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突破工作、學習的瓶頸期嗎?你想改變低迷的現狀嗎?你想給單調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嗎?那就跟隨創意實踐狂小山龍介一起,用創意點亮生活吧!
好創意并非可遇而不可求,小山龍介在本書中以親切幽默的方式向讀者傳授了89個引爆創意的小竅門。喝咖啡、散步、洗澡……在作者眼中,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小事都可以變幻成開啟創意大門的金鑰匙。點燃創意,原來如此簡單。本書是一本極其簡單實用的創意行動手冊,廣告人和創意工作者可以通過閱讀本書輕松擺脫思維瓶頸,每個懷揣夢想的普通人也可以通過本書所授的創意妙招打開大腦,走向特立獨行的精彩人生。
思維卡殼、靈感枯竭?別再抓耳撓腮、苦思冥想了!
89個創意妙招幫你捕捉靈感瞬間?突破職業瓶頸?激活創意潛能
讓你隨時隨地,創意爆棚!
創意存儲 創意輸出 創意管理 時下in的創意整理術
幫你點亮創意,喚醒生活的無限可能
本書特點
留住稍縱即逝的好創意
手機掛件掛支筆,當場記下新鮮出爐的創意
巧用手機的錄音功能,及時錄下創意的旋律
用博客公開創意,用SNS擴散創意
妙用思維導圖,整理靈感火花
整理信息,構筑創意數據庫
按時間順序管理記事本,對抗遺忘
用記事本創建自己的詞典,隨身攜帶流動信息庫
巧用名片夾,讓名片成為活生生的人脈資源庫
打造催生金點子的環境
在公共場所進行游牧式工作,吸收靈感
設置工作背景音樂,輕松切入工作狀態
在地鐵上忙里偷閑,召喚靈感
小山龍介
日本知名暢銷書作家、Bloomconcept股份公司董事、“赫曼全腦模型”推廣人、業務咨詢師、生存技能培訓教練,他擅長利用“整理術”處理工作與生活中繁雜的事務,所以身兼數職仍能從容不迫地享受生活。近年來,小山龍介經常以整理術為主題,舉行演講、研討會和企業研習講座,積極地向在職場中苦苦掙扎的菜鳥傳授工作秘訣。
除本書外,小山龍介還著有《整理的藝術》《整理的藝術2:時間是整理出來的》等書。
原尻淳一
日本龍谷大學研究所經濟科研究碩士,后來進入知名廣告公司工作,專門從事飲料和食品的品牌宣傳策略規劃。現為艾回娛樂股份公司(AVEX ENTERTAINMENT)品牌策略部門市場調查室課長,主要負責藝人的品牌贊助、市場調查和訂定公司日程計劃等工作。
譯者簡介
阿修菌
蜀中邛州人,偽腐偽宅80后,日語碩士,從事英、日、中三語互譯。
創意整理術概念圖
前言
及時章信息處理妙招:留住稍縱即逝的創意
創意整理術
手機掛件掛支筆
創意整理術
名片夾里暗藏創意
創意整理術
盡快忘掉剛才想到的主意
創意整理術
盡早扔掉記錄了創意的筆記
創意整理術
用語音筆記輸出你的創意
創意整理術
用博客公開創意,用社交網站擴散創意
創意整理術
手機筆記法
創意整理術
思維導圖筆記法
創意整理術
按時間順序管理記事本
創意整理術
資料整理到項目文件夾中
創意整理術
將流通型信息轉化為庫存型信息
第二章時間管理妙招:抓住靈光一閃的瞬間
創意整理術
用電腦管理日程表
創意整理術
星期五晚上確認下周的日程
創意整理術
讓你的日程表“彈性十足”
創意整理術
耗時15分鐘以上的工作都要寫入日程表中
創意整理術
要用零碎時間搞定ToDo列表
創意整理術
用一站地、三支曲子的時間想出點子
創意整理術
充分使用周日程表
創意整理術
用三個月的計劃表來實現和諧生活
創意整理術
同時記錄別人的日程表
創意整理術
建議開會只開15分鐘
創意整理術
抓住靈光一閃的瞬間
第三章整理妙招:用編故事的方法構建信息數據庫
創意整理術
鶴見良行工作術中的數據庫妙招
創意整理術
用記事本創建自己的詞典
創意整理術
我的米其林美食卡
創意整理術
嚴格挑選人脈
創意整理術
把想看的書和想見的人加入到“關注列表”中
創意整理術
讓書架變身為知識數據庫
創意整理術
把社交網站當做論文寫作工具
創意整理術
用照片創建故事數據庫
創意整理術
給不好記的東西“添油加醋”
創意整理術
“出租車導航”與“指揮部下”的相同之處
創意整理術
用編故事的方法構建信息數據庫
第四章五感妙招:品味來自眼、耳、口、鼻、身的感動
創意整理術
思考是生理現象
創意整理術
晚上九點前睡覺
創意整理術
使用眼罩的睡眠妙招
創意整理術
早起淋浴,洗出好創意
創意整理術
在秘密花園進行游牧式工作
創意整理術
在辦公室里開個茶會
創意整理術
用簡單工作激發創造力
創意整理術
用鋼筆畫線
創意整理術
思維卡殼時,奔赴現場接地氣
創意整理術
一秒兩步,走出好創意
創意整理術
播放自己的主題曲
創意整理術
確定開始工作時的儀式
創意整理術
吃些升糖指數低的食品
創意整理術
找到激發創意的模式與風格
第五章思維妙招:與創意邂逅,與創意離別
創意整理術
兩個思維路徑
創意整理術
翻轉創意的“陰陽思維法”
創意整理術
直指本質的“三角思維法”
創意整理術
用實體工具來構思創意
創意整理術
改變語調
創意整理術
多看些“好東西”
創意整理術
通過定位圖促發形象思維
創意整理術
在曼荼羅九宮格上下點功夫
創意整理術
用雜志碎片做拼貼圖板
創意整理術
妙用同義詞詞典
創意整理術
使用PPT進行“單人創意頭腦風暴”
創意整理術
善用搜索引擎,與創意建立鏈接
創意整理術
用朋友的網絡彌補自身的不足
創意整理術
在網上向素不相識的人求助
創意整理術
硬盤是個聚寶盆
創意整理術
先別說出結論
創意整理術
與創意邂逅,與創意離別
第六章構思妙招:改變固有視角,借鑒成功方法
創意整理術
向值得尊敬的人偷學“方法”
創意整理術
替換分母,提高自身價值
創意整理術
創造新分母
創意整理術
用“矩陣乘法”從舊事物中找出新意義
創意整理術
他山“結構”,可以攻玉
創意整理術
模仿大人物,復制偉大創意
創意整理術
切換視角,換位思考
創意整理術
配合對方,下調視線
創意整理術
打造自己的制勝模式
創意整理術
換個發型,打破自己的模式
創意整理術
去旅行
創意整理術
好東西自有其好的原因
創意整理術
重要的是傳遞信息
創意整理術
改變固有視角,借鑒成功方法
第七章決策妙招:留出空白,等候創意降臨
創意整理術
迷茫的時候,先找人聊一聊
創意整理術
利用上司,自然干勁十足
創意整理術
你的工作有80%是沒用的
創意整理術
行動有規有矩,工作有聲有色
創意整理術
越重要的事越易被忽視
創意整理術
會議四大法則——開會時必須守住的底線
創意整理術
日程表與會議記錄要配套使用
創意整理術
擁有裝滿偶然力的口袋
創意整理術
勿忘,人固有一死
創意整理術
“預告全壘打”的感覺真好
創意整理術
留出空白,等候創意降臨
出版后記
創意整理術01
手機掛件掛支筆
及時個要介紹的妙招是“必須隨身帶支筆”。俗話說“筆桿子能當槍使”。要是沒帶上這件武器,難得的靈光一閃也會很快消失在記憶的彼岸。
比如我們跟朋友天南海北地一通瞎聊。在那些不經意間脫口而出的玩笑中,必定也有很多精辟之處。只是大家聊得正在興頭上,很少有人能記住它們。但一個人能否成為“創意黑客”(Idea Hacker),就看。
不過話說回來,為什么這些好點子總是很快就被忘記呢?那么經典的主意,理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才對。可是事實是殘酷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過不了多久,那些好點子就會從你的記憶中消失得無影無蹤,空留一聲嘆息:“哎呀,當時想出了個超經典的主意,是什么來著?”
事實上這是有原因的,因為好的創意常常是一種“意外的收獲”。在《怎樣想出金點子》(阪急交流社)這本書中,詹姆斯?W?楊做了這樣的定義:“所謂金點子,是既有要素按新方式組合。”即使信息是舊的,也能按照新的排列方式進行重組。這就是金點子誕生的瞬間。比如說,醫院和快餐店兩個都是人們熟知的東西,如果我們將兩者合二為一,就能想出“得來速①”式就診機制。這也是個不錯的點子。
不過這類點子在記憶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那就是組合方式是“新的”。正因為這種靈感是舊信息的新組合,是前所未有的,所以總是很難記住,過不了多久就會忘記。而且,一旦忘掉之后,就算你再怎么搜腸刮肚,回憶起的也只能是“隱約記得那是個意外組合方式的產物”。就算你再怎么努力想要重新梳理當時的思路,也很難再抓住一丁點蛛絲馬跡了。
我帶著這樣的問題,進行了無數次試驗。終于找到了一個隨時都能將靈感記下的方法。那就是“隨身攜帶一支筆,走到哪里在哪記”。
紙張倒是隨處可見。比如咖啡廳的紙巾、杯墊。如果你隨身攜帶名片,那么名片的背面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可是筆卻不是想找就能找到的,去找別人借又太麻煩。所以我們有必要隨身攜帶一支筆。
上衣插一支,記事本里插一支,公文包里也插上一支。這樣一來,在大多數場合,我們都能確保筆不離手。還有一些能掛在鑰匙鏈或手機掛件上的微型筆可供我們使用。這樣我們就能跟“糟糕,沒帶筆!”的狀況說拜拜了。
現在我來說下筆的種類。從可以適用于多種紙質這點來說,我個人推薦水性筆②。如果紙質不夠好,就很難用油性筆往上寫東西。比如說咖啡廳的紙巾,用油性筆寫起來就有點困難。而水性筆的話,雖然墨水會暈開一點,但寫起來還是很順暢的。
接下來我會為大家介紹一些妙招。比如如何把好的創意從腦子里輸出,然后如何對這些輸出的點子進行管理。這些都是創意黑客的基本技能。
只有當你開始記錄你與靈感邂逅的點點滴滴,你才能成為靈感的“鐘愛之人”。
創意整理術02
名片夾里暗藏創意
筆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是怎么解決筆記用紙的問題。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樣,這個問題的結論是,不用太糾結于筆記用紙的問題。你只要隨身攜帶一個小記事本即可。就算沒有記事本,地球上也到處都是可以記東西的紙。
真正的問題其實在后面,那就是記了筆記的紙張很容易丟失。
很多人記了筆記后就不管了,這種情況最容易造成筆記的丟失。例如你把筆記扔到未經整理的辦公桌上,它就很有可能變成“資料海洋”里的一顆塵埃,或者是一不小心錯寫在其他記事本上,結果必然是行蹤不明了。
那么,我們該把這些筆記保管在哪里呢?
如果是商務人士的話,他們有一個“法寶”,能夠確保記筆記的紙張不丟失,那就是名片夾。誰都不會輕易丟掉別人遞來的名片,誰也不會讓自己的名片無家可歸。如果把滿載創意的重要紙張放入名片夾,我相信是肯定不會丟失的。
我還經常使用跟名片夾大小相當的紙張來記筆記。如此一來,就能藏入名片夾,隨身攜帶了。
與希望大家能夠將它小心收入名片夾,帶著與好創意“交換名片”的想法來對待它。
?創意整理術03
盡快忘掉剛才想到的主意
當別人問你“為什么要記筆記”時,如果你回答“是為了記住那些點子”,那只能說你級別太低,離“創意黑客”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也許你會覺得這么說不可思議,但高級別的“創意黑客”肯定會這樣回答:“記筆記是為了遺忘。”
人的記憶有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之分。短期記憶顧名思義,是為了進行短暫記憶而存在的。當我們進行復雜操作時,短期記憶會開工,提供支持。
但是這種短期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我們想要記住靈機一動而閃現的好點子,則用于其他操作的短期記憶容量就會減少。這和電腦工作的情況很像,如果我們同時打開一堆程序,電腦運轉速度就會變慢。
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高手們都會將點子記錄下來,然后便立即拋諸腦后。所以我們是在用記筆記的方法,。
但是也存在具有超強記憶力的人。這類人過目不忘,見過一面就會記住,開會無需筆記也能記住會議內容。我們知道這種人實際上是動用了長期記憶,他們利用因果關系或背景故事來整理信息,將其收納于腦中。
另一方面,點子是用新方法重組舊信息而得出的產物。它是一種新的組合方式,且沒有背景故事作支撐。所以即使我們想用長期記憶來記住它,也很難如愿。為此我們不得不依靠短期記憶來幫忙。如果企圖強行記憶的話,必然會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我們說“好點子也需爛筆頭”的原因就在如此。
?創意整理術04
盡早扔掉記錄了創意的筆記
接下來是。對,橫下心來,果斷扔掉。
記下筆記后,人容易安下心來,然后就會連記了筆記這件事都忘得一干二凈了。難得的一個好主意,卻沒法付諸實踐,只能慘遭遺忘,這種風險是存在的。
要說筆記,那就是一塊生肉。只有上鍋蒸煎炸炒一番,才能成為噴香撲鼻的美味佳肴。如果你將它放在一邊,置之不理。它的命運只能是鮮美不再,蠅蛆叢生。同理,為了記在紙上的點子能夠派上用場,我們需要養成一個習慣——不積壓筆記庫存,及時使用,用罷即扔。
為了扔掉這些筆記,我們有必要找個地方把筆記內容重新整理一番。
整理筆記的平臺,記事本。哪怕只是單純地將筆記中記滿的點子仔細謄寫到記事本上,我們的思維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整理,這些點子也能接上地氣,變得越來越實用可行。沒有時間的人,也可以直接將記有筆記的紙貼到記事本中。即便如此,也比放任不管要有效得多。整理的關鍵是按時間順序記錄。這樣一來,等到日后再翻看時,我們就能一邊回憶大概的時間點,一邊進行搜索。①
此外也有人找人聊天,以此整理自己的思路。因為你需要向對方傳達信息,所以你會有意識地注意“要跟別人說清楚”,原本零散的點子也會因此聯系在一起。而且有了對方的反饋,還能為你激發出新的靈感。②
我還推薦另一個方法:將想到的點子寫進郵件,發給別人看。這跟聊天時一樣,你會有意識地注意要跟人把話說清楚,所以你的點子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整理,還能留下確切的記錄。
還推薦一個方法:寫進博客里。從1996年開始,我便在網站上寫日志。那時博客還沒流行起來。寫著寫著,我便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把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點子都記下來,以備日后之需。要是有讀者的話,那便更是干勁十足了。人們因你的點子,或驚訝或喜悅,
社交網絡服務(SNS)也是很給力的輸出平臺。Facebook采用實名注冊制度,朋友網絡中的人臉和名字都能保持一致。這樣的平臺讓你能放心發表你的點子。朋友們也會對你直言不諱,發表他們的意見和反饋。③
將這類信息整理方法歸納成兩種輸出模式,結果便如下圖所示。如果我們只管流通型信息的話,最終什么都記不住,好點子也無法變成現實。而記事本或電子郵件,甚至博客和Facebook都能成為它的庫存平臺。
?創意整理術05
用語音筆記輸出你的創意
剛才我向大家介紹了一個輸出點子的方法——跟人聊天。但是在快節奏的社會,并不是隨時隨地都能找到一個人來認真聽你說話的。即便找到了一個聊友,若是聊得忘乎所以了,那么好不容易閃現的靈感也會從指縫溜走,等于又繞回起點了。這時候語音筆記就能助你一臂之力。
著名作家西德尼?謝爾頓(Sidney Sheldon)等人的寫書方式很有名——用口述的方法來寫書。如果能把口述的寫作方式運用好,就能形成強大的輸出模式,這種模式強大到可以用來寫書。實際上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也嘗試了一下語音書寫法。其威力之大,讓人不得不拍案稱奇。
比如即便剛開始張口說話時點子還沒成形,說著說著,你就會發現獲得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你受到自己言語的觸發,大腦里就像即興劇開演了一樣,故事情節不斷展開。①這個語音筆記有幾個關鍵點。
一個是筆記要言簡意賅,一段音頻只說一個點子。這是我們需要貫徹的原則。當我實際嘗試語音筆記后,發現話匣子一旦打開,就很容易收不住。事后再倒過去重聽,就會覺得非常痛苦。
還有一個是配合著走路的節奏,語調也會變得非常舒緩。行走的過程中,眼前的風景不斷變換,你的心情也能隨之不斷轉變。
此外,邊走邊說還有個好處。那就是不會招來別人奇怪的眼光。若是站在一個地方自言自語,很容易會被別人質疑“那個人在干什么呀?”你自己也很難堅持下去。語音筆記較大的一個障礙便是旁人詫異的目光——“他在錄音,很可疑呀……”所以我推薦這種“邊走邊錄”的方式。
順便一提,我使用的是iPhone的錄音功能。其他非智能機也有這種功能。正式的演講或研討會,我一般都用錄音筆來錄音。不過如果是想嘗試一下語音筆記的話,倒沒有必要專門去買個錄音專用設備。利用好手上的資源就足夠了。
?
創意整理術06
用博客公開創意,用社交網站擴散創意
現在大家已經習慣寫博客了。它最早是用來寫網絡日志的,而現在博客已經不僅僅是網絡日志,更是記錄我們生活點滴和想法觀點的媒介,也是用來存儲點子的好平臺。
我(小山)正在運營一個共同執筆的博客,當做倉庫使用。名叫BLOOM CAFE(www.bloom-cafe.com/)。這個博客有多位博主共同寫作,發揮協同效應,可以吸引許多讀者,這是其優點。大家不妨也試試邀上幾位好友,開個這樣的共同博客。
這種倉庫型博客剛剛起步時,如不加以宣傳,想必也無人問津。好不容易寫出點什么,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來看看吧。我們可以利用Facebook的“好友推薦”按鈕①,或是使用Hatena網站的書簽功能②。設置好后,看過的人就能很容易地將你的文章推薦給別人。這樣信息便流動起來了,你的讀者群也會隨之擴大。
這樣一來,我們便有了一個工作流程,即用博客存儲點子,再用SNS讓它流動起來。
?創意整理術07
手機筆記法
說到隨身攜帶、形影不離的工具,肯定是手機。最近以智能手機為代表,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其實我們在構思創意時,也可以使用這個工具。我在電車上,經常使用,隨時記錄想到的東西。
手機讓我們即使沒有紙筆也能做筆記,最重要的是這樣記筆記的動作非常自然。如果你掏出紙筆寫寫畫畫,別人一眼就能看出你在記些什么。而用手機記錄的話,在旁人看來就像是在發短信一樣,沒有什么奇怪的。
再者,電車還有個優點。那就是它的環境很適合想主意。首先,頭上懸掛的廣告牌上滿載著時事信息,新產品的廣告也像走馬燈一樣不斷更換,不會讓你覺得膩味。人多也是一大優點。每個人所擁有的信息量更是巨大。從發型、眼鏡、背包,到動作、氣場、表情。可謂是大千世界,應有盡有。總有一個能勾起你的興趣。
還有節奏。恐怕沒有一種交通工具可以像電車那樣讓人能夠親身感受到節奏了。所以在電車里,我們可以很舒服地接受各種各樣的刺激。這種環境對構思點子而言,是求之不得的好場所。①
我還在構思點子的方法上下了些功夫。例如我給自己定個題目:“想一個適合年輕女性喝的新酒類商品。”并要求自己在車從新宿站開往池袋站的這段時間內完成構思。首先,我會在車里找個符合目標人群條件的女性。然后去思考如果是她的話,適合什么樣的酒。然后將想到的要素不斷列舉出來。接下來,將這些要素進行組合,不斷醞釀出新的點子。
目標人群就在你的眼前,想必你腦子里的形象也會不斷豐滿起來吧。在往返的車內,輕輕松松想出二十來個創意也不在話下。
我事后再重新看一下這些筆記,像這樣有意識地把點子都存儲起來,今后寫計劃書或開發新業務時,就能隨時提取,隨時使用了。
如果你是智能手機用戶,推薦使用(http://www.evernote.com/)的APP。在手機上裝了這個軟件,再裝一個到電腦上,你就能實現數據的無縫式共享。它的普通賬戶是免費的。
實際上這本書中的點子,幾乎都是在上下班的電車中記錄下來,然后謄寫到電腦里的。恐怕車里沒人能想到我是在用手機寫書吧。
?創意整理術08
思維導圖筆記法
我最受不了耗時長的會議,每次都處于游離狀態,等到回過神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在開小差,這總是讓我錯過一些重要的數字。于是我告訴自己“要專心致志,不要開小差”。可是我越努力地告誡自己要專心,就越沒法集中精力,神游得越厲害。
后來我用了思維導圖①做筆記,這種方法幫我解決了思維渙散的問題。它的具體做法是以從中心向四周放射的方式做筆記,將想到的東西自由地進行連接,不斷記錄。
筆記像樹枝一樣呈放射狀地生長。例如廣告項目,有廣告手法的樹枝、廣告效果的樹枝、產品活動日程的樹枝、廣告預算的樹枝等。我們可以同時給這些樹枝做記錄。所以就算會議途中,話題突然轉換,我們也能輕松應對。
使用了思維導圖后,就算思維再跳躍,也能夠順暢地進行記錄。就算開始思考別的東西,思維導圖也有足夠的靈活性,讓你立刻開始做新的筆記。這樣一來,反而能提高精神集中力。這種筆記方式能讓你體驗到大腦運轉不斷加速的感覺。
用了這個方法后,我們就能在聽人介紹計劃的同時,把當場撞擊出的靈感火花整理出來。這種高端技巧做起來卻是易如反掌,當我們領會客戶的意圖后,他之后說的話只需豎起一只耳朵,聽個大概就行了。剩下的精力用來奮筆疾書,把當場想到的創意和靈感落實到書面上。于是你就能永遠跟“無聊會議”、“發呆會議”說拜拜了。
此外,我們也能用思維導圖來做會議記錄。開一場會,總有很多人說很多話。想要認真總結,可是相當費工夫的。不過,思維導圖適用范圍廣,即便會議上大家七嘴八舌,你方唱罷我登場,我們照樣能交出一份像樣的會議記錄。
就像這樣,當會議信息不斷流動的時候,我們就應該選擇動態的記錄方法。這是很重要的。普通的記錄方法適合線性、條理清楚、單向流動的信息,不適合記錄非線性的信息。而思維導圖可以說是專為存儲非線性流動的信息而設計的記錄方法。
順便一提,這種思維導圖也能用電腦來制作。如果你想找個簡單的入門軟件,那可以用FreeMind,它是免費的。有個網站叫“玩轉FreeMind俱樂部”(www.freemind-club.com/),上面有很多實用的方法,非常方便。這種軟件Windows版和Mac版都有,所以不同操作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也不成問題。
如果你想制作成甘特圖,方便工作使用的話,推薦MindManager(www.mindjet.com)。
?創意整理術09
按時間順序管理記事本
前面我們看了如何記錄屬于流通型信息的創意,接下來我想思考一下與這些信息的存儲平臺——記事本有關的妙招。
我們會不斷往記事本里添加更多信息,所以如果不事先制定一個規則,進行嚴格管理的話,到了緊要關頭就會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我寫到哪里來著?”
于是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確保自己手中。我發現不少人按照領域或客戶分類,同時使用好幾本記事本。可是記事本不斷增加,反而會讓我們忘記把創意寫到具體的哪一本了。①
此外,如果出現一些跨領域或是同時跟兩個客戶有關的信息,我們就會糾結到底該寫到哪一本里面,人們把這種問題稱為“蝙蝠問題”。因為大家總是在討論蝙蝠到底是飛禽還是走獸。
考慮到這個問題,我決定還是一次只用一本記事本。
但是,現在又出了個新問題,那就是“搞不清楚哪里寫了什么”。各種紛繁的信息不斷增多,記事本就會變成一個黑匣子。為了避免這種混亂局面的發生,我們就需要有個“索引”,來告訴我們哪里有什么樣的信息。
人的大腦容易遺忘很多細節的東西,不過對時間順序倒是記得很清楚。例如我們一般不會把一周之前開的會議和前天開的會議混為一談。至于為什么不會弄混,那是因為這背后有一些背景故事。告訴我們“有這樣那樣的來龍去脈,所以變成了現在這樣”。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但某件事如果沒有背景故事的確很難讓人記住。例如一周之前吃的東西,要是沒有前后的脈絡,我們很快就會遺忘掉。①
這么一來,記住什么時候在記事本上記了筆記,就成了當務之急。在記事本上記東西的時候,這就是方便查找信息的索引。為了不使日期順序發生混亂,我們必須翻到新的一頁,記錄新24小時的筆記。規則就是這么簡單。
如此一來,等我們需要找跟某人開會的記錄時,只需要打開日程表,查看開會時間,再根據時間去找到相應的那一頁即可。
我們還需要將開始使用記事本的日期寫在封面上。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從封面看出里面的內容大概是什么時候記錄的了。
如果用這種方法添加索引,那即使是幾年前的記錄,我們也能根據開會的日期找出它來。
?創意整理術10
資料整理到項目文件夾中
對于資料,我采取跟記事本不同的管理方法:使用“項目文件夾”進行管理。具體做法是按照項目分類管理資料。使用不同文件夾時,可以同時切換大腦模式,有效提高生產效率。
首先,請按照項目的數量準備相應的透明文件夾。如果可能的話,好是五顏六色的。透明文件夾也常用于傳遞資料文件,相信每個辦公室里都有富余的。(具有可持續性的整理法的關鍵便是使用這類大量存在于辦公室里的工具。)
然后在透明文件夾的右上方貼上標簽。上面寫上開始使用文件夾的日期和項目名稱。這就是之前在“按時間順序管理記事本”那部分提到的。一看見日期,我們就大概了解里面裝些什么文件了。
順便一提,如果用馬克筆把標簽裝飾得漂亮些的話,用著會心情愉快。①如果覺得麻煩的話,可以在便箋紙背面寫上標題,然后貼在透明文件夾的內側也行。
做好了帶日期的項目文件夾后,只需把資料往里放,就算作是整理了。
然后我們再用“”來進行管理。這是野口悠紀教授在《超級整理法》中推薦過的方法。
首先,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文件夾,確保越靠里的文件越老。然后,工作時抽出來的項目文件夾,放回去時要放到最前面。這樣一來,老的文件夾就被自動地“排擠”到后面了,留在前面的都是經常使用到的文件夾。
這樣一來,用不著的文件夾就被擠到后面。這種方法叫做“排擠式文件管理法”。日后再定期處理那些被排擠到最里面的文件夾即可。
我們像這樣用目前使用中的文件(它們位于“”),用“
如實描述
物流太慢
非常滿意,很喜歡!
內容一般般吧
寶貝還不錯
書還沒看,就是太慢了,一次比一比慢,給的預計送達日期問快遞說還沒有收到包裹呢!包裝也太隨意了,就一層塑料袋,書都損壞了!
好創意并非可遇而不可求,小山龍介在本書中以親切幽默的方式向讀者傳授了89個引爆創意的小竅門。喝咖啡、散步、洗澡……在作者眼中,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小事都可以變幻成開啟創意大門的金鑰匙。點燃創意,原來如此簡單。本書是一本極其簡單實用的創意行動手冊,廣告人和創意工作者可以通過閱讀本書輕松擺脫思維瓶頸,每個懷揣夢想的普通人也可以通過本書所授的創意妙招打開大腦,走向特立獨行的精彩人生。
快速讀了一遍,感覺沒有什么收獲,后悔買的這本書。
國外的辦公環境和習慣還是和國內不一樣的,部分借鑒一下還是可以的。
感覺不是很實用。而且書質量一般。看來這事還是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前面的各類小技巧還是不錯的 跟我之前的想法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但是感覺后面的就是在湊字數扯淡了。。。。
有段時間對整理和收納很著迷,所以買了這本書。還沒開始看,希望能帶來驚喜。
值得看一下,不過其實用處不大,很多知識已經知道了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隨時整理,整理思想思緒、整理生活周邊,整理才更清楚、更了解狀態,養成隨時整理的良好習慣吧。
整理的藝術系列終于出第三本了~延續了此前的風格,實用、有趣、已操作。推薦這本書~
這本書是幫同事買的,他一直有看這個系列的書,覺得很棒…
為寫論文 一口氣看完了 內容和整理的藝術1 2有重合 買4或者3就可以了
剛買回來不久。這本書字不是特別的多,也不是只講一些大道理,提倡的做法還是挺實際的。不錯!!
這個系列的書很不錯,整個系列都已經購買,對生活有很大啟發,推薦大家閱讀
不錯,挺好的,物流也給力!不錯,挺好的,物流也給力!
為啥一定要評價呢?只能評價包裝和快遞,書本內容沒看。所以不知道是否值得。
內容很好,島國對于整理學問還是非常有研究的的,仔細揣摩可以提供工作效率。
第一本里有相關的內容,但比較少,希望這本專門講創意整理的會帶來更多驚喜~~
寫得很好,對于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時不時整理一下自己的生活工作會很有一種輕松的感覺。
先看了秋葉的《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書中引用了這本書的很多方法。
對工作的整理,對生活的整理,有時候人的確需要整理自己
#《整理的藝術》#日本生活節奏快是出了名的,而他們的整理術也就順理成了一門學問。小山龍介這位生活黑客呈現了一個移動、便利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雖然很多網站、軟件或服務還未能在國內普及,但它的新銳、積極卻是值得學習的。在社會發展如此迅速的階段,把它作為拓寬思路的一本書籍,也還不錯。
看完這本書才知道,原來創意也是可以整理的。日本作者真的夠細心,書里分享了很多工作和生活中可以用得到的絕招,教人怎么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留住稍縱即逝的創意,非常實用。