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闡述《三言》中市民文學特色,政治小說的歷史認識價值,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再現,妓女典型的塑造,各種風俗描寫的深厚文化底蘊。
汪玢玲,? 女,教授,1924年生。遼寧北鎮人。1946年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解放后從師于著名民俗學家鐘敬文,1955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民間文學研究生班。歷任東北師范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東亞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吉林省民俗學會名譽理事長。著
總序
序
導論 中國短篇白話小說發展概貌
一 "變文"——轉變
二 "說話"與小說四家
三 話本小說的藝術特點
四 "三言"中宋人話本初辨
及時章 馮夢龍的進步文學觀及其社會基礎
及時節 馮夢龍的豐富著作及其進步文學觀
第二節 明末資本主義經濟對意識形態的促進作用
第二章 馮夢龍及其在民間文化搜集輯纂上的貢獻
及時節 神童秀才 五年禁考
第二節 三救風塵 青樓采風
第三節 懸文求歌 編纂文本
第四節 反閹變俗 清官殉國
第三章 "三言"所反映的市民文學特色
及時節 作品所反映的資本主義初期經濟生活
第二節 商品社會中婦女典型的開放性與依附性
第三節 反映市民心理特征的民間習俗
第四節 通俗的語言和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
第四章 政治小說的歷史認識價值
及時節 揭露賈似道奸臣誤國
第二節 鞭笞嚴嵩父子陷害忠良
第三節 愛國情懷的悲喜劇
第四節 公案小說所反映的浮世百態
第五章 儒家倫理思想的宣揚
及時節 正面孝悌思想的歌頌
第二節 嫡庶爭產矛盾
第三節 后母與前妻子的矛盾
第四節 婿與繼子、贅婿間的矛盾
第五節 離亂中的悲歡離合
第六章 道家傳說的哲理性和幻想性
……
第七章 佛家禪戒與人性的沖突
第八章 婚俗與婚姻喜劇沖突
第九章 妓女華章的藝術典型
第十章 各種風俗描寫的深厚文化底蘊
附:"三言"中的俗語、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