建筑按其歷史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
伊特魯里亞時期(公元前8一前2世紀)伊特魯里亞曾是意大利半島中部的強國。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構件與拱券結構方面有突出成就。羅馬王國與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羅馬共和國盛期(公元前2世紀一前30年)。羅馬在統一半島與對外侵略中聚集了大量勞動力、財富與自然資源,有可能在公路、橋梁、城市街道與輸水道等方面進行大規模的建設。公
元前146年對希臘的征服,又使它承襲了大量的希臘與小亞細亞文化和生活方式。于是除了神廟之外,公共建筑,如劇場、競技場、浴場、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躍,并發展了羅馬角斗場。同時希臘建筑在建筑技藝上的精益求精與古典柱式也強烈地影響了羅馬。
羅馬帝國時期(公元前30年一公元后476年)。公元前30年羅馬共和執政官奧古斯都稱帝。從帝國成立到公元后180年左右是帝國的興盛時期。這時,歌頌權力、炫耀財富、表彰功績成為建筑的重要任務,建造了不少雄偉壯麗的凱旋門、紀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廣場、神廟等等。此外、劇場、圓形劇場與浴場等亦趨于規模宏大與豪華富麗。3世紀起帝國經濟衰退,建筑活動也逐漸沒落。以后隨著帝國首都東遷拜占廷(330年,詳見3 1)和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395年,西羅馬帝國定都拉文納),建筑活動仍長期不振。直至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為止。
古羅馬建筑在材料、結構、施工與空間的創造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在空間創造方面,重視空間的層次、形體與組合,并使之達到宏偉與富于紀念性的效果;在結構方面,羅馬人在伊特魯里亞和希臘的基礎上發展了綜合東西方大全的粱柱與拱券結合的體系;在建筑材料上,除了磚、木、石外,還有運用地方特產火山灰制成的天然混凝土;此外,羅馬人還把古希臘柱式發展為五種古典柱式,即多立克柱式、塔司干柱式、愛奧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和組合柱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