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空間的簡單以及室內空間的缺乏指向性,使其具有更多的神秘因素,從而成為攝影家鏡頭中的一個神話--一個與記憶有最多相關性的神話;本書收集了貯藏著攝影家私人記憶空間的影像,羅列在讀者面前,希望讀者能從中得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人類生存的空間,就像一個大舞臺,人類在其中來來往往或喜或哀,于是空間不再只是客觀的獨立的存在,成為人類情緒的載體而"舞臺"一瞬的凝固,便成一幀景。我們將這套攝影叢書取名為"內心的景",這表明了我們的態(tài)度;景,可以是客觀的、物質化的,也可以是主觀的情緒化的,它可以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而這套書的三個分冊《自然精神》、《都市靈魂》、《室內劇情》,其圖像來自三個不同的"舞臺"——自然、都市、室內。每冊二百余幅世界攝影家的景觀佳作,中國攝影金像獎攝影理論獎得主林路深入評析景觀攝影文化。
林路,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廣告與網絡傳播系副教授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1980年開始接觸攝影,早期長于風光攝影和暗房特技制作,90年代以后主要從事國外攝影理論的翻譯和攝影理論的研究。迄今共有五十多幅藝術攝影作品獲獎或入選影展,出版攝影理論和技術專著四十多本,發(fā)表
前言——攝影家的"室內劇情"存在的意義
壹 十二位攝影家講述的室內故事
一 施莫爾茲父子:建筑空間的再創(chuàng)造
二 薩洛蒙:在現場光中潛行
三 曼 雷:不知疲倦的攝影實驗家
四 休德克:等待春天的布拉格詩人
五 奧特布里奇:超現實主義理念和咒語
六 哈爾斯曼:精通心理學的超現實主義攝影家
七 牛頓:戀物情結、反叛
八 厄韋特:將博物館作為私人照相簿
九 克萊因:后臺目擊者
十 邁克爾斯:在室內營造白日夢
十一 弗哥特:單單純性和神秘性融合在一起
十二 布蘭科:在燃燒的色彩中尋求野蠻的美麗
貳 八種色彩紛呈的室內構成
一 面對電視機產生的興奮與虛無
二 作為私人化的實驗性過程的自由
三 在室內上演的感情故事
四 在室內靜態(tài)景觀中"聆聽"時間的流動
五 在玻璃和金屬之間小心雕琢的攝影家
六 亦真亦幻的室內夢境
七 "1 1>2"的組合畫面
八 假如車廂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室內空間
后記 從上帝的住所到凡人的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