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以產業集群為視角,分析都市蔬菜產業集群發展的現狀、特征及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并對都市蔬菜產量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實證檢驗.研究結果表明,都市的蔬菜產業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同時,蔬菜產業對經濟增長有推動作用.都市蔬菜產業集群發展主要得益于生產要素高度集聚和龍頭企業的帶動,并且集群促進了當地農民就業和新技術引進,帶動了投資以及出口創匯.不過,都市蔬菜產業集群的發展盡管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比如集群缺乏核心競爭力等.因此,促進都市蔬菜產業集群進一步發展,需要各參與主體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比如加快科技進步、增強自主研發能力等,以提高通海蔬菜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
《上海蔬菜經濟研究會》(以下簡稱:研究會),核準登記日期是1987年5月5日。1987年7月26日產生了研究會的及時屆理事會,首屆理事會名譽會長是當時的上海市政府副市長裴先白,會長是當時的上海市農委主任逢樹春,副會長分別由市商業二局、市農業局、市蔬菜公司、市蔬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等有關單位的領導或專家擔任。至今已經是第五屆了,登記機關是上海市社會團體管理局,領導單位是上海市農業委員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由于歷屆市委市政府對上海市“菜籃子”工程的關心和重視,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研究會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過程,也分享了改革開放的成果。在開展蔬菜經濟理論研究,學術交流,發展商品經濟,組織交流信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年齡層次合理、專業結構匹配、具的上海蔬菜專家服務隊伍,以上海市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領頭,專業執業人才為主體、經驗豐富的專家隊伍為支撐的行業人才梯隊。同時,在農產品生產流通領域:江橋、江陽農產品批發市場及137個上海蔬菜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都有我們的會員,建有多個部級、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及時部分征集專家論文
推進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構建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李珍珍葉建平沈海斌
上海市建立蔬菜調控目錄制度的思路與基本框架李強
上海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踐與探索金英陳云曹云
蔬菜園藝場可持續生產模式的探索與建議楊華麗崔軼雄黃丹楓
為都市生態農業發展撐好“保護傘”沈耀家
農業標準化安全生產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問題徐鳳嬌馬天馬鐵軍
奉賢區蔬菜產銷模式的思考與實踐李一帆施穎紅曹歡歡
崇明縣蔬菜產銷現狀及其發展對策建議陳德章陳磊
崇明縣蔬菜生產核心基地的成本收益分析陳磊陳德章
完善閔行區農產品安全監管體系的思考郁達義
閔行區蔬菜產銷現狀調查與發展思路探索偶曉捷朱慧郅陸國岐路鳳琴陸奕
上海市蔬菜園藝工職業技能發展現狀研討趙勝榮秦梁朱繁夏冬明徐菲
蔬菜“第六產業”模式發展案例與分析許爽朱為民
上海市地產蔬菜產銷對接路徑現狀分析魯博朱為民衣開端談平
依托科技創新發展種源產業新模式孫秀梅
企業化運作推進蔬菜機械化工廠化生產的現狀及思考郝良改胡晶晶
“互聯網 ”背景下上海市蔬菜生產信息追溯新舉措徐正利沈海斌李珍珍
蔬菜標準園創建的實踐與思考陳玨
上實農業園區花椰菜生產現狀研究施興榮熊飛李華
享農休閑農業概念規劃倪林娟
構建蔬菜全產業鏈向農業綜合服務商轉型劉光基孫秀梅
關于閔行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設的問題與建議王能郁達義
寶山區陽臺蔬菜的示范推廣郝春燕王惠林張翠霞張峰豪周淑琴
Imec膜栽培高品質蔬果關鍵技術張宏偉牛曉棟孫文文王翠梅
奉賢區黃秋葵入選名特優新品的探索唐玉英湯海軍郭欣欣鄒瓊
上海市蔬菜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現狀及發展研究李建勇沈海斌 朱恩唐紀華李恒松張瑞明
標準化和“三一聯動”使青浦茭白效益不斷凸顯王桂英
設施蘆筍土壤生態保育十大關鍵技術孟凡磊陳泉生邵鋒
外源鈣緩解黃瓜幼苗低氧脅迫傷害的蛋白質組學研究何立中李斌陸曉民陽艷娟郭世榮
上海地區高效生態蔬菜茬口土壤質量監測與分析路鳳琴李建勇沈海斌陸奕陳火英
213份鮮食玉米自交系的遺傳多樣性分析俞平高張紅偉王慧周鵬李炯張微微
黃瓜加密圖譜構建及果實性狀基因(QTLs)定位張微微何歡樂袁曉君俞平高潘俊松蔡潤
羅漢菜栽培技術周曉晨陳玨倪江龔瑋
第二部分研究會會刊論文精選(2015—2016)
如何有效加強地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顧月紅
淺談區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及責任落實于彩琴王文平
浦東新區蔬菜園藝場生產經營現狀與發展對策袁娟吳寒冰
淺談我國現行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謝仁菊
強化配套服務為高效設施農業發展提供保障沈玉瓊沙宏峰李建
連云港市開展“農超”對接的對策與建議路輝李筠孔令軍劉偉
多利農莊推廣應用綠色防控技術生產有機蔬菜嚴寶華陳杰張丹萍
關于改進如皋市蔬菜質量安全檢測監管模式的建議展錦波
美國現代農業對畢節市蔬菜產業發展的啟示孫川川鄭元紅陳祖瑤牟東嶺周金鐘
惠山區“三品一標”發展成效和措施李霞
甕安縣蔬果產業發展的探索與思考賈朝應
2013—2015年浙江省蔬菜產銷特點及穩定蔬菜價格的對策與建議杜葉紅翟福勤
靖江市蔬菜種源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韓利
啟東市設施蔬菜植保工作現狀及發展建議唐凱健高雪
如皋市設施蔬菜質量安全生產技術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成效李建沙宏鋒
保質保量狠抓蔬菜安全生產黃衛
后記
[1]推進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構建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進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構建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李珍珍1葉建平1沈海斌2
(1上海市農業委員會蔬菜辦公室,上海黃浦;2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上海閔行)蔬菜廢棄物的有效處理不僅關系到資源的再利用和環境安全,同時,與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相關。為防止蔬菜廢棄物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環境污染,應大力推進上海市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促進上海市蔬菜生產持續、健康發展,構建新型蔬菜循環經濟模式。1蔬菜廢棄物生產現狀11現狀蔬菜廢棄物是指由于蔬菜生產、加工等而產生的目標組織以外、沒有被合理利用的部分。據統計,2014年上海市常年菜田面積549萬畝(15畝=1hm2。全書同),播種面積178萬畝次,蔬菜上市量330萬t,全市每年蔬菜廢棄物總量達244萬t,每畝次蔬菜廢棄物產生量137t。從當前蔬菜經濟利用實際和產生廢棄物的形態,蔬菜廢棄物主要有葉菜類、莖稈類、藤蔓類、水生類以及多年生蔬菜等。其中,青浦區15萬畝茭白,廢棄物達12萬t,每畝(1畝≈667m2。全書同)廢棄物量8t;崇明縣1萬畝蘆筍,廢棄物量約10萬t,每畝廢棄物量10t,較其他蔬菜種植區域集中,但廢棄物量大得多。2014年市郊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量僅29萬t,占到廢棄物總量的116%,還有384%用于飼喂牲畜或直接還田,剩余30%則堆置田邊、溝邊待其自然腐爛,20%直接曬干焚燒,對生態環境安全造成一定影響。12政策扶持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外陸續開始研究專門針對蔬菜廢棄物的處理方法,主要包括好氧堆肥、厭氧消化法以及好氧、厭氧聯合處理法,這些方法能生產出有機肥料和回收沼氣能源。國內近年來對蔬菜廢棄物處理多集中在堆肥研究上,各省市在積極推動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如北京市、貴州省等在循環利用方面進行了一些研究性、探索性的扶持,但目前各省市尚未對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進行專項補貼。上海市農委為促進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通過設施菜田建設、綠葉菜上市量考核獎勵資金以及蔬菜標準園創建等政策支持,共投入2 800萬元左右用于蔬菜廢棄物處理設施設備基礎性投入,結合第五輪3年環保行動計劃要求,市郊菜區已建成50個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點,進一步提高了蔬菜廢棄物處理能力。在推進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循環利用過程中,各區縣根據建設規模和內容補貼各有不同,寶山區利用考核獎勵資金對區內14個園藝場蔬菜廢棄物處理給以8萬元的建設補貼,松江區對建設的8個蔬菜廢棄物堆肥處理給以25萬~35萬元補貼不等,金山區利用設施菜田建設項目建設9個沼氣發酵工程,一次性補貼在30萬元左右,奉賢區、崇明縣等區縣也有一定的補貼政策。2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模式結合國內外研究成果及上海蔬菜生產基地調研實際,目前本市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主要有4種模式:一是蔬菜廢棄物肥料化利用模式;二是蔬菜廢棄物能源化利用模式;三是蔬菜廢棄物飼料化利用模式;四是蔬菜生產單位聯合有機肥廠制肥模式。21蔬菜廢棄物肥料化利用肥料化利用是借助專門的設施設備將蔬菜廢棄物進行粉碎、堆置、發酵,將“廢料”變“肥料”,循環利用。添加畜禽糞便充分腐熟后生產的有機肥經專業檢測部門認定可達到商品有機肥標準要求。當前通過政策引導,技術人員負責,對有條件的園藝場或蔬菜生產企業搭建棚架、硬化地面、購置設施機械等進行補貼,在漚堆制肥上不斷探索,積極示范推廣。松江區補貼建設8個園藝場進行肥料化利用,寶山區14個園藝場建設了簡易的堆肥設施,奉賢區4家園藝場開展堆肥利用,該模式在全市其他區縣園藝場或合作社也均有應用。22蔬菜廢棄物能源化利用通過沼氣發酵工程,生產沼氣能源,及沼渣、沼液等生態肥料,沼氣可用于基地食堂燒飯和發電加工飼料,沼液作為液肥用于蔬菜生產,沼渣可用于底肥,是遲效速效兼備的無公害肥料。目前,金山區已建成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處理點8處,與漚堆還田技術類似,要求處理前將蔬菜廢棄物進行簡單的碎化及晾干處理后,人工均勻投放入池內。根據不同蔬菜廢棄物,添加促進有機物料腐熟發酵的菌劑,及相應的玉米秸稈、人畜糞便等,同時,要加入足夠數量的沼氣接種物,沒有沼氣細菌的作用,池內有機物就不會轉變成沼氣。23蔬菜廢棄物飼料化利用崇明縣港沿蔬菜公司利用蘆筍秸稈開發生物營養飼料,運用仿生學原理,將蘆筍莖秸進行深度生化加工,改變其物理化學性質,將莖秸轉化為消化吸收率高、營養好、吃口軟香的飼料,用以滿足不同動物及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目前主要在崇明白山羊飼喂方面進行研究試驗。24蔬菜生產單位聯合有機肥廠制肥聯合制肥技術主要是針對不具備廢棄物處置能力的蔬菜園藝場及合作社,但具有靠近肥料廠的區位優勢,將其產生的蔬菜廢棄物運送至有機肥廠統一加工處理的模式。目前,青浦區茭白廢棄物主要依托上海練科生物有機肥公司加工生產有機肥,青浦區茭白有其特殊性,廢棄物量大,但生產區域集中,適度規模化種植便于莖葉廢棄物收集和回收處理,針對這一特點,青浦區茭白處理與有機肥合作的模式極大地解決了青浦區茭白廢棄物有效利用的問題,適宜進一步推廣應用。3取得成效上海市通過50個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點建設,對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一是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極大地解決了基地內蔬菜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對規模化基地周邊河道和地下水起到了保護作用,優化了菜田生態環境,將蔬菜廢棄物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資源加以充分利用,推進了生態文明建設。二是土壤狀況不斷改良。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點自制有機肥回施到菜地,起到了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培肥地力的作用,部分規模化基地自制有機肥能夠做到自給自足,平均每畝施用2t以上,基本無需采購商品有機肥,平均畝減化肥使用量30%左右,降低了化肥的使用成本。三是病蟲為害有所減輕。摒棄了原有的隨意堆置任其腐爛的原始處理方式,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點區域范圍內有效地減少了害蟲、病原菌棲息地,防止了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減少了農藥的使用。4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存在問題41重視程度不夠雖然政府出臺了諸多政策用于發展蔬菜生產,但在蔬菜廢棄物處理及綜合利用上,缺乏相關的政策支持,與糧食、畜牧政策相比,明顯存在政策缺位、嚴重滯后的局面。而合作社和菜農更注重蔬菜生產效益,對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缺乏必要的思想認識,重視程度不夠,并未充分認識到蔬菜廢棄物作為資源應有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同時,對于焚燒和隨意堆置造成的環境危害認識不足,缺乏實施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動力。42處理成本偏高肥料化利用畝均成本達630元/畝,而農民采購商品有機肥除去政府補貼,自己只需支付200~300元/t,遠低于自己生產的成本,而沼氣發酵運營維護費每年達7萬多元,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一方面提高了生產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加大了人力物力資源投入,加重合作社和菜農的負擔,同時,蔬菜比較效益低,不利于資源化利用在蔬菜廢棄物上的應用。43技術難度較大目前,郊區雖有部分基地在進行了小范圍的嘗試,但大多數區縣及園藝場還處于起步和觀望狀態,總體上缺乏適應蔬菜廢棄物的專項處理技術。由于規模化基地場條件差異,蔬菜廢棄物種類不同,操作人員技術水平的不同,操作存在一定難度,特別是機械設備的操控。肥料化利用和能源化利用均需按照相應的操作規程,并且定期清理,需要技術人員負責。沼氣工程發酵存在一定難度,部分合作社沼氣池酸化嚴重,不能有效出料,并且定期需做專業清理,對制成的沼液、沼渣難以充分利用。44配套設備不足蔬菜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中對于配套機械的使用方面還在探尋更合適的設施,特別是粉碎、翻堆機械,工作效率不高。同時,現有的設備未得到及時保養和維護,導致不能得到正常的運作,影響堆置肥料的進程。5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政策建議蔬菜廢棄物的處理,已成為生產管理部門、技術部門和農戶頗感頭痛、無奈的生產實際問題,也成為農業清潔化生產的一大難題。蔬菜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對于緩解資源不足,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51加強宣傳引導,統一思想認識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認真貫徹落實《上海市2015—2017年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關于著力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努力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文件要求的重要舉措,也是相應國家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廣大蔬菜生產企業的現實要求,為此,應形成政府部門、技術部門及生產企業等各方合力,加大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宣傳教育力度,加大對企業、園藝場、蔬菜種植散戶的宣傳培訓,使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從根本上改變農戶對傳統處理廢棄物的認識。52建立專項資金,加大政策傾斜設立專項資金用于鼓勵和扶持規模化園藝場開展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相關職能部門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明確部門職責,擴大宣傳覆蓋面,提高政策的知曉度,規范操作流程,動員有條件的園藝場和生產企業將蔬菜廢棄物充分利用起來。加大對已建成的50個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點的扶持力度,對青浦區茭白和崇明縣蘆筍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點進行重點扶持。同時,本著成熟一家發展一家的原則,逐步擴大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范圍。有條件的地區,應結合當地蔬菜產業實際,爭取相應的配套政策,加快開展此項工作。53注重技術攻關,加緊配套應用組織力量開展技術研發、技術集成,加大機械設備開發力度,把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放在突出位置,依靠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工程技術,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涉及資源化利用過程中相關輔料的研究,如發酵工程中微生物的篩選和合適生物菌劑的培育以及相關農業機械裝備的購置應用,如秸稈還田機、秸稈粉碎裝置等的配套完善,不斷推進科技創新,提高廢棄物利用機械化水平。盡快形成與蔬菜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相銜接、與農業技術發展相適宜、與農業產業經營相結合、與農業裝備相配套的技術體系。形成適合于規模化生產基地的有效的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模式,在郊區基地上進行推廣應用。
[1]上海市建立蔬菜調控目錄制度的思路與基本框架上海市建立蔬菜調控目錄制度的思路與基本框架李強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上海閔行)摘要蔬菜調控目錄制度是通過篩選部分蔬菜品種,實施相應的配套政策,以確保這些品種的穩定供給,從而達到對整個蔬菜市場的有效調控。本文在探討上海市建立蔬菜調控目錄制度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的基礎上,對上海市蔬菜調控的目標、品種、價格范圍和手段等目錄制度的基本內容和框架進行了探討。關鍵詞蔬菜調控目錄制度價格調控市場預警1上海市建立蔬菜調控目錄制度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蔬菜調控目錄制度是通過篩選部分蔬菜品種,實施相應的配套政策,以確保這些品種的穩定供給,從而達到對整個蔬菜市場的有效調控。上海是一個擁有2 400多萬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日均消費蔬菜約15萬t,但上海耕地面積只有1 900km2,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12畝(1畝=667m2,下同),不足全國人均水平的1/12,確保蔬菜供應與蔬菜價格的相對穩定是重大民生問題。11上海市建立蔬菜調控目錄制度的必要性111蔬菜產銷對時間空間匹配的要求非常嚴格總體上講,蔬菜都不耐儲運,從而蔬菜價格形成的范圍非常狹小,同一個時間不同市場價格都有很大的區別。表1顯示,不同市場同24小時的價格不一樣,2015年6月20日上海市3個不同的一級批發市場的青菜的平均價格較高和低相差165元,較高平均價是低平均價的185倍。即使是同一個市場同24小時不同時段的價格也不一樣,2015年6月20日當天,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青菜的較高價和低價相差12元,與均價比上下波動幅度為20%;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的較高價是低價的接近2倍。表2顯示,同24小時不同地點的田頭市場價格差距也非常大,2015年6月19日,上海田頭市場青菜價格低的是金山區亭林鎮油車村,每千克16元,較高的是浦東新區大洪園藝場,每千克47元,是低價的接近3倍,即使在同一個區,浦東新區大洪園藝場47元每千克的價格是浦東新區環東基地20元每千克的235倍。這種巨大的價格差,除了有質量差異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由同一時點的供求對比狀況決定的,對市場的合理引導和調控,可以縮小這種差距。
表1上海一級批發市場青菜交易情況(2015620)(單位:元/kg,t)
交易市場低價平均價較高價交易量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303642270上海江楊農產品批發市場2835451140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1619530274表2上海田頭市場青菜交易情況(2015619)
田頭市場價格(元/kg)閔行區浦江鎮永豐村24寶山區羅店鎮蔡家弄村20奉賢區奉城鎮北宋村25松江區泖港鎮黃橋基地18松江區葉榭鎮興達村23金山區亭林鎮油車村16青浦區重固鎮新豐村36青浦區淀盛蔬菜合作社22浦東新區大洪園藝場47浦東新區爽快合作社26浦東新區環東基地20崇明縣上海綠瑞蔬果專業合作社18崇明凈達蔬菜專業合作社20112蔬菜價格大幅下跌會嚴重損傷生產者的積極性目前,上海蔬菜基本實現了適度規模和規模化經營,而且,未來的規模化經營程度會越來越高。在規模化經營情況下,價格的大幅下跌將會對生產者造成巨大損失,從而嚴重損傷生產者的積極性。以冬季青菜生產為例,畝產約為15t,每千克成本約為1元,若價格為每千克09元,一畝的損失就達到150元,若下降20%,每畝損失就達300元,一般一個規模種植戶能種10畝,一茬(約2個月)青菜就損失3 000元,實際情況是,若是沒有合理引導和調控,價格下降50%甚至以上都很正常,如果這樣,一茬青菜一個農戶就損失7 000元。如果根據利潤率來算,由于進入門檻低,利潤率達到20%(即約為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的7倍),應該是非常不錯了,但農產品價格下降20%也非常普遍,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合理的調控,農產品價格的下降非常容易的就把生產者賺的即使是暴利(例如,20%)的錢吞噬掉。所以,最近幾年國內部分地區沒有政策支持的蔬菜生產,其菜農的積極性有所下滑。
113蔬菜價格大幅上漲會令消費者有非常明顯的感受,也一定程度會影響消費者的生活質量盡管隨著人們的收入水平的上升,購買蔬菜的支出在總的消費支出的算不了什么,以2014年為例,上海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約為3萬元,其中,食物支出約為1萬元(恩格爾系數33%),蔬菜人均消費量約為100kg,若按平均價5元/kg,一年人均蔬菜消費只有500元,為全部支出的167%,食物支出的5%,這是非常小的比例。即使蔬菜價格上漲,達到10元/kg,一年也只是多支出500元,大約是一件質量稍微較好的襯衣的價格,但是為什么市民對蔬菜價格上漲很敏感呢?這就像目前上海市公交車的價格是每次2元,如果上漲,到4元,即使每天上下班坐2次,24小時多4元,一年多1 500元左右,大概相當于請朋友到酒店吃一次飯,但民眾肯定會抗議,甚至會走上街頭。為什么人們對蔬菜、公交車漲價敏感,對衣服、酒店吃飯漲價不敏感,因為,蔬菜和公交車是必需品,是每天都在支付,每天都有感覺,衣服和請朋友吃飯不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這就是群眾的心理。實際情況是,由于人們在買蔬菜時,如果原本1元的,突然漲到15元,人們可能就會反彈,或許就會減少購買,從而影響生活質量。所以保持蔬菜價格在人們的心理接受范圍是很重要的,這種范圍是多少主要取決于人們的收入水平以及購買者的年齡階段。收入水平越高,年齡約年輕,接受范圍越大,收入高、工作繁忙的年輕人一般對價格波動沒有感覺,甚至也記不住價格,昨天1元變為今天的2元,也沒有感覺;收入低、相對比較清閑的中老年人對價格就很敏感,漲1毛錢也有感覺。12上海市建立蔬菜調控目錄制度的可行性121調控的有效性對一部分,甚至是總量中少部分的品種進行調控就能實現對蔬菜價格整體水平和價格波動有效調控的原因在于大多數蔬菜產品之間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替代性,如果能夠篩選出對其他品種具有較強替代性的品種,并確保這些品種的價格水平相對較低且穩定,那么,其他品種的成本上升或短期供給變化,也不會帶來價格的大幅上升和波動。122調控的科學性減少行政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大方向。調控品種越多,行政干預越深、行政成本越大;市場運行中人為因素越多,政策中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就越多。對少量關鍵品種進行考核和調控,一方面讓更多品種由市場調節,確保市場機制能夠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保障市場的平穩運行,符合科學行政的要求。123調控的性性是對政策實施能夠實現政策目標的要求,對重點品種進行調控就能夠實現政策的目標,是由市場機制的規律性決定的。只要品種選擇科學,調控措施得當,根據市場供求規律,平抑物價、穩定市場等政策目標將能夠地實現。2上海市蔬菜調控目錄制度建立的基本思路21調控的目標建立蔬菜調控目錄制度總的目標是保持市場的穩定,延伸下去,包括三大具體目標:及時,保持市場價格的基本穩定,市場的穩定首先表現為價格的基本穩定,也就是價格的波動幅度能夠控制在一定范圍。第二,保護消費者的消費利益,蔬菜是消費者的剛性需求,蔬菜價格上漲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利益,所以,基于消費者利益,價格上限是調控的主要著力點之一。第三,保護生產者的經濟利益。生產者的經濟利益決定了生產者的積極性,保護生產者的積極性是保障市場穩定的根本之策,價格下限是決定生產者經濟利益的主要因素,從而也是調控的主要著力點之一。22調控思路探討:以價格定產量還是以消費定產量從根本來講,要穩定市場,最終是依靠市場供給量的穩定,市場供給量穩定了,價格自然就穩定了,所以,只要供給量確定了,就可以通過各種措施來穩定這個供給量,確定合理供給量是建立調控制度的核心所在,但這個供給量應該是多少呢?確定合理供給量有2條路徑。及時,基于價格和供給量之間的關系,通過確定合理價格范圍來確定合理的供給量范圍。第二,如果消費量有一個大致區間,就直接根據消費量范圍來確定合理的供給量范圍。221根據合理價格范圍來確定合理的供給量范圍這個問題的分析需要分三步走。及時,供給量與價格之間是否是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在理論上講,供給量上升,價格下跌,供給量下降,價格上漲,似乎供給量和價格之間有一一對應的關系。實際情況并非如此。①即使按照經濟學理論來講,一種商品的價格也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本身的供給量、其他互補產品和替代產品的價格,同一個供給量,其他產品價格一變,該商品的價格也可能變,即使西紅柿的供給量不變,只要茄子的價格變了,也會影響到西紅柿的銷售,從而影響到西紅柿的價格。②根據上面提到的實際交易情況看,上海市青菜的批發價格同24小時在不同的市場,同一個市場在不同時段的價格都不一樣,少則相差20%~30%,多則差1~2倍。全市的供給量24小時只有一個,價格卻有很多,供給量如何與價格一一對應。第二,是否存在合理價格范圍?所謂合理價格范圍,應該包括基準價格和波動范圍兩個因素。首先,是否存在合理的基準價格?是否合理應該同時考慮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從生產者角度考慮應該是成本加適當的利潤率,實際情況是每一種蔬菜的成本由于生產者規模和設施的區別,單位成本有所差別,但大致可以根據主流的規模和設施來確定,利潤率也大致可以確定,但可以肯定,生產者的基準價格很難是一個的數據;從消費者角度考慮,是否存在合理基準價格?這是非常困難的,消費者只能通過比較選擇,不會存在價格,對于消費者來說,青菜的合理價格,是15元,還是2元,或是3元,是不清楚的,我們只是知道如果質量相同,有15元的,消費者不會選擇2元的。或者可以說,消費對價格波動敏感度超過基準價格。其次,是否存在合理波動范圍,對于生產者來講,只要低于成本價,生產者就會虧損,到底下降多少,生產者能承受,這與生產者的實力有關,而且肯定不能老是虧損,所以很難講,到底波動下限是多少是合理的,很難,重要的是能夠保障生產者在較短周期內能夠獲得適當的利潤率,否則,就會離開這個行業。對于消費者來講,到底上漲多少,關鍵看消費者的承受能力,也很難,重要的是不能一直漲,但正常的情況,價格上漲會引起生產的增長,一般不會長期上漲,除非成本不斷上漲。所以,政策不能把波動范圍定得過小,否則,經常性的觸發市場干預,因此,需要根據經驗確定,如果80%的時間在20%以內的幅度內波動,那么就應該認為20%的波動幅度是正常的。第三,在實踐中能否判斷價格是否在合理范圍?如果價格和供給量一一對應,價格波動的合理范圍也能確定,剩下的問題就是能否很簡單的判斷價格是否在合理范圍內,這其實也很復雜,原因同及時點,即使同一市場,不同時段的價格都不一樣,而且往往相差的價格還比較大,到底采用哪一個價格,還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為此,我們認為以合理價格范圍來確定合理的產量范圍,進而實施調控是存在很多實踐障礙。222根據消費來確定合理的供給量范圍整體上講,蔬菜屬于生活必需品,一般不會出現價格高了就大幅減少購買,也不會出現價格低了就大量地購買,也就是人們對蔬菜的消費總量是有一個范圍的,這個范圍主要與人們的營養需求、消費習慣和收入水平有關,即在短期內是相對穩定的。但有一個問題,由于蔬菜相互之間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一般很少有一種蔬菜的消費量是固定的,但某一類蔬菜有可能是相對固定的,例如,在上海市居民的消費中,從重量上講,綠葉菜基本上要占到蔬菜的1/4,但綠葉菜中的哪一種占多少,一般又不固定,幾種菜相互之間具有替代性。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確定供給量范圍的方法,就是根據年人均消費量確定城市總消費量,然后根據城市總消費量來確定總供給量的合理范圍,根據供給量的合理范圍確定生產面積和均衡供應方法,這就是上海市20萬畝常年綠葉菜菜地的確定來源。這樣確定的供給量有三點好處。及時,在總供給量和總消費量基本一致的情況下,通過合理引導生產和流通,價格應該是平穩的,即使有個別或局部的超高價或超低價,都不會引起市場的大幅波動,市場的力量能夠引導總體平衡。第二,消費者可能得到較平穩的價格,生產者可以獲得非暴利,但基本適當的利潤率,在競爭狀況下,生產者可以獲得成本 平均利潤率。第三,政府調控相對簡單,只需根據消費量的長期趨勢,適度增加供給量,即可保持市場穩定,而無須根據個別價格情況進行過度干預。23調控的工具根據上面的分析,政府對蔬菜的調控,關鍵是保持生產規模的穩定,從而調控工具主要包括三大類:一類是生產條件的支持,從而保持面積的穩定;一類是生產成本支持,使菜農不虧損,確保菜農的積極性;另一類是應急措施,確保出現突發狀況時,能保障市場的基本穩定。3上海市蔬菜調控目錄制度的基本框架根據上面分析的建立上海市蔬菜調控目錄制度的基本思路,對上海市蔬菜調控目錄制度的基本框架分析如下。31品種選擇調控品種選擇的關鍵在有效性,包括兩個有效性,一是能對所選擇品種的市場進行有效調控,保障所選擇品種的市場基本穩定;二是通過所選擇品種的調控,實現對整個市場的有效調控。首先,能夠對選擇品種進行有效調控,就是要確保選擇品種的價格基本穩定,要實現價格基本穩定,政府只能通過調控供給量,不能直接限價或提價,也就是政府能夠對市場供給量進行有效調控。地方政府調控本地市場供給量可以做2件事:一是調控本地生產規模,并確保這些生產出來的產品主要銷往本地;二是從外地組織采購。但也有2件事是不能做的,一是人為阻止本地生產者銷往外地;二是人為阻止外地生產者銷往本地,這2件事是違反市場的。因此,地方政府真正能夠做的,就只有2種情況,一是所調控的本地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只能在本地賣,政府不用阻止,生產者也不能賣出去;二是通過相關補貼要求相關企業從外地采購。根據上海的具體情況,上海的綠葉菜一般不會賣到外地去,這是由綠葉菜的不耐儲運特點決定的,也就是說,從生產角度,上海市只能調控綠葉菜,其他大宗蔬菜,如黃瓜、番茄、茄子等,即使上海扶持了一定的生產規模,當本地價格低于外地價格時,上海市不能阻止生產者將這些產品賣到外地去,所以根據總消費量確定的總生產量,根本無法保障都賣到上海市場;同樣,當本地價格高于外地價格時,尤其是本地價格已經等于或低于成本價時,上海市也不能阻止外地產品賣到本地來,無法通過保持本地價格以保障農民利益。總之,只要屬于大流通品種,上海市就很難通過調控本地生產來確保價格的穩定,只要是地產地銷的產品,就可以通過調控本地生產來實現這些品種的市場穩定。就目前來看,一個品種的產量和銷量主要都在上海市本地進行的就只有綠葉菜,所以上海市能夠有效調控的就只有綠葉菜。其次,通過所選擇品種的調控,實現對整個市場的有效調控,這要求所選擇品種在整個市場的重要性和基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